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11月8日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非常荣幸,我被评为太原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今年是我奋战新闻战线的第20个年头。20年前,我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憧憬,走入太原日报社。在这里,我遇到很多新闻界的前辈,他们对我是初见,...……更多
2月6日,“晋祠有礼”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晋源区国家级和省、市、区级多个非遗项目,打造出晋阳特色农文旅商IP。晋源的非遗文化既是历史发展...……更多
太原晋源区:狠抓生态治理 力促晋祠泉早日稳定复流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2月22日,从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晋源区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高品质城区,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靓丽。目前,晋阳湖水系连通节点工程基本完工,水源...……更多
“保护汾河生态环境,再现锦绣太原城”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图为“保护汾河生态环境,再现锦绣太原城”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10月19日,太原市河长办、市水务局联合启动“保护汾河生态环境,再现锦绣太原城”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以提高全社会保护河湖的意识,进一步推...……更多
晋源区稻田科研浇灌兴农花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人勤春来早,水稻育秧忙。3月13日一大早,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晋祠水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董琦就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在晋源区稻田公园作起了育秧准备。调查育苗温室大棚生产条件,查看品种、记录...……更多
太原“晋源八碟八碗”:舌尖上的“年味”
...八碟八碗部分菜品。晋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新春走基层)太原“晋源八碟八碗”:舌尖上的“年味”中新网太原1月15日电 题:太原“晋源八碟八碗”:舌尖上的“年味”作者 高雨晴原汁原味的清蒸丸子、晋祠大米八宝饭、寓意...……更多
【庆丰收 促和美】晾晒稻米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10月9日,太原市晋源区北大寺村,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晾晒收获的稻米。近年来,晋源区重塑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晋祠周边11个村相继恢复种植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已达3500余亩。(记者李兆民摄) ……更多
3月12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太原市晋源区:璀璨焰火耀晋阳》为题,对太原晋阳湖畔“二月二”民俗盛会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当晚7时55分,在万众期待中,上千架无人机如点点繁星在夜空中交织升腾,化作漫天的灿烂...……更多
...国戏曲大会、首届国宝大会,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秧歌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李博十六岁时就听说了我市的一个稀有剧种——太原秧歌。从2018年开始,李博对这一濒危剧种进行整理、发掘和创作...……更多
返乡大学生为乡村旅游出谋划策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返乡大学生了解赤桥村的历史。 本报讯(记者 袁剑锋 通讯员 杨润德 文/摄)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手段,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乡村旅游业如何快速复苏成为困扰农户的难题。连日来,...……更多
...转自:山西日报本报讯(记者丁园)记者1月13日获悉,由太原市文物局作为实施单位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案例于日前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该案例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更多
...村学历提升培训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95后”新农人、太原泷山水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玉姣把新思维带回家乡,建设家乡、推介家乡,让更多人了解乡村魅力。“来晋源区晋祠镇三家村,走一走、看一看,品味田园生...……更多
晋源区:元宵滚起来 年味浓起来
...桂花元宵迎来了热销季。2月5日,腊月二十六,走进位于晋源区王郭村村口的三晋英姐晋祠元宵加工间内,淋水、添面、抛馅、滚制,英姐和工人们在电动滚筒前操作娴熟、一气呵成。纯手工制作的元宵馅料精选优质绵白糖、赤...……更多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本报讯 为加强各族青少年之间友好交流,近日,晋源区实验小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开展了“晋疆携手颂家乡、兵地心牵赞红脉”手拉手系列活动。“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更多
到晋祠喝“油” 感受非遗魅力
...椒,一锅“油”就做成了,色艳香飘,吸引小店、清徐等太原市周边市民驱车前往,感受喝“油”的鲜香美味、畅快淋漓。走,到晋祠喝“油”去,是驱散冬日严寒的最温暖人心的热词。在小区门口、天龙山路旁、王郭村、东庄...……更多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2月1日下午,晋源区赤桥村汤玉娥家暖意融融,20多位婆姨围坐在一起,手脚麻利地包着油糕。一屋子人说说笑笑拉着家常,手上功夫却不停,蒸糕面、拌馅儿、捏糕……不一会儿就包了满满一桌糕。晋源...……更多
“按照全省文旅工作安排部署,晋源区被列为全省2023年计划打造的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之一。”10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市文旅局交流合作科科长、新闻发言人贺锐介绍,晋源区打造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的优势突...……更多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晋源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群众所急所盼,以幸福养老、破解入学难为着力点,准确掌握具体工作的难点堵点,找准症...……更多
“禁设区”内严禁占道经营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市容秩序分区管理“禁设区”内严禁占道经营 本报讯 3月15日从市城乡管理局了解到,该局决定对城市主次干道和其他重点区域的市容秩序实施分区管理,并划定包括58条主次干道在内的...……更多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本报讯(记者 毕晶晶 通讯员 韩雪冰)1月19日,晋源区首届冰雪影视文化节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暨电影《寻爹奇遇》开机仪式在太原古县城举行,为晋源区与太原古县城2024年春节“新文旅战略”...……更多
央媒看太原10月21日,《农民日报》以《山西古交市吾儿峁村生态园丘陵山区试种水稻成功》为题,报道太原古交市河口镇吾儿峁村福福山生态园立足当地自然条件,选用优质品种并通过聘请专业技术指导,在丘陵山区首次试种...……更多
...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锦绣中国年”专题以《山西太原:龙年到游千年晋祠感受历史文化魅力》为题,连线晋祠正月初一现场,呈现春节假期多种特色文化活动。报道称,山西太原的晋祠,文化遗存丰富,类型多样的各式...……更多
日前,由晋源区卫健体局、晋源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晋源区2023年“奔跑吧、少年”晋源区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圆满落幕。本次篮球联赛设初中男子、初中女子、小学男子、小学女子四个组别,来自全区的30支队伍共360名运动员参...……更多
...矣。李白曾两次游历山西,留下了40余首诗歌。对于北都太原,他写下了诗歌《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太原早秋》以及散文《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与好友...……更多
2月23日,新华社以《山西太原:晋祠桂花元宵里的老味道》为题,以视频形式报道太原省级非遗“晋祠桂花元宵”的历史及制作流程。报道称,元宵节临近,山西太原晋祠桂花元宵又迎来了热销期。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更多
...落幕。大会发布了“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从进入终评的全国30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是山西省唯一进入终评环节且...……更多
太原市晋源区一电学校:龙娃闯关 趣味“乐考”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1月18日,太原市晋源区一电学校一二年级以“五福龙游园会”为主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期末“乐考”活动,用精心设计的趣味闯关活动代替传统的纸笔考试,把课程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孩子们...……更多
...11日,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传统的春龙节、春耕节,山西太原晋源举行盛大的民间社火表演。游客们逛庙会、观民俗、赏国潮,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晋源自古以来,就有农历二月二燃放焰火的历史。“二月二南街焰火...……更多
文明家庭王保亮:孝顺好家风 成就好家庭 2024-01-15 21:23:00 [综合新闻] 太原新闻网 记者 张国英 2024-01-15 09:23
...染着大家庭每一位成员。从2012年到2023年,他家先后入选太原市“文明和谐家庭”,太原市“文明家庭”。伺候母亲作为六个孩子中的小儿子,王保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父母为伴。母亲晚年卧病在床12年,他和妻子工作之余...……更多
央媒看太原10月20日,“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开幕。人民网、新华网客户端等央媒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本次展览是太原与福州、南平三市文博单位之间的首度合作。八闽大地独特的资源禀赋...……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三峡大坝有可能报废?淤泥堆积超18亿吨,究竟该如何治理?
“三峡大坝将来是有可能报废的,有可能在建造之初,我们就打下了时间炸弹。”这句话来自于海恩斯国际水利工程协会专家霍华德·怀特
2024-06-26 14:58:00
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中国第一露天煤矿,现在成什么样了?
煤炭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中国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这项宝贵的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限的。就像煤矿中深埋地下的煤炭一样
2024-06-26 14:55:00
宇宙最大恒星有多夸张?太阳能装130万个地球,它能装下100亿个太阳!
最大恒星有多夸张?太阳被数学算到身子发虚,这颗“远超太阳的“恒星到底有多大?将太阳的能量输出延长到160亿年之后,再将太阳放进这颗“远超太阳的“恒星里会发生什么?那么之前让太阳掉到海洋里的那颗恒星又有多大呢?最大的恒星的尺寸
2024-06-26 14:57:00
新疆沙漠中的“地下海洋”,为何迟迟不开采?开采了会怎么样?
自然地理面貌多样的地球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地理资源,正因为自然地理资源的多样性,我国地理学家们才在对自然地理的研究中找到了知识的宝藏
2024-06-26 14:57:00
为何川藏上的司机,总要点根烟扔出窗外?藏民:扔烟的都是聪明人
川藏公路的开通对藏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条公路的背后,更有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默默付出,为了这条公路,他们功放身亡
2024-06-26 15:01:00
古代人没有空调,为何还能花式过夏天?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一些地区,一到夏天,室外堪比正在燃烧的火炉,就算只是被晒了十几秒,也需要吹至少一小时的空调、风扇才能被治愈!话说,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
2024-06-26 15:03:00
农村有一种树木,被农民当柴烧,实际价值却比黄金还贵
农村最不缺的就是绿色葱郁的各种植物树木。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纸就用一种叫速生杨的树木造的,还有一些被用作饲料。有些用来做家具
2024-06-26 15:03:00
太空温度已经接近绝对零度,空间站却还需要散热,为何不是保温?
人类进入太空已经数十载,太空中没空气,温度很高,但同时也很低,其实在地球上也是很冷的。要进入太空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2024-06-26 15:04:00
我们现在瞧见的万里长城,都是秦始皇修的吗?恰好有一万里长吗?
万里长城不都是秦始皇修建的。在漫长的历史里,由于时代的需要,长城曾经修建过许多次。有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
2024-06-26 15:05:00
西藏作为天然鱼库,为何鲜有人敢打渔钓鱼?
西藏,是一个不缺信仰的地方,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人们称之为“世界屋脊”或“第三级”,这里生物种群独特而繁多,淡水鱼在这里就如人间天堂
2024-06-26 15:00:00
它们是鱼却生活在沙漠中,干旱炎热无法打败它,如今危机重重
“魔鬼洞”上方的两根粗壮的钢管中终年流淌着清澈的甘冽泉水,而地下的废弃的矿山却和其黑暗、炎热的环境不相称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4-06-26 14:59:00
地下世界真实存在?玛雅人的消失和地下长廊是否通向那里
地球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经历了大约45亿年,到目前为止,地球上所存在的文明就是我们,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的寻求答案,在这45亿年中
2024-06-26 15:02:00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科学家:全球超过14亿人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车轮像被安装了加速器一样
2024-06-26 14:59:00
木星是气态行星,如果人类用航天器强行登陆,最终会降落到哪里?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
2024-06-26 15:10:00
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被中国人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就让人震惊,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该怎么治理一直是防风治沙领域烦恼的问题
2024-06-26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