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8 23:26: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12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周原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发现了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并在宫城南墙外壕沟下层发现了刻有“王乎”“秦人”等文字的有字甲骨。

发现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

和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

据介绍,为进一步揭示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近年来周原考古以寻找墙垣体系与先周文化大型建筑为重点。2024年3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宝鸡市岐山(扶风)县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通过“大范围追踪性钻探”与“重点部位针对性发掘”,发现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发掘地点

完整揭露一座先周文化大型建筑

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

在遗址西南部的王家嘴区域,钻探出先周文化建筑带,南北长度超过150米,发掘了2座大型建筑。完整揭露的一号建筑南北总长68米,东西宽34-37米,面积逾2500平方米,由门塾、东西厢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构成。这是周原遗址第一座完整揭露的先周文化大型建筑,也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先周文化建筑。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王家嘴一号建筑

大城为目前发现的最大西周时期城址

东南城门规模宏大、结构完备,在先秦城址中前所未见

西周大城东西约2700米,南北约1800米,面积520万平方米。对大城墙的东南城角、西南城角、东南城门等5处发掘表明,大城建于西周晚期,为目前发现的最大西周时期城址。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大城西南角

东南城门由城台、外瓮城、南北门道、门塾、内瓮城、入城道路、门内建筑群等部分构成。城台南北跨度95米,入城道路宽约30米。该城门规模宏大、结构完备,在先秦城址中前所未见。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大城东门

小城位于大城西北部

始建于商周之际,废弃于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

小城位于大城西北部,东西长1480米,南北宽约1065米,面积约175万平方米。通过6个地点的解剖,判断城墙始建于商周之际,废弃于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小城面积大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城址规模。

宫城位于小城北部正中

年代基本与小城共时,宫城内道路纵横交错

宫城位于小城北部正中,面积约50万平方米。通过对北墙、西北角、南墙及南门的发掘,判断宫城年代基本与小城共时。钻探发现宫城内遍布夯土,多条道路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布局。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宫城西北角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宫城西北角道路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宫城钻探

宫城南墙宽约14米,夯土保存1米余。已发掘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墙偏东部。门道呈亚腰形,两侧有6.5米宽的夯土墙,进深约55米、宽6—10米。路面铺设石子,保存有车辙。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宫城南门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门道

宫城南墙外有壕沟

发现发现大量人和动物骨骼,出土有字甲骨30片

南墙外有壕沟,宽23.6、深3.5米。南门西侧壕沟内发现大量人和动物骨骼,或散乱分布,或集中掩埋。人个体数在40-100之间,年龄从婴幼儿到老年都有,营养状况普遍不佳。动物有牛、羊、狗、马,以马的数量最多。宫城墙外其他地点的发掘也发现较多人骨,这是十分特殊的现象。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壕沟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壕沟内发现的骨骼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壕沟内发现的骨骼

壕沟下层出土了200余片卜甲与卜骨,其中有字甲骨30片,初步辨识出刻辞180字。内容如“王乎並召叔□思来。既,不来”、“壬子王其獸…”、“邑其乎归。周”、“秦人”等。这是西周甲骨文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甲骨出土状态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王乎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邑其归

周原考古发现西周时期三重城墙 以及刻有“王乎”“秦人”等有字甲骨

△秦人

提供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

有可能改变以往对西周考古西周历史的认识

据介绍,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为判断周原遗址为灭商前周人都邑提供了关键证据。以往西周城墙发现与发掘较少,有关西周城墙结构形制、西周城址形态的认识缺乏,周原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墙的发现,特别是宫城南门与大城东门的发掘,不仅促进了周原聚落形态与性质的认识,更提供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

对于这些重要发现的意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周原考古项目负责人种建荣表示:“西周的时候,有方正的城墙,那它是什么?肯定是首都。如果真是宗周的话,那将改变我们以往对整个西周考古、西周历史的理解。特别是有些内容比较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它有‘王乎令’,有王令诸侯的这样一些记载。这也可以确定,这批甲骨应该就是王卜辞,是王说的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表示:“西周可能有多个都城,包括丰镐,包括周原,也包括可能在洛阳一带的所谓成周。文献也记载有周、宗周、成周,这几个周之间是什么关系?也可能是功能性质的差异。”

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表示:“更大的意义在于,在考古上面它给出了一个框架。你可以把过去的发现,都放在这个框架里去理解了。这些城,标志着周原的田野考古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的称谓始于西周?周人何以史诗级逆袭?
...可见。在历史上,“岐”这个字与周朝密切相关,这里的周原遗址,散布着周人的大量遗迹。与以残暴著称的商朝相比,周朝仿佛进入另一个文明的次元。几百年后,东周鲁国的孔子念念不忘的那个
2023-06-09 08:49:00
鬼方到底什么来头,为何被周朝毁国灭迹
...事重心调整为东方的东夷,也正是随着这一战略的调整,周原的周国趁势崛起,周国的势力一度东进至晋南的黎国。周武王继位后,更是利用商朝主力大军远在东夷,国都空虚的机会,以迅雷之势兵
2024-06-03 16:54:00
为何说西周王陵是解开中国上古文明史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最近几年,考古学家们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在陕西宝鸡的周原地区,考古队发掘出了一批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虽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西周王陵,但这些墓葬的规格和随葬品都非常讲究,很可能属
2024-09-29 13:02:00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
...,所以我们有理由发兵问罪”这件事认为很合理呢?陕西周原甲骨卜辞的考古出土,揭开了一段隐匿的历史。1977年7月,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6片有字甲骨,此后的近40年时间里,凤雏
2023-01-03 12:09:00
周人起源的“豳地”何在
...公于岐下。”由此可见,周人起初叫豳人,因为迁到岐山周原,故而更名为“周”。周原渊源已不可考,但甲骨文记载武丁时有一周国,后被灭亡。问题在于:周人起源的“豳地”何在?对此,现代
2024-04-29 16:44:00
商朝为何宁可亡国也要打东夷
...着于讨伐东夷的主要原因。800多年以后,殷商遗民后裔—秦人,踏寻着殷商王朝的脚步,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国。
2023-01-02 11:33:00
商朝覆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些问题,或许只有通过更深入的历史探索才能得到答案。周原考古发现的惊人真相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有一处名为周原的遗址,它不仅是周人兴起的大本营,更是揭开商周之际历史谜团的关键所
2024-09-29 13:37:00
揭秘周原遗址:卫子期家族与商朝覆灭的隐秘联系
...徒呢?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专家在周人故里——岐山周原(陕西宝鸡扶风)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商代遗址,揭露了商代晚期最大的奸臣。固公及其父在位期间,为了躲避狄戎的入侵,将都城迁
2024-05-02 12:58:00
甲骨文记载的伐蜀伐羌,具体在哪个位置
...被狄人所逼,率领族人自豳迁至陕西岐山,此地原名就是周原,所以古公亶父改国名为“周”,也就是从此之后,原始的西周之国演变成了姬周之国。豳国的居民都随古公亶父迁到了岐山。古公亶父
2024-10-10 12: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