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战争向来是破坏秩序的有力手段,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战争发生的次数不可胜数,单是死伤数十万的大型战役就有很多,比如秦赵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等。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在我理解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能给敌方造成毁灭性打击,不管什么奇谋诡术都可以用,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仁义、礼仪,一切皆以消灭敌方为目的。
而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征伐却很讲礼貌,打仗之前不仅要下战书预约,战书文笔还要好,搞偷袭会被人唾弃,连犒劳敌人这等看似很滑稽的行为,在当时却是稀松平常……
约战要下战书
虽说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但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后世相比无疑处处体现出仁义,别看都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实际上,诸侯征伐他国的名义还是以维护“礼”这个秩序为前提,否则就是不义之战。
因此诸侯国在发动战争之前要来一波“口水战”,来宣扬此举的正义性,甚至连递交的战书中也会包含打仗的缘由,如果对方接下战书,也要回信,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后再正式开打,这与后世下战书只是一个书面通知,不管你接不接,我都要打不同。
宋襄公正与郑相持,得了楚兵之信,兼程而归,列营于泓水之南以拒楚。成得臣使人下战书。……(宋襄公)乃批战书之尾,约以十一月朔日,交战于泓阳。
比如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报当初楚国胁迫之辱,联合卫、许等国攻打楚国附庸郑国,楚成王为救郑国派人攻宋,楚将成得臣在战前就向宋襄公递交战书,而宋襄公在看完战书后同意开战,并在战书下面约定开打的时间和地点。
战书也不是想下就下的,如果对方国内经历了天灾,或者重要人物去世都不能随意开启战端,必须等人家丧事办完,粮草士卒准备充分之后才能列好阵势,真刀实枪打过一场。
当然,前面提到过,下战书前要宣扬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因此下战书也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能随意攻打他国,比如齐国就曾经以楚国没有及时给周天子进贡为由攻打楚国(齐桓公伐楚)。
搞偷袭是不讲武德
下完战书,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就是堂堂正正打一场,打仗过程也有要求,比如双方开打时,战车数量要相等且必须一对一;阵列没有摆好不能开打;如果一方撤退逃跑,另一方不能死追不放,只能追五十步……
更有意思的规定是,如果有君主在战场上,敌方主将必须给予君主尊重,不允许伤害君主,比如在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军大将郤至曾经三次遇见楚王,这本是“擒贼先擒王”的好时机,但他却没有动楚王一根毫毛,很有君子风范。
不仅如此,郤至每次遇到楚王的车驾还恭敬地下车行礼,楚王对他也十分欣赏,还赏赐给他一张弓。
除了这些之外,搞偷袭也不符合“武德”,比如著名的宋楚泓水之战,我们一般认为宋襄公的行为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对宋襄公施以嘲笑、指责,但宋襄公确实是在根据当时的“道义”行事,这也是所谓的武德。
那么宋襄公到底干了什么呢?当时宋军已经在泓水岸边摆好阵列,随时都可以开战,而楚军还在渡河,这时子鱼劝宋襄公趁楚军还未过河之际攻打他们,宋襄公说:我们是堂堂之师,岂能用诡计破敌?
等楚军渡河完毕,子鱼又劝宋襄公进攻,结果宋襄公又摇摇头说:人家还没摆好阵列呢,岂能趁人之危?
等楚军摆好阵列,宋襄公才终于发动进攻,结果大败而归,宋襄公本人也身受重伤,宋襄公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小丑人物,不过,如果联系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而言的,宋襄公此举何尝不是为了维护“礼”呢?
请敌方吃饭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义战”真是奇葩,然而这种事情在当时稀松平常,因为还有比这更加奇葩的战役,比如晋、楚邲之战,晋军战败,身为胜者的楚军追击时竟然还出手帮助晋军逃跑。
知道的认为他们这是在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两方在玩过家家呢!归根到底,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以贵族为主的战争,诸侯国之家发动战争并不是以灭国为目的,而是为了争霸,是为了让对方服气。
另外,“犒师”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战争礼仪,毕竟民以食为天,能靠吃饭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大动干戈,比如齐孝公伐鲁时,鲁国就派人去犒劳齐军,使者展喜和齐孝公把酒言欢,饮酒吃饭间就成功劝说齐孝公退兵。
(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且使遽告于郑。
无独有偶,秦国崤之战时,商人弦高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结果将秦军耍得团团转。
当时晋国晋文公去世,晋国动荡不安,而依附晋国的郑国则失去了主心骨,而秦穆公一直想要东出,于是派孟明视为大将进攻郑国。
结果在秦军经过滑地时,遇到冒充郑国使者的商人弦高来访,献上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孟明视见到镇定自若的弦高后震惊不已,认为秦国攻打郑国的意图已经被郑国知晓,郑国必定有了充足的准备抵御秦军,于是孟明视引兵而还。
那么当时弦高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呢?原来他只是恰巧赶牛去做买卖,遇到秦军后看穿了秦军的意图,所以弦高一方面派人送信回郑国,另一方面则大胆冒充郑国使者,以犒劳秦军之名拖住孟明视。
最终牛贩子出身的弦高将秦国蒙在鼓里,成功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结语
春秋时期所奉行的战争礼节其实在世界上并不少见,比如欧洲各贵族之间的战争也要遵循一定的贵族礼仪,所谓的“骑士精神”也是这样来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自春秋末期之后,已经很少有诸侯国会顾及所谓的战争礼仪了,动不动就是吞并灭国,此时再讲什么武德,岂不是自取灭亡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2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