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名士高洁辞不就征,宦官弄权忠臣获罪
...普、赵忠以下八阉人为乡侯,与十九侯相去未远。从此,宦官权力,日盛一日,势且不可收拾了。贵人邓猛因色得宠,一跃为桓帝继后;皇后母亲宣得受封长安君。桓帝尚未知邓后本姓,还道她是梁家女儿,只因梁氏得罪,特令...……更多
2022-12-23 16:10:00宦官,忠臣,高洁,名士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与名士的抗争
...官。党锢是指禁止政治上的朋党参政。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朝政黑暗,引起信奉儒家伦理的士大夫严重不满,他们强烈反对宦官专权,先后两次遭到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后汉书·党锢列传》共一卷,记载二...……更多
...儒家正统的君臣之义、澄清天下之志为坚守,在与外戚和宦官日益激烈残酷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出群体性的自觉,以天下为己任、不畏生死,使儒家的理想人格在东汉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与光彩。东汉名士群体的出现及“尚名节”...……更多
...。司马直怀着对东汉帝国的赤胆忠心,写下一封抨击奸佞宦官乱政的奏章后,愤而吞药自杀。卖官竟把大臣逼死,一时朝野震动,厚皮厚脸的汉灵帝都有些不好意思,下令暂缓催缴卖官款。然而司马直的壮烈死谏,并不能改变汉...……更多
从‘处士’到‘议士’: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东汉文人政治演变
...未到不让民间出现“声音”。然秦始皇过后,二世上位,宦官奸臣当道,从处士横议变成了“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最终秦王朝就此灭亡。2、一个“傅纳以言”的时代在汉代崛起之初,朝廷对于文人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十...……更多
三国之中,有8位忠臣名士都是死于曹操之手
...荡不安的年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但也是一个无数忠臣名士陨落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至少有八位忠臣名士,死于了曹操之手!一、荀彧、杨修死于政治需要荀彧是河南许昌人,曾被名士何颙评为有王佐之才。他与曹操...……更多
为何说党锢之祸,折断了大汉帝国的脊梁
...汉末年和三国时代津津乐道,在谈到东汉灭亡的原因时,宦官和外戚的纠葛是避不开的话题。但是,你知道这场动乱爆发前的党锢之祸吗?正是2世纪下半叶的这场党锢之祸,折断了大汉帝国的脊梁,使东汉失去了一次“重振朝...……更多
历史上这七大忠臣为国家忠心耿耿,却死得一个比一个惨
...世家的他耿直严明,有着“天下模楷”的美誉。他得知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鱼肉乡里,残杀孕妇,立刻勃然大怒,当即率领吏卒捉拿张朔,并将他就地正法,丝毫不畏惧张让一手遮天的权势。但这样一位忠诚无畏的直臣却因为...……更多
百无一用是书生,士大夫群体在顶流鼓动下的群体自残
...乱,第二是对匈奴的武功和迁居政策。内部,一是外戚与宦官之祸,一是党锢之祸,由此引发黄巾军起义,郡县不能平定,州刺史改作州牧,简九卿等官,出去充任,其权太重,由此酿成军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关于羌乱、匈奴...……更多
曹操文韬武略铸就雄武传奇,荼毒名士留下千古骂名
...曹嵩虽然位列三公之一,但却是大长秋曹腾的养子,属于宦官一系。汉末时期宦官与士族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这种局势也给曹操带来了很多困难。许多人都瞧不起他,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就曾斥责曹嵩是“乞丐携养...……更多
聊聊两位被宦官杀害的东汉大将军
在古代历史上,提到宦官掌权的朝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出了魏忠贤、王振等人的明朝。不过,在明朝之前,东汉也存在宦官干预朝政的问题。这些宦官不仅影响到皇帝的废立,还敢对掌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痛下杀手。以...……更多
李林甫在李隆基眼中是个忠臣吗
...阵狂风暴雨。有一次,李隆基照着镜子、闷闷不乐,身边宦官善解人意:“自从韩休为相,陛下越来越瘦,干脆把他免了吧。”李隆基说了一句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在我看来,这几...……更多
党锢之祸中有哪些东汉名士被牵连,他们都做了什么?
...窦氏一族选他,就是为了大权在握。但是,当时有一部分宦官也是野心勃勃,想要掌握朝廷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股势力便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于是,在汉灵帝十四岁时,东汉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在这之前,咱们还...……更多
...”。而在这些乱臣贼子中,为祸最为厉害的就要数明朝的宦官了,正是宦官的掌权,让大明一步步的走向了灭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明实亡于朱棣,一个举动祸害后代四任皇帝,导致大明国灭家亡。朱棣打破宦官干政祖制...……更多
曹操不惜花重金从匈奴人手中赎回蔡文姬,是为了是什么?
...血缘关系,也不姓夏侯,他父亲曹嵩大概率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从本族子弟中收养的养子,由此来说,他是货真价实的宦官之后。能够让家族子弟到宫中当宦官,说明他们家的声望当时肯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充其量是个地主豪...……更多
东汉哪位大将军,谋划除掉宦官,最终是什么下场?
在东汉历史上,宦官干预朝政是比较频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朝廷大臣自然和宦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不过,因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宦官往往难以根除。比如今天要说的窦武,作为东汉末年的大将军,谋划除掉宦官,结果...……更多
王芬密谋废帝:东汉末年的权力斗争与政治危机
...芬失败自杀。王芬是谁王芬,字文祖,东平寿张人。汉末宦官与士人官僚相互争斗,公元166年牢修诬告李膺等大臣结党营私。汉桓帝震怒下,发动了著名的“党锢之祸”,王芬有大名于天下,与张邈等共列“八厨”,厨者,称赞...……更多
董卓崛起:东汉末年军阀乱政的序幕
...出去的三个中郎将,卢植、皇甫嵩和朱儁。卢植因为没给宦官送礼,所以换成了会送礼的董卓。在当时,正规军打黄巾军就是大人打小孩儿。张角这群小孩儿还特别不成器,既无政治头脑又无军事水准。比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唐...……更多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形象下,则是内心的细腻与狡猾,董卓在士大夫,外戚,宦官三方鼎立的情形下,依然官越越做越大,说明他这个人的智商情商都是高人一等的。而他的高人一等则体现在他的“求贤若渴”上。董卓“求贤若渴”第一帖请蔡邕入...……更多
他手握80万大军却不肯去救驾,后人却还说他是忠臣是为何?
...皇位时,明朝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最著名的是魏忠贤的宦官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进一步促成了明朝的覆灭。所以,崇祯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宦官。他大力铲除宦官,抓紧时间将魏忠贤的部下全部杀光,将魏忠贤贬为凤...……更多
聊聊董卓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能更接近于事实。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更多
汉代士人阶层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仁义纲常及对名节之士的大加褒奖,以及士群体在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中所形成的群体风范,使汉代的士孜孜追求于所谓名士气节或名士风度。“仁”是孔子学说全部道德哲学命题的核心。“义”更为其继任者孟、荀所力倡,主张...……更多
孔融被杀:政治主张与曹操背道而驰的代价
...一种说法认为,孔融是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与宦官之后的曹操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士大夫都是倚仗自身的世家门第而目空一切,并以与普通人结交为耻。例如当时的河南尹李膺就规定家人,不是当...……更多
东汉一个太监清忠奉公,临死前预言天下必将大乱
历来提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根源,绝对绕不开宦官,比如臭名昭著的十常侍,甚至有人干脆把三国乱世归咎于宦官乱政。那么太监都是坏的?也未必如此,东汉末年有个叫吕强的宦官,清忠奉公,多次提出好的建议却不被采...……更多
唐朝哪位宰相,早年间就有不祥之预兆,最终死于预兆之中
...下。又因为安史之乱,唐朝的君王再也不相信朝臣,因此宦官干政严重,从唐肃宗开始,便一直有宦官执掌兵符,权利十分巨大。顺宗其实深知宦官与藩镇两大集团对唐朝中央集权的威胁,因此他重用德宗时期的旧臣王叔文、王...……更多
袁绍的心机谋略不亚于曹操,曾和宦官集团势不两立
...团中的核心人员和当时的时政说起。当时的汉灵帝时期是宦官当政的时期,此时也正值党锢之祸的时候,党锢之祸危害到了大批的有文化、有修养、有本领的知识分子,这批人本应是东汉的栋梁,是朝廷的中坚力量,这个时候却...……更多
明朝第一忠臣是谁,被冤斩后锦衣卫抄家时落泪
...,深得百姓爱戴。于谦为官刚正不阿,不事权贵,也曾被宦官王振排挤,受其报复,关入狱中,被判死刑,幸得百姓求情,才被释放。而于谦仕途生涯的高光时刻应该在土木堡之变。公元1449年,瓦剌来犯,在宦官王振的谗言下...……更多
12岁即位的汉灵帝刘宏,到底有多荒淫?
...帝刘宏,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为了对付外戚,桓帝亲信宦官,将5位宦官封为侯爵。然而,5位宦官比外戚更加腐败,对老百姓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为了袒护宦官,桓帝逮捕了200多位太学生。《后汉书》写道:...……更多
聊聊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东晋忠臣卞壸
...壸的夫人裴氏抱着父子三人的尸体失声痛哭,说:父亲是忠臣,儿子是孝子,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苏峻之乱平定后,经朝议,追赠卞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誉,谥号“忠贞”。卞壸死后,葬于冶城,现在的朝...……更多
...一下郭泰所处的时代。东汉晚期,党锢为祸,外戚横行,宦官专政,朝廷统治风雨飘摇。尽管以郭泰为首的太学上下和李膺、陈蕃等名士多次抨击宦官与外戚,力图挽回整个东汉既倒之狂澜,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只能是隔靴搔...……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