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甲午战争的丰岛海战,操江号为何成为俘虏
甲午战争的爆发,丰岛偷袭是一个重要的开场戏。日军在1984年的7月底,发动了这场偷袭行动,就跟珍珠岛事件一样,日军总是要在大战前沾点便宜才行。彼时黄海局势已经危如累卵,而李鸿章似乎对此毫不在意,只派出了一艘...……更多
...在100多年前,清朝曾经拥有亚洲最强大的舰队,但是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全歼,这段历史令人悲痛。那么,清朝的北洋舰队是如何被日本击败的呢?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一,清朝近代水师的建设早在鸦片战争...……更多
丁汝昌死后被抄家,为何17年后才下葬
...对待丁汝昌?简直是恨丁汝昌入骨,即便死都难以赎罪。甲午战争,不但朝廷花巨资打造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中国崛起的势头也被打断。必须有一个替罪羊,不能是慈禧,不能是光绪,不能是李鸿章,不能是翁同龢,虽然他们...……更多
...的失败并不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清朝陆军的崩溃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关键。清朝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对陆军的重视程度要过于水师。那为何陆军在交战后就一触即溃呢?我们从平壤之战的例子来看看清军是如何一溃千里的。...……更多
甲午海战清朝惨败,北洋水师真的是技不如人吗?
...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支拥有高素质海军的北洋水师,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以至于后来不少人质疑各舰队将领无能,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实际战斗中,北洋将领也表现十分英勇顽强,指挥机智,曾一度给甲午海战带来转机和...……更多
...辱不断。而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屈辱,莫过于甲午中日战争。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走进甲午之战的开端——丰岛海战。七月二十五日的早晨,方伯谦在得到了威远从牙山带回的日军攻进朝鲜王宫的消息之后,迅速率领济远号和...……更多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一场决战,也就是甲午战争。此战不仅仅决定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败,还决定了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命运。这场战争,清朝到底是如何输的?有人说是综合国力差距太大,有人说是清朝过于腐败,而...……更多
为何甲午战争参战的只有北洋水师和淮军
先来看一组数据,甲午战争开打之前,大清国与日本的实力差距。陆军:清朝120万、日本20万;海军吨位:清朝4万吨、日本3.5万吨;领土面积:清朝1300万平方公里、日本38万平方公里;人口:清朝4.5亿、日本:6000万;财政收入...……更多
如果慈禧不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甲午战争还会败吗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王朝战败,尤其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国人心痛,三十年洋务运动尽是这样的下场,甲午战败,导致了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这对于大清王朝的掌权人慈禧太后、...……更多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清朝政府是占据着主动权的,伤亡不过300,而日军方面则是成千上万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洋水师的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最终的结局还是战败了,迫使着清朝政府签订了...……更多
分析甲午海战双方战列舰对比
甲午海战,又称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以下是双方战列舰的对比及失败原因的分析。一、先看一下双方主战列舰对比:大清的定远舰:德国伏尔铿造船厂标准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355吨全长94.5米...……更多
...使早已宣布中立的英国“下水”,一起在朝鲜打击日军。李鸿章在次日约见了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宝士德,强烈抨击日本海军炮击中立国船只的恶行,希望英国对日本人采取“断然措施”。除此之外,李鸿章还命令驻伦敦使馆尽快...……更多
甲午战争大清惨败,那些被俘虏的清军怎么样了?
...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四场主要战役,大清国被吊打,甲午战争以大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失败,大清除了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将士之外,还有不少的将士是在战斗受伤后,被日军俘获,带回了日本。据记载,前后共有1790...……更多
北洋水师的方伯谦为什么要逃走?他是不是贪生怕死之徒?
...,方伯谦到底是不是贪生怕死,以经没什么好讨论的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战败,提督丁汝昌自尽以谢国人,也算是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所以杀方伯谦,也说不上是要找替罪羊,背锅侠。方伯谦死的一点不冤,冤的是北洋水...……更多
...的俾斯麦”和史上最贵的一枪有什么联系呢?这要从中日甲午战争说起。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王朝求救,请求派兵镇压。而日本则不请自来,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同年...……更多
甲午战争失败,光绪应该负多少责任?
...帝,实在是他最大的不幸。这里必须要再次确认一点,在甲午战争期间,光绪皇帝基本上掌实权数年了,慈禧没有掣肘光绪的行为,甲午战争,实际上就是光绪,李鸿章,翁同龢三个人战争。光绪是一定要和日本打仗的,因为光...……更多
为何甲午海战中升起帅旗的是邓世昌呢
甲午战争——所有中华儿女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它非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淡薄,反而在时光的洗礼中愈发耀眼,也许,我们称其为“刺眼”更合适。甲午一战,不但彻底粉碎了满清政府期望通过“洋务运动”而强...……更多
田庄台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未撤退的清军,大都葬身于火海之中。田庄台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陆战规模最大的一战,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中国军队伤亡约为2300人,日军阵亡160人。此战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宋庆在奏折中写道“自田庄...……更多
...。张謇张謇是清末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政治人物,在甲午战争开始时,张謇向翁同龢建议,利用日本力量来削弱李鸿章的军事实力。具体做法,是让翁同龢将李鸿章调离原本的位置,由其他人代替其直隶总督职务。这样,战...……更多
李公有没有卖过国
...不懈的妥协退让,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所不惜以求苟安。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间谍在华四处刺探情报,但李鸿章对抓获的间谍不仅不杀,还以杀了要赔钱为由,送给他们路费,释放回国。连个日本间谍李鸿章都不敢动,可见其心...……更多
《邓世昌》演出另一番甲午风云
...从军、中年殉国的故事串联,对北洋水师辉煌成军、中日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带来的剜心之痛进行深入刻画。探班现场,两个片段相隔6年,第一段里,邓世昌面见李鸿章,痛陈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面临的种种...……更多
甲午战争输了,为何大清百姓还饿着肚子庆祝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基于其对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都十分关注这场战役。他们中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日本是侵略国,中国在法理上占有优势,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会取得最终胜利。为了反击日...……更多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坚毅不屈、殉国不降,是民族英雄
...日本等战役,是一位才略武勇、敢于担当的军事家。他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海战,虽然最终失败,但仍以其坚毅不屈、殉国不降的精神赢得了中外的敬重。他的后代也有不少杰出的人物,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
甲午战争的败局与和约的签订1894年,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战争——甲午战争爆发。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与日本在战场上交锋,最终以清军的败北告终。战争的失利,迫使清政府与日本坐回谈判桌,商讨停...……更多
北宁之战后,慈禧将军机处全班撤职是为何?
...为寒心。李鸿章为啥不肯去广东呢,其实跟十多年之后的甲午战争里,袁世凯不愿处理朝鲜事宜是一个道理。他们都了解军队的实力,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冒险。李鸿章也是这样,甲午时他也不想打,但北洋是...……更多
...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其实,甲午战争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就是一个小小的日本敢来挑战泱泱大国,结果还被他们打赢了。所以,清政府在国内受到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至今,...……更多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邓世昌》四月亮相,王雷领衔主演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广州的邓世昌纪念馆、威海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等地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剧本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内核,浓墨重彩描写英雄人物的厚重感,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走入那个年代的炮火硝烟之中...……更多
丁汝昌自杀殉国,光绪把他的棺材上锁3道铁链,10年不准下葬
...师全军覆灭,日本是这场战争的获胜者。光绪皇帝次年,李鸿章亲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这场海战中出现了两位英雄,一位是邓世昌,一位是丁汝昌,但是后者的名声要比前者小,后者死后的待遇不及前者。黄海...……更多
有关于姜桂题的轶事有哪些
...洋任毅军营务处总办,仍守旅顺。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9月底,毅军统领宋庆奉檄率军由旅顺赴九连城防守鸭绿江一线,旅顺防务空虚,李鸿章令毅军分统姜桂题募桂字军四营,以实旅顺防务。10月底,日本第二...……更多
为什么连袁世凯在姜桂题面前都不敢造次呢
...以此炫耀,可客观地说,对外御敌,姜桂题还是有功的。甲午战争的时候,姜桂题驻守旅顺二龙山炮台,就在友军多数不战而逃的时候,他指挥清军凭垒俯射,日军士卒死伤颇多。虽然最终寡不敌众,姜桂题最后战败被革职,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