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31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君子或小人,是以道德为标准来评价人物的,刘备是一个政治人物,你用道德标准来评价,是不合适的。

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没法用君子或小人来评价。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哪个是君子,哪个又是小人?

秦始皇把母亲软禁,为了报仇,可以亲自到邯郸把跟他有仇的人全杀了,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汉武帝雄才大略,为汉朝开疆拓土,但是一个巫蛊之祸就导致数万人被杀,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秦始皇是君子还是小人

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两个兄弟,软禁父亲,逼李渊禅让帝位,但唐太宗从谏如流,极少杀害功臣,又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宋太祖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发动陈桥兵变,夺了人家的政权,并立誓不杀士大夫,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哪怕是有仁孝之名的汉文帝,同样有冷酷的一面,他迷信鬼神、宠溺宦官、恢复灭三族的法律,纵容宦官乱政,放弃盐铁官营与铸币权,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没法判定,因为他们都是政治人物,他们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作为政治人物,主要是为了政治利益。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

再说刘备,《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先主刘备意志坚定,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还有英雄的气量。

曹操评价刘备: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宋朝的苏轼曾经评价过刘备与曹操: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曹操说刘备是英雄

说到三国时期的故事,(当时的人)只要听到刘备战败,就会紧皱眉头,甚至哭出来,听到曹操战败,就会感到高兴甚至唱起歌来。

从这之中就可以知道,君子的功业和小人的事迹在后世是不可磨灭的。

苏轼这话很自然地说了刘备是君子,曹操是小人。

同样是宋朝学者的胡寅在《读史管见》中也评价过曹操与刘备:

或谓昭烈自知刘禅之不才,群臣无出孔明之右者,不能保孔明之必与禅也,故于临终正言之,冀亮德己而不忍取。呜呼!可谓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矣!玄德襟度夷旷,磊磊落落,与孔明兼君臣师友之契,三代以还,未见其比也,夫岂以欺诈相待,如市道之交乎?曹操伪定一时,名在英雄之列,夷考其事,乃真小人耳。虽暴戾强伉,杀人不忌,至其病亡,子孙满前,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乃尽见。方之玄德治命,无一语及私,岂不犹蔓草之与长松乎?先主语禅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刘备知道刘禅能力不行,群臣没人比得上诸葛亮,所以在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可是有人以小心之腹,度君子之心,刘备坦荡磊落,与诸葛亮既是君臣又是师友。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胡寅和苏轼认为刘备是君子,曹操是小人

反而是曹操虚伪,名声在英雄之列,却做着真小人的事,其残暴骄横,杀人没有顾忌,到病死之前,把各种名香分给妻妾,让她们学着做鞋卖,平生奸诈虚伪,死时可见。

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道: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

胡寅的意思就是说:

刘备是君子,曹操是小人

苏轼和胡寅都是从道德方面来评价刘备与曹操的,这是他们得出的结论。

但实际上,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都不能简单地用君子或小人来评价。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没人认为刘备是小人

说刘备是小人的,无非就是认为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的手段与方式,尤其是刘备夺益州,刘璋邀请刘备入穿抵抗张鲁,结果刘备没有攻打张鲁,反而想方设法制造与刘璋的矛盾。

最终两人因张松的事结怨,刘备开始攻打刘璋,最终夺了刘璋的益州。

但是你要看到,刘备攻下益州之后,并没有杀刘璋,而是将刘璋迁到荆州,后来孙权偷袭荆州之时,刘璋又被孙权俘虏,刘璋最终是善终而死。

刘备夺取益州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就像当年汉高祖刘邦一样,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刘邦面对项羽拿刘太公来恐吓时,毫不在意,如果从道德来说,刘邦就是不孝。

但是,刘邦如果是个孝子,他就成不了大事,政治人物为了达成政治目的,有些时候是会放弃道德水平而做一些事的。

总体来说,刘备是个君子,就像陈寿说的那样”

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

“。

从道德来说,刘备是君子还是小人?看看苏轼和胡寅的评价就知道了

刘备是政治人物

糜芳投靠东吴,刘备没有追究糜竺的责任。

黄权投降曹魏,刘备没有追究黄权家人的责任。

有人派刺客行刺刘备,刺客见刘备礼待下人,不忍心下手。

曹操南下荆州时,诸葛亮劝刘备放弃百姓独自逃走,刘备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要是小人,三国时期就没君子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这样的好官,为什么总被小人攻击?
...容仁和的时代,但是我们耳熟的名臣,如范仲淹、韩琦、苏轼、文彦博、富弼等等,也照样不止一次命悬一线,被小人反复算计。年少时,我们认为这是正邪之争,小人陷害君子的经典戏目。可是,
2023-02-14 20:22:00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法和批驳。诸葛亮的功绩在三国时期是公认的,一次辅佐刘备成就霸王之业,一次辅佐刘善后主,保住西川成都的基业。但即使是这样苏轼对于诸葛亮一些不符合道义的行为还是颇有微词。 原来
2024-04-20 20:54:00
三国史料用两句话揭开真相:张飞马超联手,为何打不过曹洪曹休?
马超投靠刘备,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却受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刘备在册封马超的圣旨中解释了给马超高官厚禄的原因:“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
2024-12-17 09:42:00
刘备到底是不是伪君子
不要用伪君子来评论政治人物,虽然刘备有时候确实干了虚伪的事。《三国志先主传》: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
2024-07-15 20:51:00
为何说刘邦对待汉初功臣不错
...并不绝对是仁人,阴险者也未必就是小人。在这件事里,刘备第一不是绝对道德上的君子,也不是悲天悯人的老好人,但刘备的过往充满了仁心,这个就够了。法正行事现实主义气息极重,这也不见
2024-04-20 20:51:00
三国心机最深的人,一句话气死一位战功显赫的老将
...人心。比其野心勃勃写在脸上的曹操,后世似乎更加厌恶刘备的伪君子形象。在很多人眼中,刘备是仁义敦厚的君子,可从种种迹象上看,他其实是三国中心机最深的人。此人野心勃勃,表面却是君
2023-04-17 16:15:00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让诸葛亮都要拜服的法正真有这个本事吗
...实现天下一统。法正原为刘璋的部下,后来做了内应,引刘备入川,然后帮着刘备夺了刘璋的地盘。刘备入川这件事,法正应居首功。而刘备入川也基本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所以,正是因为法正
2023-06-25 17:06:00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
2023-11-20 15:05:00
专访周重林:苏轼留给当代一个清晰完整的茶人形象
...,您认为茶是如何成为他个人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载体的?苏轼喜欢用茶来喻人,最为知名一句便是“从来佳茗似佳人”,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苏轼把未打膏的玉雪茶比作刚刚出浴的佳人
2024-07-29 13: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