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祖大寿原籍安徽滁州,其祖上在正德年间搬迁至宁远。因世袭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祖氏逐渐成为辽东军门望族。其祖父做过宁远援剿总兵官,其父祖承训追随李成梁,因军功获指挥佥事(世职)并官至辽东副总兵。万历三...……更多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明末,明廷还是有能将的,其中,祖大寿算是一位能将,由他镇守辽东锦州算是很称职的,可是,公元1642年三月初八,祖大寿还是打开城门,向清廷投降,而这一次投降是真的降了,至于祖大寿投降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更多
祖大寿降清是真投降还是权宜之计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时,祖大寿从基层游击军士干起,凭着多年摸打滚爬赢得的战功,屡获升迁,后驻守宁远。天启六年(...……更多
祖大寿:明朝末年的军事奇才,谜一般的命运
...的危机之中。这时,朝廷迫切需要出色的军事将领,而祖大寿,就是在这个困境中崭露头角的人物。或许许多人对祖大寿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的外甥,枭雄吴三桂,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换言之,祖大寿就是吴三桂的舅...……更多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死后,关宁铁骑的总指挥变成了辽东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祖大寿,辽东人本就不喜欢大明,只是更仇恨女真人才愿意成为大明守军,共同抗清。祖大寿本就对崇祯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袁崇焕的行为心怀不满,带兵回到辽东之后...……更多
大凌河之战”之后后金发生了什么
...历八月,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压向大凌河,将明军将领祖大寿所驻守的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并以此为中心打击前来援救的明军势力,最终这一长达数月的攻坚战以大凌河城守将祖大寿率部投降后金而告终。从历史进程的轨迹...……更多
己巳之变对明朝的国运有什么影响
...满桂军,一时间城下死伤惨重。而在广渠门,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宁远骑兵,与皇太极鏖战多日,击败了后金军。见不能正面取胜,皇太极决定实行反间计,他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与自己私下勾结。北京城本就数十年没有战事,...……更多
吴三桂的曲折道路:从明朝忠臣到清廷反贼
...勤练拳脚,也严格要求他的学业。在吴襄入京,且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后,他对吴三桂更加严厉要求。因为祖大寿是望族出身,祖大寿更是辽东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祖家比起吴家,在军中地位高了许多。如果吴三桂能入祖...……更多
关宁锦防线:明末东北的坚固防线与战略要地
...攻的战略思想也是正确的,随即孙承宗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等将领。开始整编队伍,修筑宁远防线。天启六年,宁远大捷过后,袁崇焕着手修复宁远、然后继续向东北筑城,最终修筑到锦州,锦州城刚刚竣工,皇太极...……更多
从己巳之变看明朝辽东防线的漏洞与经济困境
...之后,袁崇焕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几乎是马上就率领祖大寿、何可刚等将领入关增援,并且让爱将赵率教现行协助防守。此时,崇祯帝给了袁崇焕最后的信任:命令他统一指挥各地赶来的援军。但是,毕竟这里不是辽东防线,...……更多
孙承宗全族殉国,为何救不回一个扶不起的明朝
...朝。因为在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被抓到牢里去了。而祖大寿也久陷困局,难以自拔。如果不是孙承东亲自下场力保祖大寿,保不齐祖大寿这个时候就直接开城投降了。正是在孙承宗的努力之下,这些已经濒临崩溃的军队才重新...……更多
...朝的民心、士气造成持久打击。崇祯四年,辽东总兵官祖大寿率三万军民重修大凌河城。在范文程的建议和谋划下,皇太极迅速出兵包围大凌河,并定下围点打援、逼迫祖大寿投降的策略。在围城过程中,范文程更是书信并亲自...……更多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被剿灭干净之时,清军在辽东大举进犯锦州,守城将领祖大寿连连告急。此时,崇祯下令洪承畴督师蓟辽,率领八大总兵,十三万精锐,出山海关救援锦州。由于崇祯催促作战,致使洪承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计划得不到...……更多
袁崇焕:明末的悲壮英雄,被误解与冤屈笼罩的一生
...为此还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孤城宁远,袁崇焕早已严阵以待,利用西洋红衣大炮猛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狂轰下溃不成军,...……更多
...太宗实录》更为严重的是,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并与祖大寿先后投降后金,袁崇焕打造的关宁防线名存实亡,关宁铁骑尽乎全军覆没。吴三桂和山海关成了明朝最后的防线,这便是为何后来吴三桂倒戈会让李自成如此被动。总...……更多
“松锦战役”双方举国而战,明朝败在了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被清军猛烈进攻的锦州城最高军事长官祖大寿的想法与洪承畴不谋而合。双方互不退让,一边说另一边被建奴吓胆,哪有百年大明的铁血军队风范,另一边说一边是不知军事和战争的书生腐儒,只知道纸上谈兵,...……更多
如果崇祯早死十年名声会更好吗
...祯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后金犯黄泥洼。袁崇焕令总兵官祖大寿击郤之,斩一百八十级,获马骡百二十。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三日,诏会推阁员。廷臣列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及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等名以上。同时被会推者郑以伟、李鹏芳...……更多
李自成治军严明为何遭诬陷
...对袁崇焕的种种猜疑。12月1日,崇祯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于平台,一见面,崇祯就责问袁崇焕不经请示擅杀毛文龙和此次进京逗留不战二事。袁崇焕大惊,一时无从辩白。崇祯不问情由,下令锦衣卫逮捕袁崇焕。 同被召见...……更多
袁崇焕在天启年混的风生水起,到崇祯朝却没人拿他当盘菜
...辽东转了一圈,一个字,撤!大小凌河,撤!锦州,撤!宁远,撤!全部撤到山海关,关外咱不要了,反正也守不住!十几万石粮食,无数的民众,全不要了!袁崇焕坚决不执行命令,表示愿与宁远城共存亡!老高想,你小子是...……更多
聊聊赫赫有名的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对明军野战实力不及八旗,遂打造了一条北起锦州、中经宁远、南抵山海关的纵深防御堡垒群,即关锦防线。同时,孙承宗大量仿制佛郎机(葡萄牙重炮),用于加固城防,此后,佛郎机也成为八旗最大的梦魇。孙承宗在辽东四...……更多
袁崇焕与崇祯帝的“五年之约”还没到,为何就被抄家处决
...好转。袁崇焕带领下的辽东铁骑重现昔日威风,相继打赢宁远、宁锦之战,击退围攻大明京师的后金部队,对努尔哈赤、皇太极来说,袁崇焕就是大明最坚实的一道屏障,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崇祯帝却亲手将这道屏障撤除了。公...……更多
孙承宗:宁远城的英雄,魏忠贤的克星
...造了自锦州到宁远得宁锦防线,所驻守的将领如满贵、祖大寿、吴襄等都是他提拔的,而且还培育出后金的大敌袁崇焕。自此,天启三年至六年,大明朝的东北边关无战事发生。 而且孙承宗更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的偶像,...……更多
皇太极的豪赌:己巳之变及其后果
...土地被后金军蹂躏殆尽。”崇祯帝因此逮其下狱,总兵祖大寿见袁崇焕遭下狱,率师1.5万人离京东返,后因孙承宗调度有方,才停兵待命。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八月,崇祯帝凌迟处死袁崇焕。皇太极为了反间计...……更多
党争之祸:明朝灭亡的隐形推手
...能与满清正面对抗的关宁军也失去了主心骨,一部分随祖大寿等人降清,另一部分随吴三桂退守山海关,而最后吴三桂也投降了满清。实际上,本来以大明王朝的万里版图,人口还不足百万的渔猎民族满清完全不足以动摇其统治...……更多
聊聊助力吴三桂成为“头号逆贼”的王永吉
...广宁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屯城,明朝在关外就只剩宁远这个“孤城”。为此王永吉向崇祯讨得十八万军饷(其中八万为内帑银),以向永平、山海关集结兵马。在王永吉心里,不要说重建关宁锦防线、收复辽东,连宁远都...……更多
...份重要“榜单”上居首的,并不是声名赫赫的洪承畴、祖大寿等人,而是一对战功一般、名声不显的父子–刘良臣和刘泽洪。先说排名第二的刘泽洪。刘泽洪从军后一直在追随他的伯父–南明四镇将、广昌伯刘良佐。顺治二年多...……更多
吴三桂在明清鼎革之际的抉择与命运
...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自己的舅舅大明名将祖大寿已经战败投降了皇太极。面对前面已经投降的两位,吴三桂绝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接过两位之前的抗清大旗,继续为国坚守边疆;相反,前面两位的投降事迹倒是给了吴...……更多
揭秘明朝覆灭: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的三重罪责
...桂莫属。吴三桂出身名门,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是镇守宁远的大将。吴三桂早年一边帮助崇祯皇帝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边抵抗清军的入侵,确实也立下很大的功劳。崇祯皇帝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明朝...……更多
卢象升:一位被埋没的明朝守护者
...批优秀将领当中,有的如袁崇焕般含冤遇害,有的则如祖大寿般走投无路归降了后金。当然,也有许多将领在战场上以身殉国,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气节,如被义军称为“阎王”的卢象升。作为明末重要将领,卢象升一度总理七...……更多
天雄军的荣光:卢象升的治军之道与对抗叛军的策略
...终于在京城外围和京城守军一起,挡住了满清的骑兵。祖大寿的带领的守军和关宁军一起奋力抵抗,双方都伤亡很大。皇太极自知孤军深入敌方,如不能迅速取胜就得马上撤离,在久攻不下之后下令撤军,至此京城危机便解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谁一辈子打一场仗,换来国家300年安定
人们常用“身经百战”来形容历朝历代的名将。的确如此。举凡名将,如孙武、白起、王翦、项羽、韩信、霍去病、李靖、郭子仪、岳飞
2024-06-07 10:33:00
刘备病逝白帝城,看诸葛亮如何化解蜀国危机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6月10日,蜀国精神领袖刘备,彻底告别了自己一生都在奋斗的战场,撒手人寰,病逝白帝城。临死前急诏诸葛亮前来
2024-06-07 10:35:00
丹荔迎夏
《荔枝图》 宋 赵昌(款) 上海博物馆 藏荔枝的声名鹊起,东坡先生功不可没。东坡忠直,62岁再谪海南儋州,儋州号称“天涯海角”
2024-06-07 10:54:00
弟弟妹妹加入送考大军,为哥哥姐姐送上祝福!
2024-06-07 10:55:00
燕山耸翠长城如练!“奔赴山海·秦皇岛之约”媒体行感受长城文化
明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穿越时空等候着与有缘人相遇。6月6日下午,参加“奔赴山海·秦皇岛之约”媒体行活动的30家主流媒体的社长
2024-06-07 11:03:00
繁花掠致远,研习沐书意
江南时报讯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日的海浪推动了书籍里弥漫的浓厚气息。为了让小记者了解古籍,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2024-06-07 11:39:00
明朝为何需要“海禁”来抗击倭寇呢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当时郑和下下策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有政治目的的
2024-06-07 11:43:00
高考首日学生忘带准考证,福州铁骑疾驰5公里护送家长送证。
2024-06-07 12:33:00
阴氏,新野(今中国河南新野南)人。出身显贵,她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父亲名阴纲,母亲邓氏,是汉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儿
2024-06-07 06:12:00
这事儿,不但后人难以理解,同时代的人们,也是啧啧称奇。一、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尤其是比起今天"万贵妃题材"的影视剧里,不少女星们塑造的"美艳"形象来
2024-06-07 06:14:00
隋炀帝虽被称之为暴君,但现在,我们对他的功绩还是认可的。无论是征战高句丽还是开凿运河,都是不世之功,但这样大的工程,本就不是杨广这一世能够完成的
2024-06-07 06:15:00
老土这两年心情不错——吉林的土默热,辽宁的聂桥,广东的姬健康,三个信奉“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的红学草根,摒弃传统红学索隐
2024-06-07 06:21:0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当年,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2024-06-07 06:18:00
作为太史公司马迁呕心沥血之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在史学界地位崇高,在文学界同样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2024-06-07 06:19:00
哀帝去世后无子,王莽出山,他扶植刘兴之子刘箕子为帝王,改名刘衎,是为平帝。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他将自己年仅十三岁的长女王氏嫁给了箕子
2024-06-07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