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老戏迷有福了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3-09 03:3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老戏迷有福了

茅善玉主演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上映,致敬新时代女性力量

老戏迷有福了

老戏迷有福了

老戏迷有福了

她们为热爱的事业奉献终身,她们是所在领域的优秀代表,她们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之际,上海老戏迷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其主演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正式全国上映。

影片以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樊锦诗50多年的敦煌守望历程。

一位是守护敦煌无悔奉献一生的“敦煌女儿”,一位是在方寸舞台谱写时代声音的“上海女儿”,樊锦诗和茅善玉虽在不同城市、不同领域,但同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在各自的领域坚守和创新。

以往,老戏迷们只能在剧院里看舞台剧《敦煌女儿》,也许很容易会错过一些演员的表演细节和巧思设计。

如今能在影院里通过大银幕了解主人公守护敦煌的一生,更丰富的镜头语言和艺术手段,加上敦煌实地取景拍摄,大大增强了可看性,观众也就能够更加直观沉浸式地感受到樊锦诗坚韧自信的女性力量,欣赏茅善玉等主演的表演细节和动人歌声,是一部非常适合在当下观看的电影。

用一生谱写考古工作者的伟大

电影的主角“敦煌女儿”樊锦诗长在上海,学在北大,最后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

樊锦诗初入敦煌,便与“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三击掌”,表达一个青年考古学者一心守护敦煌的决心。

在那个交通不便、缺水断电、生存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一个瘦弱的城市姑娘住土房、睡土炕、吃杂粮、喝咸水,日复一日地在没有电的莫高窟中进行保护研究、断代记录、查找文献,历时几十年撰写了考古学术报告,为敦煌学回归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熬过了戈壁大漠的寂寞,熬过了夫妻分居的十九年,熬过了母子分离的锥心之痛,毅然初心不改,为理想守护着中华文明之根。

樊锦诗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主持编写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被誉为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

1998年,樊锦诗在六十岁重新起跑,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顶住压力,大胆构想建设“数字敦煌”,将敦煌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让莫高窟这吉光片羽可以亘古流传,成功使敦煌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她在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世界同行高度的赞誉。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北大历史系高材生,樊锦诗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信仰、追求、坚毅和倔强。

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从风信年华到耄耋之年,她用一生谱写了一位普通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伟大。

传承和推广沪剧,要与时代同行

影片中,饰演樊锦诗的是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是沪剧艺术的领军人物。

如何让沪剧走出上海、走向全国,用沪剧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她所惦记、思考的问题。

茅善玉认为:“在新时代,如果不向前走,剧种原有的优势很快就会失去,所以要在传承艺术本体、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用浓浓的沪剧味道去塑造和呈现有文化品位、有思想内涵的好戏,与时代同行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樊锦诗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她,这也是一个和时代潮流接轨的好机会。“樊锦诗是上海女性,沪剧是上海的剧种,当时我们就想,这是一个好的题材和内容,所以想把她的故事做成一部戏。”

为了让《敦煌女儿》更好地呈现,她带着团队,修改了十几次剧本,多次深入敦煌采风,与樊锦诗密切交流。

从动心起念到最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舞台剧《敦煌女儿》经过了数十年的打磨。

在此基础上,茅善玉又带领团队,和导演滕俊杰等主创用了两年时间精心地将其改编成电影。

从舞台剧到大银幕,其实每个细节茅善玉已经很熟悉了,但她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仍表示,自己看完电影仍然很感动,忍不住落泪。

“她是时代楷模,她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包括她的学术。现在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在敦煌进行考古工作,辛勤地写着她的考古报告。她这一生已经跟敦煌莫高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当看到这部电影,想到这样一个人物,就会觉得很感动。”

同时,茅善玉很高兴通过沪剧和电影的融合,让沪剧这门优美的艺术被更多人了解、欣赏和喜爱,电影的形式也让沪剧的艺术特色更加张扬了。

文/晨报记者 陆乙尔

制图/黄 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9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诉说樊锦诗坚守大漠50年的甘苦
本文转自:文汇报青丝花白、背影坚毅,樊锦诗手持手电照亮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禅定佛……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今日发布定档海报。由滕俊杰执导,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的
2023-02-15 16:46:00
《敦煌女儿》:戏曲电影的历史与美学探新
本文转自:文汇报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中,樊锦诗与禅定佛的一次次无言相对,是心与美的际会。图为该片海报 刘春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是一场三位上海人与时光共赴的美
2023-03-15 05:42:00
...,茅善玉领衔主演,影片艺术化地展现了85岁的考古学家樊锦诗先生为保护弘扬敦煌艺术,献了青春献终身,依然辛勤工作在敦煌第一线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他们用一代
2023-03-08 07:26:00
...石窟一样,其间横跨了绵延60公里的三危山空间,也纵贯樊锦诗60年(1963—2023年)的莫高窟研究岁月。如何取舍增删,成为最大难点。《吾爱敦煌》制片方在“真实事件、真实人物
2023-12-15 06:25:00
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
...自:扬子晚报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敦煌女儿”樊锦诗自述图书入选“五个一工程奖”来到敦煌时,樊锦诗25岁,刚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这里,她一待就是五六十年,大众给予了她
2022-12-22 07:22
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向北大捐赠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
...佳)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北大校友、“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到北大,捐赠1000万人民币并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图为樊锦诗在捐赠仪式上致辞。北京大学
2023-05-05 22:14:00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莫高窟的保护情况7月上旬,一颗小行星以“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名字命名。樊锦诗星正是为了表彰她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所作的贡献。樊锦诗本人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
2023-08-01 20:11:00
...组织(UNESCO)在论坛上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五十周年之际,为表彰
2023-09-08 09:54:00
再捐1000万!这颗“星”以她为名
本文转自:光明网今天(10日)上午,“‘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从事敦煌文物事业60年座谈会”在甘肃敦煌研究院举办。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
2023-07-10 14:52: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