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年此时《满江红》大火,一时有关岳飞以及其背后的宋朝故事再次为人热议。两宋享国三百余年,既有岳飞这样铁骨铮铮的文臣武将,也有秦桧那般谄媚阿谀的佞臣小人,为了揣摩迎合上意不择手段也毫无底线。今天要说的这个...……更多
...节则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尊重和赞誉。你对张天纲的故事有什么看法?他的忠诚和气节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 ……更多
...风传承的好官,留下了如“遗诗逃宴”等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杨万里出生在吉水县湴塘村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清寒,世代都没有出过做官的人。杨万里9岁时,吉水遭遇饥荒,...……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主战派张浚出任宰相,杨万里随即改秩左宣教郎,任命为临安府府学教授,得以脱出选海。杨万里无疑是幸运的,可他的生活也是贫瘠的。他在39岁丁父忧居家时,以《悯旱》描述了生活的贫困:“书生所向便四壁,卖浆逢寒步...……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可能单单听《儒林外史》大家没有印象,但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多数朋友一定都听过,那就是“范进中举”,讲的是一个考了20多次,跌跌撞撞终于在54岁高龄考中举人的范进,在中举前后极大的反差对比刻画出众人的趋炎附势...……更多
袁炜:明朝拍马屁大师的升迁之路
拍马屁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官场上必备的技能。中国历史那么多年,会怕马屁的大有人在,但是一般的马屁可没什么作用,必须要拍到老板的心里。而袁炜则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利用拍马屁快速进入了翰林院。明朝有个...……更多
每日商报讯 1142年,绕过绿荫如盖的大樟树,孔庙大门已在前面。这里还是最高学府——太学的所在地。只见三三两两的学子聚于一处,品诗作赋,吟诵声声。经过了近900年的变迁,孔庙虽几经修缮,但依然矗立于原地,只是学...……更多
深圳南园:老城区书写新故事
...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老城区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滨河绿美长廊是南园街道第一座集园林、园艺、生态科普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公园。南园街道供图城区焕发新活力“以前这条路上人多车多,特别不好走...……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牛李党争: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权力游戏
...争”。那么牛李党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有什么影响呢?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用来朝廷选拨厉害的人才和官员。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引发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唐宪宗元和...……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恩荫人数的前提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而不是东宋和西宋
...一切的背后,是刘邦与刘秀两位英雄的不屈不挠,他们的故事在火光与烽烟中被传颂,成为后世赞颂的英雄史诗。而汉朝的故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在东汉朝的...……更多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为何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
...的的字“瞾”,也是在说自己是半边天吧。有关武则天的故事不少,说她手段残忍的,毒杀了已经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为把正统的皇后娘娘赶下台,亲手掐死了亲生的公主;另外还有她先后启用了两任“酷吏”来俊臣和周兴,...……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一路追寻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呈现宋元士人突破科举重围后面对的艰难局面,呈现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百般样态。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与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更多
...人脉。南宋短篇小说集《夷坚志》里写了一个真名实姓的故事:南宋临时首都临安(即杭州)拥有的录取指标很多,于是有湖州考生沈枢去临安府冒籍参加解试,他担心被其他考生举报,所以找了两位官员做担保,一位官员是他...……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远落后的滇南建水、石屏一带,为了缓解这些人对江南和临安的思念之苦,允许把建水改名为当时南宋都城临安。直到1914,民国政府才撤销临安府,恢复为建水县。另一个说法是明朝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后,流落到云南武...……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每每读来总有让人细思极恐的感觉,唐僧的父亲在高中状元后,做了当朝宰相的乘龙快婿,一下子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在赴任江州的时候,却被水贼所杀,并且冒名顶替十八年,仔细想来,...……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李善长因功高权重而自负,终致祸从天降
...朱元璋并没有因此放弃李善长。1376年,朱元璋将自己的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授李祺驸马都尉。临安公主嫁给李祺后恪守妇道、孝敬公婆,而李善长更是因为临安公主下嫁给自己儿子,权势更盛,风头无两。 然...……更多
...不会放弃地方根基,这是门阀士族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下的地方士绅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南北士族均逐步丧失了地方社会的根基。在均田制、租庸调制的颁行下,唐代的政权力量下沉到地方社会。然而均田制下自耕农并...……更多
东林党:明朝末年官僚集团的崛起与争议
...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评价:东林党人在时局动荡之际,能够以道自...……更多
...以稗说传。”是为该书和作者而感叹。这部小说没有一个故事主干,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观察之准确、描述之生动、细节之...……更多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晚年为何要亲自废除
...年却要亲自废除这一举国体制?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心酸故事和深刻内情?一、文帝早期重视教育,兴学治国杨坚在位之初,深感到人才的重要性。经历长期的战乱,朝堂上明哲治国的人才凤毛麟角,杨坚心怀国家大计,认为要...……更多
南宋建都为何在建康与临安之间摇摆不定
...来,惊吓间丧失生育能力,再度南逃。直至1138年才确定临安(今杭州)为行在,长居建都,直至1276年蒙元灭宋,历时138年。相比长安、洛阳、汴梁、建康,历史在临安定都的只有五代时期的吴越国。原因还是因为吴越国势力范...……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的反骨,萌芽于一个成语“沆瀣一气”。为什么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出生于唐朝盐商家庭的黄巢,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喜爱读书崇尚科举,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长大后立志要入朝为官。饱...……更多
揭秘唐代文人求荐之路:李白杜甫的求荐诗比较
...离开这里了,我很留恋巍峨的终南山,更想有渭水之滨的故事。如果我走了,会像白鸥遨游在大海烟波中,就再也没有人能控制我了!听着杜甫说的这些话,别说韦济了,就是我都忍不住笑了。第一次拍马屁人家没理,第二次先...……更多
本文转自:劳动报曹正文早闻太仓有座南园,系明清两代名宿王锡爵、王时敏之故居。隆冬时节我们一行二十人结伴探幽,但见门口匾额上书“南园”二字,系董其昌之手迹,圆劲苍秀,恬淡潇散,端是好看。入园见一个大湖...……更多
刘娥垂帘11年,大臣求她称帝她却不敢是为何?
...取代了以前的宫廷贵族世代相传的局面,文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了台谏制度,谏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一言不合就开喷,而且宋朝又有不得杀文人的潜规定。使宋朝的文人多以标榜自己“忠君爱国、正直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民国女特务“乌梅”,留下1串密钥64年无解,却被孙女无意破解
音乐之谜:隐藏在《秋水伊人》中的乌梅传信密码最近,一宗牵涉到特务、密电码和音乐的神秘事件在西安引起轰动。这一事件起源于外祖父母坟墓的拆迁
2025-02-14 16:31:00
《大明王朝1566》严嵩雨中训子,究竟是为什么?
执掌内阁二十年来多少风雨挥洒而去。今天这场大雨,就凭严世蕃替父亲擎着的那把伞还能挡得住吗?在浙江巡抚郑泌昌和浙江布政使何茂才的指挥下
2025-02-14 16:34:00
1951年处决汉奸,81岁刘雨田被押入刑场,高喊着:我这辈子值了
在1951年的一个清晨,新中国的曙光刚刚洒满大地,一位八旬有余的老者,刘雨田,在万众瞩目下被警方带到处决的现场。这位曾经的显赫人物
2025-02-14 16:36:00
清朝被推翻后,为啥没有杀掉溥仪?专家: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夜晚,寂静的庭院中一盏明灯孤独地闪烁,照亮着四周。或许,你会想起夜明珠,那神秘的绿色光芒曾经在古代皇宫中闪耀。夜明珠,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充满想象力
2025-02-14 16:47:00
贵妇人带1400年古做鉴定,专家:赝品!贵妇大笑:你可知出自哪
提及古画,大家脑海里应该出现的都是天文数字一样的价格。但是实际上,古画要想被卖出足够高的价格,那前提必须是它是真品。倘若古画本身就是仿制品或者赝品的话
2025-02-14 17:17:00
溥仪有多无能?作为皇帝的他,只能默许皇后伺候日本人,还怀孕
溥仪有多无能?作为皇帝的他,只能默许皇后伺候日本人,还怀孕要说我国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虽然经历了多个朝代,但是文化一直都保留下来了
2025-02-14 17:18:00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谁?美国专家拿出了DNA
一提到日本人,你的印象是怎样的?我们中国人自不必多说。由于民族之间的历史等诸多因素,我们很难代替先烈们选择原谅,所以对日本人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2025-02-14 17:27:00
当年那个风靡一时的老劳模李素文,如今怎么样了?
提起李素文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曾是风靡一时的劳动模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
2025-02-14 17:31:00
日军制造爆炸案致张作霖死亡,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流泪:一切都完了
引言: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坐上了慈溪太后生前的专列,坐在火车当中的张作霖殊不知危险悄然而至,“嘭”的一声爆炸只见火车被瞬间炸成了两节
2025-02-14 17:33:00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陆龙杰)房县古称房陵,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炎帝神农、周太师尹吉甫、汉太守黄香
2025-02-14 17:34:00
比孙殿英还牛的盗宝将军, 生前作恶多端, 死前幡然悔悟将国宝捐出
比孙殿英还牛的盗宝将军,生前作恶多端,死前幡然悔悟将国宝捐出中国近代有一段历史是被军阀割据的时期,这些军阀分布在自己的地盘上
2025-02-14 17:37:00
浅析:包青天从人到神的形象演变(二)
宋代以后,包公成了一个符号。元朝,蒙古人的统治技术非常粗糙,民族歧视和官员治理的放松造成了深深的痛苦。社会底层的人们呼吁清朝官员为他们做出决定
2025-02-14 17:42:00
知否:康姨母作恶的底气,古代女人的地位,高到你想象不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一百五十七期: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十分低微的。不过,大家不要被电视剧骗了
2025-02-14 17:48:00
战国时曾有4支“特种”军队,其中赵飞骑以5万兵力追着50万秦军打
从公元770到221,中国经历了一个混乱的年代,也就是所谓的“战国”。在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势力的生存和发展
2025-02-14 17:48:00
7名新兵掉队被敌包围,41军上报请功引猜疑,核实后总指亲自授奖
7名新兵掉队被敌包围,41军上报请功引猜疑,核实后总指亲自授奖文/文史纪事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大力援助下赶走了侵略者的越南开始变得野心勃勃
2025-02-14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