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清风雅看南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04: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劳动报

曹正文

早闻太仓有座南园,系明清两代名宿王锡爵、王时敏之故居。隆冬时节我们一行二十人结伴探幽,但见门口匾额上书“南园”二字,系董其昌之手迹,圆劲苍秀,恬淡潇散,端是好看。入园见一个大湖,水波清澈,宛如镜面,故称之“镜湖”。湖中枝条古藤隐现,又见水中的亭台楼阁晃晃悠悠,凝视间,不觉已入画中。

南园主人王锡爵幼年读书过目不忘,誉为“神童”,28岁会试第一(会元),廷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王锡爵性刚直,敢于直言,他有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底线,为官场所不容,举步维艰,终于辞官返回太仓老家。

王锡爵性喜梅菊,将其私宅筹划建造南园。园内遍栽梅树,有一枝老梅由王锡爵亲手扎成鹤形,似在起舞,故园中之堂,名 “鹤梅仙馆”。南园的菊花也极负盛名,明末名流吴梅村来访,题诗赞曰:“九秋风物令公香,三径滋培处士庄。花似赐绯兼赐紫,人曾衣白对衣黄。” 王锡爵为之题名“栽花小憩”处,可惜秋菊早已谢去。王锡爵晚年青鞋布袜,衣着轻便,手执小铲,躬耕于此,自以花农为乐,喜洋洋者也。我们见“鹤梅仙馆”前,白梅、绿梅争相苞出花蕾,便纷纷结伴合影。

南园后由其文孙王时敏修缮扩建。王时敏是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他邀请清代叠山大师张南垣合作,将园林与绘画融为一体,打造出一座古色古香的苏式园林。南园分东园、西园、南园三部分,东园以水景为主,山光水色,假山叠翠,有桥亭座月、寒碧舫、绣雪堂等古建筑,颇为悦目。湖中有一沙摩亭,亭中四顾,悠然自得,别有趣味;西园以植木栽花为景,看林木繁茂,古树参天,花容靓丽,美不胜收;南园以建亭台楼阁夺人眼目,最可玩味的是,内有一座“大还阁”,藏有虞山琴派名士徐上瀛的名贵琴谱,琴楼外廊,曲折蜿蜒,前有石舫,后有假山,假山旁一棵桂花老树,树龄已逾百年哉!听游客云:秋来听古琴之雅韵,清幽之香不绝,宛如仙境也。可惜我们来得迟了,未能领略其妙境,是为憾也。

南园是王时敏的私宅,亦是他中年吟诗作画、招待四方贤达的聚会之处,我们一行好友说说笑笑,寻访探胜,一路走去,景色层层递进,一步一景,流连忘返,只觉花木之中,氤氲之香,袅袅飘来,不由令人神定气闲,悠然自得。

漫步南园,处处见名家遗迹,“绣雪堂”匾额三字系王时敏题写,“雪”取自苏东坡筑雪堂之典故,又取司马光《石阁望春》诗:“极目千里处,川原绣画新”之句的“绣”字。明天启七年,董其昌、陈继儒两位名士来访,王时敏因雨设宴留客,董在席间乘兴吟诗:“风物清和好,相将过竹林。骤寒知夜雨,繁响逗蛙吟。杂坐忘宾主,清言见古今,呼童频剪烛,不觉已更深”。宴间写下“话雨”两字,王时敏命人刻于石碑,传为佳话,今已移至匾额。

南园的妙处,妙在高高耸起的知津桥与秀丽典雅的潭影轩,而残存的古城墙,则令人发思古之幽情,遐想万千。

南园有两处假山,一名“簪云”,一名“侍儿”,系从弇山园移至于此,峰石浑然天成,自有难以言述的凹凸有致,说不尽的从容疏朗之妙。

冬阳淡抹,树木斑驳摇曳,颇有疏影横斜的韵味,还有看不尽的芳踪丽影,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妩媚,南园呈现明清两代的风雅,甚是撩人,可谓不虚此行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23岁女道士王焘贞的悲惨人生,你知道吗?
...“天之骄子”。可惜王衡体质羸弱,没几年便留下了儿子王时敏早早病逝,王时敏长大后成了画家,他的九个儿子也都考取了进士,可见王家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可如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没能
2023-01-26 21:51:00
牡丹花开冠群芳
...。择日不如撞日,一个雨后初霁的暮春时节,我来到太仓南园——明代首辅王锡爵的“种梅养菊处”,与这谷雨第一番风信花,来了一场渴慕已久的浪漫邂逅。暮春的古园,淡烟疏柳落英缤纷,已是
2024-04-22 08:56:00
深圳南园:老城区书写新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网-深圳频道王星 李星瑶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南园街道供图这里是深圳人口密度最大的街道之一,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约13.37万居住人口,超20万实际管理人口
2023-12-29 16:32:00
“两道截流”解决南园立交桥逢雨积水,枣庄市中区全面备汛
...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枣庄市市中区南园立交桥将实现两道截流设施减轻汛期积水。据介绍,为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枣庄市市中区对11个镇(街)、16座水库、131个塘
2023-06-16 11:53:00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注意!奥森南园疑有土拨鼠要远离 不投喂 别触摸本报讯(记者张雪)近日,有市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发现一只疑似土拨鼠的动物。“前两天我带孩子去奥森南园游玩,刚走
2024-05-14 13:58:00
翁同龢用1套四合院换下来的清代画作,亏不亏
...鉴包容了王翚。随后王鉴将自己的爱徒推荐给了同门师兄王时敏。王时敏是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相信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应该能记起王锡爵是何人。有了王鉴、王时敏这两位董其昌门下高
2024-04-25 16:13:00
全国网媒行走进西联南园小区:垦地共推进 “移居”变“宜居”
...大镇“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垦行”第六站来到西联南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西联南园小区。主办方供图西联南园小区是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垦区移民安置点之一,于
2024-11-20 10:58:00
台江苍霞南园特色民俗文化街区开街
...2月9日讯(记者 邱陵 文/摄)9日,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的南园特色民俗文化街区开街,打造“霞游味点心街”的全新文旅消费场景。南园特色民俗文化街区位于南园路,毗邻上下杭、苍霞历
2023-12-09 14:40:00
急难愁盼 | 电动车乱停堵路 深圳南园街道:将实行人车分离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截图华发南路与南园路交会处,不少电动车违停。人民网 刘森君摄人民网深圳4月2日电 (刘森君)近日,有深圳市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在
2025-04-02 15: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