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21: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汉高祖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分封制与郡国制并存治理国家。但这有个后遗症就是一些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庞大,造成与中央集权相抗衡的威胁。

刘邦在位时,那些诸侯王还不敢造次。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虽刘盈名为皇帝,实则吕后执政。一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大臣们(陈平、周勃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发动诛吕行动,吕后被迫下台,汉文帝刘恒继位。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刘恒是被大臣们选举岀来的皇帝,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国力逐渐加强与稳定。随着西汉国力加强,那些诸侯国势力也大增,逐渐开始了反叛之心。汉文帝对此也十分棘手。

这时西汉初期诞生了两位“天才型”的政治家贾谊与晁错,这两位似乎有着相同的命运,他们是同时代的人,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他们有着相同的主张:重农抑商、建议削藩,不同的是晁错更为激进,他还参与了削藩,引发了“七国叛乱”,将自己陷入这场浩大的政治漩涡之中,落得腰斩于东市的下场,诛连九族,命运可比贾谊悲惨的多。

那么,晁错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不仅是政治家,而且是政治实干家。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他于公元前200年出生颍川(今河南禹州),年少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推崇律法,为人刚正不阿、严厉、苛刻,不善于交际,这性格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司马迁评价晁错的死,是他公报私仇,性格多变,引起各诸侯不满所致。这样的评价笔者认为是不准确的。司马迁这样评价也许可能是汉武帝让司马迁这样写,被迫为之。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后来的史学家班固为他正名,说出了晁错之死的真相。

错为人峭直刻深。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

一方面是由于晁错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他一心为国,善于谋国不善于谋身,搞得身败名裂。

我们从晁错的从政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步一步走进死亡胡同。

汉文帝时期,晁错因文章写得好,得到刘恒的赏识,担任太常掌故。后来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太常觉得晁错是个“好苗子”,需重点培养。于是派他去济南伏生那学习儒家思想。

晁错学成归来后,将学习情况汇报给汉文帝,汉文帝听后非常满意。既然你文采这么好,又学贯法儒两家思想,那你就去当太子的老师,教他治国方略。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晁错在当太子的老师的时候,就有点不“安分”,频繁上书给汉文帝,建言献策,搞得汉文帝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你只是太子家令,又不是朝廷什么重臣,岂不是在空谈误国!

但晁错提的有些建议还是有些效果的,被汉文帝所采纳。

公元前169年,匈奴侵扰汉朝边界,汉文帝欲发兵讨之。晁错乘机向皇帝上书《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制蛮夷”的观点,指出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文帝很赞赏,赐给晁错诏书,以示嘉奖,但并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的建议。

这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晁错不死心啊,他急于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于是他再次向皇帝建言:用移民实边的方法抵御匈奴,也就是说从中原地区移民到边境进行生活,加强防御,并对移民进行一定经济鼓励。这一政策被文帝采纳,有一定效果。

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看着老师晁错频繁上书给父皇,文采出众,刘启佩服的不得了,成为晁错的大“粉丝”。刘启经常请教晁错一些治国的方法,两人一见如故,深受太子喜欢,被称为太子的“智囊”。

公元前165年,这一年晁错正式登上西汉的政治舞台。之前都是在太子府任太子家令,是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官。这次汉文帝在朝廷上亲自监考面试这些被推举上来的贤良人士,晁错脱颖而出,被提拔为中大夫。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仕途顺利的同时,晁错在农业生产和军事防御等方面提出了重农贵粟和移民实边之良策,接着又将予头转向国内的大小诸侯。建议汉文帝削藩,以防日后尾大不掉,可是汉文帝生性宽厚,不忍心削权夺势,因此,没有被采纳。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刘启即位。这时的晁错迎来了他的政治生涯巅峰事刻,同时危险正悄悄来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这一年,晁错先被提拔为内史大夫,后又升任御史大夫,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极力向景帝建议削藩。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在各大诸侯国中,属吴国的综合实力最强,吴王刘濞倚仗自己是刘启的叔叔,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晁错看得分明,于景帝二年(前155年)提出建议:“当初高帝平定天下时,兄弟少儿子小,因此才封侄子为王。如今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给他定罪。先帝送了几杖望其自省,哪承想他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竟然还开铜山铸钱,煮海水熬盐,甚至到处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如果再不收回他们的封地,削减他们的实力,早晚会成为心腹大患!”

汉景帝心存犹豫,担心削减封地会引起诸侯造反。晁错说:“倘若诸侯有造反之心,削不削地都要造反,现在造反危害还能小些,等到将来他们羽翼丰满,那就危害更大了!”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削藩,命令晁错开始搜集各诸侯的罪证。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下,晁错借助严明的律法,成功打击了部分诸侯,帮助汉景帝收回楚王刘戊的一部分封地,接着又削掉赵王的1个郡与胶西王的6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说儿子正在大张旗鼓进行削藩,不远千里从老家赶过来劝他。老父亲说:“我本来在老家生活得好好的,你却让我没法活下去!”没等晁错问个究竟,父亲接着说:“天子重用你,升你为御史大夫,你却劝天子削减诸侯封地,疏远人家的亲情骨肉关系,引起大家的怨恨,这是为什么?”

晁错回答说:“各地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的权力就越来越小,天子不尊,国家不安,我必须这样做!”父亲看着倔强的儿子叹了一口气,说:“你这样做,刘氏江山倒是安稳了,可晁氏却陷入危险,我已经上了年纪,不忍心看到灾祸降临,不如趁早归去。”回到家乡以后,年迈的父亲便服毒自尽。晁错就这样将自己的父亲逼上了绝路,让人感叹不已!

更可怕的是老父亲的话还真应验了,而晁错危险来临时还不能自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晁错的削藩举措激怒了一批人,引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晁错父亲死后没多久,吴王刘濞联合另外六个诸侯国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率领20多万人马起兵反叛攻向长安。

汉景帝见到此情景,也慌了,担心自己皇位不保,急召众臣议事。而晁错还请求皇帝御驾亲征,自己却阵守长安。这骚主意他也能想得出来,汉景帝又不像高祖刘邦天下是打出来,这是致天子于危难之中,这是臣子该做的事情吗?晁错犯了职场中大忌,关键时刻不能替皇帝排忧解难,只知道耍嘴皮子!

汉景帝刘启一脸懵逼,竟然要我出去带兵打仗,搞得他很不爽。景帝正愁眉不展时,曾因收受贿赂而受过晁错惩罚的袁盎秘密求见,他说:“高帝封子侄为王,贼臣晁错擅自主张削藩,削减各国封地,方才导致各方诸侯起兵造反,只要杀了晁错,免除他们的起兵之罪,再将原来的封地还给他们,七国诸侯即刻就会退兵。”

汉景帝沉默了许久,说道:“朕不会为了爱惜一个人,让天下遭受兵荒马乱!”于是景帝默认批准斩杀晁错。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这时晁错失去了宠信,一时间朝中大臣纷纷站出来弹劾晁错,建议将其腰斩,家人皆处以死刑。一向对汉景帝忠心耿耿的晁错至死都不会相信皇帝要杀他,行刑那天,晁错像平常那样穿着朝服去上朝,没想到在途经长安东市时,行刑官奉命将其腰斩,晁错就这样悲惨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晁错到底做错了什么?汉景帝为何要杀他?难道他不知道杀了晁错也是于事无补,也不能平息“七国之乱”?

其实,晁错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对刘氏江山忠心耿耿,错在他太过激进,只顾抬头看改革前进的方向,而忽略了周围势力正在暗流汹涌,忽略了稳中求进,忽略了与同事们的人际交往。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哪些大忌

汉景帝为何要杀他?刘启身在皇家,贵为天子,为了保皇位,枉顾师生之情,晁错只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汉景帝也知道杀了晁错,吴王刘濞他们也不会退兵,因为他们反叛之心由来已久,后来还是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不过周亚夫也没什么好下场。最无情是帝王之家,什么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统统要为帝王让路,臣子们只不过一颗棋子罢了。

读史使人明智,“晁错之死”告诫身在职场的我们,在领导面前不要太过激进,适当放慢速度,审时度势,与同事们搞好关系。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得,不然就会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例如不要触及领导的核心利益,不要置老板于危险之中不顾,关键时候还得挺身而出。

不过话说回来,晁错的提出的“三大建议”改革,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后来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就是他思想的继承,使汉朝强盛数百年。他也知道改革是需要牺牲的,是需要勇气的,所以说晁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的思想至今都在沿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广征战一生,为何要在漠北之战中自杀?
...(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封个万户侯根本不在话下!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已经是上谷太守了,那时的他天天都在跟匈奴作战,当时汉景帝手下有一位官员名叫公孙昆邪,时任典属国,他曾对汉景帝
2023-06-08 20:25:00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随后赏了对方一大块肉却没配筷子。周亚夫回头招呼宫内官员给自己拿餐具,却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怎么解释这一事件的背后逻辑?筷子事件是汉景
2024-05-29 06:24:00
战功显赫的周亚夫保住了汉景帝,却因为性格原因没能保住自己
...样的一个人,他战功显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但最后却被皇帝逼死在狱中,这是为何?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为汉初名将周勃之子,起初为河南太守,未曾封
2023-01-10 13:33:00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的时间,这期间汉景帝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照抄他爹的所有计划。准确来说,在汉文帝去世之前,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好了!所以汉景帝登基之后,只要按部就班按照他
2023-06-11 17:34:00
同样是削藩,为何汉景帝能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
汉景帝削藩,导致吴楚七国之乱,建文帝削藩,激起靖难之役,汉景帝所处的时代与建文帝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在对待藩王也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却生出完全不同的结局。无论
2024-05-14 17:09:00
他杀害太子和恩师,延续华夏第一盛世,后世评价却毁誉参半
...了太子和恩师,还害死了拯救汉朝江山的将军周亚夫。但汉景帝能延续其父亲的政策并作出一些改革,将汉朝的发展推到了新的高度。他就是汉朝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刘启的后世评价毁誉参半。
2023-02-20 21:31:00
汉景帝为何宁愿和匈奴和亲保平安,也不愿重用周亚夫?
...有再造之恩。他的军事作战能力很强,所以深得汉文帝、汉景帝器重。既然有如此猛将,为何汉景帝时期,偏偏不用周亚夫去攻打匈奴呢?当时汉景帝对匈奴依旧采取和亲政策,不敢得罪匈奴。我认
2023-05-22 08:07:00
汉景帝在文景之治中有什么作为?
...而文和景是两位皇帝的代称,这两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今天小编跟大家说的就是汉景帝。说起文景之治来,其实就是汉文帝的功劳,汉景帝无非是延续汉文帝的治国之策罢了,简单直白的
2024-01-05 13:26:00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
2023-06-11 15: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