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光绪是有责任的。因为他当时实际上已经掌控实际权力了,无论是战是和,慈禧都没有做过多的干预。所以,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是光绪,那光绪的责任在哪里?光绪战前是冒险主义,战后是冒险主义。畏首畏尾,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冷静和远见。无论是战是和始终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策略,对比日本天皇实在是差得太远。满清有这样的皇帝,实在是他最大的不幸。
这里必须要再次确认一点,在甲午战争期间,光绪皇帝基本上掌实权数年了,慈禧没有掣肘光绪的行为,甲午战争,实际上就是光绪,李鸿章,翁同龢三个人战争。光绪是一定要和日本打仗的,因为光绪太渴望需要一场丰功伟业来证明他自己,证明他不逊于远祖康熙,更为了给慈禧看,而通过战争获取胜利无疑就是最佳方式,这也是光绪巩固他自己地位和权威的最佳渠道,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搅屎棍,就是他的翁师傅,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如果没有没有翁同龢的鼓动,光绪也未必有这么大的胆子。而翁同龢主战,无非就是因为李鸿章主和,反正就是要和李鸿章反着来,只要李鸿章出洋相或失败,就是这位翁师傅的最大希望。
光绪没有世界观,缺乏多国际事务了解,至少,光绪的国际战略不如日本明治天皇。他对国际形势的了解也仅限于翁同龢与李鸿章的奏对,而且二人的意见又常常相左,彼此不对付,很难以一个很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日本。到最后对光绪日本观感就是很低,就是不如大清,北洋水师完全有能力击败日本舰队。而光绪也包括翁同龢与李鸿章,以及满朝文武都不会知道,日本为击败满清整整筹备了十年,而且他们寻找的时间也很巧妙。甲午年是老太后六十大寿。而当甲午海战举行的时候,满清的大臣居然在演练给慈禧拜寿。没有国际视野,对本国认知不足是光绪的第一个原则性错误。
是战是和摇摆不定,翁同龢与李鸿章都无法肯定光绪到底是要战还是要和,翁同龢在日记里也多次提到,光绪心绪不宁,战和之间摇摆不定。举棋不定亡国之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光绪本人未必愿意打,但现实又让他非打不可,(也有翁同龢的撺掇)。而李鸿章又一味地避战。君臣上下心不齐。对比日本朝野上下就可想而知了。还有就是在用人方面,也不行,用人不当,识人不明,在这一点上水跟他亲爸爸差太远了。光绪自己实际亲政十余年,没有一个自己人。不会用人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败。军事说到最后,永远都是力量和实力的角逐。北洋水师的实力肯定不如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失败也就是注定了。不会用人,国家政策不能贯彻始终是光绪的第二个错误。
甲午战争期间,光绪实际上就依靠两个人,翁同龢与李鸿章。翁同龢就是一个顶着状元名头的夯货,无论能力,操守和远见都差得很远,他在甲午海战中就一个目的,让李鸿章倒霉,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该死,而李鸿章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比翁同龢高多少,依旧是一个旧式官僚,他与翁同龢等人的区别其实仅仅在于他掌握了更多的来自西方的信息,所以在判断上能够更接近事实一些。而光绪生活在一个闭塞环境中,他的心智会发育肯定不成熟,从他的言行来看,他也不具备一个帝王的素质,比之康熙差得太远。个人能力欠佳是光绪的第三个错误。
战争爆发以后,屡屡干涉前线指挥,战后光绪没有采纳李鸿章的“持久战”的建议,他最担心的就是日军进逼北京。又一味求和。进退失据。光绪的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展露无遗。应该说,作为皇帝,光绪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6:45: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