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8: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时,当时年仅21岁的康王赵构侥幸得以逃脱金人的魔爪。随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位,成为了南宋开国皇帝,后庙号为高宗。年轻的赵构在登基之初虽然缺乏政治经验,但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及倾向,与他在位36年时间里的政治理念并无二致。身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并没有励精图治,反而专注于在应天府的行宫中行欢作乐,因此他在国事上过多的倚重黄潜善和汪伯彦之流,主张对金实行屈辱媾和的政策。南宋初期名相李纲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闻名遐迩,但仅在位75日,就被罢免。李纲的罢相,引发了陈东和欧阳澈的上书和被害。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伦理中,杀戮名士是很不光彩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统政治格局中,也有不少武夫挺枪跃马、叱咤风云的机遇。而从西汉陆贾的古训中认为,可以马上得天下,但却不可能马上治天下。因此在这种风气下,历代帝王强调文治,崇尚知识,尊重士人的风气愈来愈盛,这种风气特别是在科举制度问世后。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然而我们从另一方面去看,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者杀戮士人、摧残知识的情况,在古代也是屡见不鲜。这两种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是相反的倾向,实际上却是相反相成的,两者都是出于专制统治者的某种政治上的需要。

在古代的传统政治伦理中,戮辱士人,特别是杀戮名士,是很不光彩的事。例如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很痛快地实行焚书坑儒,却在后世永远背上了恶名。秦始皇的先例,让很多聪明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东汉末年,名士祢衡羞辱曹操,曹操说“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曹操不肯背上恶名,就把祢衡送给刘表,企图借刀杀人。刘表对祢衡也是“耻不能容”,再转送给黄祖。最终结果是祢衡被黄祖所杀。——《后汉书》卷80《祢衡传》

陈东是在历朝历代中最讲究尊重士人的宋朝名士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中,无疑是最讲究尊重士人一个朝代。南宋末年,名士黄震说:“自太祖皇帝深仁厚德,保育天下三百年,前古无比。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黄氏日抄》卷80《引放词状榜》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南宋名士黄震的说法大体上是符合史实的,但就是在这个最讲究尊重士人的天水朝中,也发生过一件由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诛杀名士的惨案,这个惨案就是南宋初期宋高宗杀戮陈东和欧阳澈案。虽然欧阳澈在当时算不上名士,但陈东以太学生的身份在北宋末年领导人数过万的联名上书爱国群众运动。用当时名士的标准来说,陈东无疑是北宋末期的名士。

太学生陈东论李纲不可去,潜善、伯彦不可任,潜善恚会欧阳澈上书诋时事,语侵宫掖。帝谓其言不实,潜善乘间启杀澈,并东诛之,识与不识皆为之垂涕,帝悔焉。——《宋史》卷473《黄潜善传》

太学生陈东见宋高宗罢免抗战派李纲,就上书请求留下李纲,同时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宋高宗对陈东的上书并没有答复。陈东又请求宋高宗亲征,以还二圣,对那些不思进取的将领予以治罪,来振作士气。宋高宗车驾归京师,勿幸金陵,同样也没有得到宋高宗的答复。黄潜善等人则极力怂恿宋高宗前去金陵(今江苏南京),因此陈东又上书请求罢免黄潜善等人。——《宋史》卷455《陈东传》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适逢布衣欧阳澈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斥责黄潜善等人。黄潜善就用话来激怒高宗皇帝,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又会有鼓动众人伏阙上书的事发生。宋高宗为一己之私利,决定杀掉陈东等人,就和黄潜善密谋,以除掉陈东等人。

宋高宗是杀太学生陈东的主要责任人

陈东、欧阳澈在建炎初上书谈论政事,指摘上躬,贬议大臣,这是政和、宣和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臣讨厌他揭发自己,阴用上手批,置两个人于法。陈东在将临刑前写下了家书,当时他还在神霄宫,墨行整齐,处理家里的事,都有条理,知道自己不久就被杀,毫无难过害怕的意思,因此陈东是个人物。——《四朝闻见录》乙集《王竹西驳论黄潜善汪伯彦》

黄潜善和汪伯彦在太学生陈东被杀事件中,虽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最终陈东和欧阳澈被杀害完全是由宋高宗拍板的。故才有了陈东事件后,黄潜善和汪伯彦理直气壮地推卸责任,而宋高宗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的原因。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宋太祖誓碑中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古今说海》

按照宋太祖的誓约,陈东和欧阳澈上书言事,是没有被杀的道理。抛开宋太祖誓约不说,宋高宗登基即位时,也同样下过诏保证说:“容受直言,虽有失当,不加以罪。”——《会编》

宋高宗在执政初期敢独断专行,对陈东和欧阳澈下此毒手,一方面反映了宋高宗秉性极其残忍,根本就无视宋太祖的誓约,自食其言;另一个方面则反映出陈东和欧阳澈的上书言事,是的确有那么一些严重触犯皇帝大忌,使他恼羞成怒的内容。

东疏中有云: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此。——《中兴遗史》苗、刘与数人甲胄居前,出不逊语,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归来,不知何以处。此语乃陈东应天上书中有之,故二凶挟以胁制,欲上为内禅之事。——《挥麈后录》

根据以上两份史料记载,陈东在上书言事时,明目张胆的指责宋高宗不该称帝。由此可知,陈东上书言事中确实有一项最触犯皇帝大忌的内容,光凭陈东对宋高宗即位的指责,也是足以触发宋高宗的杀机。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宋高宗杀害陈东后,因为心虚他做了什么补救措施?

宋高宗执政之初,缺乏政治经验,处事难免操之过急。他以为可以凭借君主专制的淫威,便可以泄愤于一时,从而达到杜天下之口于长久。他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仓惶逃难时,才恍然悔悟,杀陈东和欧阳澈,其实是在成全两个人的美名,反而使得自己背上难以洗刷的恶名。

他逃到杭州后,立马就下令给陈东和欧阳澈恢复名誉。他下诏说:“陈东、欧阳澈可赠一官,并与子或弟一人恩泽。始罪东等,出于仓猝,终是以言责人,朕甚侮之。”——《挥麈录余话》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宋高宗还说:“朕初即位,昧于治体,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虽已赠官推恩,犹未足以称朕悔过之意,可更赠官赐田。虽然,死者不可复生,追痛无已。”——《要录》

南宋初太学生陈东的死,宋高宗有什么责任?

随后宋高宗还让中书舍人王居正起草制词,这份制词确实是写得沉痛至极,里面用了“古之人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惟尔东、尔澈,其始将有意于〔为〕忠臣乎?”等词句,这其实不过是表明了宋高宗已经不是那个缺乏政治经验的小白,他此时已经是深谙帝王之术的政治高手。宋高宗所做地这一切补救措施,只不过是为他能够口是心非地为自己涂脂粉饰而已。

观景说:

陈东为了劝谏宋高宗重用李纲而死,尽管李纲深孚众望,是朝廷不可多得的治世良臣,但宋高宗却对他百般苛责,绝无请他重新复相的意愿。北宋末年陈东所领导的上书爱国群众运动,其本质是为了挽救危局的和平请愿活动,绝无否定宋朝君主权威之意,只有匡正君主失策之心。

就是这样对朝廷有利的群众运动,也被宋高宗视为厉阶,而深恶痛绝。他自登基称帝起就自诩代表民意而居大位,但他却容纳不下民意的真正表达,认为这乃是对自己君主权威的挑战,必欲将“伏阙上书者”斩尽杀绝。因此证明了他“悔过”的虚伪性,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杀陈东和欧阳澈,是宋高宗登基即位后亲自处置的第一件冤案,第一次文字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老练的他,并没有从陈东案中吸取教训,而是制造了更大更多的冤案,更广更滥的文字狱。从本质上看,宋高宗是完全无意去吸取杀陈东和欧阳澈的教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高宗赵构手书的《南宋太学石经》知多少?
...是《南宋太学石经》,它是杭州孔庙碑林的镇馆瑰宝,为宋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手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相当于当时的官方标准教材。它是我国唯一留存至今的皇帝御书太学
2025-02-02 10:39:00
赵构为何不敢动秦桧?只因金人说了八个字,但他想出一招对敌之策
...权贵“畏之如虎狼”,说出来没有人相信,其始作俑者是宋高宗赵构。岳飞死于“风波亭”冤狱之后,赵构赐他的宅子也成了“凶宅”。绍兴十二年(1142年),赵构颁发圣谕,空置的岳飞府邸
2024-10-21 10:34:00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初五,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他当即下旨任命曾经指挥开封保卫战的李纲为宰相,并召其赴任。六月初一,李纲抵达南京应天府,他积极整顿军政事务,支持两
2024-06-25 15:21:00
宋朝真的不杀文官吗?从实际情况来看是不杀,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凡事都有例外。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即位,这是个怂货,他被金人吓破了胆,决定南逃,并且罢免了力主抗金阻拦他难逃的李纲。但是这一举动激怒了很多爱国人士,
2024-11-02 10:41:00
...天文历数者奏》《请依梁汝嘉所乞开撩里河奏》等奏折。宋高宗评价他说:“学蚤传家,允为令器,仕能举职,尝摄名郎,乃由司属之联,俾正列星之位。是唯才选,宜以序升。”对他的才能予以了
2024-04-09 00:20:00
...立太学,自此,太学这个名称一直延续至今。宋室南渡,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建政权,沿袭北宋旧制,恢复太学、府学、县学等各级学校。绍兴十二年(1142),杭州府学被征用增修为南宋太学
2024-11-08 10:19:00
碑林墨舞 星图流辉 探寻南宋石经与天文瑰宝的诗意交响
...艺术价值相当高。”金霄航介绍道。《南宋太学石经》为宋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手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的“四书”和“五经”,相当于当时的太学国学官方标准教材。而且它是全国现存众多石经
2024-10-10 06:46:00
在田野中寻找南宋
...现了宋金战争的整体格局与基本脉络。 杭州孔庙保存了宋高宗御制石经南宋的历史其实有一些特定的主题。除了与北方的战争,还有内部的和战之争,以及理学的兴起、权臣的势力。《寻宋》南
2024-12-13 09:57:00
揭秘宋高宗的绝后之谜
宋高宗赵构,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生育能力很强。赵构在15岁时封康王,此后7年间,赵构一口气生下了5个女儿。可惜的是于靖康二年,汴京城破,小公主们全都被金兵俘虏北上。这些孩子,
2023-05-08 15: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