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技小院里的年轻人
...高兴的,还有科技小院里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他们住在农家院,吃着农家饭,一年四季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有人自嘲,这里的日子是“一人一狗一小院”;有人调侃,在村里读了个研究生;但...……更多
三个科技小院的一天
...记者刘荣荣摄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听说,作为科技小院的发源地,今年曲周的科技小院数量将增加到15个,更多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解决...……更多
来自科技小院,承包千亩农田!四个90后要为农业绿色发展“打个样”
...挥。叶松林、郝展宏、蔡东玉和冯小杰,四个90后,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来自科技小院。地头,立着一块展示牌——绿色吨半粮: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转型样板。当天,经过专家抽样测产,这块“绿色吨半粮”试...……更多
“新农人”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在广袤田野绽放青春
...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4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新农人”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师生。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他们正在地里对2023年承包的1000亩玉米进行产量测算。 中国农业大学跟曲周县结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一批...……更多
“曲周经验”在非洲初显成效!马拉维科技小院合作农户增产3倍
马拉维里萨萨兹科技小院合作农户喜获丰收。中国农业大学供图河北新闻网6月6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刘荣荣、董立龙)今天,河北曲周开始大面积麦收。9000多公里外,源自曲周的马拉维科技小院也传来好消息。经过测算,当地3...……更多
这里的农民可“潮”啦
...0世纪70年代,石元春、辛德惠等几名来自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的青年教师扎根王庄村,改土治碱。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王庄村的“盐碱地”变成了“米粮川”。2011年,在王庄村,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成立。...……更多
科技小院让曲周县农村美乡亲富
...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白寨科技小院举行。“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我们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白向东介绍,小院师生每年驻村200多天,围绕三农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联合多主体共同开展科...……更多
周年亩产1.52吨,增产42%,拼多多助力曲周科技小院绿色增粮行动获新突破
...绿色增产方案取得重大突破。1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发布行动成果:经过曲周各科技小院师生、各科研单位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曲周县第四疃镇的攻关千亩方突破了“绿色吨半粮”目标,粮食周年亩...……更多
麦香万里越重洋
...转自:人民网麦香万里越重洋——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唐佳一个院落,三五农舍,几个“学生专家”,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自2009年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参与者。...……更多
马拉维小伙把“中国方案”带回家 科技小院从河北曲周到了非洲
11月7日,里萨萨兹科技小院揭牌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和当地农民合影。 中国农业大学供图河北日报讯(记者刘荣荣、董立龙)“这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马拉维时间11月7日14时,非里在黑板上“LISASADZI-STB”(里萨萨兹...……更多
在爱农笃行中实干成才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在爱农笃行中实干成才——中国农业大学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古生村科技小院面源污染精控科技小院学生为水质监测工作取样。刘铮 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更多
“自找苦吃”的大学生助村增收五倍 这个小院“火”了
...民网5月4日青年节,在北京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西槐庄村,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张晓恬、张岩林正在整理菜地,为该村科技小院挂牌以来首次尝试“共享菜园”做最后的准备。“共享菜园”是张岩林与张晓恬最近新创的一门“生意...……更多
科技小院打造乡村振兴青年样本 拼多多以赛促研助力青春成长
5月4日青年节,北京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西槐庄村,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张晓恬、张岩林正在整理菜地,为该村科技小院挂牌以来首次尝试“共享菜园”做最后的准备。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更多
变废为宝、水质保护:《出道吧!科技小院》真人秀播出 农学生“爆改”农村 造福一方
...为基本盘的企业,未来公司将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支持,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携手发挥所长,让农村、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希望有更多青年力量加入到助农队伍中来”。“自找苦吃”助农增收在大多数人眼里,...……更多
追光的你丨正是大显身手时
...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中国农业大学就有这样一群“自找苦吃”的学生。他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着自...……更多
粮食“连年丰”从何而来
...能排。“选好种子做好管理也很重要。”任景河说,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优选高产早熟小麦品种和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合深耕深翻、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棉麦双丰等技术,为粮食丰收打...……更多
...是个“神奇”的地方。50年前,这里盐碱成灾,几位农大年轻人背着铺盖卷,从北京来到这里,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土治碱;此后,曲周经验被推广至整个黄淮海地区,开启了轰动全国的黄淮海科技攻关,扭转了南粮北调的...……更多
乐陵市科技小院——十年耕耘,满院硕果
...级农艺师陈广锋再次回到乐陵,感慨万千。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创新的农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在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人才、服务群众。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在河北曲周创建全...……更多
...,作为对话会的成果之一,将成立科技小院非洲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合办,这是科技小院在非洲的枢纽,以马拉维为中心,辐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一种将农业专业研究生长期派驻到...……更多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拼多多消费惠农、科技助农系列成果引热议
...。 在拼多多的科技助农展示专区,拼多多重点展示了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研究基金取得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基因编辑底盘工具、耦合遥感多源观测与作物需水模型的精准灌溉技术,以及高产、优质蒸煮专用小麦新品种。...……更多
一粒种子与村庄的振兴故事
...村项目总规划面积1500亩,打造数字生态农业基地、广科小院,推进南繁作物新品种试验或示范。三公里村,只是诸多南繁基地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育种人的“福地”,我国育成农作物70%的新品种都经过南繁。每年冬春两季,...……更多
...招录,发放“英才卡”,给予岗位和住房补贴,鼓励更多年轻人扎根曲周、深耕课堂。探索实施“点亮名师”和“头雁领航”计划,积极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名校长、名教师梯队培养机制。按照“精准滴...……更多
科技小院初赛阶段在福州顺利收官 淮阴黄瓜、平和蜜柚、如皋水稻荣获一等奖
...安稻麦科技小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定远羊肉科技小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海南东方火龙果科技小院获得该赛区的二等奖。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成果全国推广参加福建区赛的20个科技小院中,有11个都跟当地龙头企业有合作,采用“...……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研发的高价值富硒油菜薹,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搞乡村治理研究的教授李小云、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和清大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季,就是为了同步实现当地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更多
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拼多多将扶持至少10项高质量农业科研项目
...方代表、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会上宣布,拼多多将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共同探索“学-研-商”公益性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黄埔军校”,助...……更多
...英国等10个国家的在邯外籍专家、外籍友人和留学生齐聚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开展“共植友谊树 共建友谊林”植树活动,并为“邯郸国际友谊林”揭牌。活动现场,1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更多
...史底蕴与勃勃生机。村中一处白族传统院落的墙上,写着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同时也见证着在这里上演的一场“洱海科技大会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介绍,针对洱...……更多
“在中国的学习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我”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萨图宁在农民的指导下播种。“在中国的学习,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经历,因为我学到了如何创新农业实践,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我。” ——萨图宁本报记者 颉亚珍当地时间早上6时...……更多
这一方小院,究竟“美”在哪?
...有什么变化?”看着展板,李叔积极地向身旁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提问。跟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李叔也没想到,他这个公认的“土专家”有朝一日竟成了“小学生”,而他求教的“老师”,是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段耀威和周义良...……更多
大咖“空降”、现场“追星”!昨夜,河北这堂思政课成功“破圈”→
...演绎情景表演《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设立首家科技小院至今先后入驻曲周科技小院的研究生达120名这些年轻的新农人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服务助力农...……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在新的一年还给一个健康的你(平行病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韩冬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2024年年底,一位腹痛10个月的患者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芳门诊
2025-02-10 04:26:00
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本报记者 熊 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10日第 11 版)王拥
2025-02-10 04:30:00
实干争春看贵州|平塘这家宵夜店一天消耗2000多根竹签
2月9日23时30分,对于多数人而言正是入睡的时候,但对于韦万美来说,却是最忙的时候。取牛肉串、摆出蔬菜、加大火力,在店内外来回穿梭
2025-02-10 05:18:00
实干争春看贵州|遵义烤鸡吸引食客打卡
2月9日23点20分,夜已深,遵义市汇川区苏州路洪桥烤鸡店里,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食客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惬意时光
2025-02-10 05: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辽宁沈阳单家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村里游客多 村民腰包鼓(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宋 飞 郝迎灿《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夜幕降临
2025-02-10 06:27:00
抢收青菜头  助农促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0 版)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青菜头作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来发展
2025-02-10 06:27:00
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取暖不“冒烟” 环保又方便山东青岛完成“电采暖”改造46万户《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5 版)本报济南2月9日电 (记者侯琳良)记者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获悉
2025-02-10 06:2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沃野绘新景 良田再升级(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郑智文 孙 超《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08 版)“土地正动‘手术’哩
2025-02-10 06:29:00
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新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喻思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
2025-02-10 06:45:00
江南年味长(我与一座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黄开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20 版)位于杭州湾畔的上海金山地处江南,我和妻子客居金山多年了
2025-02-10 06:47:00
寒潮“冻”真格 心血管疾病这样防
“医生,我胸闷”“感觉喘不过气,这是怎么回事”“总是心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春节假期过后,“胸闷”“心悸”“心慌”成了热词
2025-02-10 07:17:00
健康科普 | 发现骨转移,影像检查应该如何选择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近年随着靶向、免疫等抗肿瘤治疗的进步,肿瘤患者存活时间显著延长,骨转移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2025-02-09 22:31:00
流感好转别大意 恢复期也需调护
春节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持续攀升。最近大部分流感患者进入恢复期,全身症状虽有减轻,但低热、频繁出汗、咳嗽、食欲下降
2025-02-09 18:36:00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
红糖酸奶减肥法有效吗若用酸奶加红糖代替正餐,无异于节食,虽可减肥,但无法保证每天所需能量,导致低血糖症,出现头晕、耳鸣
2025-02-09 15:05:00
辟谣工作室 | 长期吃素会致骨质流失?专家:不会,但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劝一起参加综艺的蔡明多吃点肉,因为她“很多吃素的朋友去世了”。刘晓庆举了一个去世好友的例子
2025-02-09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