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孔迈提到的陈銮,是福州府怀安县人,天顺三年福建己卯科举人。成化十年(1474年),浙江仁和人钱钺出任汝宁知府,委托时任光州学正的他编纂《汝宁府志》八卷。因此,顺治《光州志》有陈銮“典文山东,预修府志”的记...……更多
宋代书籍出版为何繁盛
...下安危大计,甚倚重儒臣乎!”此为软件配套之一。完善科举961年科举取录进士有11人,962年科举取录进士有15人,至992年科举取录进士猛增至353人,诸科取录亦有774人。据研究宋代科举与教育的学者李弘祺教授的研究与分析:...……更多
颜值与才华:古代官吏选拔的双重标准
...代表了自己国家的颜面。以清朝为例,他们就曾在每年的科举考试中增添了一个叫做“大挑”的环节。内容是在三科以上没有中选的举人中,挑选颜值最高的三人作为知县,再挑选颜值较高的作为教职,其他在科举考试中得以中...……更多
...浙东集团分崩离析,但这并不是结束,因为自宋朝开始,科举伴生着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制度决定了这个阶层永远不会被打倒。宋朝官员打天下需要勋贵,治天下则需要文官,因此明朝建立后,文官们必然会和勋贵们不死不休...……更多
...不会放弃地方根基,这是门阀士族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下的地方士绅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南北士族均逐步丧失了地方社会的根基。在均田制、租庸调制的颁行下,唐代的政权力量下沉到地方社会。然而均田制下自耕农并...……更多
萃升书院胡同
...一的刘春烺为主讲等。清代中叶以后,萃升书院成为学子科举考试的进修场所。它和铁岭的银冈书院、辽阳的襄平书院并称“关东三大书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萃升书院遂改为义和团驻地,不久后,沙俄侵略者占据了萃...……更多
在古代特别会吹牛也能当状元,他们靠吹牛当上了状元
...后官拜宰相。嗯,似乎有些太顺利了,但大家可不要以为科举很简单啊,想想范进中举的故事,那也是真实发生的呢。 第二位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王维。同样是我们的大诗人,要知道,诗人写诗还行,要写八股文似乎就有...……更多
《聊斋志异》中的叶生故事
...,不知道他的名字。文章词赋,冠绝一时,但无奈每次考科举,却总是一再落榜,屡试不中。这个时候一个叫丁乘鹤的人,来淮阳担任县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末的传奇人生与背后的伟大女性
...,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曾巩屡试不中,一个才子却考不中科举,也是莫大的悲哀。曾巩科举不中,加上家境贫寒,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婚,媒婆都不给他介绍。后来,经过亲戚介绍,三十五岁的曾巩,才同十八岁的晁文柔成婚...……更多
...《王祯农书》的刻本。秦大夔、柳佐等亦是人中之杰。从科举来看,明代临清人才济济。李泉、王云先生统计,“明前期(1401年—1500年)临清有举人74名,明中后期(1501年—1600年)有102名,明末清初(1601年—1700年)有63名”...……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满清十大酷刑令人闻风丧胆,然而面对如此严苛的刑罚,科举作弊却仍屡禁不止,那么清朝对于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考试作弊这件事,从古至今就没断过,寒门学子为了改换门...……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宋朝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只看学问成就
...人的才华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在当时莫过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榜上有名。那时候虽然不再看出身家境而选择看才华,说白了也都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生,到京城等待分配官职,可惜还是没有被选上。如果以科举看人,吴承恩无疑是失败者,但能够创作《西游记》这样的名篇,谁又敢说他不成功呢?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二、黄巢黄巢是唐末起义军领袖,也是曾经多次参加科...……更多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宰相之路
...。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朝廷举办了一次“贤良科”科举选拔考试,一千多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考生参与了应试。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进士科”,其实科举的科目种类很多,唐初有数百种之多,只是后来人们发现,进士科最...……更多
陈安之死:朱元璋时代的科举冤案
...是全国唯一能通过考试的人。他什么都差,但学习不好。科举考试是穷书生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方法,为了拥护读书人,有的人吃了麸皮厚的蔬菜,倾家荡产,有的人甚至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状元!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更多
...这两个字均与株洲人罗典重赴鹿鸣宴有关。鹿鸣宴是旧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中式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小雅·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在清代,鹿鸣宴设在乡试揭晓的第二天,由行省一级...……更多
五子登科的典故:古人留下的祝福别用错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自古以来,便有科举制选拔人才,为了考取功名利禄,无数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一门心思扑在学术的钻研上。甚至于当时范进在中举以后,变得癫狂。而孟子的母亲也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更多
电视剧《唐朝诡事录》,在唐朝,人人都想做官
...想做官。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朝要想入仕,一为科举入仕,二为门荫入仕。科举即是为穷苦读书人开辟的一条路,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也就是《黄梅杀》所呈现的,这个单元的三位男主人公所共同追求的,便是通过考...……更多
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坎坷人生
...有祝枝山这样的好友开解他,祝枝山便鼓励唐伯虎去参加科举。像唐伯虎这样的才子,参加科举对他来说应该是小事,就算不能高中状元,至少也能中个进士。果然,唐伯虎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中解元。表面来看,距离进士又...……更多
纳兰性德:满洲明珠下的悲情才子
...头一件就是他的御前侍卫身份。18岁时,纳兰性德去参加科举考试,轻轻松松地考中了举人(清代科举考试分3级:秀才、举人、进士);22岁时,纳兰性德又参加进士考试,是二甲第一名(进士分三甲,头甲只取3名,分别是状元...……更多
...:海南日报■ 孔见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五义》中的负心汉陈世美,但在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设科举到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多年间,有据可查的状元有700多人,其中成为驸马的仅有一人,他就是唐朝的郑颢。郑颢,字奉正(一说养正),祖籍河南荥阳,后迁居河清,出...……更多
...兴办族学、资助寒门子弟读书亦为家法族规。隋唐至清末科举1300年间,可查的状元649名,其中休宁19名。休宁人杰物丰。名儒朱升、戴震、程大位,道教祖庭齐云山、万安罗盘、“中国有机茶之乡”及新安文学、医学、书画、石...……更多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轼是个大文学家,雍正不仅然他做吏部尚书,还让他主持科举。雍正元年的科举主考官,正是朱轼。雍正登基,想迅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更多
聊聊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的于成龙
前言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的科举考试十分公平公正,通过科举高中成为官吏是最光明正大的途径。但是在那个时代,也存在一些由于出身等原因,即使考试出类拔萃也无法通过科举的人。于成龙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却始终无法高...……更多
李郃:以德报怨的古代状元,自我牺牲的典范
...代,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莫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人生大事,因而又有金榜题名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说法。不过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实行以来,录取比例极低,一届数百万考生往往只有数百人可以被选中,“...……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