• 我的订阅
  • 人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10: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王勃,用八个字尽诉其郁郁不得志的哀伤。

王勃被称为“唐初四杰”,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学识,他是少年天才,留下千古名句。

无论是王勃十几岁便通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还是他未冠即仕,都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如若新星嵌长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王勃年仅十六岁时,便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王勃仕途初开,前途光明,才华溢于言表,深得沛王李贤欢心,终任沛王府修撰,常伴其左右。

只不过少年张狂,意气风发,年少得志的王勃,只知尽情施展才华,又哪里懂得珠光内敛的道理。

一次,在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时,为声援沛王李贤,写下一篇激昂澎湃,言辞犀利的《檄英王鸡文》。

当这篇《檄英王鸡文》被放到李显案头时,引得李显勃然大怒,命人将王勃逐出沛王府。

斗鸡本是娱乐之事,王勃竟然写檄文声讨,加之王勃才华横溢,字里行间用词尖锐,虽是名为《檄英王鸡文》,本质却是在骂李显,李显又如何能够不怒呢?

王勃的年少轻狂,代价是功亏一篑,本是光明前途,却一朝损失殆尽,一股苍然悲凉之感压抑心头,终在滕王阁之宴上,写下《滕王阁序》,其中一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抑郁之情,便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冯唐,究竟经历怎样的人生,引得王勃在低谷期的强烈共鸣,他又为何“易老”?

冯唐这个人与王勃其实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他不是文人,也不是天才,却是一个西汉著名的孝子。

史料中对冯唐的记载是“唐以孝著”,说明冯唐是大孝子,赡养父母,直至养老送终。

冯唐送走父母双亲之后,完成守孝,他也早已是一位50余岁的老翁了。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本就不高,冯唐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步入晚年,想要当官,更是奢望。

好在西汉时期注重孝道,在任用官员时,十分注重孝子。“选孝廉为郎”,便是汉代官制的一个重要制度。

汉初举孝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察举廉吏,另一种便是察举孝子。

冯唐身为一位孝子,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得到察举,于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成为一位中郎署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西汉为何要察举孝子为官?原因很简单,汉初的统治者认为,孝子能够孝顺父母,自然也会忠于君主。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至少在冯唐身上确实是言中了,他不仅是孝子,而且为人正直,亦是忠君之士。

冯唐为人刚正,说话不留情面,在中郎署长的职位上做很久,也不见起色。

不过,冯唐很幸运,在他做中郎署长期间,有幸遇到汉文帝,并且与汉文帝做了深入交谈,只是,冯唐面对汉文帝说话依然直来直去,几乎搞砸了这次面圣的绝好机会。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冯唐见到汉文帝时已经年近古稀,也正是因为他的老迈,令汉文帝十分好奇,停下车辇询问冯唐,为何这么大岁数,还在这里任郎官?

冯唐以实际情况回答了文帝,他曾经居住过代地的回答,引起了文帝的兴趣,因为文帝曾经做过代王,便继续对冯唐多说了几句。

文帝在冯唐面前发了一句感慨,提到一个人,他便是赵将李齐,文帝表示对他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十分佩服,希望能够得到李齐这样的将领。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文帝本来一句感慨,结果此话入了冯唐之耳,可谓正中下怀,因为其祖上与父亲乃是赵国人,曾经与李齐、李牧、廉颇都有过交集。

冯唐深知李齐与李牧、廉颇尚有差距,与这二位相比,李齐的水平根本排不上号。

冯唐是个直肠子,心中所想,转瞬间便成了口中之言,他对文帝表示,“(李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又对汉文帝讲了他这么说的根据。

汉文帝听了冯唐有理有据的说辞,一时间无法反驳,只得顺着冯唐的话,又发出一句感慨,“我如果能得到廉颇和李牧为将,又岂会担忧匈奴!”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哪知汉文帝话音刚落,冯唐又来一句,“陛下即便遇到廉颇和李牧也不会重用。”

这一次,汉文帝真生气了,怒气冲冲的进入禁宫。

不过,汉文帝是少有的明君,冷静之后,召来冯唐问话,冯唐一句“鄙人不知忌讳”,充分证明他是一位直言极谏之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冯唐对汉文帝解释他为何说出汉文帝不会重用廉颇与李牧的缘由,原来冯唐是想趁机对汉文帝进谏。

冯唐认为,廉颇与李牧之所以成为名将,镇守一方,因为帝王对他们的信任,边疆税收与战利品,尽归他们使用,奖励将士。

而如今的云中郡郡守魏尚,治理边疆卓有成效,赏罚分明,却因为谎报杀敌6人,便获罪下狱,由此看来,汉文帝无法重用廉颇与李牧这样的名将。

冯唐的谏言很有道理,汉文帝采纳,将魏尚官复原职,并且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冯唐直到古稀之年,才以一次极谏获得汉文帝的赏识,成为车骑都尉。

汉景帝继位之后,封冯唐为楚相,后来又因为他的性格问题给罢免了。

直到汉武帝登基,打算再次启用冯唐时,冯唐已经九十多岁,虽然有心报效国家,却再也没有力气和精力了。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王勃所言的“冯唐易老”,其实是表达冯唐年高官微的不得志,以此表达自己当时的处境。

“冯唐易老”,如今用来形容老来不得志。

其实,“冯唐易老”的处境虽然尴尬,却与王勃所处的情况并不相同。

王勃是因为年少轻狂,口无遮拦,尽毁前程;而王勃认为的冯唐老迈不得志,其实并非是冯唐命运多舛,实在是因为他的“志”不在官场,而在父母。

在“孝”这个角度来看,冯唐不仅得志,而且还是志得意满,达成所愿。最重要的是,在尽孝以后,又在官场得以施展,虽然古稀之年才迎来机会,却再也不能用“冯唐易老”来形容他遇到汉文帝以后的生涯。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

冯唐为官时期的史料不多,但是必然有很大作为,而且他虽然是直言之辈,人缘却保持很好,这一点在汉武帝时期,年九十余的冯唐依然有人向汉武帝举荐就能看出来。

冯唐,50岁以前完成自己作为孝子的毕生夙愿,因孝察举郎官,又用后半生完成自己为官的追求与抱负,直到九十余岁,依然受到重视。

所以,冯唐虽然易老,他的一生却并非不得志的一生,相反,冯唐的一生可谓忠孝两全,令人羡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代才人王勃的故事
...道,汉朝以孝治国,所有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比汉文帝,谥号是孝文皇帝。冯唐冯唐应该是以孝廉进入仕途,年龄很大的时候才担任了郎官,因为当时40岁左右的汉文帝称冯唐为老人家,
2023-08-25 06:47:00
冯唐易老的背后:人生无常与坚守真实
...,但他一直以勤奋和孝顺著称,备受同僚和上级的尊敬。汉文帝的好奇与交谈冯唐的历史记载中登场是在汉文帝时期,当时他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一次,汉文帝视察北军,路过冯唐工作的地方,
2023-09-26 13:12:00
聊聊古人的年龄焦虑
...难封。”这两则典故中“冯唐易老”指的是汉朝冯唐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数十年过去,他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却一直沉沦下僚,担任小小的郎官。到
2023-11-03 19:50:00
冯唐:被埋没的金子,九十岁再被举荐的治国奇才
...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
2024-02-26 18:25:00
冯唐和李广究竟是被命运作弄的人物,还是二人根本就是徒有虚名呢
...冯唐一生唯有一件大功,即:“论将举将”。就是通过向汉文帝刘恒评价李齐、李牧、廉颇等大将,主要表达“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尽量不要从中干扰,这才是
2023-03-19 19:58:00
论冯唐易老:冯唐个人因素、汉初政治环境和用人制度的冲突
...这样的明君,否则这样当众侮辱皇帝,后果恐怕很严重。汉文帝听了只是大怒而去,过了许久才召见冯唐,并对他说“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即责怪冯唐不应当众羞辱自己,要说也应该避开
2024-08-08 09:31:00
冯唐:直言不讳的汉代诤臣,命运多舛的官场人生
...人物,以孝行著称于时,因而被推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初级官吏,是宫廷内的侍卫。做这样的工作的,一般都是年轻人,而冯唐作郎官时年龄已经挺大了。一次,汉文帝刘恒乘
2024-04-09 14:21:00
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是对那些命运不济,天命难违的人做的人生总结。冯唐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他敢于进谏,不徇私情,且孝顺父母,为人正直,可似乎少了些运气,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
2023-03-13 22:15:00
冯唐,当众让汉武帝下不来台,真是一个直性子
...官,他在北军的一个官署担任郎官署长。冯唐的登场是在汉文帝时期,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有一次,汉文帝巡视北军时,路过冯唐工作的地方,惊讶地发现一个老头竟然担任郎官署
2024-10-17 1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