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0: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最富有名望的诸葛家,还有和蜀相一生相爱相杀的那位死对头和最终赢家司马家。这两家可以说在整个东汉末年都算不得了的士族,一个将三国鼎立之势推到顶点,一个又将三国乱世收尾,具体比较起来好像又不分伯仲。

但就魏晋时期的结局而言,司马一家的结局怎样也看上去要比诸葛一家要完美许多——毕竟天下都拿到自己手上了,再怎么相爱相杀那最终也没抵过人家的隐忍。

那具体再看看谁赢了?

那其实是士族赢了,所有流传下去的士族都赢了,因为这场投资里面,他们都没有出局,还把自己的资产留下来了。

诸葛家一门三人,分别归属魏蜀吴三国,无论哪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诸葛家都能保全己身。甚至在三国争端的政治风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司马家一门兄弟分别成为曹植曹丕的幕僚,无论曹丕上位还是曹植上位,最终司马一族都会获利。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看上去像不忠吗?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类似这种事比比皆是,譬如豫州颍川名族荀氏,在荀彧的带领下先是逃到冀州,后又辗转去了兖州投奔曹操;同属颍川名族的陈群逃到徐州,后来也归附曹操;出身徐州琅琊名族的诸葛亮则南下荆州,诸葛亮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之礼加入其麾下;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更独自流落江东,后加入孙权麾下。

说来其他士族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只是有些会要么举身一家投奔一个人最后全家得幸,而如若反之,就是全家暴毙的结局,但毕竟那个乱世,动一步是在赌,一步不动就是等死。有些人有眼光,有格局,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他能在那个时代活下去,有些人鼠目寸光,毫无局观意识,于是他只能在那个时代里面沉入人海。

在这个篇章里,我们就以司马懿来讲讲那个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甚至在最后统一天下的司马家族。

《晋书·宣帝纪》在述及司马懿家世由来时,是这样表述的:“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这段文字对司马懿家世并没有详细的阐述,就算阐述了,也不是很清晰。

其实,司马的姓氏,与太史一样,均来自职官。司马氏渊源于西周的官职———司马。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先秦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在军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春秋时形容哪个国家国力强盛,就称它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司马最初是专门负责掌管马匹之职。殷商时代始置,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上古时有人名重黎,为夏官祝融。

传说上古五帝时,设春、夏、秋、冬、中五官来管理天下。关于夏官祝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注云:“颛顼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

司马钧的从戎经历与羌患颇有关联。东汉一代,羌乱贯穿始终,成为朝廷大患。《后汉书》中并未给司马钧单独立传,其事迹仅零星地散见于《安帝纪》及《西羌传》中,司马钧的主要事功都与平定羌乱有关。

东汉安帝时,外戚邓骘先后担任车骑将军和大将军之职,权倾朝野,司马钧在其手下供职,凭藉军功,得以快速升迁,由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晋升为征西将军,秩中二千石,差不多位列九卿。

由此可见,司马氏家族最初确实是以军功而兴。

司马钧之子司马量,字公度。司马亮没什么功绩,史书对他也没什么记载,只是知道司马量最后官至豫章太守。汉代的太守,秩二千石,乃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属文官系统。至于司马量是否研治经学或史学,无从得知,但从其所任官职中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其家族已受到儒学传统的熏染,开启了整个家族偃武修文,向崇文尚儒的文人世家转型。

可能是因为他儿子司马懿被西晋尊谥为高祖宣皇帝的缘故,史官记载司马儁之子司马防的事迹才稍稍多些。

依据《晋书·宣帝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瞞传》等零星史料,对司马防生平作一简单叙述:司马防,字建公,生于东汉建和三年(149),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享年整七旬,在古代寿命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算是高寿了。司马防年轻时为地方州郡掾吏,26岁被调入中央担任尚书右丞,主管钱粮。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39岁时,董卓入京。卓暴虐无道,废少帝,杀何太后,专制朝纲。董卓专擅朝政时,有的

士人仗节死义、慷慨赴难,有的则是曲意逢迎、为虎作伥。

司马防深谙安命保身之术,他遵循儒家“中庸”、“乡愿”的准则,对董卓的胡作非为冷眼旁观,置身度外。司马防先后任洛阳令、治书御史、京兆尹等职。

京兆为东汉首都,京兆尹在汉代是中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地位尊贵。对司马氏家族而言,司马防已是超越其祖先了。

董卓干政以后诸路豪杰并起,以袁绍为首的地方豪强组成团体,要讨伐董卓。面对众人的讨伐,即便残暴如董卓也会害怕,他下令迁都长安。

当时的时局混乱,司马一家自然也没能逃开这混乱的时局。二月,董卓命群臣与天子先行迁都,司马防自然也在群臣之列,司马防自知是一去难回,便让长子司马朗带着一家先回老家温县避难,他自己只身前往长安,虽说全家此时知道司马防已经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而司马朗以及其二弟司马懿却面色坚毅。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见长子以及二子如此,司马防心中倍感欣慰,他知道孩子们不可能心中毫无感触,只是两人平日就沉着聪慧,虽未成人但已经有成人风范。

温县离洛阳并不远,只是一天路程,司马防因为两个儿子所以对这路上的事情并不担心,他相信长子司马朗和次子司马懿可以将一切处理好。

初平元年(190)二月十七日丁亥,汉献帝及文武百官动身前往长安,次日司马氏一家准备偷偷回温县。

为什么是偷偷回呢?原来,董卓的兵马进入洛阳之后,京畿地区的民众不堪其苦,都想着早点从这个是非之地跑出去,就连家里留在这地方的财产也不要了,为了防止居民逃离,董卓下达了严格的禁令,不准擅自迁移,违者重罚。

虽然司马防已经给长子司马朗交代好了一切,司马朗也的确是个聪明的人,想到了可能董卓手下要来巡查抓人,但终究是人算抵不过天算,小心翼翼如同司马一家,在半夜,仍然是有官兵上门来抓人。

明明有所准备,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上门来搜查呢?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司马防是官员,又是回返原籍,本不受此项限制。但是,司马防的一个仇家得知司马家将回温县的消息,即以携家逃亡罪向当局告发了司马朗。此时此刻的董卓,精神正因被迫迁都而处于狂躁状态。他一听说有人敢犯禁逃亡,也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抓人来见。

安土重迁而且缺乏远见的人们,几乎都不以司马朗的话为然。只有一位姓赵名咨的乡亲,赞同司马朗的意见。司马朗也不再多说,略作准备后便与赵咨结伴携家登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司马氏一家离开温县后不久,数十万人马云集在成皋一线。骄兵悍将,对附近居民烧杀抢掠,温县人口死亡了一半之多,其状惨不忍睹。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司马氏一家已在黎阳暂住了四年有余。这四年间,在姻亲的照拂之下,全家生活也还算安定无波。但是,相比之下,全国的政局却是波澜迭起,变动频繁。首先是董卓被刺杀于长安,由司徒王允掌握朝政。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控制了京城。接下来李催与郭汜又相互攻杀,以争夺最高权力。关中地区经这几次大动乱,呈现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可怕景象。在关东,最初信誓旦旦要同心扶助王室的联军将领们,因董卓已死,这个群体之间再无共同利益可以维持关系,不仅早已散伙各归防地,而且又相互争夺地盘,大打出手,即所谓的“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经过几年酣战,关东的逐鹿英雄势力强大者,有兖州的曹操、徐州的吕布、冀州的袁绍、扬州的袁术、幽州的公孙瓒、荆州的刘表等人。

汉魏之际,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族是颍川郡颍阴县(今许昌)荀氏。荀淑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东汉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八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六子荀爽最为知名,官至司空。荀淑的孙子荀彧、荀谌、荀衍、荀悦,从曾孙荀攸等人,都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

颍川郡长社县(今长葛市)钟氏也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世家大族。早在东汉时期,钟皓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为当时士大夫所倾慕。

党人领袖李膺曾盛赞荀淑、陈寔、钟皓:“荀君清识难尚,陈钟至德可师。”钟皓之子钟迪、钟敷因桓灵之世的“党锢之祸”而终身不仕。到了他的孙子钟繇,终于重振家风,使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兴起与鼎盛时期。颍川陈氏也是以汉末名士身份起家的

巨姓望族,世代传承,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的事功刊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撰有《陈氏谱》一部。

虽说司马家的老家在河内郡温县,本不该和颍川名士有什么交集,但司马懿的爷爷司马儁生时在颍川郡曾担任太守,认识了当地的许多名士,从而使后来司马家与这些颍川的一些世家有了交集。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到了曹魏时代,司马、荀、陈、钟四家已成为世交、通家之好,他们相互间还联姻成亲。如陈群之妻为荀彧之女;钟繇为荀勖的从外祖。司马懿长女嫁荀彧之孙荀霬。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与荀、陈、钟三家来往更为频繁、密切。特别是司马师兄弟与钟毓兄弟情感甚笃,犹如家人。

司马懿初入曹操霸府时,并未得到曹操的重用,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破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曹操政权吸纳人才的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将司马懿推荐给曹操并在日后提携司马懿,起关键作用的是荀彧。

司马懿掌握权力之后,投桃报李,大力拔擢荀氏子弟。作为曹魏政权主要谋臣的荀氏后来完全投靠司马氏,荀勖、荀顗皆成为司马氏心腹、西晋王朝的佐命元勋,他们在魏晋易代鼎革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与荀氏家族的交游,则是司马懿初入仕途的关键之举。

司马懿与钟繇也有交游。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后期任军司马,魏受汉禅,转督军,可以参预军机,但是,黄初二年(221)司马懿改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基本上不掌握兵权。时钟繇任廷尉,管理天下刑狱,司马懿所任的尚书右仆射也涉及刑狱之事,故两人必有交往。司马懿和钟繇都为荀彧所荐举,钟繇和荀攸为莫逆之交,司马懿和荀氏关系也十分密切。

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载司马懿和钟繇的交往,但据有关史料可以推测,钟繇和司马懿的关系也不错。因为钟繇担任太尉一年多后,陈群就任“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

司马懿任“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当时大司马曹仁去世,钟繇是最高军事长官,他若反对,陈群和司马懿就不会获得军事指挥权。不久之后发生的鲍勋事件也能反映钟繇偏袒司马懿的立场。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仆射司马宣王并举鲍勋为宫正,宫正即御史中丞也。”但是魏文帝对鲍勋素有成见,仅是碍于陈群和司马懿的面子勉强任用鲍勋,后来曹丕要杀鲍勋,钟繇和陈群等人极力劝阻,是时司马懿镇守许昌,不在朝中,故不及相救,曹丕“遂诛勋”,可见,钟繇是支持司马懿和陈群的立场,要保护鲍勋的。

话归正题,说回司马懿这边。

司马懿二十三岁时,开始进入仕途,从此翻开了他五十年漫长政治生涯的第一页。他所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上计掾,时间是在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

这河内郡的上计掾是什么官职呢?在此须得略加介绍。战国、秦、汉之时,每逢岁终,地方行政官员必须把本年度所辖区域内户口、垦田、财政收支、盗贼、案件等各方面的数字汇总上报,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此种制度叫做“上计”。就东汉王朝而论,其上计制度是两级制,即由县上计到郡,再由郡上计到中央。无论哪一级上计,均需指派专人携带数据报告前往,完成此种使命的官员,就是所谓的“上计吏”,而郡一级的上计吏,便是郡政府的上计掾。

此时司马懿既然得到名士的大力推崇,必然心高气傲,自负其才,希图在仕途上有较高的起点。然而这“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然而“上计掾”并非是官,而只是吏。

钱穆云:“太学毕业考试甲等的就得为郎……至考乙等的,回到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职。”郎称之为郎官,而吏只是地方长官的掾属,二者截然不同。汉代“计吏拜官”,从吏到官,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更不巧的是司马懿担任的竟然是“上计掾”。据《后汉书·杨秉列传》载:“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秉上言三署见郎七百余人,帑藏空虚,浮食者众,而不良守相,欲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自此终桓帝世,计吏无复留拜者。”上计掾不得担任郎官,岂非堵塞了司马懿仕途的上升通道。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名士觊觎高位,不愿从仕途的基层起步之例颇多,如诸葛亮未出草庐时就自视极高。《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所以司马懿很快就辞去了他这第一份工作,不过人才到哪都是闪光的,所以他也很快迎来了第二份offer。

就在司马懿出任本郡的上计掾之后不久,一位使者从临时首都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赶到了河内郡的郡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给司马懿带来一封公文。他接过一看,原来是司空曹操署名的一份聘任书,特聘他为司空府的掾属。东汉的百官之中,地位最尊崇的三公,也就是太尉、司徒和司空,享有一种叫做“开府自辟掾属”的特权。所谓“开府”,是指拥有独立的府署,即现今所谓的办公厅;而“自辟掾属”,则是说府署中的官员,均由三公本人任命,不必经过中央政府铨选机构的批准。受到三公的聘任,当时称为“公府辟除”,这在东汉是士人颇以为荣之事。

曹操心想:你司马懿既能作“狼顾”,那么你的肌肉关节活动得很嘛,怎么可能起居都发生困难呢?当下他又派出使者直赴温县,去检查司马二公子究竟是真病还是假病。司马懿早就料到曹操有可能来这一手,所以他回温县后,天天躺在病榻之上,装得煞有介事。突然临门的使者,没有抓住什么破绽,便径直进入内室。他取出早已预备好的银针,在司马懿的腿脚上乱刺,同时观察对方的反应。

料敌先机如司马懿,他早就料到曹操有可能来这一手,所以在回温县后,他天天躺在病榻之上,装得煞有介事。突然临门的使者,没有抓住什么破绽,便径直进入内室。他取出早已预备好的银针,在司马懿的腿脚上乱刺,同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司马懿心中明白:自己的生命前程,都取决于此时此刻的一个“忍”字了;当初的韩信忍得辱,本朝的杜根忍得死,难道我司马懿就忍不得针刺之痛?于是,他面色不改,任他刺痛钻心,坚持不叫不动。使者望着那血迹点点而又毫无“知觉”的下肢,认定司马懿确实患有风痹无疑,便径直回去复命去了。

话说回来,如果是因为第一份offer职位太低,那为什么曹操这边给的offer他也要拒绝呢?

当然,如果从职位方面去看,曹操给司马懿的职位的确不高。

襄阳名士,号为“凤雏”的庞统亦自命不凡,刘备初见庞统时,任其为耒阳县令,县令主事一方,官俸六百石,初入仕的起点并不算低,然而庞统竟放浪形骸,不理县事。《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直至鲁肃褒赞庞统非百里之才,刘备“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才心满意足。

曹操霸府中诸多名士的起点似也超过司马懿,如荀彧“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何

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郭嘉初见曹操,操与之“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表为司空军祭酒”。“王郎字景兴,东海郡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甚至连寒门出身的贾诩都“察孝廉为郎”。比照之下,出身于“累世二千石”,且在士林中颇有声望的司马懿对于仅当一个不入流的上计掾小吏当然心中愤愤不平。恰巧,此时曹操征辟令至,司马懿不仅拒辟,干脆连上计掾也一并辞去。

当然,曹操给司马懿的职位没其他人那么高也是有原因的。

司马懿虽然在汉末士林中有不错的品评,但其名望与曹操霸府中一流谋臣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等人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操之霸府中,不乏人才,自然毋需如刘备那样“三顾”懿之府第。

从司马氏家族与曹操的关系来看,司马懿亦不应该成为曹操的对立面。懿父司马防与曹操熟识,任尚书右丞时曾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后来司马防一直效力于曹操控制下的汉廷,司马朗建安初便被辟为曹操司空府掾属。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可知司马氏家族与曹操素有来往,关系密切,司马懿没有理由疏远曹操。清人张熷认为“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中的“六年”,很可能是“元年”之讹。若张熷所考不误,则建安元年的天下形势较为复杂:此时,各路诸侯蜂起,孰强孰弱,瞬息万变,诚如周瑜与鲁肃书中援引“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司马懿身处汉末离乱之世,胸怀王霸之才,一旦出仕,如何“择君”?必然慎重考量。

所谓“不欲屈节曹氏”并非是司马懿心存汉室,抑或嫌曹氏出身卑微,司马懿熟读经史,深知英雄不问出身的道理,其政治见识也决不在“汝颍奇士”之下。瑏瑠虽然司马氏家族与曹氏素有交往,但曹操的客观条件亦并非是司马懿对人主的不二之选。建安元年,曹操刚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经过连年战争,作为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已残破不堪。虽然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但汉家新朝廷初建,诸事草创,曹操号令基本不出河南,根本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力与其他诸侯相比,并无任何优势可言。《晋书·宣帝纪》云:司马懿性格“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内忌、猜忌者乃雄猜多疑也,司马懿多疑,对择何人为君起初也必然是犹豫傍徨,所以他要冷静观察后再作决定。

司马懿兄司马朗何时出仕,任曹操司空掾属,史家颇多质疑。《三国志·司马朗》载:“(司马朗)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的意见是:“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辟朗为司空掾,朗时年二十二。至建安二十二年卒,止有四十三岁,传误。”笔者无意考订司马郎受征辟的具体时间,但需要考量的是,无论司马懿在其兄之前、之后,抑或是同时受征辟,司马懿都有顾虑。

此处的“盘桓”,乃徘徊逗留之意;而“收”者,即抓进监狱听候审理也。意思是说:司马懿此番如果再托病不听我的辟召,那就给我抓来丢监问罪。

司马懿如何从书生一步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

这一下司马懿知道再不能使用“风痹”的法宝了,否则性命堪忧。再说曹孟德已经成了大气候,今后很有可能取汉朝而代之,就算他允许我在家“养病”,难道自己这辈子就终身不仕,老死于户牖之下不成?

如今那么多汉室名门出身的士大夫,诸如弘农的杨修、颍川的荀彧、陈郡的袁涣、河内的张承、颍川的陈群、涿郡的卢毓等等,当然还有自己的大哥,都在心安理得地为曹氏效力,我又何必以追随“赘阉遗丑”为耻呢?

人生的大转折,往往发生在一刹那的转念之间,司马懿也是如此。他立即收拾行装,随使者前往曹操的大本营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这一年,三十岁的司马懿,得到了第一个儿子,取名为“师”,字“子元”。

司马懿已经为司马家布好大局,剩下的每一步,中心只有一个,司马家的利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曹魏的8位骠骑将军
...命为骠骑将军。到了太和六年(232年),曹洪去世。二、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的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
2024-02-01 13:13:00
聊聊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朗
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
2023-06-18 22:13:00
聊一聊曾担任此“大司农”的人物
...任大司农,掌握朝廷财政。桓范对曹爽行事提供建议,被司马懿称为曹爽的“智囊”。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兄弟并群臣陪同魏帝曹芳出洛阳城,前往祭谒魏明帝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兵变
2024-02-18 21:03:00
曹魏的四位相国,从忠诚到篡权的跌宕历程
...年1月30日),华歆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敬。三、司马昭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2024-02-20 05:01:00
曹操逼死荀彧,对司马家篡位夺权有没有影响?
...是被曹操逼死的。小编认为,曹操逼死荀彧,其实对后来司马家族取代曹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曹魏政权有两大集团非常重要,分别是颍川士人集团和谯沛武将集团,一文一武。颍川集团主要以颍川
2023-04-17 07:22:00
...堂,而其众多弟子中,最为出众的、成就最高者,便当属司马懿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入许昌,被任命为司空,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开始大量招揽人才,在听说了胡昭的大名后
2024-06-25 18:42:00
三国时期,曹魏灭亡前最后的四大忠臣都是谁?
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氏取得了曹魏的大权,此后,各大世家豪族纷纷归附司马家。但也有忠于曹魏的忠臣起兵反抗的,比如:淮南三叛。下面就来盘点曹魏灭亡前最后的四大忠臣,至死不肯归降晋朝,
2022-12-16 20:46
汉末三国的6大顶级士族
...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
2023-11-03 19:15:00
司马通为何与其兄弟并称“司马八达”
“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
2024-02-18 22: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