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10:50:00 来源:戏说三国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几句话很有讲究啊。

大家看,秦皇与汉武的重点不在文采上,因为他们是引领风骚;唐宗宋祖的重点不在风骚上,因为他们贡献的是文武风采。

就先说说大秦吧。

秦始皇给中国贡献了一个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其实就是封建君主制。最高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下面实行郡县制。当时秦国是36个郡,郡下面设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级管理的体系。

秦国的郡县制改变的是周以前的分封制。这样的一个改变,一直沿用到了现在。与分封制不同的是,所有郡县都是由国家统一领导指挥。也就是后来大清朝动不动就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以这样说,秦朝给中国贡献了一个封建君主制度,这个制度对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秦朝发明了这样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制度,为什么它自身却如此短命呢?原因就是,中原民族对他的排斥。

也就是说,秦朝虽然为中国提供了制度,但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真正的民族,是从汉朝时期才开始慢慢凝聚起来的。

早时候,秦朝因为属于西北边陲,中原的晋国、齐国、宋国、甚至楚国,都把它当成一个蛮夷之国。《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莅中国而抚四夷”,四夷就是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那时候,中原各国是把秦国当成戎狄之国的。虽然秦国统一了中国,但中原各国并不服气,所以秦朝统一时间不长,项羽、刘邦就开始进行推翻暴秦的起义了。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刘邦建立的汉朝,才逐渐凝聚成中华的民族。汉元帝时期陈汤的那句话,成了中华民族最自豪的语言图腾。“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共识。就是说,只要涉及领土问题,坚决不能让步。维护国土完整与民族统一,就是这句话的核心。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民族共识,大汉朝始终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或许有人说,可是大汉朝不是也和亲了吗?的确,和亲实在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屈辱。可大汉朝正是通过和亲手段,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最后才把匈奴打得无影无踪了啊。

大汉朝的名将,霍去病,卫青,李广,都是抗击匈奴的英雄,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民族情节,也就是从汉朝时期才开始形成的。可惜的是,汉朝把秦国的灭亡归咎于其郡县制,所以它基本就废除了这个制度,又改回了分封制。结果,后来汉朝就又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就到了三国了。

要说起来,每一次的分裂,其实都是一次土地资源的再整合。割据中的军阀,领土地盘的意识非常强烈。这也让他们非常卖力气的东征西讨。特别是曹魏集团。

大家看三国,可能最熟悉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事实上,曹魏集团曾经三次远征高句丽。第一次带队的是毌丘俭,这个人在三国中名不见经传,知道他的人非常少。是因为此人的主要功绩都在辽东战场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其实他是失败了。这个时候,恰好是蜀相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借这个时机,司马懿被征调来和毌丘俭一起远征高句丽,这次战争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司马懿又被派到蜀国前线去对付姜维了。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由于魏国兵力减少,高句丽发生了叛乱。毌丘俭第三次征高丽,这次取得了大胜。毌丘俭的这次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让魏国的势力远至今俄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半岛岭东濊貊地区,全部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以后四十余年,一直向魏、晋纳表称臣,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后来,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这个时期的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危险。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中国300年的动乱年代终于结束了。

隋朝虽然短暂,但隋文帝与隋炀帝当皇帝的时候也一直没有闲着,杨家父子对四周诸国不断用兵,灭亡了吐谷浑,重创了东西突厥,臣服了交趾南诏,又连续三次远征高丽。

最后,内忧外患之下,隋朝丢失江山。不过,隋朝却使得中国疆土得到了扩大与统一。

唐朝来了。

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继续远征高丽。李世民三次远征高丽,都没有占得便宜。后来,高宗李治时期改变了战略,先攻取百济,再攻打高丽,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最后把高丽划分为九都督府,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由薛仁贵督兵2万镇守。

事实上,唐高宗时期,中国的疆土得到了非常恐怖的扩张。“东至日*本海,西达咸海,南抵越南,北越贝加尔湖,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这样的疆土,是不是有虎躯一震的感觉?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那时候的日*本还叫倭*国,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提供了一条罕为人知的证据,上写“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这就是史上说日*本的名字是武则天批准改名的由来。

其实,就连日*本倭*国这个名字也是汉朝给起的。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日*本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赐封“汉*倭*奴国王印”金印。这颗金印已于1784年在日*本九州志贺岛出土,此印现藏福*冈市美术馆,成为日*本镇国国宝。

可以这样说,大唐对中国贡献的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那时候,出现了许多稀奇的事情,一些国家的太子、王储纷纷跑到大唐王室居住,不愿意回去。甚至有一个小国的国王放弃王位也跑到大唐给皇帝做跟班。那时候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可见大唐当时有多强盛。

大唐的强大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以武立国。难怪初唐诗人杨炯感叹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啊。

在大唐,做书生文人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我们看,即使大诗人李白,他的第一个身份是大唐第二剑客。他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剑圣裴旻。而且,李白居然还有一个练剑的徒弟,名叫武谔武十七,李白曾经为这个弟子写过一首诗《赠武十七谔》: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说的是他这个弟子性格质本沉悍,有要离之风。

重武轻文是大唐的彪悍画风。那么到了宋朝,就要恶补一下文化了。否则,我们不都成了没有文化的人了嘛。

细数各个朝代的贡献

其实,宋以前,中国时而崇儒,时而崇道,时而崇佛。那么到了宋朝呢,以邵雍、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五人为主,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就是“新儒学”的推广。什么是新儒学呢?其实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说。以前三派互相排挤打架,结果让这五个人把这三教文化巧妙地合在一起了,这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的雏形。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三教合一的学说,以道教的学说入世,以儒教的学说处世,以佛教的学说出世。三教合一,毫无违和感。

新儒教盛行,大家都知书达理了。可是,军力又衰弱了啊。于是,与送并立的国家有好几个,元昊的西夏,大辽,大金,还有南诏的大理等等。最后,南宋又被蒙古消灭了。所以说,如何掌握一个文武平衡,才是难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1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东都护府:大唐帝国对朝鲜半岛的军事统治
...个国家:南部有韩人建立的百济和新罗,北部则是跨境的高句丽,高句丽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实力最为强大。高句丽对于中原王朝是极大的地缘威胁,于是6-7世纪,隋朝和唐朝两个朝
2023-09-16 13:45:00
公元645年,当唐太宗李世民不顾挚友、内兄、宠臣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亲自率领十余万大军和名将李世绩直趋辽东,与此同时,大将张亮率领多达五百艘舰船、五万水军的庞大舰队从海路直扑平壤
2023-05-02 14:23:00
薛仁贵家族有多强大?辅佐唐朝20位皇帝
...从戎了。>>锋芒毕露公元644年,李世民派遣大军进兵高句丽,并且在次年御驾亲征,而已经从军的薛仁贵,正是当时无数士兵当中的一个。645年3月之时,大军中郎将刘君邛
2024-06-08 21:06:00
为什么韩国要说高句丽是他们的先祖
...偏要把他们归为自己的祖先,我们最熟知的古代朝鲜——高句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朝鲜和韩国都把自己看作是高句丽的后代,我们大多数人也这么认为。在解释之前,我要先和大家说明,朝鲜半
2024-02-08 11:54:00
唐朝四大名将:罗士信、李靖、薛仁贵与苏定方的传奇
...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部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李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二、薛仁贵薛仁
2024-02-04 20:33:00
剧情魔改,主演太油,重磅开年大剧输惨了?
...?在2022年1月,剧集未播之前,剧方释出的人物海报中,高句丽人物角色“玉素”由英籍韩裔女演员克拉拉出演,这一点立刻引起了观众们的疑问和不满。众所周知,高句丽一直都是中国的领
2024-02-18 16:52:00
为何说高丽王朝太祖其实是个来自淮河的汉人
...为高丽呢?这一点,或许是想延续此前被大唐王朝灭掉的高句丽故国有关,但高句丽其实只是中国东北地区出现过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后来的高丽毫无关系。唐朝灭掉高句丽之后,为防止其复国
2024-04-25 15:54:00
白江口之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口之战”。一、白江口之战背景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不够力量,于是向邻国寻求援助,分别与唐朝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最后形
2023-10-24 17:35:00
这个朝代每年都打仗,却被誉为第一王朝
...会去教训一顿。行为乖张的国家,唐朝直接灭其国,比如高句丽、突厥等。第二个,在唐朝时期,有一个诡异现象,即周边国家都相当强悍,几乎没有什么弱鸡。比如高句丽、吐蕃、突厥等,换一个
2023-04-23 18: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