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晁错,汉景帝刘启的老师,刘启做太子时晁错就是太子洗马,他的很多建议都被刘启采纳,因此,他被刘启称为“智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刘启采纳了晁错削藩的建议,但他对于宗室诸侯的反抗准备不足,削藩令发出后不久,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并开始造反。汉景帝刘启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冲击。刘濞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他们不说刘启有什么问题,而是说皇帝身边出现了奸佞小人,小人挑拨宗室诸侯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必须清除,而这个人就是御史大夫晁错。
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汉书·袁盎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自幼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也就是说晁错是法家出身,立志于变法图强。其主要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攘外必先安内,一定要先削弱内部藩王的力量,为讨伐匈奴奠定坚定的基础。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汉书·袁盎晁错传》
对于晁错的才能,汉文帝看在眼里,于是拜晁错为太子家令,让他指导太子,太子刘启很欣赏晁错的能力,尊其为老师,对外称晁错是自己的智囊。
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汉书·袁盎晁错传》
对于边境匈奴人骚扰的问题,晁错说边境地区没有那么多人,因此不能聚集足够的力量,所以建议陛下将关内的百姓迁到关外塞上居住,让他们耕种屯田,令驻军来巩固边防。匈奴人主要是骑兵厉害,而汉军以步兵为主,缺少战马用于作战,而边塞地区水草丰沛,应该在那里牧马,为以后对匈奴人作战做好准备。晁错的这些建议都是十分有远见的,因此,汉文帝尽管没有完全采纳,但也深知其能。曲高和寡,在群臣一片和亲退让,无为而治的声浪中,晁错这种人成了另类,因此朝臣大多都不太喜欢晁错,有些人更是视晁错为死敌。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门南出,凿庙堧垣。丞相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请间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因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汉书·袁盎晁错传》
丞相申屠嘉看不上晁错,因此想把晁错给收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申屠家实际是武将出身,只是因为他是功臣中的元老和领袖,因此才被委以丞相的重任,但从能力上讲,让他行军打仗可以,让他治理国家,却是德不配位、无此能力的。论心机,他肯定斗不过晁错,有一次他发现晁错越制,便到皇帝那里去举报,而晁错知道后,先一步到汉景帝面前请罪,当申屠嘉来控告晁错的时候,汉景帝说:“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晁错大夫无罪,丞相辛苦了!”申屠嘉吃了个哑巴亏,作为丞相吃了个哑巴亏,申屠嘉气不过,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讙哗。——《汉书·袁盎晁错传》
汉景帝任命晁错为御史大夫,这是仅次于丞相、太尉的高官,位列三公之位。曹操的主要工作是干什么呢?就是列举诸侯们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进而加强中央集权。于是上至公卿列侯,下之百官大臣都不敢于晁错争执,因为大家都清楚晁错的背后是汉景帝刘启。但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窦婴,他多次在朝堂上和晁错争的面红耳赤,但晁错拿窦婴也无可奈何,因为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氏外戚的代言人。晁错编制了变法十三篇,主要内容是限制诸侯的权力,这些变法章程发布以后,天下诸侯们开始躁动不安。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汉书·袁盎晁错传》
晁错的父亲听说了晁错的作为,便从颖川赶到了京城。他对晁错说:“陛下刚刚继位,你来主持政务,你削弱诸侯,离间人家的骨肉之情,让外人对你多有怨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晁错说:“如今天子的地位并不巩固,社稷不安,所以我才要这么做!”父亲说:“你这么做。刘氏的天下是安稳的,而我们晁家可就危险了,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父亲不必再说,您还是回颍川去吧。”晁错父亲听了晁错的话后叹了口气,便服毒自杀了。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汉书·袁盎晁错传》
削藩的诏令刚刚下发不久,吴楚等七国便都作乱,吴王刘濞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意思很清楚,我们不反对皇帝刘启,但他身边的奸臣嘲讽必须要铲除,正是他在离间宗室与皇帝间的感情,这样的奸佞不能不除。刘启找晁错来讨论怎么在军事上对抗叛军,晁错建议刘启亲自统兵平叛,而自己则留在京师固守。这是典型的书生见识,晁错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但搞军事却是一窍不通。汉景帝刘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打过仗,你让这样的人上前线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送死。
上卒问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汉书·袁盎晁错传》
汉景帝刘启问三朝老臣袁盎的意见,袁盎和晁错是死对头,因为晁错多次找袁盎的茬,差点置袁盎于死地。加之袁盎曾在吴国担任国,晁错参袁盎吃里排外,接受吴王刘濞的贿赂,早已背叛了朝廷。如果不是窦婴从中斡旋的话,恐怕袁盎早已人头落地。从袁盎的角度讲,他也恨不得要把晁错碎尸万段,因为袁盎和丞相申屠家是忘年之交,如果没有申屠嘉的提拔,袁盎不可能有机会进入朝堂。袁盎对汉景帝说:“陛下,诸侯们都说他们的封地是高祖皇帝赐予的,怎么能随便掠夺呢?晁错这个奸臣,离间宗室与您之间的关系,他们才不得已起兵。我们并不是要推翻您的统治,只是要恢复自己的封地,只要您把晁错斩首,他们立刻就可以把兵,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
汉景帝听了袁盎的话之后,很久没有说话,最后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只要能够安稳社稷定天下,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够舍弃的!”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慰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请论如法。”——《汉书·袁盎晁错传》
除了袁盎之外,丞相、中尉等重臣都来弹劾晁错,他们说:“吴王刘濞造反,危及到宗庙,天下人都应该去诛杀他们,今天晁错建议说,军队一定要由陛下您亲自指挥,其他人都不足信任,他这样的说辞不仅低估了陛下的德行,也低估了臣子们的忠诚,这样的人大逆无道必须要杀,不杀不能令天下人信服,不杀天下人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您的主意!”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窦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窦婴是窦氏中为数不多的有能力者,汉景帝想请他出山对抗吴楚叛军,但他说自己身体有病不能胜任。汉景帝对他说:“天下有危难之事,你作为王孙贵戚怎么能推辞不出呢?况且如果我被推翻,窦氏也将一败涂地!”窦婴这才出山,被汉景帝拜为大将军,窦婴又推荐了袁盎和栾布,但窦婴也有条件,就是诛晁错,当然他自己没有说,而是通过袁盎的口说出来的。
当所有的矛盾都把将矛头指向晁错,汉景帝刘启对于自己的老师,这个一直帮助自己的人方法态度,也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他只好叹了一口气,“为天下不顾身家,就算背负刻薄寡恩的骂名,我也在所不惜了!”晁错在上朝的半路上,被廷尉截住拉到了东市腰斩,他的亲族也全被弃市族灭。但汉景帝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阻止吴楚叛军前进的步伐,吴王刘濞认为汉景帝刘启是个软弱的人,这样的人不夺他的天下,难道还让他来削我的地盘吗?
弃子,不仅只有一个,在晁错死后,汉景帝刘启让自己的弟弟梁王刘武在梁地拼死阻击吴楚。而汉军统帅周亚夫又按兵不动,你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不过是骗人的说辞。在汉景帝刘启的眼里,自己的弟弟梁王刘武最好和吴王刘濞斗个两败俱伤的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可以让自己的弟弟,这个潜在的竞争者,和吴王刘濞一起会飞烟灭!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