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10:21:00 来源:戏说三国

导语:一说到董卓,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家伙三国时期弑杀成行的大军阀,面门狰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他在粗鲁的形象下,则是内心的细腻与狡猾,董卓在士大夫,外戚,宦官三方鼎立的情形下,依然官越越做越大,说明他这个人的智商情商都是高人一等的。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而他的高人一等则体现在他的“求贤若渴”上。

董卓“求贤若渴”第一帖请蔡邕入朝为官。

董卓率领西凉军入京师后,由于自己人生地不熟,想要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要和这里原著势力合作,而这里的原著势力只剩下士大夫了,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在大将军何进之死的时候,一起被溟灭了。

董卓发的第一帖是邀请的大学问家蔡邕,蔡邕也是出身于士人家族,他个人的文化造诣更是出众,学识渊博,但是因为卷入了宫廷内斗中开罪了宦官势力,因为被去官流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后,他回到了京师。也恰逢董卓也在用人之际,他就向蔡邕发出了邀请,但是蔡邕根本看不上董卓,知道他不是明主,因此借故推辞掉了。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这边的董卓一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心,就威逼利诱蔡邕,如果不来诛杀你全家,蔡邕一看,害怕了,只好乖乖就范。蔡邕来到董卓的身边,董卓立马就委以重任,让他出任天子侍臣。给自己做了私人顾问。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就这样,董卓的第一帖求贤令还是最终成功了,让人也看到董卓内心细腻的一面。

董卓大力启用颍川人,频繁向士大夫示好

董卓初来乍到,为何能够得到士人的支持,他立马上书皇帝为那些在党锢之乱中被宦官害死的大将军窦武,士大夫陈番等人洗清冤屈,平反昭雪。

后续,为了让自己能够让士人接受自己,董卓又发出他“求贤若渴”的第二帖,这次他直接邀请了一批人,这些人当中有荀爽,陈纪,韩融,他们都是当时闻名于天下的名士,这些人在前面的何进大将军掌握权力的时候,就被邀请过出仕,但是却遭到了他们的婉拒。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但是董卓作为当时的强人,他玩的是先礼后兵那套,所以这些人都陆陆续续的细数应征。董卓为了以示自己对这些读书人的尊重,以荀爽为例,连续升他的官,他的官职就如同坐火箭一样,从布衣升到三公,而这个时间段只用了仅仅95天,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如果说荀爽开创了官员升迁的最快历史,还不如说是董卓创造了历史。其实,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士大夫的履历,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人清一色的都是颍川人,颍川是东汉时期的士大夫之乡,这些人在朝中有很重的话语权,而董卓需要这批人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为何频繁拉拢颍川的士人?

董卓“求贤若渴”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都是成名许久,或者在家族里时代为官的人员,但是全国出士人和名士的地方有很多,譬如说袁绍的家乡汝南地区,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是董卓却偏偏喜欢颍川这个地方。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董卓需要名士站在他的这一边,而颍川这里人杰地灵,许多名士皆出自于这里。——其二,董卓的老乡情节,对这片地区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愫,董卓的父亲曾在这里做过官,而董卓也在这里生活过,所以对这里人和物很是亲切,有点爱屋吉屋的意思。所以说,董卓掌权后,除了和自己的本部人马凉州人马比较亲近,就是和颍川这些名士走得比较近。

写在最后:董卓这个人确实也有细腻的一面,懂得拉拢人心,他自己的规划是,有凉州的兄弟给自己打天下,有颍川的士大夫们给自己参谋指导,文武相济,但是想法是很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后来发生的时间看来,董卓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些士大夫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接纳董卓,只是迫于威胁,才会就范向董卓妥协。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不仅是一个武夫,他还有求贤若渴的一面

虽然董卓也在尝试求贤若渴,改变自己的形象问题,但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从内心上就一直在抵触董卓,所以董卓的求贤若渴并没有为他的施政赢得多大的改观,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董卓确实有求贤若渴的一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13: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陈泰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三国文化的流行才逐渐在普罗大众中形成的。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里,陈群虽然官做得大,其盛名却还是比不上他爷爷、他爹和他叔叔,这父子三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陈氏三君。陈群的
2023-05-30 12:12:00
自恋狂生祢衡
...刘表一开始很器重祢衡,《后汉书》有言:“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但是,祢衡骄狂自大的毛病很快就暴露出来了,又得罪了刘表等荆州人士。对此,
2024-05-04 13:38:00
赵俨:三国时期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
...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在赵俨的正确谋划下,曹军一面挖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一面积极做好准备,大军一到,即“并势大战”,终于解除了樊城之围。当关羽进围樊城时,孙权
2023-10-05 22:43:00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与名士的抗争
...,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朝政黑暗,引起信奉儒家伦理的士大夫严重不满,他们强烈反对宦官专权,先后两次遭到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后汉书·党锢列传》共一卷,记载二十余位受党锢事件
2024-02-24 13:30:00
党祸牵连名士数百人,杨乔宁死不做桓帝婿
...谢?”叔向、祁奚皆晋人。说毕,即出都还至汝南。南阳士大夫在道欢迎,有车数百辆,范滂叹息道:“这乃反使我速祸哩!”遂从间道还乡,不复见客。余人亦统皆归里。从前钩党诏下,郡国都希
2022-12-30 11:03:00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党人领袖李膺曾盛赞荀淑、陈寔、钟皓:“荀君清识难尚,陈钟至德可师。”钟皓之子钟迪、钟敷因桓灵之世的“党锢之祸”
2024-02-10 10:08:00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自太祖皇帝深仁厚德,保育天下三百年,前古无比。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黄氏日抄》卷80《引放词状榜》南宋名士黄震的说法大
2023-04-18 08:01:00
三国时期的颍川郡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名士?
...,根本原因就在于颍川这个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人文。颍川郡所在的豫州颍川离首都洛阳只有140公里左右,在当时骑快马只要大半天时间就能到达首都,颍川离东汉人口第一大郡南
2023-08-25 15:14:00
袁术称帝真的是愚蠢之举吗
...悍鬼袁长水”。而这,正是袁术“好游侠”之风,选择与武夫公孙瓒、陶谦、吕布等人合作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以军功起家的武人之所以倒向袁术,主要也看中了袁术身上仅存不多的“袁氏余荫
2024-06-02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