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其实,甲午战争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就是一个小小的日本敢来挑战泱泱大国,结果还被他们打赢了。所以,清政府在国内受到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至今,我们对于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可能不是装备的原因。
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李鸿章为了加强北洋水师的装备,便派遣了他的老乡驻英大使龚照瑗去处理购买舰艇的事宜,结果当了冤大头,而龚照瑗从中吃回扣贪玩了不少。
李鸿章当冤大头的消息传开,各地中间商看到有油水可捞,便纷纷向李鸿章推荐军舰。
这其中北洋舰队中的洋教官德国人福来舍就向李鸿章推荐了德国的猎雷舰和鱼雷霆。其中,光鱼雷艇就要一万七千英镑。
李鸿章买卖也不讨价还价,就只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有没有现货和下单到货的时间。从史料来看,前面龚照瑗经手的巡洋舰其实就是猎雷舰,价格那是相当的便宜,但是他哄骗李鸿章这是巡洋舰。
按当时的市场行情,巡洋舰的价格是猎雷舰的六倍以上,而且鱼雷艇又比猎雷舰还便宜。那么龚照瑗买的巡洋舰怎么可能只比福来舍的鱼雷艇只贵了三倍的价钱呢?
可见李鸿章虽然掌控北洋水师这么多年,花钱是行云流水,但是很多时候都没花对了地方。
其实邻国日本也很重视海军的发展,甚至连天皇都紧衣缩食而节省下的钱都去买军舰了。但是,呈现的效果却差的很多。
最后李鸿章决定通过福来舍向德国购买四艘舰艇,购舰的钱都已经准备好,约定定金付了之后10个月内抵达中国。
但是,中国海军史上并没有这些舰艇来中国的记录。所以,福来舍的军舰到底有没有来华,如果没有来,那么购买舰的钱去哪儿了?这就成了永远的谜。我们翻遍所有的史料,并没有找到福来舍的军舰来华的记录,如果要解释钱去哪了,除非有新的史料出现。因此很大可能李鸿章定金已经下了,但是装备却没有收到。
而福来舍作为北洋水师的德国籍教练,但他推荐的是德国D7型鱼雷艇,并不是当时最新的D9型号鱼雷艇。而当时D7型鱼雷霆的造价是32,598英镑,但福来舍的报价却是40,220英镑,他可以从中抽取将近四分之一的抽成。那么如果买四艘的话,则抽成等于又可以买一艘新的舰艇了。
而当时北洋水师招聘洋教官,也没有什么选聘标准和制度。基本上只要你是洋人,那么你就是专家,可以来当教官。
所以当大清海军的中间商就是那么容易赚钱,随随便便的抽成都是上万英镑。而且李鸿章等一帮北洋水师高层对海军的知识是缺乏了解,你只要是洋人在中间使劲吹嘘,他就能听进去,完事后还有油水可捞,难怪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帮他办事。
一开始李鸿章喜欢购买英国、德国舰,但是没有现货、要等,李鸿章买军舰要是即时战斗力,买来就能马上投入战斗。
于是中间商就把目光放到南美洲各国,购买现成的新式二手舰船,来转卖给中国。但最后消息混乱,日本又不断从中作梗,到战争结束时连一艘军舰也没有买到。就在战况危急时,驻德大使许景澄发来电报说:“土耳其跟德国订购一艘鱼雷艇,接近完工了,可以先转让给中国。”
李鸿章却嫌吨位小,排水量小,并不想购买。但实际上这艘鱼雷艇在1896年5月才下水,根本不是李鸿章要求的即时战斗力。李鸿章没有买不是因为知道了实情,而是嫌吨位没达到要求才没掉入陷阱。
然而李鸿章不久前从英国买的飞霆号驱逐舰却是同样的舰种,吨位、排水量及火力配备都比不上这艘土耳其鱼雷舰,但是李鸿章却对它很是满意。由此可见他办事缺乏逻辑性和原则性。总之,李鸿章搞北洋水师这么多年,对海军的基本常识是相当缺乏的。
从史料中发现,李鸿章买军舰,首先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现货,下单后几天可以收到货。
虽然此举可以认为是为了打赢对日战争,希望能有即时战斗力的军舰。但是海军是高科技兵种,你想今天买军舰明天就投入战事,这是不可能的。它不像陆军今天买了千把条枪,明天就可以投入到战场上。
海军军舰上的武器需要学习,操作也需要熟练。李鸿章认为新的大吨位军舰一到,海军的战斗力便可提升。他这样以办陆军的思维去办海军,就注定很难成功。
另外,大清朝花了大笔的钱买了军舰,却不努力训练、操练。然而,小国日本也花了钱买装备,但人家很认真操练。最后的结果大清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吊打,而清军手下官员不是贪污就是无能。
其实当时国外已经很多专门研究海军的期刊。如英国的《海军年鉴》,当时以李鸿章北洋水师的影响力,要搞到几份外国期刊看看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就是北洋水师那些高级将领,就是没有这种学习的理念,甚至连军舰基本的操作手册也不看。
反观日本海军将领,他们有翻译与阅读欧美军事期刊的习惯。如海权大师马汉写于1890年的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这本书深深影响了各国海军的发展。当时书籍一问世,日本随即就初版了日文译本,而中文版则一直等到了1950年后才出现。
这样比较下来,两者的极端有强烈的对比。所以甲午战争中,大清国被日本吊打,其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
晚清创建了现代化的海军军种,但却败于小岛国日本的手下。除了慈禧修园子挪用经费外,海军中外行领导内行,再配上一群毫无责任感的将领,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