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否害了孙子朱允炆?
许多人习惯认为,朱元璋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所以建文帝上位,必须马上削藩,否则就会危险至极。秦统一六国后,通常人们只看到秦始皇强调分封的弊端,却没有看淳于越和王绾说,如不分封诸王,一旦有造反之人出现...……更多
他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对其精心培养却成亡国之君
...比的就是明孝宗的太子,因此他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儿子。朱元璋将朱标的文臣武将班底全部给他安排好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超后来因病去世,在儿子和孙子间权衡利弊后,朱元璋选择了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太祖朱元璋吸...……更多
为何说建文帝稍微用点心,不着急削藩,可以搞定朱棣
建文帝自认为比朱元璋聪明,太过自信,否则朱棣只能安分守己,乖乖当一位贤王。朱允炆想要“输”,难度太大,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摆平朱棣。朱元璋晚年,与朱允炆对话,问他如何解决藩王问题。朱允炆回答:“先以礼...……更多
“靖难之役”究竟是什么?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他早年放牛,青年出家,中年造反,最后成就天下霸业,打败元朝,建立明朝,励精图治,一顿忙活,并且打算自己嗝屁之后,把皇位传给太子朱标,但是没想到这太子...……更多
建文太子朱文奎:朱棣为啥要弱化他
洪武九年十一月初十,大明洪武天子朱元璋,嘉奖了蕲(qi)州府蕲水县民王焘,旌表王家为“孝义”之门。为什么旌表这个王焘呢?因为他家七世同堂,老少爷们三百多口,还相处的亲密无间,有司认为这种情况实属少见,于...……更多
朱元璋的孙子诬陷自己亲爹造反,只因一个特殊目的
朱元璋儿孙众多,最出名的孙子有两人,其一叫朱允炆,也就是明惠帝,其二叫朱高炽,是明仁宗。这二人因为都当过皇帝,所以被后人所熟知,朱元璋还有一个孙子因为能“折腾”而出名,他曾诬陷自己亲爹造反,只因一个...……更多
朱元璋担心朱棣造反,给孙子留下了一员猛将,可惜朱允炆不会用
【《——【·前言·】——》】朱元璋是明朝开朝皇帝,他怕儿子朱棣闹事造反,就给孙子朱允炆留了个厉害的将领,好防备着出啥意外情况。然而,那精心安排的这位将领,在关键时候没起到啥作用,让朱允炆在皇位争夺里变...……更多
在局势所迫下建文帝该如何服众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却起于微末,从一介乞丐做到天下之主,其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自然功不可没。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决定大封有功之臣。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犒赏这些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而...……更多
朱棣与“靖难之变”:留给大明子孙的一个诅咒
...了。只可惜,宋朝的国力不昌,频频遭受外族入侵。到了朱元璋的时候,老朱似乎意识到,只有加强君权,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至道。2/8朱元璋的算盘明太祖朱元璋贫民出身,常年征战让他见识了权力的弥足珍贵,以及为争夺权...……更多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为何建文帝却给全给废掉了
在朱元璋晚年,他遭遇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一时之间,老人家热血上头,居然直接把小孙子朱允炆扶上了皇位。客观地说,这一举动谈不上有多高明,而且还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不会甘心,尤其...……更多
...事真是说也说不完,很多事情或许都是冥冥当中注定的。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钦定长子朱标为太子。两人的关系也是历史上的一段美谈,毕竟皇帝和太子这对儿关系非常微妙。可惜,太子朱标没这个命,没有等到登基就英年早逝...……更多
良禽择木而栖,浅析朱棣身边少有叛徒的原因
...,理由如下。一、朱棣有军民基础朱棣出生的时候,父亲朱元璋还在和陈友谅争天下。甚至在他出生当天,由于军情紧急,朱元璋连儿子都来不及看一眼,就赶往前线指挥作战了。所以朱棣从小,就是在战火中长大的,直到战争...……更多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将领,而且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评定功臣的功绩时,李文忠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俗话说,虎父无...……更多
...此吗?朱棣杀人特别是杀宫女,肯定是有的;说他像他老爸朱元璋一样杀人如麻,甚至活剐3000宫女,那倒未必。这事还要从“靖难之疫”说起。大明王朝在太祖朱元璋手里建立,乞丐出生的朱皇帝,既想要子孙后代不饿肚子,还要...……更多
他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护身符,被建文帝一次用废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杰出的君王之一。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为大明王朝打下近三百年的基业,他的伟大毋庸置疑。明太祖朱元璋所谓:人无完人,金无...……更多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想了很多办法来稳固朱姓政权,例如设立藩王制度、废除宰相制度等等。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的30年内,明朝就发生了两次宗室内乱,分别是“靖难之役”和“朱高煦之乱”。值得一提...……更多
聊聊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朱棣
...后选择造反,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煎熬和矛盾。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棣是根本不可能造反的。因为明太祖自己就是靠造反起家的,打了十几年的仗,什么样的强敌没见过?十几年的战争锻炼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更多
为何说建文帝出逃传闻是明成祖朱棣故意推动的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子,朱元璋死后登基,史称建文帝。后因削藩致使燕王朱棣谋反。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率兵占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阖宫自焚。但在其死后不久,关于建文帝从皇宫密道出...……更多
朱元璋留下4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但朱允炆却自作聪明全废掉了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大明的江山传给他的长孙朱允炆。为了防止各地藩王起兵造反,朱元璋经过多年的精心谋划,为他的孙子铲除了所有障碍。谁能料到,建文帝即位后竟将朱元璋的训...……更多
朱元璋对于继承人的问题始终耿耿于怀。他深知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兴衰与皇位的争夺密不可分,因此他决定提前为自己的继任者打好基础。他寻找了当时朝中最有资质的人选,并最终决定立朱标为太子。朱元璋非常欣赏他的才...……更多
身为藩王的朱棣为何能将正统皇位继承人的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
...何至于出现后面的诸吕乱政的事。而身为大明开国君王的朱元璋,在如此多的先例面前,不可能不为自己百年之后皇位的继承提早做准备。于是在起兵时就费尽心思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将嫡长子朱标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皇位继承...……更多
建文帝削藩引发燕王叛乱:梅殷的关键抉择
...轻松击败朱棣,为何最终放任这场靖难之祸的发生?一、朱元璋立储之困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北京紫禁城驾崩,享年71岁。在他将近30年的统治生涯中,曾先后立过多个儿子为世子,但都因各种原因早早...……更多
朱元璋临死前为何要询问朱棣来没来呢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但是他和其他人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因为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是传给了孙子建文帝,要知道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朱元璋此举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当初朱...……更多
兵败的建文帝朱允炆,何以说出“悔不听辉祖言”
...做出不轨的行为。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故事,就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接班人朱允炆和臣子的故事。一代豪杰朱元璋我们这里说的臣子,不是别人,正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亲皇叔燕王朱棣。话说当年朱元璋最看重的儿子是长子朱标。这...……更多
《建文皇帝遗迹》披露,建文帝活到了宣德年间,被称为“老佛”
自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个朝代便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276年,期间共有12位皇帝登上了皇位。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而紧随其后的第二位皇帝则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人们都称呼他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他的叔叔...……更多
如果马皇后没死,朱棣还敢反吗?
...价。马皇后从小家境殷实,父母死后被郭子兴收了义女(朱元璋职业生涯中的贵人),文化水平也非常高,属于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女性。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就一路相伴,可以说在军队中也是有一定的威望。而且马皇后性...……更多
明朝藩王之乱:朱棣起义与建文帝的覆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开始对各个皇子进行分封,这一点就类似于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分封的不是诸侯,而是藩王。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室的力量,开始分封藩王,朱元璋将24个儿...……更多
舅舅要杀外甥,外甥藏在马棚里躲过一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特别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洪武九年,朱元璋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他把几个10岁以上的儿子,都送到老家凤阳,让皇子们在凤阳体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这一年,17岁的燕王朱棣刚刚成婚,他的王妃是魏国...……更多
明初著名才子卓敬宁死不屈,朱棣惋惜:唯他不负君
...名叫卓敬,是明初著名的才子。卓敬是浙江瑞安人,早在朱元璋时期,卓敬就已经名满天下。卓敬七岁就能写诗文,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当时的文坛中堪称奇人。洪武二十一年科举,卓敬在科举会试上进士及第,在殿试...……更多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意识到这是一场生死之战。1、朱棣必须要玩命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大孙子,本身皇帝的位置是他父亲朱标的,奈何朱标早逝,朱元璋才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登基初期,就在几个黄子澄、齐德、方孝孺等人的怂恿下,大刀阔斧地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锜之乱: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807年,唐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的宁静,史称“李锜之乱”
2024-11-09 10:01:00
历史的转折:唐顺宗李诵的短暂帝国与改革梦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内禅事件,这便是被后世称为“永贞内禅”的时刻。在这一年,唐顺宗李诵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纯
2024-11-09 10:02:00
“二王八司马”事件:唐朝改革的悲壮与启示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的长河中,一场名为“二王八司马”的事件悄然发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缩影,更是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反思
2024-11-09 10:02:00
唐朝的抉择:一场边境会盟背后的深意与启示
公元787年,唐朝的名将浑瑊与吐蕃宰相尚结赞在平凉举行了一场看似平常的会盟。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活动,而是尚结赞深思熟虑的阴谋
2024-11-09 10:02:00
从忠臣到叛臣:李怀光的悲剧与反思
公元785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在兵败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叛乱生涯,李怀光之乱也随之宣告结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2024-11-09 10:03:00
从忠臣到叛将:李怀光的悲剧人生与历史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一时的选择与环境的变化而命运多舛,李怀光便是其中之一。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泾原兵变后占据长安的朱泚合兵叛唐
2024-11-09 10:03:00
逆境中的坚守:唐德宗与奉天保卫战的英雄史诗
公元783年,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年悄然涌动,唐朝的政局风云变幻,权力的游戏如同一场无情的角逐。唐德宗因泾原兵变而被迫逃亡奉天
2024-11-09 10:04:00
唐德宗的权力游戏:建中之乱的背后故事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去世,成为了唐德宗李豫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原本唐德宗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的雄风
2024-11-09 10:04:00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德宗如何逆风翻盘,重塑国家财政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在位的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皇帝上奏,提议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旨在以“两税法”取代传统的“租庸调制”
2024-11-09 10:05:00
从忠臣到暴君:李忠臣的权力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因治军无方,被部将李希烈驱逐,最终逃往长安,归顺于朝廷。这一事件不仅是李忠臣个人命运的转折
2024-11-09 10:05:00
重振大唐盛世:唐德宗李适与杨炎的权力博弈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基即位,开启了他作为皇帝的治国之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适任命了流放途中的大臣杨炎为宰相,试图通过改革重振大唐的辉煌
2024-11-09 10:06:00
从安史之乱到权力割据:田承嗣的崛起与背叛
公元775年,安史降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吞并了河北相州和卫州,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2024-11-09 10:06:00
杜甫:一位诗人心灵的孤舟与命运的波涛
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条孤舟上病逝,享年五十九岁。这位“诗圣”的离世,不仅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4-11-09 10:06:00
父子反目:史思明与史朝义的悲剧背后,安史之乱的权力游戏
761年,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悄然上演。安史之乱的叛军领袖史思明,竟然被自己亲生儿子史朝义密谋杀害。这个悲剧的背后
2024-11-09 10:07:00
历史的转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决战背后
公元761年,历史的长河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之畔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唐将李光弼与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
2024-11-09 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