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科考到贬谪:王昌龄的跌宕人生与交友传奇
...立之年的王昌龄告别了军旅生活,由边塞返回就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补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榜上有名。校书郎的官秩是九品下阶或上阶,是朝廷里最基层的官位。博学鸿词科是...……更多
柳永的才情与风月:繁华与沧桑的诗中人生
...也正因此,柳永的诗词,对于当时的帝王而言,就是何必科举,不如在风月中缠绵。即使帝王换了人做,柳永还是在官场不可出头。柳永一生科举,不曾在官场留名,却在风月里当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状元。柳永看遍了繁华,...……更多
聊聊唐代的国教之一,道教
...置了“道门威仪使”一职位,管理全国道教事务。而且在科举考试里,政府也专门开设了道举一科,地位等同于明经。普通的科举考试,在唐朝成为“岁举”,有固定的时间,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而道举,是“制举”,不...……更多
无名乞丐冻死前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令无数士大夫羞愧
...别困难,除非有特别的机遇,不然寻常人家的子嗣,只有科举一途。因此刻苦读书,想要通过科举一鸣惊人的学子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学子当中,又以出身寒门的人数居多。常言道穷文富武,越是出身贫寒人家的文人,就越有苦...……更多
李贺:唐朝“诗鬼”的坎坷人生与文学贡献
...剧了他与社会的脱节。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是,李贺无缘科举考试。这是让他最愤怒的一点,因为无缘科举,意味着无法考取功名,无法实现衣锦还乡的梦想。由于父亲李晋肃的名字谐音“进”,李贺因避讳而失去了参加科考的...……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786),18岁的韩愈一个人来到长安打拼。他一连考了三年科举,都没考上。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想要通过考试,光靠才华可不够,还需要上位者的推荐。考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四处投递,然后拜访名流,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更多
...宗时期著名宰相张九龄,便是出生在韶州的中原人,他靠科举进入长安,实现了命运逆袭。 高崇文给高适取字达夫。适意为走向心中订立的目标,达即“达则兼济天下”之达。由于公务繁忙,高崇文从小对高适疏于管教,高适...……更多
他是唐代命最好、最长寿的大诗人
...走仕途之路是必经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捷径。贺知章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恰好赶上武则天广开科举之门,录取人数达到顶峰。约695年,是武则天证圣元年,三十七岁的贺知章在刻苦考试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被授予国子四门...……更多
大唐盛世与唐诗的交相辉映: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风采
...才俊中的绝佳代表。只有才气还不足以入仕,必须得经过科举这关才行,毕竟当时有才气而无法通过科举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杜牧却不属于其中之一,在他26岁的时候便一举高中进士及第,就此走上了一条宽广的仕途。只是性...……更多
王维满腹才学,一生信佛为何没有子嗣
...家庭的影响王维是唐朝的大家族出身,唐朝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还是继承着汉朝时期的贵族体制。在唐朝,不管是中央和地方,都被大家族势力所控制。唐朝的第一大家族,当然就是李姓家族。李氏作为皇帝的亲族,自然...……更多
唐代诗人三千个,一生蹉跎是张蠙
...名人,也没有得到名人的赞誉和名气。因此,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结果总是一样:失败,他只能满怀痛苦地留在长安城。 在此期间,张伟又写下了一部令千年惊叹的巨著。第二首诗《情怀》:“月路从何起?江边相逢何时...……更多
孟浩然: 一代田园诗人的人生起伏
...年,公元727年,四处求官的孟浩然屡屡碰壁,决定还是走科举的路线。他不似好兄弟李白,李白是因家庭成分问题,只能干谒求官,无法参加科考。于是,公元728年春,孟浩然来到了长安,赋诗《长安早春》留念,遗憾的是,未...……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而做官的途径仅仅有三种:推举、科举、从军。古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来京赶考的举子一路上骑不起马或驴,都是走着来。如果家在巴蜀甚至岭南,那路上要走两三个月,来回就是五六个月,...……更多
江南百景图白小生神秘信件问题答案汇总
...谨。3、董其昌:腊梅图、拈花、入梦,收件人董夫人。科举、腌笃鲜、收件人袁可立。4、董夫人:临摹、绣绷,收件人鹿溪隐。5、飞花:桃花坞、孟余、花晚照,收件人弥月。6、嵇康:知交、畅饮、清风明月,收件人阮籍。7...……更多
梦回大唐,回顾唐朝的兴衰与灭亡
...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科举方面,同隋朝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晋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也有说是651年的颜康成)。...……更多
杜甫的坎坷仕途路
...是这场考试成了笑话,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正规的科举之路行不通,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四处求人,但是依旧无人慧眼识才。751年,唐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天地三大盛典,杜甫献上《三大礼赋》,终于得到...……更多
朱元璋说要恢复宋代开明统治,为何还要40个妃子陪葬?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在宋朝大规模推行。科举制的普及,让秦始皇的郡县制达到真正的完善。今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文明,何时达到了顶峰,又为何会衰落?01白居易写诗讽刺皇帝,唐宪宗读了,却让白居易赶紧进宫当官?唐朝...……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进,《儒林外史》虽然是成书于清朝,但反映的却是明朝科举士子们的生活。可以说像范进这样的还算是幸运儿,更多的人是一辈子都与“功名利禄”无关,最后落了个“死读书,读书死”的悲惨结局。上图_范进中举老版插图...……更多
元代一个道士以书法名震京师,因书风狂狷而引争议
...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世代科举荣身的官宦子弟却在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张雨《独游龙井方圆庵行书诗卷》 张雨才思横溢,由道术而兼及艺术,工...……更多
大才子唐伯虎考场作弊毁掉一生,连仆人都嫌弃他
...九岁那年,唐广德给他聘请了举业老师,他希望儿子通过科举改变社会地位。在唐家不远的地方,是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刘昌的家,成化十六年(1480),刘昌去世,他的大儿子刘嘉絠(ǎi),随母亲从洛阳回到苏州老家。唐伯虎...……更多
隋朝:短暂却留芳百世的朝代
...正的推举。反正那些地主有钱,贵族阶层纷纷用钱才敲开官路,隋文帝继位以后,急需要人才,因此就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正式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相比较杨坚的贤德,他的儿子杨广就不是那么回事,杨广在历...……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文人为何崇尚物质生活?
...人太少了。 从当时的取士制度就能看出来,比起唐代的科举五代的科举显得尤为简单,因为当时的人对艺术已经没有太多追求,对文章的造诣不高,但是对填空背诵反而精通,因此五代的科举顺应了当时文人能力的变换,注重...……更多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的荣耀与坎坷
...封举荐信,让高适带着举荐信去考有道科。这不是正常的科举考试,而是临时的特别考试,专门选拔有道德的模范。也许得益于盛唐开放的考试机制,高适至此才获得入仕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封丘尉的小官职,开启了大器晚成的...……更多
曹操最著名的4句诗,1句成酒鬼口头禅
...之人。而且这句话,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局势,还对后世的科举制,有着启发意义,甚至很多企业,至今依旧将其奉为真理, ……更多
2022-12-21 21:33酒鬼,口头禅,口头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是盛世大唐衰败的转折点
...执政之初年轻的皇帝意气风发,勤于政务。亲自参与改进科举制度以及兵役制度,一度亲自批阅县级官员的考卷,保证地方官员的素质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对农业也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同时唐玄宗在全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更多
徐霞客:足踏天下半,探奇尽禹甸
...》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按说在明时,考科举才是读书人的正途,但作为江阴大户的徐家却别有隐情,个中缘由鲜为人知,徐霞客的高祖叫徐经,这个名字大家肯定很是陌生,但这个名字却同另一个人的命运紧密...……更多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什么心境
...在出狱后痛定思痛,幡然悔悟开始潜心苦读,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由于科举考试刚推行不久,所以唐初的录取率极低,比今天的司法考试还要严苛。显然,像陈子昂这样“浪子回头”的后进考生,能通过的几率微乎其...……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书写肇始于其年轻时一段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边塞之旅。在科举兴盛的年代,知识分子大都心怀入仕的理想,这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却不走寻常路,决意弃笔从戎,到西北边塞建设祖国。王昌龄匹马戍边河陇,行走于刀锋边缘,本...……更多
韩愈的《马说》与历史背景:人才被埋没的苦闷
...落第,抱负不能施展而积郁于心。在唐朝,仕途除了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以给当朝大臣写文章,自荐才能。如果恰好被大臣赏识,也可以一跃龙门。为此,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就治国安邦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均石沉大海,没...……更多
萧山老乡贺知章
...的足迹。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乡贤贺知章离京回乡后,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450多名诗人,仰慕贺知章才学、品行,先后踏上萧然大地,寻访“知章故里”。他们继而东往,形成了一条“壮思与逸兴同飞,诗情与山水共舞”的浙东...……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城为钥  解码中国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甘武进 何为“城”?中国最早的“城”出现于何时?为什么说作为圈围设施的“城”不限于城墙?城池为何而建
2024-06-13 05:16:00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坞堆村的“思乡苑”■安新明过了端午节,年轻人各干其事上班去了,我约了几个朋友驱车前往稷山县汾南,去太阳乡坞堆村看薛武刚先生建成的“思乡苑”
2024-06-13 05:55:00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红色记忆红军东征 转战太原阴旭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2024-06-13 06:20:00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介子平徐继畲(1795—1873),五台县东冶镇人,清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清道光十年(1830)
2024-06-13 06:21:00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石阡用好困牛山红色资源 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展示一段历史 传承一种精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啊
2024-06-13 06:2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陈俎宇“头青山、二者相、三龙广、四捧乍。”提及青山镇的历史,普安县青山镇中心校原校长倪嘉隆常提到这句话并解释
2024-06-13 06:24:00
吴三桂如果接受削藩而不是起兵反清,康熙会让他平安终老吗
1644年4月,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李自成的部将唐通驻守,他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率所部由山海关入京“朝见新主”。但当他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
2024-06-12 20:26:00
公主帮慈禧洗澡时,发现一个什么秘密
相信不少80后,90后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还珠格格》,这里面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小燕子与紫薇之外,还有一个女子
2024-06-12 20:32:00
肃顺:权臣还是功臣
权臣还是功臣?关于肃顺,功过是非,历史上评论的太多,有人说,大清要是没了肃顺,至少少存在100年,还有人说,亏得慈禧杀了他
2024-06-12 20:32:00
聊聊嘉庆帝皇四子的传奇人生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61岁的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具体死因直到现在也未形成定论。根据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
2024-06-12 20:33:00
清朝走向没落,李 鸿章有何过错
清朝走向没落,李,鸿章有何过错?大清败给洋人,都以为是武器的落后,实则不然,人和制度才是关键。清朝官员各谋私利轻,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06-12 20:36:00
英国档案是怎么描述鸦片战争的
说起鸦片战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愿提起这场战争。对于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而对于英国来说,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卖毒品才发动战争的
2024-06-12 20:35:00
火烧圆明园过程中,当地百姓做了什么蒙羞百年的事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火烧圆明园”事件中知者甚少的真相。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9月,咸丰帝以“木兰秋狝”的名义带着皇后
2024-06-12 20:37:00
孝庄太后的城府究竟有多深,一起来看看
大清几次危急时刻,孝庄太后都出山坐镇,她扶持两位皇帝上位,还成就了一位千古一帝。两代帝王都没铲除掉的权臣,她精心布局,一招就将其轻松铲除
2024-06-12 20:34:00
十竹展讯|研墨听禅— 黄正明书法作品展即将启幕!
-东方人文美学典范四百年风雅正当时-研墨听禅黄正明书法作品展学术支持|Academicsupport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单位|Sponsor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十竹斋艺术集团南京市
2024-06-12 2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