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9 15: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89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变得强大,意图通过与清朝一站,取得在亚洲的地位。清朝在战争中因器械,军事等原因而战败。从此一些列强更一步地瓜分中国,抢夺资源。爱国主义救亡意识进一步觉醒,变法的声音在全国各地激起,康有为、梁启超等终于在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变法。但变法最终却因受到慈禧太后的阻挠,以戊戌六君子被斩首而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但是慈禧太后晚年却支持君主立宪制,派大臣留洋,学习外国君主立宪制,甚至在临终前留一下一份遗书,表明变法已经是既定的路线了,无法改变,只能顺应。可见慈禧太后并不是绝对的顽固派,如果历史重新改写,慈禧太后支持了当年的戊戌变法,那光绪帝还能取得成功么?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变法能不能成功,主要在推动者跟变法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下,变法的推动者。光绪帝,光绪一直想要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因此需要一场变法来证明自己。康有为有一声中有一次跟光绪帝见面,谈到如何变法。康有为说,直接杀掉几个大官员就可以了,把人为的障碍扫除,再开制度局,一切变法就顺理成章。于是光绪帝就急急忙忙地让康有为等起草变法的各种制度。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然而空谈误国,书生治国本来就不易,况且康有为以及梁启超等并没有治理国家,甚至管理一个小地方的经验,他们不是政治家。从光绪帝受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个人为总理衙门军机后,戊戌变法的几个领导人,整天就躲在房间里,写制度,写方案,推翻旧制度,写各种政策,并且没有经过试验的政策,一旦写好,就催着光绪帝颁布。颁布后,并没有要求各个地方如何实施。如此激进的变法方式,地方要怎样适应过来呢,没有疏通,只有一味的强行推变法,这样的变法是会失败的。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变法的几个主要内容。第一个,废除八股文,取消科举制度。中国几千年来,平穷人家,都是靠这个科举,作为全家奋斗的希望,苦读十年,然而却没有上升的通道。这样的政策怎样获得这些文人的支持呢?旧的思想自然不能为变法做准备,但是取消了科举制度,把多少寒门的希望给打碎了呢。由于没有了科举制度,很多的读书人参加了各种党派,后面都去当兵了。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第二个,裁撤官员,废除旗人制度。戊戌变法的推动者,特别害怕保守派,顽固派的阻扰。认为,需要从这些已经受益的官员中进行开刀,才能让大家看到变法的决心,看到变法的胜利。但是这些有头有脸的官员,一旦被撤了,而且是莫名其妙,没有认为说法就被退休,那肯定会受到他们更大的阻扰,你断了人家的活路,自然人家在后面是不会让你也顺利的。

戊戌变法失败真的是因为慈禧的阻扰吗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只有制度,却没有落地的实行方案。每个制度出来,就催着地方赶紧变法,推翻旧有的东西。然而这么着急的变法,没有配合的疏通和落地的辅助,地方的官员,地方的百姓怎么适应,怎么执行。

最后,我们看一下,光绪帝、康有为等、地方官员对于变法的想法。光绪帝生在皇宫,对于变法,光绪帝更注重的是变法能不能不亡国,能不能让自己继续当政,也就是说,光绪帝对于天下,是认为这个天下是自己的,是家天下。而康有为,想要的是民主,是人民的天下,想要通过变法,让国家变强,人民变富,把列强驱走。而地方官员,只知道变法,却没有人教导变法,因为变法把自己的工作弄得乱七八糟的,自然也不会支持变法了,变法也难落到实处。因此就算,有慈禧太后的支持,变法也难以成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9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称“公车上书”。但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而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说如再不变法,将国亡民危,皇帝做老百姓都做不成了。1898年,经历
2023-04-30 16:25:00
...首次公开地宣传变法图强,但是该书被顽固派截留,因而光绪帝没有看到。不过该书在社会上很快传播开了,康有为的名声也大振。康有为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气馁,他在广东创立了万木草堂,传
2024-04-29 22:25:00
如果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清朝会怎么样?
...只会灭亡的更快,绝不可能繁荣昌盛。为什么这么说呢?光绪帝他更加开明,与顽固守旧的慈禧必然不同。光绪知道励精图治,变法革新,说实话,戊戌变法的初衷没什么问题,毕竟他是想让大清朝
2022-12-17 11:05:00
光绪皇帝是如何将戊戌变法变成了最滑稽的扯淡
...了人心,社会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帝想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才能让中国重新崛起
2024-05-21 20:22:00
光绪帝年轻有志向,为何摆脱不了慈禧的控制?
...兴,于是就顺水推舟,表示接受奕譞的训政请求。因此说光绪帝亲政的开始,实际上是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为其日后归政于光绪帝,而铺平的一条能够长期对皇帝加以控制的通道。为了归政后
2023-01-11 23:01:00
为什么慈禧没有废掉光绪帝?又为何她不支持戊戌变法呢
...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为了挽救国家的危机,光绪帝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和制度来改革国家。然而,这场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许多参与者被捕杀。令人疑惑
2024-10-22 20:33:00
聊聊光绪帝师孙家鼐
一般提到光绪帝的老师都知道翁同龢,此人在晚清官场十分活跃,在《走向共和》中,翁以清流自居,处处掣肘李鸿章等人,甚至不顾外敌侵,略,依旧操纵政局想搞倒李鸿章;在帝后党争中,帝党的实
2023-04-19 21:23:00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软禁光绪帝?清朝又是如何垮掉的?
...儿子同治帝载淳,去世后。慈禧便将载湉,扶上了皇位。光绪帝载湉,是慈禧的外甥兼侄子。那作为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皇帝,怎么到头来,还被慈禧软禁起来了呢?1894年光绪时期,潮显发生
2022-12-22 20:41:00
为大家讲解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这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向西方学习,实行多维度的变革,具体则包括改革政府、科学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等!从历史意义上来说,戊戌变法无疑是
2023-01-12 13: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