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从明朝殿试的发展,就能看懂明代朝廷的兴衰。殿试让朱元璋心灰意冷明初殿试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洪武朝是明代各项制度的筑基时期,太祖朱元璋为了王朝的稳定,着手创立了一系列重大国家制度。选士制度作为...……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制度改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调和会试取士区域矛盾。朱元璋上位之后由于人才缺失对科举考试极其重视,受到考试科目的影响,南北取士出现矛盾现象,促进了南北榜的出现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乡试,是省级范...……更多
朱棣的勤政与文治: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
...够治天下。治理国家,不能够单纯地靠武功,要凭文治。朱元璋是夺取天下的一代帝王,朱允炆作为第二位帝王,他应该从打天下向治理天下转变。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他被他的亲叔叔朱棣推翻了。朱棣上台以后,同样面...……更多
古代的皇帝也是颜控?他因为长得太英俊,成为明朝首位状元
...也有幸运儿,明朝首位状元郎吴伯宗就因为长得帅而受到朱元璋的青睐,最终完美逆袭成为状元的!据记载,在洪武四年(1371年)的这场大明首次会试中,原本考官们拟定的第一名是一名叫郭翀的考生,而吴伯宗则只排在第24名...……更多
朱元璋第一次组织科举考试, 一个老外高中进士后回国当上了宰相
...的主要方式。公元1371年,是明朝开国的第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扫平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初步稳定天下后,进行了明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考”,明朝一共录取了120名进士,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东乡人、浙江考生出...……更多
在古代,只要考中状元就能当大官娶公主吗?
...胄。比如清朝的格格,大多数都嫁给了蒙古贵族,明太祖朱元璋所有的女儿,都嫁给了开国功臣们的子弟 ……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要破坏规则,破格钦点某人,那谁都不敢说什么。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当了皇帝后格外重视科举。明洪武十八年是一个大考年,全国各地的士子们都集中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前夕,朱元璋曾做了一个梦...……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授官的基础上,改进科举取士之道。殿试结束后,明太祖朱元璋即下令:“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至于其他上榜进士,朱元璋“使观政于诸司”,并允许...……更多
安庆公主之夫做了什么,为何岳父朱元璋执意将其处死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下令将驸马都尉欧阳伦及其家奴周保处死。欧阳伦是朱元璋最爱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为何朱元璋不顾念父女之情而非要处死女婿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身世成谜欧阳伦出身不详,身为明太...……更多
...过后经历“身言书判”关卡时,颜值高就是一个加分项。朱元璋创立明王朝后,更重视面试和考生颜值。《明史·志·卷四十六》说:“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颁布诏书:“唐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更多
聊聊明朝南北榜冤杀大案
...贴满便于,声讨主考官只录南方人,是舞弊。事情惊动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直重视人才,洪武三年明朝就恢复了科举考试,为朝廷选取人才。朱元璋批示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其实是暗示录取一部分北方人。85岁的主考官刘三...……更多
他是明朝状元,只当了不到20天,一身傲骨的他就被冤枉致死
...了无限美好的人生之路,从此就会有不一样未来。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位博学广识的人名叫陈安,字安仲,福建闽县人,他自小精通能文善诗,他与林鸿、陈仲完、唐泰等十人交好,合称为“闽南十才子”。他意气风发,怀有...……更多
明朝是因为社会开放而走向倾覆这条不归路的么
...全新的高度。为了束缚学子的思想并让他们更顺服皇权,朱元璋和明朝还对科举做了其它的调整。朱元璋将科举和官办学校进行了绑定,规定学子们若想获取功名,就必须进官办学校接受教育。只有考核合格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愤。局势紧急,朝廷的声望岌岌可危。事态的发展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还有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同他们两位一样,在明朝时期,同样有一位善谋而能断者,他的名字叫杨荣。在他的一生当中,不仅为当朝皇帝朱棣提供了很多妙计,而且还被对方授予了太...……更多
为何说明宣宗朱瞻基在用人方面有问题
...么明朝呢?很显然,数据要比唐朝好很多。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十八年到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崇祯十六年,明朝开科89次,一共录取了24595名进士,换算下来,明朝每年登科之人,有86人左右。这86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最悲惨的状元——陈安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更多
朱元璋在官、民眼中为何有两副面孔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要对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确是不易,迄今海内外学者还是各有褒贬,甚至截然相反,有的认为他是比较关心人民的好皇帝,有的认为他是历史上最残忍的暴君之一。有的则认为他有功...……更多
明朝时期,外国学子参加科考中进士后,回国可以做大官
...品)之职,可三人都以言语不通为由,请求回国,明太祖朱元璋于是便颁下诏书,给予三人丰厚的路费,并派船送他们回国。 那么,在明朝考中进士的金涛回到朝鲜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据相关记载,金涛回到朝鲜后不...……更多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国以来第一次会试,参加的举人200人,录取120。此次会试朱元璋认为目的应该是“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考试内容采取宋朝王安石变法后的“时务策论”因为朱元璋认为“唐宋取士各有定制,然贵文学而不求...……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长期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属于一个被妖魔化、被黑化的开国皇帝,甚至网上经常可见他杀瓜农、火烧庆功楼、蒸鹅杀徐达等各种谣言。虽然近年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有所改变,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位皇帝依旧是“暴...……更多
朱元璋说要恢复宋代开明统治,为何还要40个妃子陪葬?
...日本学者宫崎市,说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03朱元璋死前,命令40位妃子陪葬,他不是说要开明统治的吗?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打的是“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号,宣传要恢复宋代的开明统治,他真是这么做的吗...……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是洪武四年,明朝举行了第一次的科举考试。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在明朝建立的第四年才开始启动科举考试的事情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元朝的架还没有打完,当时的第...……更多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深得朱元璋赞赏,取殿试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黄观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考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棣将黄观的名字从官册中抹去?说来话就长了。太子朱标去...……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制造国家公岗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冗官。这些历史到了朱元璋的眼里,朱元璋倒是觉得:人才很重要,但每一个地方都是同等的人才,那就浪费了。举人就难道没文化吗?进士也是从举人一步步考上来的,而且为官为事,不是...……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所以在此时期,科举制处于一个中落时期。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对科举取士做了进一步的改制,这次改制和前朝相比,有三个地方改动较大:一、扩充录取名额唐宋元三朝,每一次录取人数少的时候仅有几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方的广大地区都出现了百姓反叛的情况,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其中一员,在农民起义军争夺土地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了开科取士,这种独树一帜的做法让当时的其他起义军感到不解。农民造反的话是有着许多局限性的...……更多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