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河北石家庄这个古寺,壁画可与莫高窟媲美,唐伯虎还曾来此学习
...分具有立体感,虽不是什么名家所绘,但是其技法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同出一脉,是我国的四大宗教壁画之一。 关于壁画还有一段历史,江南才子唐伯虎在上京赶考的时候,曾在这里驻足,无意间他发现这壁画如此精美绝伦,...……更多
【绘梦丝路|智汇篇】科技赋能 医药助力 中国为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物产流通,铸就了这条大道的繁盛。2022年4月,航拍敦煌莫高窟外景。(资料图)王斌银摄古丝路不仅是通商易货之道,也是文化交流融汇之路。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纷至沓来。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更多
...兰州、酒泉、张掖、嘉峪关等多个城市,游览七彩丹霞、莫高窟、月牙泉、青海湖、茶卡盐湖等。目前,九元航空已开通广州到张掖、嘉峪关等城市的直飞航线,相较高铁更方便、便宜;“小机场”们也已进入暑运筹备,为旅客...……更多
烟雨江湖:莫高窟修复捐助400两任务
烟雨江湖莫高窟400两任务,只需要根据王道士的任务要求,完成捐献400两,来修复因为地震被损坏的莫高窟建筑即可完成任务。步骤:第一步:我们先前往莫高窟内部,找到雕像前的王道士,开启对话,进行捐助任务的触发。...……更多
“莫高学堂”助力敦煌文旅融合发展
...学体验。 2月23日,参加莫高学堂敦煌文化研学的学员在莫高窟参观。近年来,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依托敦煌石窟资源和学术资源,打造“莫高学堂”研学品牌,结合敦煌壁画的结构、岩彩、图案等内容和元素,研发了“莫高梦·泥...……更多
...60公里的三危山空间,也纵贯樊锦诗60年(1963—2023年)的莫高窟研究岁月。如何取舍增删,成为最大难点。《吾爱敦煌》制片方在“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感情”的纪实性底色书写下,大胆采用国画美学独特的创作手法,从...……更多
莫高窟景区回应“窟内禁止拍照”:我错了
近日,一则旅游博主拍摄敦煌莫高窟内文物的视频引发关注和网友举报5月2日记者在第三方短视频平台该旅游博主个人主页当事视频依然可以正常播放该博主表示:“窟内禁止拍摄,我拍了两个就被制止。我错了,对不起大家。...……更多
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
...率先在全国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因对莫高窟的保护,樊锦诗被季羡林称赞“功德无量”。然而这么多年来,樊锦诗一直很“神秘”。她单纯简朴、低调谦和,喜欢将自己藏于敦煌绚烂的壁画图卷之后。面对公...……更多
2022-12-22 07:22
敦煌莫高窟,中国艺术的瑰宝,融汇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精髓
...飞天的震撼场面呢?那么甘肃一行就能让你去见识到敦煌莫高窟的灵魂所在。敦煌肯定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羁绊,从楼兰的骆驼到霍去病你给的一去不复返,都为敦煌这个名字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让人们忍不住去掀开它的神...……更多
烟雨江湖:天魔舞功法获取方式
烟雨江湖,天魔舞功法的获取需要完成莫高窟道士的临摹任务,就可以获取天魔舞功法的图纸。详细的获取流程:第一步:在十方集与阿斋对话,开启前往莫高窟的任务。第二步:跟着任务提示去莫高窟,点击交互,领取莫高...……更多
一提到甘肃敦煌,人们便会想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栩栩如生的飞天壁画、一望无际的鸣沙山……敦煌莫高窟依山而建、飞檐高耸,是敦煌最负盛名的文化名片。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赋能文旅伴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更多
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向北大捐赠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
...,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专业就读。1963年毕业后,她前往莫高窟工作,从此将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图为1964年,樊锦诗(左一)在敦煌工作。北京大学供图“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更多
...的壮美和千年历史的厚重,全面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瑰宝,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走出影院,樊锦诗那句话还萦绕耳边:“我心归处是敦煌。上天赋予我们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这...……更多
...”的探索和数十载国际合作,不仅让“病患缠身”的敦煌莫高窟“转危为安”,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还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文物的各种保护技术。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交汇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印记,但以...……更多
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亮相《诗画中国》 数字技术展现敦煌文化
...官,将继续带来《山海百灵图》卷、《柴门掩雪图》轴、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反弹琵琶、《陶渊明诗意图》册、《蓬莱仙境图》轴,带领观众感受古人的诗意人生,领略敦煌的文化魅力。数字技术焕活敦煌魅力,诗舞结合诠释雪中...……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河北石家庄:​满格电量为“行者”服务本报驻河北记者 范海刚5月15日,“5·19中国旅游日”倒计时活动在河北石家庄接力启幕。围绕“旅行石家庄·生活更精彩”,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重点挖掘...……更多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
...细节大家了解的却并不十分详细。进入现代以后,人们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发现了描绘昭君边塞生活的图画,但这幅图画的内容一般人看了都表示不忍直视,具体画面和意义后文详细道来。王昭君以平民身份入宫,被称为“南郡第...……更多
莫高窟壁画揭示的王昭君传奇故事
...是她“出塞”的一次经历。关于王昭君“出塞”的事迹,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或许揭示了一些真相。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又揭露了什么样的真相呢?一介女子,奈何天妒绝色曾几何时,汉地出现过一个绝世佳人,她兼有才华与姿色,...……更多
莫高窟壁画揭示的昭君出塞真相
...后所过的生活,那么昭君出塞后,匈奴是怎么对待她的?莫高窟里的一幅壁画揭露了真相,我们一起来看。匈奴与中原王朝的恩怨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多民族的秦帝国之后,匈奴则成为秦帝国北部的一大威胁,为了...……更多
敦煌研究院“数字藏经洞”首个“超时空参与博物馆”
...百科全书”。敦煌藏经洞,又名鸣沙石室、敦煌石室,即莫高窟第17窟。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第16窟清理积沙时,意外打开一个石窟,发现里面堆满了文书、经卷、绢画等文物。记者通过“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进入“数...……更多
匈奴人如何对待死后的王昭君?莫高窟的一幅壁画,道出了真相
...便昭君有着天人之姿,就能在这种悲惨命运之下幸免吗?莫高窟一幅壁画,揭露了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的事情,内容“残忍”,让人不忍细看。一身傲骨的普通宫女王昭君虽然出身比较平凡,但是她是父母的老来子,从小在家里...……更多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凿空西行路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习近平总书记接着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更多
匈奴是如何对待和亲公主王昭君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真相
...什么,匈奴人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呢。曾经,一些专家在莫高窟中发现了一幅画,为我们揭露了王昭君在塞外的生活,以及一些秘辛。阴差阳错嫁往西域汉元帝时期,皇帝因看腻了宫中那些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派人去民间挑选...……更多
重磅!人民日报“新时代河西走廊见闻”系列报道在头版开栏
...廊,拥有敦煌、张掖、武威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汇聚莫高窟、嘉峪关、玉门关遗址等5处世界文化遗产。记者走进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市,马上感受到一种穿越感:古今只有一步之遥。源远流长的历史,探照出中...……更多
老戏迷有福了
...土房、睡土炕、吃杂粮、喝咸水,日复一日地在没有电的莫高窟中进行保护研究、断代记录、查找文献,历时几十年撰写了考古学术报告,为敦煌学回归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熬过了戈壁大漠的寂寞,熬过了夫妻分居的十九...……更多
包治百病 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图》宋代第443窟北壁壁画九原岗北朝壁画《贸易图》 春天来了,各大时尚品牌陆续发布新款包包。在“‘包’治百病”的时代,一提到这些流行的款式,你可能马上就会跟法国、意大...……更多
甘肃“量身定制”为世界讲“敦煌故事”
...我们会讲到井上靖、平山郁夫痴迷敦煌文化,致力于敦煌莫高窟保护的事迹;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我们会讲到‘米微的故事’;走进新西兰,我们会讲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的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7月15日,...……更多
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诉说樊锦诗坚守大漠50年的甘苦
...:文汇报青丝花白、背影坚毅,樊锦诗手持手电照亮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禅定佛……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今日发布定档海报。由滕俊杰执导,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的《敦煌女儿》将于3月8日全国公映。去...……更多
一季度超7200万人次游客来到甘肃 游客花费或超490亿元
...“吃”引“游”,成为文旅市场最“热辣滚烫”的顶流。莫高窟、嘉峪关等甘肃省内多个景区旅游热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甘肃省接待游客7250万人次,初步测算游客旅游花费49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4.5%和...……更多
“数字藏经洞”提供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新窗口
...以藏经洞出土文物为重要研究资料。游客在藏经洞所在的莫高窟三层楼前驻足(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摄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数字藏经洞”将洞窟实体与所藏文物进行了复原。 用户可扮演不同角色,“穿越”至晚...……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