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作答,又怎能得高分呢?我们不得不承认科举考试为我国寒门子弟提供了一种出人头地的方法,在那个封建王朝里,科举还算是比较公平。给了广大农民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让一些有才能但是出身不好的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员的任选,可以说也属于是世袭了,因此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大家试想,皇帝是世袭制,下面的朝廷大员也是世袭制,这还得了,分明就是臣权与君权分庭抗礼甚至臣权压制君权的情况,所以隋朝开始出...……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恐怕也只是自作多情罢了。因为天下英才之中,有不少是寒门之士,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直到宋朝才真正出现。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人头地仍然是遥不可及...……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俗话说“寒门无贵子”,我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等级制度都非常森严,在隋朝以前,无论你多有才华,甚至都不如别人身上流着的世家大族的那一支血脉,直至公元587年隋文帝设定科举制度,才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希望。因此为...……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的方式选拔人才,而且对门第有要求,由此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始创科举制,规定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设立不同的科目进行考试,还要求各州每年都要向朝廷推荐贡士三人,这项选拔人才制度...……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他也不敢用门第出身在社交场合显摆。相反,有机会遇到寒门士子,只要对方的才识与自己基本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他就以“道义相知”,能拔擢推荐就提携一把。而他这种做法,“时人以此称重”,说明至少在意识层面,人们...……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姓寄于厚望的“科举”这条上升通道,但这个大门依旧对寒门子弟紧紧关闭着,敲开的机会少得可怜。那到底是哪些人在占用着政治资源,又是哪些人创造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官场圈子?答案是门阀士族,以及古代朝...……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就占了两项,可以达到恩出...……更多
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为何最终却因强大而灭亡
...的。此外,隋文帝还进行了官员制度的改革,隋文帝重视寒门子弟,改革了科举制度。让科举制度在此时发挥重大作用。很多寒门子弟因为这一项政策走上仕途之路。再来说说隋朝更加富饶的情况,隋朝当时拥有将近5000万人口...……更多
...起受罚。 这种制度设计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它会阻断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因为寒门子弟往往缺乏官场人脉,不太可能拿到足够数量的举状;同时也会让整个社会迅速走向阶层固化,一代高官,则世代高官,就像如今美国的...……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极的一方面,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就科举选士曾经夸下海...……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得更多的利益。在未推行科举考试之前,有才华有能力的寒门子弟是根本无法在朝廷之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门阀世家就是朝廷的掌权者。诚然,在先秦之前,当时的社会就出现了门阀世家的雏形,也就是公卿...……更多
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
...戏剧性的申请入常的道路,让我想起了科举制未兴起前,寒门子弟想出头的难度。门阀制度下,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比印度入常还难。1.门阀制度的祖先——察举制的开始自汉代秦后,西汉的诸多政策和法律都...……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从尼姑到女皇,她是如何一步步造就辉煌的?
...、崔义玄、袁公瑜等新贵则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 有了寒门官员的支持,李治就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整顿,永徽六年十月,李治颁下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民而后囚禁起来,其家族之人也被削官流放,自此以后武则天成...……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维果然成功取得第一名。这段历史的真假已经无法辨别,寒门难出贵子也是大家公认的,历史已经过去,科举考试可能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但是一直在进步。结论科举制度的发展成为了寒门子弟改变人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家选...……更多
隋炀帝杨广的错与功绩
...考试选拔人才,重视文才,改变了大家族世袭的制度。给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为国家效力的途径,给他们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也为朝廷选举了人才。科举制度也一直延续了下去,影响了中国后一千多年的发展。开通丝绸之...……更多
...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学,地方官学的生源主要是文武八、九品的官员子弟与庶人子弟。唐代的官学体系始自...……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于九品官人法只靠选官者的个人好恶,这便促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出现,广大寒门子弟无法获得上升机会。于是,在吸取两汉任用官员事先考试的经验,隋唐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即,开设不同考试科目,只...……更多
宋朝科举趣事:他靠打架当上文状元
...,你已经看破红尘了,也就别添乱了。那这一下就便宜了寒门子弟。这些寒门子弟因为考试而入世的人那太多了,其中不乏有封侯拜相的,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这种通过科举考试而实现人生华丽逆转的贫寒书...……更多
五子登科的典故:古人留下的祝福别用错
...国内的官员都是由之前的官员指认,通常为世家子弟,而寒门学子,哪怕才能出众,一生也无法考取功名利禄。为改变这样的状况,隋朝推出了科举制,虽说那时候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但多少是给了寒门学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的规定,建立五经馆,然后参加考试,及格做官。这也让寒门士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更多
刘凤浩:以才智胜出的探花郎
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成为了寒门子弟突破阶级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总之,科举制度在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但也绝非是完全公平的,有科场舞弊,也有皇帝个人的嗜好,都在一...……更多
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何会有吃人肉的残暴行径
...考试上张贴的落第榜单就像宣判他的判词,让他意识到,寒门在这个社会很难通过读书翻身,根本没有所谓的公平可言。一心想当官的黄巢,在绝望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后赋菊》,表达心中的憋屈与野心。他渴望有朝一日...……更多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科举制度,规定任何人都要科举选拔等等措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下层人士进入了官场,进而实现分散权力的目的。上面削弱五姓七望势力的办法,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杀招”还要看“菊花诗人”黄巢。黄巢灭族黄巢对门...……更多
为什么隋炀帝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昏君”?
...,谁就能当上大官。所以九品中正制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寒门子弟完全没有上升的渠道、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二是贵族子弟世世代代当权,形成了非常顽固的势力,乃至于皇帝都无法与之对抗。因为历史的基本现象就是:铁打的...……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门第而非真才实学,导致高官厚禄只是世家大族的特权,寒门子弟永无翻身之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成了魏晋南北朝主要的官场形势,这种制度的弊端表露无遗,容易导致世家大族暗中勾结把持朝政,同时也无...……更多
盛唐落魄诗人孟浩然,因为一首诗而断送锦绣前程
...决不情愿在田间一辈子下地干活。这个时候,能改变这些寒门子弟人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仕途。期间李白、贺知章、张九龄、王维等一些知名诗人都在这一时期出人头地,成为叱咤官场的大咖,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