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光绪帝为何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898年,光绪皇帝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改革运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俗等方面,其深度、广度都远超洋务运动。然而,就是这一场试图挽救中国命运的运动,只推行了105天就宣告失败了。维新变法运动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又是如何失败的呢?

一,维新变法思想的出现

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将长城以北纳入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纳入势力范围;法国强租湛江,将云南、广西、广东纳入势力范围;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将长江流域、西藏纳入势力范围;日本则在福建渗透势力。如此,中国的民族危机就空前加深了。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无不寻求救国之路。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建立了兴中会,开始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华北平原,无数的农民开始参与到反洋教的斗争中。在清朝内部,张之洞等人继续推进洋务运动。而张謇则弃官从商,发展工商业,走实业救国之路。不过,维新派人士则主张要变法图强。

在甲午战争之前,维新变法的思想就已经出现。在洋务运动期间,郭嵩焘、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广泛接触西方文化的人士逐渐了解到了西方经济、军事、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开始对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在经过较为广泛的学习之后,他们提出了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上,他们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治,建立议会制度;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工商业的发展,学习西方的公司制度,实行以商富国,和外国进行商战,抵制外国的经济入侵;在文化上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建立新式学堂,逐渐废除科举制。在甲午战争之前,他们的思想难以被国人接受。

到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思想家。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结合,用西方民主来解释儒家的“大同”理论。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认为汉朝以来的“经学”都是伪造的,并非孔子本义。他“托古改制”的理论宣称孔子也主张改革。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过于激进,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被誉为“火山大喷发”。

梁启超、严复等人用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革。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就如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继续抱残守缺,无异于走向灭亡,唯有变法才能图强。谭嗣同的思想更加激进,他对君主专制、纲常礼教进行了直接批判,不仅要求政治变革,还要进行社会变革。

维新思想产生后,遭到了洋务派和保守派的攻击。维新派则大规模创立学堂、报刊以宣传维新思想,到1897年底,维新派创立的学会有33个,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的总量达300多个。学会、学堂和报馆的大量出现,加速了新思想的在社会的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的思想解放高潮。

二,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乡试,时值中法战争结束,李鸿章软弱地签订了条约。康有为认为中国必须推行变法,于是给光绪皇帝写下了一封5000字的书信。这是康有为首次公开地宣传变法图强,但是该书被顽固派截留,因而光绪帝没有看到。不过该书在社会上很快传播开了,康有为的名声也大振。

康有为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气馁,他在广东创立了万木草堂,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等学问,弟子主将发展上千人,这些人很多成为变法的领导骨干。他写下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虽然有诸多牵强附会之处,但是对传统思想造成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因此,两书自出现后就遭到了顽固派的诋毁甚至禁毁。

1895年,康有为和弟子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举人会试,这时候,中日马关谈判的消息传来,考生们都惊讶不已,议论纷纷。康有为则立即组织广东、湖南两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各省的举人见状,也纷纷上书庆元。康有为连夜奋笔疾书,写出一封1.4万字的书信,陈述割地的危害,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并建议推行政治体制变革。不久,各省举人在康有为的万字书上签名,该书被送到了都察院,此事史称“公车上书”。

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为由,拒绝了康有为的意见。“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是康有为的威望进一步提高,成为了维新派的领袖。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向光绪帝写了第三书,重点讲述变法图强的事情,强调不仅要大搞现代化建设,还要广开言路,选拔人才。第三书得到光绪帝的重视,光绪帝随即颁布了“举人才诏”。康有为大受鼓舞,又向光绪帝写了第四书,不过该书再次遭到顽固派截留。

随后,康有为和其弟子在全国各地创立了会社,以联络支持变法的人士。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立了强学会,结果得到了许多官僚的支持。户部郎中陈炽、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等10多位京官都加入其中,翁同龢、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都表示出资金来帮助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张謇,陈立三,汪康年、黄遵宪、章太炎等人相继入会。

强学会旧照

强学会多谈判甲午战争失败的事情,李鸿章备受指责,同时他们也拒绝了李鸿章的资助。结果李鸿章的党羽以“结党营私”之名查封了强学会。但康有为没有被吓到,他又组织维新派在北京创立了10个政治性的学会。1898年,保国会成立,该会在北京和上海设置总部,在全国府县设置分会,影响巨大。顽固派多次想查封保国会,但是保国会已经形成了全国的影响力,加上光绪帝暗中保护,使得保国会得以坚持下来。

康有为创立的保国会实际上已经初具近代政党的性质和规模,这往往是被被忽略的一点。保国会的创立,也为“戊戌变法”准备了条件。

三,戊戌变法的推行和失败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光绪帝感到中国有被瓜分的危险,清朝似乎快要灭亡了。光绪帝不想当一个亡国之君,于是在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实行变法。

6月16日,光绪帝首次召见康有为,商量变法图强的措施。康有为提出“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但是由于光绪帝并未掌握一切权力,总有“奈掣肘何”之叹,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如此才能减少变法的阻力。

光绪帝

随后,光绪帝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得到了上奏特权,而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也出任军机章京,负责批阅官员奏章,代拟皇帝预颁诏书。于是,一个以光绪帝为中心的维新变法团体就正式形成了。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

在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允许旗人自谋生计,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在社会上,允许自由创办报馆、学会、广开言路,允许百姓上书言论。

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产总局,筑路开矿;广办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在军事上,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大规模建立军工厂,推行保甲制度。

在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将八股取士改为策论;开办京师大学堂,广设各级学校,提倡西学;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学、游历。

以上措施是维新派和光绪帝相互妥协的产物,之前维新派宣传的君主立宪,设立议会并没有在措施中,可见变法的首要目标不是改变政治体制,而是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认为当时中国民智未开,还未达到设立议会的条件,这也是符合中国现实状态的。

但是维新变法的措施却遭到了顽固派的大肆攻击,许多地方官员对新政措施拖延议复、借词推托、粉饰应付,甚至直接拒绝推行。因此,想要真正推行变法,那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官员撤换,而慈禧太后牢牢掌握了人事变动之权和军事大权,这使得变法就必然要走到慈禧太后的对立面。

变法进行了8月,至8月下旬,光绪奉慈禧面谕,诏令9月在天津进行阅兵,这是慈禧要发动政,变的预兆。光绪帝感到事态严重,决定做出最后的一搏。9月18日,光绪帝秘密召见康有为,两人抱头痛哭。康有为提出铤而走险,决定说服袁世凯“勤王”,刺杀北洋大臣荣禄,掌握军权,拥护光绪帝。

袁世凯在接受光绪帝的召见后,表面上答应此事,暗中却将机密告诉了荣禄和慈禧太后。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重新临朝“训政”,维新派人士遭到了囚禁、屠杀,支持变法的官员被流放或者革职。整个维新变法的措施,除了除经济措施和京师大学堂之外,其他全部废除。

慈禧太后几乎是对变法进行了“一票否决”,也就是认为变法都是错误的,这就是政客的特征,而非政治家。两年后,八国联军侵华,清廷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而慈禧太后这才开始有所醒悟,重新将维新变法的内容进行推行,美其名曰曰“新政”。但1900年之后,中国社会各界基本对清朝已经失望,改革也无法挽救清朝了。可以说,维新变法的失败宣告清朝自救运动的彻底失败,也宣告中国再次失去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称“公车上书”。但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而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说如再不变法,将国亡民危,皇帝做老百姓都做不成了。1898年,经历
2023-04-30 16:25:00
光绪皇帝是如何将戊戌变法变成了最滑稽的扯淡
...了人心,社会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帝想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才能让中国重新崛起
2024-05-21 20:22:00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音在全国各地激起,康有为、梁启超等终于在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变法。但变法最终却因受到慈禧太后的阻挠,以戊戌六君子被斩首而失败告终。但是慈禧太后晚年却支持君主
2023-05-19 15:10:00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清朝会怎么样?
...只会灭亡的更快,绝不可能繁荣昌盛。为什么这么说呢?光绪帝他更加开明,与顽固守旧的慈禧必然不同。光绪知道励精图治,变法革新,说实话,戊戌变法的初衷没什么问题,毕竟他是想让大清朝
2022-12-17 11:05:00
光绪皇帝如果掌权成功,清朝可能繁荣昌盛吗
...能繁荣昌盛,也就是所谓的中兴。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光绪帝从未掌权,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也有“不做不出错”的思维模式,大家总有一种潜意识,认为光绪帝会更加开明,如果他上台,与顽固
2024-06-20 21:19:00
聊聊光绪帝师孙家鼐
一般提到光绪帝的老师都知道翁同龢,此人在晚清官场十分活跃,在《走向共和》中,翁以清流自居,处处掣肘李鸿章等人,甚至不顾外敌侵,略,依旧操纵政局想搞倒李鸿章;在帝后党争中,帝党的实
2023-04-19 21:23:00
光绪帝年轻有志向,为何摆脱不了慈禧的控制?
...兴,于是就顺水推舟,表示接受奕譞的训政请求。因此说光绪帝亲政的开始,实际上是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为其日后归政于光绪帝,而铺平的一条能够长期对皇帝加以控制的通道。为了归政后
2023-01-11 23:01:00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软禁光绪帝?清朝又是如何垮掉的?
...儿子同治帝载淳,去世后。慈禧便将载湉,扶上了皇位。光绪帝载湉,是慈禧的外甥兼侄子。那作为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皇帝,怎么到头来,还被慈禧软禁起来了呢?1894年光绪时期,潮显发生
2022-12-22 20:41:00
康有为在海外逃亡,为何还有钱买岛
...相片。这是一张康有为、梁启超与光绪皇帝的合照,然而光绪帝在世时,并没有留下任何的相片。通过衣带诏与这张伪造的相片,康有为可谓是大发横财。他创立的这个保皇会,筹集了大量海外侨民
2024-05-21 20: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