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我要把农业技术带回家乡”——非洲留学生在华“学农”故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2 17: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6月22日电题:“我要把农业技术带回家乡”——非洲留学生在华“学农”故事

新华社记者谢奔、谢樱、张晨光

夏日里,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花山村的田野,碧浪滚滚,水稻长势正好。烈日之下,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乔治和科研团队实地同农民与技术人员交流小型农业机械装备的操作体验,探讨性能提升的技术难点。

双峰是农业大县,也是“小农机之乡”,聚集了一批开发适应于丘陵、山地小型农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于有深深“稻田情结”的乔治来说,这里有丰富的农机实操与技术应用机会。

31岁的乔治2017年来到中国,在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专业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在农业机械研究领域越钻越深。

“我们国家以高原和山地地形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目前仍有超过80%的稻米依赖进口。”乔治告诉记者,喀麦隆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市场渠道不畅通,许多机械零部件损坏后难以维修、更换,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他梦想能够把中国小型农机推广到喀麦隆。

“从实验室到田野、从教室到工厂,学校提供了针对性的科研和实践训练,也让我意识到产学研的协同转化非常关键。毕业后,我要把农业技术带回家乡,同时把积累的市场资源带回去,做中国和喀麦隆农机技术合作和贸易交流的实践者。”乔治信心满满地说。

农业技术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领域具有优势,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实践特色鲜明,吸引着越来越多非洲留学生漂洋过海来华“取经”。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大数据、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这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们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尼日利亚留学生尼克一直对智慧农业非常关注,他在2016年进入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

尼克说,尼日利亚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但是农业耕作方式相对传统,生产效益不高,走信息化、智慧化道路是很好的选择。

为了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性,在中国留学的同时,他还和家乡大学的科研工作者朋友保持密切沟通,把中国生产的先进传感器等设备运送回去投入应用。“中国和尼日利亚都是我热爱的地方,希望能在互动中交流学术,强化合作,增进双方科研人员的友谊。”尼克说。

2022年,尼克进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专业攻读博士,选择“玉米秸秆合成生物炭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课题作为博士研究方向。“我希望好好利用在中国的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提高本领。”尼克说。

创办农业咨询公司、实施农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不少非洲留学生向记者表达毕业回国后投身农业事业的计划和决心。

“农业是中国和非洲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中非在农业方面的贸易交流和技术合作不断加深,这个领域的创业机会很多,发展前景很广阔。”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刚果(金)留学生伊果表示。

“非洲留学生是中非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湖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张玉上说,接下来学校将瞄准未来农业发展前沿方向,依托“中非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示范与培训联合中心”等实践平台,完善定向培养、联合攻关、校企联动等机制,进一步提升非洲留学生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针对性、应用性,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技术和友谊带回非洲大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2 1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麦香万里越重洋
...进行毕业答辩。这些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不同的农业技术,再带着经验和知识回去,在非洲组织建立适应当地生产需求的科技小院。在张福锁看来,科技小院作为一种人才培育新模式,学生
2024-11-14 11:00:00
非洲留学生在安徽学种稻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非洲留学生在安徽学种稻希望让家乡人民自由地吃上米饭安徽农业大学试验田内,孔七正在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孔七正在与同学一起做实验。 实验室内,孔七正在做实验。教室
2023-07-31 00:11:00
...一处田地作业撒药、防控病虫害,而飞手正是来自非洲的留学生马达。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研一学生 马达:太有趣了,使用无人机技术喷洒农药很先进,让我见识到了效率。差不多
2024-09-08 22:33:00
国庆反向游?当非洲留学生遇上“中国式丰收”
...千里的金色画卷。伊斯美和布来斯是两名来自非洲加纳的留学生,目前在山东潍坊职业学院就读机电一体化专业。国庆假期正值中国各地的秋收时节,二人决定去体验一把盛大的“中国式丰收”。位
2024-10-14 19:04:00
马拉维小伙把“中国方案”带回家 科技小院从河北曲周到了非洲
...天都在地里,和农民一起研究如何提高产量。非里和其他留学生也扎进田间地头,和农民交流。在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班负责人焦小强看来,这样的过程很有必要,“科技小院的核心是技术人
2023-11-09 07:13:00
...广阔的非洲大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增添新动力,农业援助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业,
2022-12-20 06:01
3000名留学生有了“学农基地” 预祝母校130岁生日快乐!36国学生共建天大国际友谊林
...河区大贾庄村落成,来自五大洲36个不同国家的天津大学留学生在为期一天的“公益学农”活动中种下了130棵青青树苗,预祝母校130岁生日快乐。当天上午,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师生
2024-04-03 11:16:00
感知中国  增进友谊(“留学中国”故事)
...事数控技术相关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图为中国同学和留学生分享操作经验。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努比亚在演讲活动中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受访者供图安雅在学校为留学生举办的新春活动上用
2024-04-01 06:05:00
...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青年官员、青年企业家、在华留学生代表齐聚长沙,参加以“激发创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并参访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商平台、现
2023-07-15 05: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