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五十步笑百步,为何春秋每战都会出现
在学校,我们读过《寡人之于国也》,讲了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梁惠王自诩为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却没见国民增多。孟子以战争喻之:即便你逃得更快,只跑五十步,笑得了那些跑百步的吗?梁惠王承认只差一点就是逃跑。...……更多
春秋打仗五十步为什么嘲笑一百步
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魏罃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梁惠王又叫魏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罃继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精心治理,正在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者。魏罃将都城从安...……更多
秦孝公:承先启后的强国梦
...才诏下达之后的第二十五年(公元前336年),孟子去求见梁惠王,梁惠王劈头就问孟子:\"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可以知道,当时的整个政治环境和政治活动,都离不开现实功利的考量。孟子画像 在上位的君...……更多
简介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主庸君魏惠王
...为魏文侯。传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姓季,名禹(《战国策》)。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9年。魏武侯死后,魏煜与其子徐氏(魏绪)争夺皇位成功。他即位...……更多
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鸿沟今何在
...大的都城和商业中心。由于这一功业,魏惠王因此被称为梁惠王,史书甚至将魏国称为梁国。孟子学业有成后,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曾向梁惠王推行仁政,《孟子·梁惠王》里留下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从凿成一直到秦汉之际,“...……更多
孟子说“仁者无敌”,可仁义的刘为何败给了刘备?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是当时一位贤明之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魏国国力蒸蒸日上。魏惠王曾经接见当时著名的儒家宗师孟子,向他咨询治国之道。魏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使得魏国强...……更多
朱元璋尊崇孔子,为何要对孟子深恶痛绝?
...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梁惠王上)二、不许说统治者转移风气之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下)三、不许说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更多
为何孔子还说“始作俑者,其无后”这么狠的话
...么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的用意是借由孔子因为土偶木偶太像人,便批判最早提出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这件事,来告诉梁惠王要施行仁政。关于这句话原意的推测,古往今来...……更多
...力的情况下,魏惠王先是将都城迁到了大梁,所以有了“梁惠王”之称,后来又重新和赵韩缓和,并施惠于国内人民。但很明显,情况都不太佳,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但被孟子讥讽为“五十步笑百步”;魏相惠施进行改革...……更多
孟子:我也很无奈啊,这两位君王有点愣
...能屈,这就是大丈夫。公元前320年,孟子到了魏国,见了梁惠王,当时魏国的处境,可由梁惠王自己的一句话得知,东败于齐国,长子死去,西丧地于秦国七百里,南辱于楚国。系列的失败刺激着梁惠王的自尊心,他决心复业,...……更多
逃跑的俄百姓,抓回来怎么处理?俄政客的提议,让人想起了梁惠王
...是只见少不见多。这种情况是不是跟《寡人之于国也》的梁惠王很像?其实俄方与其盯着俄民众逃跑的错处,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停推卸责任,不如反思一下俄方在施政方面的问题,按照孟子给梁惠王指的路,行王道,施仁...……更多
魏国的霸权是如何一步步陨灭的
...之孤立),对治国相当用心,包括赈灾移民(见《孟子·梁惠王》)、开通河内河外之沟渠促进农业,迁都至大梁后开放王室游乐禁地借与民众进行生产(见《竹书纪年》)。同时使用军事压力和外交手段,让韩赵两国与魏交换...……更多
秦始皇究竟是个残酷的暴君,还是疯狂的帝王
...子都逃不掉战争,似乎是看不到头的杀戮,难怪在《孟子梁惠王上》里有如下记载:“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公元前247年,秦国故都,雍城,一位少年在此正式登基,成为一国之主。...……更多
地缘政治视角下,魏国迁都大梁的得与失
国都即国运,这是历史的铁律。梁惠王九年(前362),魏国将国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注意,按照司马迁的记载,魏国迁都是在商鞅打败魏军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后出于恐惧之心故而迁都大梁的。实际上,按照《竹书纪年》的记...……更多
战国时代的变法浪潮:魏国经济变法,齐国吏治变法,赵国军事变法
...法实际上类似于孟子所说的王道,《史记》记载的孟子见梁惠王,梁襄王的几篇文章当中都提到了王道的观点,孟子以为:在农业上要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就可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王道的开始。在...……更多
春秋时期打仗有多礼貌?打仗要提前预约不搞偷袭
...滑稽的行为,在当时却是稀松平常……约战要下战书虽说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但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后世相比无疑处处体现出仁义,别看都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实际上,诸侯征伐他国的名义还是以维护“礼”这个秩序为前...……更多
史上最失败的告密者是谁,预言句句成真
...侯薨,魏惠王婴继位,魏惠王后迁都大梁,所以也称其为梁惠王。《孟子》《庄子》里面的梁惠王就是这位老哥。他爹和他爷爷勒紧裤腰带,干了几十年,到他这,国富兵强,一时风头无两。梁惠王与孟子而公叔痤也不愧为当世...……更多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宋国、甚至楚国,都把它当成一个蛮夷之国。《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莅中国而抚四夷”,四夷就是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那时候,中原各国是把秦国当成戎狄之国的。虽然秦国统一了中国,但中原各国并不服气,所...……更多
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
...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春秋时期,孟子效仿孔子与门徒周游各国,游说诸国君王,阐述自己的“仁政”“民本”“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那么,效果如何呢?没有一个君主接受...……更多
揭秘春秋战国之秦国
...王时依附于周朝。秦族迁往喜荣。有两种理论。一、据《孟子》战国末期,为商代末期。周武王攻打殷商时,飞廉支持殷商,被杀,部族被强行迁走。到喜荣。另一个传说是,在商朝,荣旭轩与羌人通婚时,生下钟离,迁居西戎...……更多
魏惠王在位52年,他做了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位?
...其实可以理解,魏惠王的骄傲自满才是国家大变的原因。战争期间,虽然韩国的实力也有所削弱,但魏国也在桂陵和马陵两次大战中败给了齐国。事实上,如果魏惠王不狂妄自大,如果能够积极修好三晋,结成稳固的同盟,按照...……更多
战国时期,外交活动受哪些思想影响?墨子非攻思想,庄子无为而治
...交往应该遵循“仁、义、礼、信”等儒家道德伦理原则。孟子强调只要遵循“仁义”原则,拥有机智的变通能力,大国和小国就可以做到和睦相处,邦交中大国对待小国要以“仁”,小国对待大国要以“智”审时度势与大国相处...……更多
间谍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从夏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
...道。再有,各诸侯国开始重视生产,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孟子所提:“君轻民贵”的思想也渐渐占据了社会主流。 其次,战争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春秋时期以战车辅助步兵为主,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骑兵成...……更多
《孙子兵法》等兵法书籍:历史长河中的战争智慧
...充分证明其并非伪书。对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说为梁惠王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中期。另一说为秦始皇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信。但是,依旧还是太神秘,不过该书被北宋神...……更多
周文王在历史中的形象为何摇摆不定?
...会从野性思维发展到人性文明的一大进步。就像《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孔子所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般,殉葬制度体现的是原始而残忍的一面。 但文王生活的时期又很特殊,商末周初距离大一统的秦汉王朝已有了八...……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之风盛行背后的原因探究
...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间的争霸导致烽火连年,战乱不止,战争成为了一件常事。诸侯们通过频繁的战争争夺土地、兼并人口,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由此,专属于春秋战国时...……更多
楚汉争霸中项羽势力为何不长,刘邦为何迅速扩张
这的确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不过秦末时期的战争就不必讨论了,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秦国有生力量,推翻其统治。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秦朝灭亡,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之后的战争,我认为项羽之所以连战连捷却始终无法壮大...……更多
混乱的东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安定的西周为何一个“子”都没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要说哪个朝代最令人神往?在作者眼里,应该是周朝。因为这个朝代的思想、文化最为繁荣和多样,诸子百家们对“人”的思考最为深刻,也是最为没有“规矩”。各种奇葩想法都能得到尊重和表达,这...……更多
魏国有个良好的开始,为何没能继续发展下去呢
...攻魏国。刚平之战规模不大,却将几个大国卷入,从而将战争规模发展壮大,刚平之战是自进入战国以来,三晋第一次内战。自此魏、赵之间产生嫌隙,随后魏国跟韩国之间也有领土纠纷,三晋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起来。魏武侯生...……更多
浅析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战争进行得更加激烈的原因
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战争更激烈,这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诸侯国通过兼并战争已经诞生了战国七雄,七雄之间已经没有多少缓冲的余地,剩下的是面对面的激烈争夺。生产力的提高、军事力量的更新换代,以及战争理念的变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绝境求生,全靠武技。曹操和刘备的武功都很高,演技也都不差。把碧眼紫髯的小字辈孙权孙仲谋排除在外,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曹操和刘备在生死关头的出色表现
2024-06-24 12:23:00
华雄和吕布同为董卓的手下,实力仅次于吕布。当年,天下十八路诸侯联手共同讨伐董卓,潘凤奉韩馥之命率军出征,怎料恰巧遇上华雄等人
2024-06-24 12:22:00
潘凤最后为何死在华雄手里?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想必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吕布、关羽、张飞等数一数二的名将,他们各自身怀绝技
2024-06-24 12:19:00
廖化出生在豪门士族,最开始追随刘备,是关羽手下的主簿。等到孙吴袭击荆州之后,关羽兵败,廖化被受降孙吴,但是廖化想继续追随刘备
2024-06-24 12:18:00
我们细看《三国志》卷一、卷三十二《武帝纪》、《先主传》以及裴松之注引的《魏书》和《汉末英雄记》,管中窥豹,也能发现曹操和刘备居然都是武功高手——他们一生中经历无数恶战
2024-06-24 12:28:00
经历五代皇太后,她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母仪天下》,它的主角就是王政君,这部剧该剧以西汉宫廷为背景,讲述历经七朝的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王政君的传奇故事
2024-06-24 12:26:00
谁忠心耿耿、功勋赫赫,为什么被堂兄弟皇太极幽禁而死
爱新觉罗·阿敏是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作为后金宗室和将领,他以其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赫赫声名,并成为与皇太极齐名的四大贝勒之一
2024-06-24 12:29:00
三国为何有很多病人,关羽是高血压,曹操是精神病,刘琦是肺结核
三国演义中可谓是把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描写的非常的仔细,从一个动作或者是一个表情中也是非常的生动。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分析的依据
2024-06-24 12:30:00
曹操多次在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化险为夷,靠的就是敏锐的战场嗅觉(见势不妙,撒腿就跑)和过硬的武功(想跑,还得有能力跑掉)
2024-06-24 12:29:00
曹操薨逝,刘备在厉兵秣马准备讨伐妻兄孙权的同时,还向正筹备代汉自立的曹丕派出了吊唁使团:“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
2024-06-24 12:23:00
清朝有7代皇帝都没有子嗣,罪魁祸首是什么
皇室大家族最期待的是子嗣诸多,期待这些妃子都能生育,为皇室开支蔓叶。在我们中国人传统式的观念里,繁衍后代是第一件大事儿
2024-06-24 12:28:00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诸葛亮号卧龙,在古时龙就是天子的象征,而诸葛亮敢取卧龙这个名字也是比较有含义的
2024-06-24 12:29:00
再者为什么诸葛亮足不出户就能写出《隆中对》,就对外面的事情知晓的一清二楚?难道他当时家里就有电脑有网络,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天子的位置上坐观群雄成败
2024-06-24 12:30:00
成了皇帝后的朱元璋虽暴虐无比,可面对马皇后,却一贯的温情,甚至听话。因为这是第二个成熟男人的共识: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个贤内助
2024-06-24 12:31:00
陈寿在《三国志·黄忠传》中记载:益州既定,(刘备)拜(黄忠)为讨虏将军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
2024-06-24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