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削藩的目的是好的,国家强干弱枝才能政令畅通,而如果诸侯王权力太大,就很容易发生叛乱,只有削去诸侯的封地和权力,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刘邦杀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其实也是变相的削藩,只不过他的目的是剪除...……更多
为何称汉景帝回头浪子?为何采取仁慈统治政策?
...子。公元前157年,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吴楚七国之乱”,三个月后被平定。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死在未央宫中。汉景帝刘启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回头浪子”,他年少时蛮横成性,直到打死吴王刘...……更多
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一战定乾坤,建文帝打了四年还丢了江山
...等若敢自立为王,则天下英雄可以起来讨伐之、消灭之。诸侯王的职责是保护刘家江山社稷,管好辖区内之事便可,但不许干预朝廷事务。可以说,刘邦在制度上已经明确规定诸侯不可干涉朝廷事务,吴王刘濞不但不遵守“祖制...……更多
同样是削藩,汉景帝赢了,为何建文帝却输了
...致命的威胁,特别汉代经历过几次这样的谋逆之后,对于诸侯王实力的增强更加的忌惮。早在汉文帝时,贾谊就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深知其难,没有完全采纳。到景帝时,各个藩王的实力更加让朝廷不放心了,特别...……更多
...王就对皇位产生了想法,尤其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等诸侯王。从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谋反等事件就能看出来,刘姓诸侯王很多都想自己当皇帝。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深感藩王们权势日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有些藩...……更多
削藩之路:晁错与主父偃的策略与皇帝支持的重要性
...态度上也相对缓和。采取“继承制”的方式,逐渐地削减诸侯王的实力。所以,《推恩令》规定:老诸侯王死后,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分给同宗族的兄弟子侄。主父偃确实高明,诸侯王肯定难以接受这项规定,但宗族中兄弟...……更多
汉武帝推出“推恩令”来限制各路诸侯,为何没人能起来进行抵制
...汉武帝登基的初期,还是有一些大国的权利比较大,那些诸侯王奢靡度日,甚至都中央的命令都不管不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而汉武帝作为一个有才略的皇帝,他决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采纳主父偃...……更多
...力量对抗强大的项羽,不得不顺势而为、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当时的那些诸侯国疆域大、人口多、地段好,而且在辖区内拥有几乎独立的政治、经济、人事权力,虽然暂且遵从刘邦的皇帝地位,但假以...……更多
...、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七大异姓诸侯王先后剿灭,仅剩一个忠心耿耿的长沙王吴芮。此后,刘邦与功臣派定白马之盟,并册封了九位刘氏宗室为诸侯王,作为朝廷的宗藩。这些宗藩的使命就是防止以周勃...……更多
刘濞的崛起与七国之乱的爆发
...分析。刘濞其人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刘濞当时是在南方当诸侯王,其手里的权利是十分大的。再加上他自己掌握着财权和军权,所以刘濞就十分的狂妄,根本不把中央放在眼里。后来刘濞的儿子刘贤去了长安后,他和皇太子刘启...……更多
哪些藩王叛乱给天下带来了直接的破坏
...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从而加强西汉皇帝的权力。当然,此时的西汉诸侯国确实影响到汉景帝的地位了。于是,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更多
汉朝七国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为何结局不一样
...代不同。首先,汉朝的中央集权还处于初级阶段,功臣和诸侯王与皇帝是合伙关系。在朝中,由功臣把持公卿相位,握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地方,诸侯王占据大片土地,享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皇帝只负责居中调控。就像一个公...……更多
从忠臣到罪臣:晁错有何过错
...冤案。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呢?由于文帝时期,对诸侯王的一味放纵和姑息,到了景帝时期,四方诸侯已经割据一方,固强自守,尾大不掉了。如果不能将诸侯王的问题解决,那么汉室的江山很可能就会断送在他的手上。...……更多
这位王爷没事就喜欢研究生儿子,他最出名的就是强大的生育能力
...。由于西汉初期,刘邦把子孙宗族全部封王,同时又赋予诸侯王巨大的权力,导致诸侯王国过于强大,而相比起来中央权力却非常薄弱。从领地上看,诸侯国占了42郡,而中央政权才占了15郡;从经济上看,诸侯王在封国内自行...……更多
父亲自杀后,晁错为何随即被腰斩弃市而亡
...国之乱的导火索,正是晁错的"削藩"建议。吴王刘濞作为诸侯王中最有权势的一员,对朝廷的不满已经积累已久。他痛失爱子后,对汉景帝更是怀恨在心,只等一个引燃战火的导火索。当晁错的建议得到汉景帝的采纳,朝廷开始...……更多
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全是刘濞挑起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历史遗留下来的诸侯王问题。刘邦在秦末汉初打天下的过程中,由于政治原因,分封了异姓诸侯王,在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异姓诸侯王纷纷起兵叛乱。刘邦先后平定了燕王臧荼、淮阴侯...……更多
梁王刘武:七国之乱中的关键角色
...益激化的局面,御史大夫晁错上疏《消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积极采纳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更多
...于冒险和激进。等到汉武帝在位时,环境就完全不同了。诸侯王的势力在“七国之乱”中被严重削弱,完全不具备与朝廷谈条件的资格。所以无论朝廷提什么要求,他们原则上都要无条件服从。更何况推恩令从表面上看也并不损...……更多
...没有停下脚步,这回景帝刘启郁闷了,原来他杀错了人。诸侯王造反,为了是夺取汉朝江山,而并非为了什么削藩,那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晁错的死,很大程度上有皇帝有关,汉景帝太过急躁,并没有仔细分析事情原委,就糊...……更多
同样是削藩,为何汉景帝能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
...之乱还是靖难之役,都是前人埋下的隐患,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镇守偏远地区,当时汉朝的势力无法到达这一地区,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为了镇守边疆防范蒙古,以藩王来拱卫中央政权,之所以这么做,汉朝与明朝都是吸取了...……更多
晁错:汉景帝的智囊与削藩政策的推动者
...的反抗准备不足,削藩令发出后不久,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并开始造反。汉景帝刘启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冲击。刘濞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他们不说刘启有什么问题,而是说皇帝身边出现了奸佞小人,小人...……更多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平定的?
...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国的诸侯王相继宣布支持吴国老大哥,要为自由而战,为美好的明天而战。“七国之乱”的复仇者联盟正式形成。吴王刘濞家中有矿、手里有钱,召集子民,底气十足地发表了...……更多
七国之乱:汉文帝的深谋远虑与晁错的削藩政策
...淫乱,大不敬,按律当斩,汉景帝改为削地。一时之间,诸侯王人人自危。晁错的削藩已经是一项公开的政策了,朝中议论纷纷,东方的诸侯王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尤其是吴王刘濞,他有富庶的东南三郡,又是煮盐,又是铸币...……更多
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明朝建文帝为何不效仿
...。到了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的设想,让诸侯王们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王国分成几份,划分给自己的儿子们。于是不过数十年,汉武帝没有使用一兵一卒,而诸侯国们自己就已经分崩离析了,再也无法威胁中央朝...……更多
西汉“七国之乱”,为何没有参与叛乱的齐王也自尽了?
...,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发动了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因为吴、楚是主要反叛力量,往往也被称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刘启见叛军来势凶猛,一时慌了...……更多
...被允许出现的。即便是君王下达的削藩旨意可能会损害到诸侯王的权益,诸侯王也只能服从,而不能进行反抗。一旦诸侯王反抗了,那就属于违法了。至于说它不合理,原因其实是这样的:在此叛乱爆发前,汉朝刚因为文景二帝...……更多
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占据江浙,拥兵二十万,被汉景帝俩月击败
...间的第三年。发起叛乱的一方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汉朝的诸侯王。在刘邦铲除异姓王之后,汉朝的诸侯王就基本上没有异姓人了。汉朝的诸侯王大部分都是宗氏刘姓的人。既然都是皇族宗氏,又被封为诸侯,安居一方为王,按理...……更多
汉文帝刘启为什么被称为贤君?
...时又继承了周朝的分封制。刘邦同志了剿灭了所有的异性诸侯王后,大呼非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击之。他以为剩下的都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肯定就会为自己的江山和谐相处,生死与共。文帝时期,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更多
...154年),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个刘姓诸侯王发动叛乱,即“吴楚七国之乱”。这场叛乱是皇帝与诸侯王矛盾的大爆发,最终以汉景帝的完胜告终。奇怪的是,汉景帝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梁王刘武发挥了决...……更多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庞大,造成与中央集权相抗衡的威胁。刘邦在位时,那些诸侯王还不敢造次。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虽刘盈名为皇帝,实则吕后执政。一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大臣们(陈平、周勃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发动诛吕行动...……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村民挖鱼塘,发现一批珍宝,件件价值连城,被打碎的罐子却最珍贵
1981年10月,江苏溧阳县平桥乡小平桥生产队群众在荷花塘挖沙,突然有社会从塘底下挖出了一个黄绿色相间的大罐子。大罐子深埋在塘底的泥土之中
2025-04-29 11:54:00
“珍妃井”不到33厘米,小孩都进不去,慈禧是如何把珍妃推进去的
对于古代皇室我们总会有很多好奇心,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普通人究竟有何区别,实际上皇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完美。皇室中人几乎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2025-04-29 12:19:00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99、曹操和袁绍是儿时伙伴
曹操自陈留起兵以后,不到十年时间,就收服黄巾,灭掉陶谦、吕布、张绣、袁术等割剧势力,占领了衮州、徐州、豫州等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2025-04-29 12:28:00
35处骨骼损伤,体内遗留18件骨器,16岁零口姑娘为何遭此对待?
才16岁的少女,死前至少遭受35处严重损伤,全身多处骨骼被利器刺穿切伤,其中一件利器直接从下体插入骨盆……她生前究竟犯了什么罪
2025-04-29 12:32:00
魏忠贤能不欠九边军饷并保辽东太平?
最近几年对于魏忠贤有一种新的评价,背负骂名的九千岁实际为大明呕心沥血,他通过理财和打压东林财阀,基本满足了九边的粮饷需求
2025-04-29 12:36:00
为什么战国时期,上至君王,下至文武百官腰间都配剑?
估计男生都喜欢剑,感觉很霸气很酷。剑是古代的一种短兵,被称为“百兵之王”。其实在远古之初,剑和刀都很短,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么长
2025-04-29 12:39:00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220、三顾茅庐柳暗花明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说刘备在荆州期间,得知当地有个旷世奇才,名叫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山里,便三次亲身前往,请他出山辅佐
2025-04-29 12:44:00
一代帝师杜受田,深受咸丰帝依赖,死后恩加四代
清朝吸取前朝的教训,建立秘密建储制度,让众多皇子都可以进入父皇的考察范围,而十多岁的小孩哪里知道如何表现,他们的母亲、老师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025-04-29 12:57:00
黑脸之下的赤诚:还原一个真实的包拯
在中华文明的长卷中,包拯的形象如同一块永不褪色的朱砂印记。开封府尹、龙图阁直学士、那个敢于直面皇亲国戚的黑脸判官——这些头衔与形象构成了我们对包拯的基本认知
2025-04-29 08:41:00
博士赵潘书为获美国绿卡,放弃国籍在美参军,如今过得怎么样?
新中国成立时,跟美国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双方在20世纪50年代,还在朝鲜半岛打了一场硬仗。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攀升
2025-04-28 22:26:00
黄河30吨重铁牛,历时千年却光亮如鲜,原理很简单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这里孕育了华夏文明最初的种子,中华文明从这里为起点。逐渐传遍了整个中国,传遍了整个世界。虽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025-04-28 22:28:00
华夏有5千年文明,为何没发展出现代科学?科举制度决定人才走向
科学技术来票子快吗?显然并不快。一项发明往往要搞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当代人基本享受不到红利,既然享受不到,为啥还要费心思去搞呢
2025-04-28 22:40:00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比较古怪的三个记录,最后一项是女孩子的最爱
世界纪录一般指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项目或者学科中保持着最好的成绩,总的来说,世界记录主要分为体育赛事的世界纪录和非体育赛事的世界记录
2025-04-28 23:03:00
司马迁因无钱免罪,被处以宫刑,妻子后来如何对他?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25-04-28 23:31:00
古人认为天降异象必有大事发生,这种说法到底有无依据?
翻开历史书,你会发现古人对异常天象特别关注,而且他们会认为,如果天降异象,必定有大事要发生。当然,这种大事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2025-04-28 2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