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吴珊在田间了解麦子生长情况。 乔云 摄
近日,一场特殊的收徒仪式在扬州市职业大学举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被当地农户称为“种子大王”的周如美来到母校收了7个“徒弟”,其中6人来自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一人来自园艺技术专业。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园艺技术专业女大学生吴珊,了解她与“种子大王”的故事。
周如美还有半年退休,对7个徒弟非常上心。他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走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万福基地的实验田,介绍中国种业“扬麦家族”的前世今生。目前,里下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共育成“扬麦”系列品种45个。周如美说,一个好品种是育种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一个新品种的培育一般需要十年左右时间。
1985年,周如美从扬州市职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20多年后,转战农科所。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工作。他带领团队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年销售农作物新品种种子1.1亿公斤,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面积超过1200万亩,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子大王”名号由此而来。
“我看到了农业是大有可为的,我也想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倾注我旺盛的青春活力。”吴珊说。
周如美潜心于农业之余,还通过自学考试提升学历,这对吴珊内心触动很大。21岁的吴珊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因为立志成为一名新农人,高考志愿填报农学专业。进入大学后,她大胆地向老师薛芗表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日后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
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师薛芗说:“她是园艺技术专业,想从事一名农技员的话,在大田作物,尤其是水稻栽培种植管理这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所以我们学院就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联系到了我国著名的水稻栽培专家张洪程院士,吴珊同学把她的职业规划书带去了,给张院士当面进行了汇报,张院士也给予了肯定,并且给她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交谈中,张洪程院士为吴珊引荐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王林松,并鼓励她努力掌握农业生产要领,把田野热土当作广阔课堂,练就兴农本领。随后,吴珊奔赴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跟着王林松劳动实践了20多天,她感觉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清晰了,因为王林松就是从医生跨界种田,并“种”成全国模范。
在扬州市职业大学,像吴珊这样“拜师三部曲”不是个例。该校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毕业生。
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院长王奎萍说:“我们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名师,包括一些土专家、土秀才,来担任我们的企业导师,将我们的实践教学搬到田间地头,帮助我们涉农专业学生来圆他们的梦想,成为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
通讯员 梁孝梅 张志永 记者 乔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08: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