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出恭’的由来:明朝科考与如厕的含蓄表达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词语其实来自于明朝的科考。科举考试,是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没有之一。文人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更久,就是为了这次考试做准备,一朝中举,自然仕途顺遂,否则十年努力付之东流。面对如此...……更多
吴越王后人钱易,少年天才17岁就该中状元,因提前交卷被除名
...两兄弟心里憋着一口气,从那以后他们便发奋读书,立志科举入仕,用真才实学来证明自己。皇天不负有心人,宋真宗在位时期,17岁的弟弟钱易考中进士,本来他极有可能成为古代最为年轻和最有才华的状元的,但是因为一点...……更多
张居正一岁多就开口说话,五岁就进了私塾,十二岁就考科举
...这个儿子实在是太神了,我实在救不了你,快点让他去考科举吧”。张白圭的父亲张文明一听到这句话,高兴地差点跳起来,立刻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儿子回家做准备,做完准备就直接去考场考试。考完试,考官在批改试卷的...……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取士却是让许多饱读诗书的起义军首领都望尘莫及。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早发源于隋朝,那个时候的隋朝刚刚统一天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完善,而在人才选拔方面也迫...……更多
柳永:北宋落第才子,用一首词赢得千古名
...。这位在北宋乃至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却在参加科举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次参考,多次落榜,心里带有很大的怨气。为此他写下了一首“落第词”,句句带有牢骚,同时也反应出他个人叛逆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科举制度一出来就深受皇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更多
唐朝名妓李娃,皇帝亲封为汧国夫人以彰其德
...称之。未到加冠之年,荥阳公就早早的安排儿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荥阳生刚进京城就遇到一个姑娘,其“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直接将青春年少的荥阳生迷倒。为了多看几眼这个女子,荥阳生停下车马,还把马鞭故意掉...……更多
千年红墙琉璃瓦,这里诞生了举人1.4w+、进士4000+
...之恢复,使文庙内出现了罕见的“双泮池”景观。“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童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初考试,童生经童试合格后成为新进生员,俗称秀才。秀才须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入泮...……更多
...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书院的生员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大程书院本来就是县试的重要场所,就现存的建筑来看,其东西廊房各两排,每排有13间房,共有52间房,这些房间都是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用来答卷的地方。...……更多
在宋朝,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宋朝当官,主要有四个途径,分别是荫补、积年、纳粟、科举。例如荫补,指的是当皇帝诞辰、祭祀,或者高级官员告老还乡、在朝任职临终时,皇帝都会对高级官员的子弟和亲属进行封官。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更多
为何说明宣宗朱瞻基在用人方面有问题
...一朝,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只有8455人。这也就是说,大唐王朝每年从科举中走入官场的人,只有二十个左右,录取率可以说是相当之低。那么明朝呢?很显然,数据要比唐朝好很多。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十八年到末代...……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收为弟子。不过,曾巩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当时骈文还比较流行,擅长古文的曾巩落榜。不过,欧阳修非常赏识这名弟子,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小就才思敏捷,腹有诗书。同时家中的其余兄弟五人也在科举道路上收获颇多,吴家三代中出了6个进士。但家道中落后,平日里放荡不羁好交友的他几年就把积蓄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只留下一些书卷和一部奇书——...……更多
北宋宰相章惇的浪漫传奇故事
...惇这个人心高气傲,向来十分自负,嘉佑二年,章惇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成绩还算理想,是进士及第。可是他有位远房的后辈亲戚,他的族侄章衡和他一起参加考试,却高中状元。章惇看到自己的成绩还挺满意,但是一看到章衡...……更多
揭秘苏轼晚年的坎坷遭遇
...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个十分刻苦读书的人,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虽然多次进京应试未能如愿,但苏洵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的苏轼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与此同时,苏轼的母...……更多
聊聊科举同年徐世昌、陈夔龙与陈志喆
...在本家私塾就读,最后才入官学,经历比较坎坷,也显示科举之不易。硃卷有潘祖荫、翁同龢等主考钤印,故陈志喆可视为他们的门生。本届科榜名人有:徐世昌(清大学士、民国大总统)、陈夔龙(清直隶总督)。陈志喆在光...……更多
为何说韩愈他拼搏一生只为了他的嫂嫂
郭威称帝之后,建立隋朝,他颁布了科举制,给出生贫寒又有才能的人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科举制也是影响后世,然而想要得到认可并不是那么简单,有人寒窗十年苦读,也终究与官无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更多
八旗制度:满族荣誉与纨绔子弟的起源
...手好闲的纨绔流氓子弟。汉人子弟要入仕当官都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难度很大,有的人可能到白头都没能中榜。而八旗子弟则不同,可世袭官职,直接将老爹的官帽戴上,不必经由科举考试。但有些没有世袭机会的旗人也...……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干脆写不成句子。欧阳修一心要革除这种弊病。在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凡发现文章过分古怪难懂的,都不予录取。他还要求考官率先垂范,带头写通俗的文章。这次开试之前,欧阳修也提出倡议,要各位考官给考生们做个样子。...……更多
北宋状元的哪首情词,词中无一思字,却道尽了相思之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普通读书人跻身官场的最佳途径。唐宋很多文人都参加过科举考试,有多次参加科举却不第的,例如贾岛、罗隐,也有暮年才进士及第的,例如韦庄、柳永。当然也有像王维...……更多
大才子唐伯虎考场作弊毁掉一生,连仆人都嫌弃他
...九岁那年,唐广德给他聘请了举业老师,他希望儿子通过科举改变社会地位。在唐家不远的地方,是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刘昌的家,成化十六年(1480),刘昌去世,他的大儿子刘嘉絠(ǎi),随母亲从洛阳回到苏州老家。唐伯虎...……更多
罗隐的科举之路:十二年不第的悲愤与感慨
...)去世。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印证了罗隐科举考试不中的经历。故事中提到,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他再度落第,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更多
韩愈:从科举失意到文豪巨匠,揭秘他官场沉浮的传奇人生
...韩愈这里,稍微有点曲折。古人想要从政,那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而韩愈前后参加了四次科举,只有第四次登进士第。但在吏部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韩愈又连续三次失败。最终,韩愈还是靠着宣...……更多
薛峰: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口无遮拦成绊脚石
...着,鱼贯而入,引来了其他官员羡慕的目光。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经过整个唐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唐朝人如果想当官,可以通过举荐、恩惠、科举等方式。但进士进士显然越来越受到皇帝的重视,前途更加光明。带路...……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聊聊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的于成龙
前言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的科举考试十分公平公正,通过科举高中成为官吏是最光明正大的途径。但是在那个时代,也存在一些由于出身等原因,即使考试出类拔萃也无法通过科举的人。于成龙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却始终无法高...……更多
张籍:唐代诗坛巨擘,热心助人的文化使者
...颜如玉”,不远万里云集京城的天南海北学子,谁不想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呢?但话说回来,在强手如林的考场上,谁敢打包票自己能够马到成功,心想事成呢?按照那个时代的流行作法,...……更多
“神童”骆宾王聪明绝顶却怀才不遇,讨武失败后下落不明
...这一次又是以失败告终。官场历来都是复杂的,哪怕这是大唐盛世。 过于清高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入仕,骆宾王明白自己要不同流合污,要不隐居山林。骆宾王也曾经尝试过攀附权贵,但性格是天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叶向高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明末时期,政治斗争激烈,党派之争不断。其中,东林党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精神领袖叶向高备受关注。然而,对于叶向高的评价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2024-10-05 20:35:00
李渊为何不以“太祖”为庙号,而是以“高祖”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庙号与尊号往往与其个人功绩及所建立朝代的政治形象密切相关。然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并未被尊称为“唐太祖”
2024-10-05 20:35:00
探究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李世民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备受推崇。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军事才华不仅在晋阳起兵和建立唐朝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10-05 20:38:00
为何说晋阳起兵事件显示出李世民非凡的决断力和军事才能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转折点都与年轻才俊的决断和勇气紧密相关。李世民,这位后成为唐太宗的杰出领袖,早在年轻时就展露了这样的特质
2024-10-05 20:39:00
解析一代雄主李世民如何逆转乾坤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帝王将相通过各种手段走上权力巅峰,而李世民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世民最终却能反其父而立
2024-10-05 20:40:00
聊聊古代贵族的奢侈生活
在古代,贵族们的生活可谓是奢华至极,他们享受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满足
2024-10-05 20:41:00
探讨荀彧为何与曹操决裂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荀彧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其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当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加九锡时,荀彧却选择了决裂
2024-10-05 20:42:00
南明拥兵上百万,为何并未能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和南明都是中国历史上在北方失地后,退守南方继续抵抗的朝代。然而,尽管南明拥兵上百万,其最终并未能像南宋那样成功偏安一隅
2024-10-05 20:42:00
探讨罗士信归唐的深层次原因
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许多英雄人物纷纷崛起,其中罗士信因其骁勇善战而留名史册。罗士信原为张须陀部下,后转投瓦岗军,最终归顺唐朝
2024-10-05 20:43:00
探讨皇帝对国库资金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理论上拥有对国家资源包括国库的最终支配权。然而,这种权力是否无限,以及如何行使
2024-10-05 20:45:00
探讨清末国库的收入情况,分析影响其收入的主要因素
在清朝晚期,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国库的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清廷的运作和国家的安危。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清末的国库并不充盈
2024-10-05 20:46:00
探讨明朝国库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国库收入为何相较于前期有所减少,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明朝国库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2024-10-05 20:46:00
揭示明末国库的实际财政情况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国家财政曾经非常充盈。但到了明朝末年,国库的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是许多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
2024-10-05 20:47:00
探讨吕母起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新朝的影响
在西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莽通过政变建立了新朝,试图挽救汉王朝的危机。然而,新朝的统治并未能平息社会的动荡,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2024-10-05 20:48:00
聊聊明朝皇权与官权的斗争与平衡
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皇帝与文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虽然表面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实际上,文官往往能通过各种方式对皇帝的权力施加影响
2024-10-05 20: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