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01 17: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那桐镇至隆安县城的508县那门村段有一处明朝时期修建的古墓,在1000平米范围内埋葬着20多处墓葬,其中最早安葬的是明朝,最晚的是近30年内。安葬时间跨度之大,足见这处墓地的风水有多好。墓葬群内都是那门村邓姓人家,墓堆尽管很不显眼,也没有多么豪华的装饰,但看到墓园左右两边的望柱,难免会让人对这处墓园感到好奇。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望柱高至5米,八角棱状,每个棱面都有字迹,只是年代的久远,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望柱顶端为莲花头状,远看有望柱时对这处墓葬就有着很强的期待,看到望柱顶端却感到有些失落,不过以那门这个历史不久远的地方,在古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多,不过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修建得起望柱的在当地绝非等闲之辈。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古代修建望柱也分有等级讲究,并且要得到朝廷的恩准,若不经朝廷恩准修建望柱,或者修建望柱超出本身地位,轻者入大牢,重者满门抄斩。望柱顶端是莲花头状的大致是地方土豪,按当时九品十六阶来区分,除了最低等的莲花头状,有八九品的球状头,六七品的虎头,四五品的狮子头,二三品的貔貅头,一品的龙头。球状头望柱是朝廷规定的最低等级,莲花头状的则是朝廷恩准,自己出钱修建的地方望族。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经打听得知这是那门村邓姓族人的祖坟,邓姓是那门村的第一落业大姓,在当地就有邓家为主,黄家为补,李家赵家兼的说法。尽管在那门村黄姓占据着半壁江山,但邓姓在那门村落业最早,所以在那门村的很多事情都是以邓家为主,说话分量最重的要是那门村的庙会,都是由邓家还主持,其它姓氏都要听从邓姓的安排。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老一辈的口中得知这处墓园是明朝时期一位寡妇倾全家所有买来的一块地,安葬的是落业那门的第一代先祖。这处墓园是邓家所有,即便是后来的分产到户,这一处墓园都不能动。买地的这位寡妇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刚落户那门时的先祖们由于势单力薄,经常被土匪光顾,男丁几乎被土匪杀光,寡妇则带一帮小孩躲起来,邓家才能躲过灭门之险。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邓家能够得到延续下来,寡妇对于邓家是功不可没,但后来因为分家,长、次、三分配原因闹得不和,更是在清代的时候邓家出现贫富分化而相互看不起。邓家分有上邓家和下邓家,上邓家是长子和次子,所分得的相对较多,下邓家是三四子,分得也相对较早。加上先人惨遭土匪祸害等原因,为了保证邓家能够延续下去,也开始沾染匪气。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上邓家由于财富比较充裕,所以对下邓家开始看不起,有时还因为某些利益,即便是下邓家有理,但上邓家利用匪气和雄厚的实力,硬生生的将下邓家的利益给剥夺。清朝乾隆年间,上邓家和下邓家开始出现裂痕,甚至进入敌对状态,直到清末民初,地方土匪横行,上邓家和下邓家才出现缓和,为了更好的保护好邓家,上邓家和下邓家联合修建用于防御土匪的城堡。邓家修建的这座城堡从清朝末年保留至上世纪70年代才拆除。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上邓家和下邓家尽管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在某些利益上达成和解,但是这么多年的矛盾和隔阂是解不开的。上邓家和下邓家原本是一个祖先,但是在几十年前红白喜事各过各的,从来就没有来往过,直到近20年,老人们才解除这份隔阂,红白喜事才一起相互往来。上邓家和下邓家互不相见,也给邓家带来不小的影响。就好比做这处祖坟,墓主连名字都不清楚,求问邓家老人是否保留族谱,竟然连族谱都没有,邓家这么一个大家族,连个族谱都没有,确实不应该。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20年前盗墓盛行,这处古墓也没能避免,先后被破坏多达10多次,墓室被盗挖过好几次,里面有没有宝贝不得而知,但让盗墓贼光顾这么多次的原因,恐怕就是左右两边的望柱了。记得几十年前有一帮考古队,是民间组织的,要交4000多元的会费,挖到的金银珠宝均分。考古队的负责人有探宝器,一个铁圈圈一根木头,用遥控控制,看见有土堆高的地方就去探测,然后摁住遥控,滴滴一响土堆摊平。这个考古队成立20年毫无收获,却养肥了考古队负责人,4000元会员费打水漂,后来才知道是一场骗局。这支考古队也来光顾过这处墓园,挖没挖到宝至今无人知晓。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公路边的明朝古墓,两根望柱就能猜出墓主的身份

写古墓的文章我都会写姓氏的来源和变迁,还有墓主人身份和来历,还有墓主人的后代和字辈,但是收到这处墓园的信息太少,也只能简单的忽写,希望大伙见谅。不过这处墓园的两根望柱,也足以证明墓主在当地的身份和地位,墓园就离公路500米左右,周边都已经开荒,远远就能看到两根望柱,喜欢观看历史古迹的朋友,感兴趣的何不留意一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宁市隆安县都结乡群众文化广场项目开工建设
...现场。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12月15日,南宁市隆安县都结乡群众文化广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了解,隆安县都结乡群众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是“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落地的具体举
2022-12-19 11:32:00
南宁隆安一养蛇场逃出大量眼镜蛇?最新回应:传言有不实之处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有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发布了南宁市隆安县花宋街、右江大桥等地出现眼镜蛇的信息。更有网友传言,这些眼镜蛇是从花宋街附近居民区中非法养蛇场里逃出来的,数量超过了上
2024-09-05 13:49:00
广西南宁:火龙果“灯海”如梦似幻
...同时亮起,如繁星点点,美不胜收。何光民 摄图为广西隆安县火龙果种植基地的“灯海”景观。何光民 摄广西隆安县火龙果种植基地的“灯海”景观颇为壮观。何光民 摄广西隆安县金福农业火
2023-11-02 14:08:00
...讯员施炯芳)7月10日,由南宁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共青团隆安县委员会、隆安县教育局及爱心企业联合举办的2023年智富“希望课堂”暨蒲公英多元文化公益夏令营在隆安县雁江镇初级中学
2023-07-13 06:05:00
黑烟漫天!广西南宁一水泥厂突发火灾
大皖新闻讯 8月24日下午5时左右,广西南宁隆安县宝塔医药产业园内一厂房突发大火,现场火势凶猛,黑烟滚滚。在当地市民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着火面积蔓延整个厂房,燃烧产生的黑烟在几
2024-08-26 14:53:00
...东西部协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深圳市福田区与隆安县不断加强合作,在产业集群打造上持续发力,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如活水般涌入隆安县,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
2025-01-04 10:35:00
南宁火龙果丰收 数字冷链平台让运输更快更安全
...2023南宁市火龙果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南宁火龙果大会在隆安县举行,县内近百家火龙果基地负责人参会。8月来,南宁火龙果进入高峰期。数据显示,8月上旬日均有6010吨火龙果从南宁
2023-08-23 15:41:00
梁佳:“小梁送工”打造易地搬迁就业帮扶新模式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南宁市人大代表,隆安县城厢镇震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梁佳如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记者 吴明江摄人民网南宁2月14日电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2023-02-14 18:14:00
...,2024年南宁市“希望护航”青少年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在隆安县城厢镇西宁村小学启动,倡导尊重少年儿童、爱护少年儿童、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活动中,心理辅导老师结合现阶段青少年
2024-06-03 0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