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今年扬州小麦秋播面积266万亩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意见发布,预计——今年扬州小麦秋播面积266万亩本报讯 (通讯员 洪叶 唐建鹏 记者 丁佐春) 10月7日,我市发布《2023年扬州市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意见》。今年全市小麦秋播面积预计达266...……更多
科技助农业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为扬州粮油稳产高产保驾护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22日,记者从扬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冬前小麦苗情好于常年,与去年相当,油菜苗情普遍好于上年。全市各级农技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载体和途径,为广大农民和种植...……更多
各地秋粮收获加速推进 多举措保障秋冬种提质增效
...进度超过八成。江苏多地水稻开镰收割眼下,江苏南通、扬州等地的水稻进入成熟期,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加紧收割。在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农场,无人收割机穿梭稻田间,操作手只需提前设置好路线,无人收割机就会按照路线...……更多
...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品种名录,同年6月3日,镇麦12号在扬州市宝应获得714.2公斤/亩的产量,打破扬州市693公斤/亩的高产纪录。截至目前,镇麦12号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500万亩以上。 ……更多
全国小麦专家指导组莅新调研指导小麦春季管理
...张凤琴等一同考察调研(如图)。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郭文善,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指导组副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书记、研究员毛凤梧等一行20余人,先后到...……更多
“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助力今年大面积提高单产 端牢“中国饭碗”
...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称:“高产创建示范方活动,是探索小麦高产的路径,明确关键技术。现在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要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大面积的生产之中,由...……更多
1646万元,“扬麦46”昨“出嫁”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转让价格创省内新高1646万元,“扬麦46”昨“出嫁”本报讯 (通讯员 陈以博 记者 丁佐春) 5月16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农科院)举行小麦新品种转让签约仪式,“扬麦46”被安徽马鞍山...……更多
田间地头来了 “农技千人团”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为江都种植户提供雪后技术指导——田间地头来了 “农技千人团”本报讯 (通讯员 唐建鹏 记者 丁佐春) “从目前情况看,小麦长势良好,部分油菜有受冻风险,我们会持续跟踪做好雪后生产指导工作,...……更多
...光明日报作者:《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04版)本报扬州4月11日电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顺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10日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更多
送别程顺和院士!他曾称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研究员程顺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10日20时20分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程顺和,江苏溧阳人,1939年9月2日出生。1995年7月加入九三学社。1962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泰兴县农业局、扬州农业学校、扬州地区“五七”干校工...……更多
江苏睢宁:“粮袋子”收获好“丰”景
...植知识。6月11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郭文善教授等多位农业专家在完成江苏省小麦现场实收测产后说,“凌城镇胜利村示范田实收测产亩产732.3公斤,位居今年全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单产...……更多
扬州两麦种入选全国优质品种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全国优质南方馒头小麦品种评出——扬州两麦种入选全国优质品种本报讯 (通讯员 陈以博 记者 丁佐春) 12月1日—2日,首届中国南方馒头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在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由江苏里下河地...……更多
大面积提单产 4类重点作物多措并举齐发力
...收购形势等展开交流。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郭文善介绍,近年来,极端性天气频发,导致局部性与区域性灾害发生常态化,小麦生长季节干旱、湿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穗发芽等逆境有不同程度发...……更多
“专家给我们送来了‘定心丸’”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扬州大学农学院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助农——“专家给我们送来了‘定心丸’”1月13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井贤家庭农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中)...……更多
今年夏粮收购开秤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今年夏粮收购开秤市国资国企全力保障“颗粒归仓”夏粮收购中。 肖为 摄本报讯(通讯员 扬国资 农投宣 记者 肖为) 车辆穿行,机声隆隆,一辆辆满载着新鲜小麦的大卡车驶入。在经过取样、检验、过磅...……更多
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取得新突破
...习记者 李诏宇 通讯员孙嘉隆5月11日至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和南京市召开的全国小麦抗赤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透露,我国通过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系统开展育种研...……更多
麦田里传来丰产好消息
...在岚山陈集村示范田内,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新开拿着皮尺,仔细丈量着待收的麦田。“测产专家组参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实收测产,通过清仓检查、丈量面积、...……更多
新农机、新技术、新模式助力希望的田野再添活力
...种机正在播种小麦,新型农机下一次地可完成九道工序。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单翔:目前,我们这套机具秋播小麦大概一个小时可以播到十亩出头,目前整体上有50台在同时工作,已经耕播了将近3万亩。在李集镇的另一处麦...……更多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市场监管部门第三批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公布芝麻油里违规加“料” 罚!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统一部署,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领域,大力开展2023...……更多
春耕备播显科技范 乡村振兴现新图景
...测小麦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 这些“数字工友”们来自扬州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孙成明教授团队。团队骨干、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刘涛介绍,智慧大田机器人上搭载了多个摄像头,可实现农田日常管理及土壤墒情监测、...……更多
致敬“南方麦王”程顺和院士
...种学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顺和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2022年夏收时,程顺和接受《科技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农业领域,能否在自己手中出成果并不重要,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端牢‘中国饭碗’...……更多
“农机+北斗”耕出现代农业新“丰”景
...播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只见当地的种植大户刘安跳上扬州大学送来的拖拉机头,后面牵引着“九合一复式耕播机”。田埂边,来自扬州大学张瑞宏教授团队的朱正波老师正看着刘安发动拖拉机慢慢远去。他刚给刘安介绍了“...……更多
@种粮大户请收好农技大礼包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通过媒体、公众号、抖音等方式指导田间管理@种粮大户请收好农技大礼包农机在田间穿梭。佐春 摄通讯员 唐建鹏 记者 丁佐春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2月1日中午,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种植大户金泉1050亩...……更多
从一片苗看粮食丰收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我市小麦、油菜一二类苗占比超86%,苗情总体稳健从一片苗看粮食丰收农民驾驶农机在麦田中作业。资料图片本报讯 (通讯员 张明伟 记者 丁佐春)3月21日—22日,省下沉一线专家指导组来扬督查指导夏熟...……更多
拜师“种子大王” 女大学生跨专业“学农”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吴珊在田间了解麦子生长情况。 乔云 摄近日,一场特殊的收徒仪式在扬州市职业大学举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被当地农户称为“种子大王”的周如美来到母校收了7个“徒弟”,其中6...……更多
『扬江麦1820』示范田喜获高产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实际亩产624.2公斤,品质达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扬江麦1820』示范田喜获高产本报讯(通讯员 邮萱 记者 张旭) 近日,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在高邮市经济开发区清水潭村举办“扬江麦1820”专家测产活...……更多
扬州大学:因地制宜定制培训
...让大家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近日,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陆大雷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开展培训,这场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点的培训通俗易懂,得到了现场近300位基层农技员和农民学员的频...……更多
...户和面业企业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出席会议并讲话。观摩会上,“中麦578”的表现受到与会代表和种粮大户的一致好评。“去年我才开始种植,据说‘中麦578’是一种优质麦,而且是订...……更多
全市预计收购小麦65.95万吨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市领导调研夏粮收购及储备工作全市预计收购小麦65.95万吨本报讯 (记者 丁佐春) 昨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学元率队赴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现场调研夏粮收购及储备工作。潘学元在调研中强调...……更多
全市已收获小麦751.8万亩
本文转自:南阳日报全市已收获小麦751.8万亩占麦播总面积68.4%本报讯 (记者杨万里)5月2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当日下午5时,全市已收获小麦751.8万亩,占麦播总面积1100万亩的68.4%。据了解,唐河县已收获小麦193...……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落地开花”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轻洒落在病房,安静的氛围被细微的交谈声打破。一大早,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护理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给一位患者进行耳穴压豆
2024-06-11 20:12:00
健康问太和 | 日常生活中,如何调整饮食来保护肾脏?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肾脏,作为人体的关键器官,不仅分泌尿液、排除废物与毒物,还调节电解质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2024-06-11 20:13:00
中新真探:手机护眼模式真可以护眼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6月11日电 护眼模式能一定程度减轻眼睛的疲劳感,但并不能消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带来的眼睛健康问题
2024-06-11 20:40:00
中新真探:膳食纤维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会产生能量,所以没营养?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6月11日电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它能够减轻血糖波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并软化大便降低痔疮风险
2024-06-11 20:40:00
沃野处处展新姿 淮北市烈山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王守明 邓亚萍初夏时节,漫步烈山区烈山镇南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彩墙绘和错落有致的民房,柏油路
2024-06-11 20:47:00
“博爱助医”:奔赴大山为村民看病!
近日,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携手贵州红十字华夏医疗爱心基金管委会、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共同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箐门村,在当地开展人道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及疾病筛查活动
2024-06-11 21:12:00
法媒:抗击肺癌研究取得进展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6月3日报道,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3万多名肿瘤学家都会赶赴芝加哥
2024-06-11 21:21:00
云南芒市:舌尖上的美食撑起“玉米房”和“玉米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张崇喜珠圆玉润颗粒饱满,鲜甜可口美味十足。云南芒市出产的鲜食玉米可以生吃、可以煮熟了吃、可以炒着吃
2024-06-11 22:21:00
干眼症会盯上哪些人?干眼症真的是绝症吗?
干眼症真的是绝症吗“医生说我得了绝症——干眼症”,这句电视剧台词让“干眼症”这个名词进入了大众视线,而眼干眼涩的症状确实也是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
2024-06-11 17:19:00
每天凌晨4点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三招应对早醒式失眠
早醒的应对策略张女士今年55岁,是一家知名企业的资深员工,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是同事们眼中的可靠支柱。然而,不为人知的是
2024-06-11 17:19:00
喝对了叫咖啡,喝错了那就是毒药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喝咖啡的方式来使自己精力充沛,但是喝咖啡有很多地方是要注意的,不能盲目的喝咖啡,我们如果喝了大量的咖啡的话对我们自己的身体是非常不健康的
2024-06-11 17:17:00
大便一天3次和3天一次,哪个可能是肠癌?隔几天排便才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排便次数出现了异常,在大多数人看来,每天1次的排便频率显然是最佳的,一次就能把肠道里的毒素全部排出去
2024-06-11 17:16:00
半夜醒来,嘴里总是发干发苦?医生提醒:4种疾病可别不当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半夜醒来或是晨起之后,会感觉嘴里总是很干,有些发黏,甚至还有些许苦味,有些时候
2024-06-11 17:20:00
关爱女性乳腺健康 发现乳腺结节不用慌
HAPPY WOMAN’S DAY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6月9日是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提高女性自身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024-06-11 17:22:00
夏季谨防风热感冒,用好2碗汤,疏风清热
这段时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很多朋友都染上了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症状相对来说会比风寒感冒要重一些,平常我们应对风寒感冒的手段对它也不太管用
2024-06-11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