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1月11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新锐历史作家、《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作者谌旭彬与历史研究者刘三解从经济学角度与现场读者们分享了对晚清改革50年的看法和见解...……更多
书香里的贵州|《贵州历史笔记》作者范同寿:历史藏在细微处
...退休,范同寿做了一辈子的历史研究,他总说“历史藏在细微处”。在范同寿的心底,贵州的历史并非几个厉害人物的历史,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用生命铸就的历史,这些人平凡却可贵。“许多历史上的人和事,细探之下发现它...……更多
...是作家章夫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一部近代成都微观史。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困顿处见出口,是《窄门》给人的感受。透过窄门,透视的是一段以宽窄巷子为中心,连接世界的200年历史。历史在成都这座城市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更多
咸丰皇帝的最后十年:力图改革,终成遗憾
...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但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大清王朝已经无济于事。奕詝在位的11年里,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几年,多少让人糟心的事,全在奕詝在位的这11年里发生了。但是,这不是奕詝的幸运,这只能是奕...……更多
封建制的西周王朝,它为什么会走向衰败呢
...《尚书》《易》,还有《礼》当中的这些内容。此后这个王朝就开始走向了衰落,新的变局就出现了。王朝政治没有不败的,那么作为封建制的西周王朝,它为什么会走向衰败呢?我们就讲大的方面,首先封建制是一个什么制度...……更多
拒绝改革:清朝八旗军迅速衰败的根源
八旗制度是清王朝政权的特殊组织形式。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1644...……更多
...撷英□珍珍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时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门第焦虑”如何酿成悲剧?当汉学家拉铁摩尔与晋商的驼队同吃同住时,他如何发现了商队的...……更多
一部不靠谱的家谱,愚弄中国人上百年?至今仍然有人坚信不疑
...我们获新视角。不仅限于族谱,更需开放心态,挖掘历史细微处的种种可能,探索未知真相。【乾隆文字狱与施家自护】若质疑属实,兴化白驹施家因贪图权势而伪造族谱,此举实为愚昧短视,非明智之选。原因有二:首先,施...……更多
...革创新项目破解民生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宣汉县从细微处出发,每年预算300万元,统筹设立县级改革创新奖补资金,谋划实施51个“小切口、大纵深”改革创新项目。其中,宣汉尤为聚焦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以不断织...……更多
郑小悠长篇新作《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历史与虚构之间的低调转身
...大雪茫茫真干净的落寞之感。郑小悠的文风老到,擅长从细微处着笔,采用古典式白描笔法,寥寥几笔尽得风流。郑小悠的行文风格向来受到读者粉丝与专家学者的赞誉,谈到自己取法何处,郑小悠坦言自己最崇拜的是高阳先生...……更多
商纣王释放姬昌的真正原因:利用他平定叛乱
...,上期我们也深入剖析了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姬昌趁着商王朝无暇顾及对周国的提防,疯狂对外扩张,商纣王为了维护商王朝的统治地位,对姬昌进行打击。那么,最后姬昌又是如何说服纣王,释放自己的?真的是像历史记载的...……更多
揭开历史的迷雾,探寻隋炀帝的真实面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隋炀帝似乎是个挥霍无度、导致王朝覆灭的昏君。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迷雾,探寻隋炀帝的真实面貌。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隋炀帝似乎与“败家”二字紧密相连。他...……更多
清朝国运不佳的皇帝是谁呢
...深渊,他当时的一个「疏忽」,殊不知已悄悄埋下了大清王朝灭亡的种子。 ……更多
清朝皇帝究有多愚昧?看看明朝人画的世界地图就都明白了
...,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就自缢煤山,明朝国祚告终。王朝兴替,自古就有,就如刘汉承秦和李唐代隋,不是稀罕事。明朝的衰亡不是突然的意外,在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就已经开始江河日下。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李自成位登...……更多
刘禹锡仅凭哪几个典故,为我们揭开了唐代皇权更迭的真相
...镇将领也表达了强硬的态度,在《养鸷词》中刘禹锡将唐王朝比作富家子弟,而藩镇就是他们饲养的鸷鸟。由于富家子饲喂无节制,导致鸷鸟“翅重飞不得”,借此警示唐朝统治者不能一味顺从藩镇的要求,避免藩镇势力的进一...……更多
揭开袁崇焕墓中“金头”的真相
...许多新人上来主持政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末代王朝死气沉沉的气象,但是也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特别是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走向了极端,导致崇祯帝的改革如泥牛入海,掀不起一丝一毫的动静。崇祯帝作为明熹宗...……更多
考古发现揭示关于苏妲己的历史真相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商王朝的灭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苏妲己,这个传说中的美女,常常被描绘为商王朝灭亡的原因。然而,近年来,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首...……更多
清朝基本都是治国明君,为何仍然避免不了近代史的耻辱?
...会的复杂。从秦始皇建立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始,到清朝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人口比以前多,国土比以前广,社会情况比以前更加复杂。比如,在秦汉时期,国家制定个政策执行起来相...……更多
清朝对明史的篡改:朱以海的死因及历史真相
从秦始皇称帝之后,历史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一直到清朝灭亡,封建王朝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更替,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会励精图治,努力将王朝建设好。可是他的子孙就不一...……更多
免死金牌:历史的误区与真相
...臂怎么样都是拧不过大腿的呀。朱元璋1368年开创了大明王朝,并且称帝,一些随朱元璋的老部将也是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其中就不乏一些位置高重的大臣收到了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金牌。但是最值得说的就是,只要是收到了...……更多
这三个观点或许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真相
...的生活点滴。这种牵挂不仅体现在甜言蜜语上,更表现在细微处。举个案例,你因为工作繁忙,疲惫不堪,这时他可能会主动为你准备一杯热茶,或者默默为你分担一些生活琐事。这种默默的关怀,源于内心深处对你的牵挂,是...……更多
《墨雨云间》长公主到死都不知,薛芳菲一句话,毁了她和沈玉容
...菲超凡的智慧与手腕,令人不禁感叹,历史的车轮往往由细微处推动,而《墨雨云间》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编织了一幅幅令人唏嘘的历史画卷。这样的结局,虽然悲凉,却也让人感到一种奇特的快意,它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多
赵匡胤为什么留着自己的弟弟不除后患呢
...暗并存,我们需洞察历史的本质。宋朝作为当时最富庶的王朝,其辉煌成就与积重难返的弊端同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明形式,我们需要采取历史的视角,做出平和的判断。厚今启古,历史永远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愿...……更多
武则天建立大周10年,唐朝为何没有一分为二
导语: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大一统王朝的女皇帝,她的两任老公,都是唐王朝的皇帝,两个儿子也是唐王朝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独一份的事情了。那么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时候,有没有将唐王朝一分为二呢?这是没有...……更多
如果慈禧不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甲午战争还会败吗
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王朝战败,尤其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国人心痛,三十年洋务运动尽是这样的下场,甲午战败,导致了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这对于大清王朝的掌权人慈禧太后、...……更多
筝鸣时评丨这样的城市“微改革”,潍坊可以多来一些
...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难点。潍坊以微改革为契机,从细微处着手,优化育人环境,找到解决难点、破题发展的关键。潍坊第十中学以微改革探究校家社共育问题的破题点位和密码,从队伍建设、课程实施、评价激励等六个维...……更多
清朝的官方语言究竟是满文还是汉字呢
...真相并非如此。康熙年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奏章,但从细微处细思极恐。康熙帝虽然自诩为汉文不错,甚至还自矜道每遇到错字,必定会将它改正,但他曾经留下了许多错别字,比如说避暑山庄的牌匾上,他写了“知道子”,...……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两广总督陶模首先提出“废科举、兴学校”等强盛大清王朝的对策。随后,山东巡抚袁世凯则建议,逐年减少科举的名额,用学堂的学生名额予以补充。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上奏了“兴学育才”的四项主张:...……更多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开幕 热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开幕。与会嘉宾围绕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多方面挑战的背景下,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稳定预期、增强信心、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如何实现高水平对外...……更多
万州 高质量发展攀上新高度
...下安全”。一座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在于人民从宏大到细微处皆可感知的幸福。万州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2023年以来组织实施20件重点民生实事,涉及老旧小区改造、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宋高宗赵构手书的《南宋太学石经》知多少?
坐落于杭州吴山脚下,有这么一座“大隐隐于市”的“石质书库”——杭州孔庙碑林。杭州孔庙碑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陈列着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近500件
2025-02-02 10:39:00
清朝皇子一岁时抓周,用毛笔胡写1个字,皇帝看到后脸色大变
雍正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是康熙帝的四子,是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皇帝,也是清朝皇帝中争议最多的皇帝。从继位到死亡,无论民间还是学术界都对他有诸多议论
2025-02-02 12:21:00
汉桓帝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是如何杀掉权臣梁冀的?
古往今来,权力向来都是人人向往的东西,它可以为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个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
2025-01-31 20:44:00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是什么?老祖宗的用词真是太生动了
#历史开讲#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大侠舟车劳顿后进了一个客栈,总会有小二急忙凑过来,先来上这么一句:“客官
2025-01-31 21:02:00
故事:清朝发现小人国,小人身高不超20公分,国王把公鸡当成坐骑
提起“小人国”,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它曾出现在我们童年的故事里、梦境里。那么,世界上真的有“小人国”吗?在清朝就发现了“小人国”
2025-01-31 21:17:00
从洗脚工到煤老板,柳林“黑枭”巨头陈鸿志,为何会沦为阶下囚?
作为柳林"黑枭"巨头"山西煤老板"陈鸿志的江湖路可谓是非常精彩,他从一方首富再到犯罪入狱,一生跌宕起伏,这篇文章将走进陈鸿志
2025-01-31 21:31:00
清代义犬夜夜渡河,忠心救主远胜八公
康熙年间,乌镇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每天晚上都要跳下河里,游到对岸,帮另外一户人家夜里守屋。狗主人起初不知道什么情况,看它每天早上湿漉漉地回来
2025-02-01 10:11:00
我想做一名清官,真的很难!
贪官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说“老子是腐败分子,难道老子的上任不是腐败分子吗?我敢肯定,我的下任绝对还是腐败分子。中国不就是腐败分子提拔腐败分子
2025-02-01 16:13:00
加入北约后的新烦恼:芬兰奥兰群岛地位争议
奥兰群岛?land位于芬兰和瑞典之间,拥有超过6500个岛屿。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历史上成为了军事和政治的焦点。奥兰群岛由位于芬兰和瑞典之间一系列岛屿组成
2025-02-01 16:14:00
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孩子出生时的忌讳,有啥道理
万事万物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规律和平衡,也有着其独特的相对性,换言之,很多事物都有两面性,它们在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矛盾基础上不断发展
2025-02-01 16:20:00
老百姓:“建房不建压身房,砌墙不砌迈腿房”,准备盖房的注意了
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落叶归根”,不管在什么时候
2025-02-01 16:22:00
被演义美化的纪灵,历史上的反差太大
《三国演义》给纪灵加了很多戏,先后单挑关羽、张飞,使一柄三尖两刃刀。然而,这些都是虚构的艺术加工,史料对他的记载仅有辕门射戟一处
2025-02-01 16:24:00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那桐镇至隆安县城的508县那门村段有一处明朝时期修建的古墓,在1000平米范围内埋葬着20多处墓葬,其中最早安葬的是明朝
2025-02-01 17:10:00
百年战争时期,英国与法国产生的领土纠纷,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领土不断更迭,百年战争结束后领土边界逐渐清晰起来,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逐渐丢失
2025-02-01 17:28:00
苏联解体后,为何多数加盟共和国改革都失败了?
对于国家改革来说,都是发现了问题,然后不断进行调整。让国家激发新的力量和激发新的活力,推动国家继续向前发展。而且基本上多数国家改革
2025-02-01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