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分裂为两个民族是完全有可能的,好在明朝取代了元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做了皇帝之后,立即就用雷厉风行,甚至是残酷暴虐的手段开始推行南北汉族重新融合的工作。同时,由于明朝统一的时间又很漫长,结果南北汉族的...……更多
李贽为何如此高度评价朱元璋呢
...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然而,在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眼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伟大君主,他被誉为“千古一帝”。那么,李贽为何如此高度评价朱元璋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深刻思考?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更多
朱元璋即位后对社会和文化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国内的社会文化进行了一番“大改造”,以致于在明代中叶以后,一些文人士大夫们都将明朝描绘为“风俗淳美”的黄金时代。尽管这样的描绘含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在里面,但也并非毫无根据。朱元璋...……更多
公元1368年秋,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在这一年的正月,朱元璋早已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大明,年号洪武。经过多年的征战,朱元璋最终成了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王朝。朱...……更多
“钦差”一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史上第一个钦差大臣是谁?
...同朝代的不同时期,使官的职能和地位也存在显著区别。朱元璋作为明代的建立者,其对于自己的政治能力有着出奇的自信,他为明朝政府的运转设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在《祖训条章》中表示:后续的帝王只需要按照...……更多
清朝为何没有宦官干政?制度设计与历史渊源的解析
...官集团也被新的军阀所清除。二、明清时代的制度设计1.朱元璋的改革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深刻总结前朝得失,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他引入督抚制度,通过派遣总督和巡抚平衡地方权力,防止权力过于膨胀。废除宰相制度,...……更多
杨荣从政二三事
...年的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因此就有人告御状到明太祖朱元璋那里,称:“三吾南人,私其乡。”皇帝派复查官张信彻查此事,却又有人举报张信滥用职权,勾结刘三吾,故意将北方文人中的劣等试卷呈送皇帝,企图瞒骗皇上...……更多
...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公元1397年,朱元璋选85岁的刘三吾当科举主考官,可放榜后,录取的51人皆为南方人,民间十分不满。未免事端,朱元璋命他换几个北方人,他却拒绝。朱...……更多
南北榜之争:明朝政治与文化的缩影
...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出结论:刘三吾等人阅卷公平公正,这引起了各界哗然。事后,朱元璋作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刘三吾等人被定为“反贼”,...……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举人便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随即命人复阅落第试卷,然而复阅结果是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并无任何徇私舞弊。可北方的落榜学子并不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官员也对此进行抨击...……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乡的行为引起了北方学子的不满,于是他们联名上书请求朱元璋明察秋毫,秉公办理。(敢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徇私舞弊?这个杀人如麻的皇帝动了真火,查,狠狠地查!)消息传来朝堂震动,不少言官大臣也纷纷上疏请求皇帝...……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愤。局势紧急,朝廷的声望岌岌可危。事态的发展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更多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揭秘:清洗与革新,帝王的权谋之术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为了稳固皇权,使大明江山万世永传,进行了无数次地清洗,其中影响最大的、杀人最多的为空印、郭桓、胡惟庸、蓝玉四案,被后世称之为“洪武四大案”。由于此四案杀人之多、牵连之广,一...……更多
聊聊明朝南北榜冤杀大案
...贴满便于,声讨主考官只录南方人,是舞弊。事情惊动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直重视人才,洪武三年明朝就恢复了科举考试,为朝廷选取人才。朱元璋批示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其实是暗示录取一部分北方人。85岁的主考官刘三...……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制度改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调和会试取士区域矛盾。朱元璋上位之后由于人才缺失对科举考试极其重视,受到考试科目的影响,南北取士出现矛盾现象,促进了南北榜的出现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乡试,是省级范...……更多
朱高炽:仁德儒雅,奠定明朝繁荣
朱元璋于元末起兵,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浴血奋战,终于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大明朝从建国到灭亡一共经历276年,共有十六位皇帝,而这十六位皇帝中,有一位皇帝在位不到...……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槛相对较高到后来几乎全民皆可参与,经历了多次迭代。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即是其中一例。当时的科举成绩导致南方学子几乎垄断了官员录取,朱元璋为了平衡南北势力,推出南北榜,以确保北方学子也有机会入仕。...……更多
北方过小年与南方过小年为何不在同一天
...腊月二十四。为何南北方小年的日子会差一天呢?传说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过年想吃肉,便跑到肉铺赊账,希望老板能给他两斤肉过年。老板不肯,朱元璋又说:“猪头也行(古代猪头很便宜)!”但老板...……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明朝建立的第17个年头,此时的国内已经基本四海平定,朱元璋宣布全面恢复科举制度,定为三年一届。此举不但是在为大明选拔能才,其背后还有着深远意义。当时的明朝经过了十几年的经营,在南方地区已经广受拥戴。但在...……更多
明朝与北元的对峙:历史的争议与真相
...靼1:明朝初期曾经一度跟北元南北分治1368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派遣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十个月的时间内攻占了元大都。这个时候元顺帝逃亡北漠,建立起来了北元政权,继续跟明朝对抗。明朝方面...……更多
帝王之战:揭秘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五位君王
...后代,但他却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地打下天下的帝王。四、朱元璋第四位则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从最初的放牛娃到君临天下的帝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朱元璋所在的年代也是动乱不安的年代。可以说每一...……更多
株连无数的李善长案,是少壮派官僚对朱元璋的联合逼宫
...文人集团格格不入。但无论如何,李善长是第一个投入到朱元璋帐下真正有文化的人。熟知历史的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来激励朱元璋,同时提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要求。这是从纬度上拔高了朱元璋的视野,为...……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稻谷为题,让刘伯温大惊失色,这稻谷有什么不同?朱元璋出这道题目的用意,又是什么呢?选拔官员,另辟蹊径明...……更多
朱元璋建立南北两个国都,合称二京
朱元璋和南京颇有渊源,他在拿下南京后逐步壮大威势,和张士诚、陈友谅较量。当上皇帝后,朱元璋遇到两大难题:找国都和维护朱家人的权力。攻占太平后,陶安建议把这儿当成大本营。现在,国都成了头等大事,朱元璋...……更多
盘点中国古代六个社会风气最开放的时代
...仪道德和人伦纲常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再加上朱元璋为了将普通读书人的思想固化,更是着重强调朱熹那一套理学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用在科举考试上,也就有了八股文。但是物极必反,明朝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社...……更多
...、宋祁、王钦若、丁谓、晁补之等名臣在此为官。凤阳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明初的凤阳升为陪都,辖区大得可怕。下辖亳州、宿州、颍州、泗州和寿州五州及十三个属县,皖北地区尽为凤阳所有。鉴于小明王曾在亳州盘踞起兵...……更多
南北烤鸭大比拼,谁是王者?
...,然而今天我们所尝到南京烤鸭的做法,却是源于明太祖朱元璋。话说朱元璋爱吃鸭子,定都南京之后,依仗这里水系发达、湖鸭肥硕,以至于要“日啖一只鸭”。水煮、红烧、清蒸,各式做法全都吃遍,御膳房为了抓住帝王的...……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着一些不同的记载。我想最为我们所最熟知的,应该还是朱元璋时期的文官试职制度,这个制度是在明代特定的政治形势下,为了能够让官员更加谨慎的坚守职业操守而采取的一种是措施,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一、“水国寒消...……更多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啥要选择这种毫无人性的“人殉”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不过,在他当上皇帝后,照样也对那帮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屠杀,特别是在朱元璋的晚年,为了防止别人夺他的皇位,他甚至不惜留下遗嘱,让人在他死后下葬时干了...……更多
朱元璋定都之谜:从南京到凤阳,再到北京的曲折之路
一代枭雄朱元璋,从16岁入皇觉寺为僧,25岁参加红巾军,28岁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40岁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堪称一代雄主,但在位30年始终有一件事萦绕心头,起起伏伏,左右思量,直到死也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陇东报一个党支部——中共邠宁支部开栏的话风从原上来,上下五千年。庆阳演绎亿万年的沧海桑田,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的地方
2024-06-01 00:59:00
第三只眼看中国·打卡美丽江西活动举行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武功山下 萍水相逢第三只眼看中国·打卡美丽江西活动举行5月28日晚,外籍媒体记者和博主在南正街体验皮影戏操作
2024-06-01 01:34:00
“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让历史记住了徐昭佩的生性放荡,为人荒唐。身为深宫妇人,徐昭佩与萧绎的感情并不好,“妃无容质,不见礼
2024-06-01 05:12:00
公元208年,率领大军讨伐荆州,由于病逝,刘表的次子刘琮羸弱不堪,在曹操大军进攻时,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导致曹操不费就夺得荆州
2024-06-01 05:56:00
其实,丘处机完全可以以自己年老体迈为理由,拒绝成吉思汗的邀请,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拒绝了金国和南宋皇帝的邀请,觉得自己一个方外人士
2024-06-01 05:58:00
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后人嘲笑,那么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位名将,此人叫做赵奢。说到这个人,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赵括这人虽贻笑千年成了反面“典型”
2024-06-01 06:00:00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但,据说文成公主并不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个妻子,因为在文成公主嫁于吐蕃和亲之前
2024-06-01 06:02:00
古代的文人墨客自幼自幼读书破卷,所图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官拜当朝。但从小到大,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
2024-06-01 06:03:00
曹叡,魏文帝曹丕长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个皇帝,被称为魏明帝。他年仅36岁就驾崩,可谓英年早逝,比他的父亲曹丕活得岁数还小
2024-06-01 06:03:00
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一位12岁的男孩在贵阳登基称帝,年号洪化。这个消息让远在北京城的康熙帝又忧又喜。忧的是
2024-06-01 06:04:00
范增这个人出世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七十多岁的他本来应该在家安度晚年,但是他并不是个安分的老头,他最擅长的就是奇谋妙策
2024-06-01 06:05:00
安史之乱的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及其率领的唐军先后吃掉了两三万百姓,这一记录得到了各种史料的佐证,几乎是铁板钉钉的真实。虽然人们常说
2024-06-01 06:05:00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位皇后,经历靖康之变时四十九岁,最后五十二岁去世,都说无奈生在帝王家,当皇帝的妃子不容易,当一个窝囊皇帝的妃子更不容易
2024-06-01 06:06:00
“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是吕不韦的传奇一生的总结,他从一介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政客,他的眼光是毒辣的
2024-06-01 06:06:00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桓齮被拜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邺,一开始没能攻取邺,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
2024-06-01 0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