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喉,不吐不快。《庄子·让王》篇中有这么一句:“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珪之位。”对该句中“其”字的阐释,《庄子集释》认定采用最为权威的俞樾注:“子其,本作子綦,此昭...……更多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的长子,竟然无一人善终
...惨死于司马懿之手的何晏都说: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司马师,字子元)也。只可惜就是这么一个连敌人都佩服的牛人,最后却在平定文钦毌丘俭叛乱的时候,受到惊吓,眼睛蹦出眼眶失血过多而死,享年47。可按...……更多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却既不属于一般的寒门,又不...……更多
楚庄王与夏姬的纠葛与纷争
...阵亡、夏姬又做了寡妇后,当初曾接连严词劝谏楚庄王、司马子反不要娶夏姬的申公巫臣,这才开始实施他筹备已久的真正计划。巫臣先是偷偷和夏姬取得私下的联系,向其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仰慕之心,并告诉她:“你想办...……更多
尔朱荣大意被杀,尔朱氏闻变夜出
...得主眷。故虽从尔朱世隆出城,半途逃回。金紫光禄大夫司马子如,素为尔朱氏死党,弃家奔尔朱世隆。尔朱世隆即欲北还,司马子如道:“兵不厌诈,今天下汹汹,唯强是视,君若北走,反示人以弱,不如分兵据守河桥,还袭...……更多
东西魏之间的潼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并,连年征战。过程东魏天平二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秦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西魏宇文泰屯军灞上(今西安东)。司马子如等回军,自蒲津(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黄河渡口)夜渡黄河,攻华州(今陕西大荔),...……更多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传奇人生\\\
当28岁的陶渊明初为人父,听到第一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既心情激动又喜上眉梢。他写下了《命子》这组诗,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一次回顾,既是告诉儿子,咱们的祖辈声名赫赫,也是激励儿子对祖辈的家...……更多
诸葛亮“隆中生活”的磨练与锻造
...响而隐居山林的传统。《论语》中的长沮、桀溺;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刘宋时期的谢灵运;初唐的王绩;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晚唐的皮日休、陆龟蒙等。其表现形态就是思想上淡泊功名,敝屣富贵,生活上或隐居于田园或浪迹于名山...……更多
名将侯景是如何走上反叛之路的?
...共事。”这是高欢还活着的时候,侯景与他最信任的宠臣司马子如的一段对话,仅仅两句话就可以看出,侯景的野心非常大,对于世子高澄根本不屑一顾,日后造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惜,司马子如也跟李善长一样,一心...……更多
古人如何给自己取名字的,古人取名取字有什么讲究
...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更多
“节气话古琴”音乐会:让古乐在东营“复活”
...仅是音乐,更是文化。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流水》,陶渊明抚弹无弦琴以明“大音希声”,今有古琴的再次在东营奏响,手指在琴弦上灵活的滑过,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现场观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不沉醉其中...……更多
曹操与司马懿,一对看似对立却相互依赖的君臣
...汝家事\",他很早的时候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虽然曹孟德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对他非常畏惧,并未流露出丝毫不轨之心。但曹操能成就一番霸业,绝非普通之人,他能够从细微之处看到威胁所在。果不其然,司马仲达在辅佐...……更多
王敦之乱:东晋忠臣如何成为乱臣贼子?
...个弱小的新生政权培植出新的火种。比如一代名将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就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而当手下战败的时候,王敦也愿意自己吃点苦头(比如自降官爵)来帮下属开脱,从而赢得了陶侃等人的一众支持。 应该说...……更多
聊聊古代先贤的室名
...烈藏宋本百余种,名其室曰“百宋一廛”,因藏北宋本《陶渊明诗集》和南宋本汤氏注《陶渊明诗集》,又名“陶陶室”,因购得宋严州本和景德官本《仪礼》(一名《士礼》),又名“士礼居”。清周春因藏宋本《礼书》和《...……更多
魏晋贵族大嗑“五石散”背后潜伏什么国家危机
...并没有耽误王凝之当官啊!他任江州刺史时,才华出色的陶渊明还是他手下的呢!而这个神神叨叨的王凝之,在主政会稽时,断送了满城老百姓的生命!其罪可谓大焉!事实上,在晋朝的九品中正制,让多少如陶渊明这般胸有大...……更多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更多
退休后,做个“无用”的人,有时胜过拥有无限价值
...着你不再是别人的工具,而是自由自在的个体。文学巨匠陶渊明,离开职场后,投身读书、农耕、文学、品酒。生活变得幸福美满。在外界看来,陶渊明的行为似乎“毫无用处”。他整日抱着书,生活依然清贫,这有何用处呢?...……更多
最理想的夫妻关系,不是门当户对,而是下面的“三种搭配”
...收入。只要每年有结余,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很多人向往陶渊明那种仙境般的生活,却忽略了他的妻子翟氏的贡献。陶渊明辞去官职,去农村务农,然而他的农业水平较差——草丛中豆苗稀疏。与此相反,翟氏对农活有深入研究...……更多
三国中的神秘人物:于吉、左慈和司马徽的传奇故事
...还做起了谋反之事。也许张角的病逝是南华老人所为呢?庄子有著《南华经》,故亦被称南华真人,李白在其《大鹏赋》中称庄子为南华老仙。所以,有可能南华老仙是庄子?传闻庄子能御风飞行。TOP、1童渊在《三国演义》中...……更多
魏收:北地才子的坎坷与辉煌之路
...做官,那就是高欢的秘书醉酒而死,身边缺乏人才。经过司马子如推荐,魏收来到高欢身边做了丞相府属官。如果说魏收前半辈子是坎坷不已,那么自从他为高欢写下辞让相国的文章时,他的辉煌终于来了!高欢看罢,十分欣赏...……更多
读书丨江挺:静抚中华文明的文化脉搏——品读《中国文脉》
...都还了魂:从远古神话到《诗经》,再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就在书中,排着队在我耳边轻语,可以听到他们的心跳,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如此亲切,如此自然,甚至还有了颜色...……更多
...签:剑术差。也正因为如此,刺秦的任务最终功亏一篑。陶渊明为此感到惋惜: 陶渊明为此感慨: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中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但问题由此而来:刺客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剑术。但问题也就因此而来:刺客最基本...……更多
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隆重开幕 会期将持续至明年初
...在国家体育馆开幕。市冬运会组委会主任、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宣布运动会开幕,组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文致开幕辞。市体育局、市教委、市相关委办局,全市各区、经开区、燕山地区等组委会成员单...……更多
钟繇:三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学奇才
...源不断提供着进军的策略。有一次马腾等名将横亘关中,孟德颇为苦恼,用诸多方法都无法破解此局,后放手一搏决定让钟繇来疏通其中关节。不想他只用短短几天就相处了解决办法,书信几封给敌方等人权衡利弊,后成功劝降...……更多
唱出对音乐的热爱(创作者谈)
...树》和《竹马》两首曲目建构出怡然自得的乡村环境,与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世界遥相呼应。曲目《玉门关》、套曲《稼轩长短句》与古典文学的关系更为紧密。《玉门关》以古...……更多
看以下几件事,人的格局,一目了然
...论人非。常常是,倾听比开口更重要。02人穷,见韧度。陶渊明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当年的陶渊明,虽然家境一般,但仍旧挂印辞官,回乡下种地去了。穷,但是家庭很干净,夫妻很和睦,土里有粮食和蔬菜...……更多
“书香校园 当代春暖”文学名家讲座 走进大学校园
...为读书无成法,但有很多前人的优秀阅读方法可供借鉴。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强调阅读要求其主要的精神要义;苏轼的“八面受敌法”,强调多角度多频次阅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更多
很显然,司马相如最终并没有负了卓文君。但不得不说,司马相如的确差点为了小三与自己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卓文君离婚。但是卓文君也不是什么普通女子,可是非常硬核的大才女,而且还非常有勇气,即便是已经离过一...……更多
汉初三杰唯一得以善终的人是谁
...利的纷争和困扰,隐退江湖,闲云野鹤,逍遥自在。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田园,亦有范蠡与西施神仙眷侣遨游天下。今天要说的是汉朝的大谋士张良。张良和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为刘邦王朝的...……更多
聊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义熙元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经过八十五天的“煎熬”之后,终于大澈大悟,毅然挂冠弃职而去。自此,东晋官场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山水田园间却多了一个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