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此人是唐朝千古罪人,因做错了一个决定,把大唐江山都断送了
...死也标志着唐的衰败。本来盛极一时的大唐盛世,从蛮人安禄山的叛乱为开端,步步深陷,最终沦为不伦不类的混沌社会,令人唏嘘。这个结局其实某人早已有所警惕,但只因未够重视,走了失误的一步,最终断送大唐,断送贵...……更多
安史之乱的罪臣怎么毁灭唐朝盛世
...一个威名远扬的帝国,却随着安史之乱的号角,被十几万安禄山叛军,像砸精美瓷器一样,轻而易举就砸得粉碎。虽然这场叛乱,被唐王朝历经八年艰苦平定,但随之带来的连锁反应,从中央的宦官专权,到地方的藩镇割据,如...……更多
唐朝的此人嚣张霸道无视皇权,被自己的儿子所杀,他是谁
...将领哥舒翰矛盾重重,最终才导致唐军大败。事实上,在安禄山必将造反这件事上,在大唐王朝内部早有共识,比如宰相张九龄就认为:“乱幽州者,必此胡也”,甚至连杨国忠这样无能的人也深知安禄山会反,但唐玄宗却硬是...……更多
为何说李林甫把张九龄挤下台,是大唐由盛而衰埋下祸根
...污蔑抹黑,他成功“搞臭”张九龄,取而代之。这一年,安禄山否极泰来。开元二十四年,担任平卢将军的安禄山在讨伐契丹的战争中大败,按律当斩。张九龄目光如炬,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有不臣之心,料定他以后肯定会...……更多
毁掉盛唐的千古罪人,留下一件文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意。第二场战争则是“安史之乱”。杨国忠在位时,正值安禄山的上升期。两人互相嫉妒排挤,势同水火,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杨国忠身处朝廷机枢重地,逐渐占据上风,开始疯狂打压安禄山一派势力。御史中丞吉温,...……更多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过五千万,国家看似安定,实则暗流涌动。仅仅一年后,安禄山起兵反叛,天下大乱。边疆的将领安禄山,凭借对李林甫、杨贵妃的巴结,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掌握重兵。安禄山的野心与...……更多
几代帝王的心血成就开元盛世,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毁于一旦
...史之乱爆发之初,因为唐玄宗的迟疑,唐军反应缓慢,让安禄山抓住机会迅速壮大,领着河东、平卢、范阳三镇的人马,联合史思明朔方一镇的军队,总共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直接南下,以雷霆之势迅速席卷河北各地...……更多
权谋之术:李林甫一步步攀附权贵,最终独揽大唐相权
...也?”答曰:“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那位被罢相的张九龄甚至早早预言:“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更多
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智囊团与晚年罢免的宰相
...解决。张说画像张九龄曾向唐玄宗进言,希望他提前除掉安禄山。当时,安禄山因战事失利被上司押往京城受审,张九龄便对皇帝说:\"安禄山这个人狼子野心,又有谋反的面相,最好是现在根据他的罪行将其除掉,以绝后患。\...……更多
唐朝哪位名相早就预测到安史之乱力谏玄宗除掉安禄山
...中官奴游说张九龄,被张九龄叱退。唐玄宗重用李林甫、安禄山等奸佞之徒,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曾入京拜见过张九龄,明朝秋毫的张九龄看出安禄山早晚必反,他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安禄山...……更多
李林甫:权臣之路与帝国的覆灭
...这期间,还又一个人同样不容小觑,他不同于起兵造反的安禄山,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比安禄山带来的破环还要严重和深刻。那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将大唐推向深远的男人。作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更多
他是开元时代最后一位名相,曾预言安禄山必反
...唐玄宗李隆基生活腐化,精神麻痹。九龄曾言另一节度使安禄山必反,玄宗不以为然。开元结束,历史步入天宝时代,九龄已殁,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大唐倾颓。玄宗避道蜀中,思九龄,痛哭不已。 ……更多
...。张九龄四十五岁那年,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更多
聊聊大唐名人故事
...逃走(注意,不是战略性撤退)后,臣民各自逃生,归附安禄山者数众。表面上看,是臣民不够忠诚。但实际上呢?是李唐君主率先背弃了君臣之间的契约,臣民自寻出路,无可厚非。就像今天,我们提倡对公司有忠诚度的品德...……更多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彻底消灭藩镇
...的英雄唐朝是一个辉煌的王朝,但在其鼎盛时期,一场由安禄山和史思明所引发的叛乱,几乎让这个王朝土崩瓦解。在这场动荡的年代里,一个出身铁勒族的将领仆固怀恩英勇浴血,屡立战功,成为平定叛乱的关键人物之一。那...……更多
安史之乱时,张巡为何会做出分食百姓的残忍行为?
...享乐的“资本”。唐玄宗操纵帝王制衡之道,太子李亨、安禄山、杨国忠互相牵制,这种局面最终土崩瓦解,对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造成很多无法估量的损失。张九龄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骊山华清宫宴饮,一...……更多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是全国第一,但是,因为皇帝当时重用胡人,我们知道的安禄山就是胡人。所以当时流行胡乐,只有像李白高适这样的人,才欣赏董大的音乐,也就是曲高和寡。房琯被贬谪出朝,董大这样的门客自然也就散了。高适送别董大,...……更多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北之后一年,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起了反旗,也拉开了那场动摇大唐根基的大叛乱——安史之乱。有鉴于两者之间间隔时间之短,很多人觉得,天宝年间的两次南征败北,元气大伤的大唐,最终开...……更多
唐朝两位伟大君主李世民与李隆基,为何晚年表现大不同?
...面的人都精着呢,一看皇帝如此,基本都不言语了。比如安禄山的叛变,其实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也数次给皇帝指出来,但李隆基就是听不进去,终于酿成了后来的乱子。而最早看出来的人是张九龄,我一直纳闷,张九龄是怎么...……更多
谁在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
作为大唐历史上的大奸臣,他在的时候,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即便是杨国忠视他眼中钉,纵然是杨贵妃仍在,可杨国忠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这位就是大唐著名的权相李林甫,本是一文人出身,却高居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宰相...……更多
大唐到底毁在了谁手里,安史之乱还是玄宗?
...。这种自由度过高的军镇,很容易形成单独的军事集团。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军事集团,因为自身的兵器过于强大,以至于能够跟大唐的军力匹敌,从而发起了安史之乱。其实大唐之所以走向衰落,除了跟唐玄宗的藩镇制度有关...……更多
从宰相张九龄的预言看唐玄宗的用人失误
...立无党,对自己专权比较安全。玄宗果用其言便重用胡人安禄山,安禄山之父是胡人,其母是突厥人,安禄山是个混血儿。此人之性极为残忍,但又机智灵活;此人骁勇善战,但又骄纵不羁。在一次作战中,因安禄山轻敌,兵败受押,解送京...……更多
他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被贬时写下此诗流传千古
...他任用过的宰相很多,前期有姚崇、宋璟,中期有张说、张九龄,可到了后来就只有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了。当张九龄离开时,当时的人一定不会意识到,他就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带走了朝廷之中最后一缕清风。张九龄斗不...……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十四载那场终结太平盛世的大动乱。日后掀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正是利用唐朝的边策欺上瞒下邀功请赏。在十几年间平步青云。在政治上,王昌龄属于张九龄一派,善于直抒己见。但在朝堂之上,正直的品格往往会招来恶意的...……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让大唐朝堂黑暗,日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边关将领安禄山,通过巴结讨好唐玄宗的宠臣李林甫、宠妃杨贵妃等人,日益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担任了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后,安禄山的野心就...……更多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是盛世大唐衰败的转折点
...白、杜甫也被卷入其中。天宝14年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在范阳(北京)起兵,剑指中原,安史之乱爆发了。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是唐朝从此衰落,如果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更多
为何说唐玄宗既是创造奇迹的君王,又是毁灭盛唐的终结者
...,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李林甫以后,杨国忠与安禄山争宠于玄宗,杨国忠向唐玄宗进言说安禄山势大,将会谋反,安禄山亲自跑到长安向皇上哭诉,于是杨国忠再说安禄山坏话,唐玄宗也不听了。(乃驰入谒,帝意遂...……更多
...然会与时局产生裂痕,果然,李泌因为写诗讥讽杨国忠和安禄山,被唐玄宗赶到蕲春郡监视居住。李泌年轻气盛,跑了,从此隐居于山中修炼,没人知道他的去处,因此唐肃宗多次寻访无果。“先生此番前来,必有定国之策,请...……更多
李猪儿一把尖刀划开安禄山的肚子,李猪儿是谁呢
公元751年,32岁的杨玉环给48岁的安禄山洗澡,还将300多斤的安禄山裹在襁褓里,一声声“禄儿”喊得甚是亲切,逗得唐玄宗哈哈大笑。三天前,在安禄山的寿宴上,杨玉环认其为干儿子,唐玄宗除了赏赐金银珠宝,还赐他“洗...……更多
这十二大人可称为华夏历史罪人,你觉得他们谁才是第一罪魁呢?
...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他还建议玄宗重用胡将,导致安禄山势力坐大。天宝十一年病逝,被继任者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总结李林甫的罪过就是“阖朝大权独握,斥贤紊乱朝纲。重用胡将坐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西汉第一位太后是吕后,第二位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第三位太后就是窦太后,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
2024-05-29 06:23:00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长恨歌》,诗中有那么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闺阁人未识。”描绘的便是杨家闺女倾国倾城
2024-05-29 06:13:00
“徐茂公”其实是来自于《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当中的名字,指的便是初唐时期的一位功勋之臣“徐世勣”,他的字为“懋功”,由于他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4-05-29 06:32:00
诸葛亮是三国“三绝中的“智绝”,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是智商前几的人物,有人说如果诸葛亮多活几年,那统一三国的就是蜀国了。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24-05-29 06:43:00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用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来比喻同父异母的兄弟
2024-05-29 06:52:00
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年代的人才容易被发掘,启用。在战乱年代,会打仗的人尤其受欢迎
2024-05-29 06:56:00
在被评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有这样一位春秋霸主有五霸之名却无五霸之实,坚守古军礼让自己惨败,最终让自己受伤不治身亡
2024-05-29 06:57:00
管仲时代,齐国到底有多乱
公元前645年,年近八旬的齐相管仲在病榻上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想起年轻时和鲍叔牙的意气风发;想起后来射中小白的衣带钩
2024-05-29 15:00:00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内阁大学士的地位、作用不断得到提升,虽无宰相之名,却行相权之实。然而,想要做到这个位置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官员穷尽一生
2024-05-29 15:00:00
袁世凯临终前提到哪三个人,认为他们能救中国
时间总在推搡着不愿意前行的人们,恍惚之中,曾经年少的我们,已经有了根根白发,嘴上逞强说着还年轻,可实际上我们早已经阅尽千帆
2024-05-29 15:01:00
萧衍幸同泰寺竟肇火灾,高欢娶柔然公主为和亲
梁主萧衍览书不禁大怒,立召侍臣至前,口授教书令他照录,大旨是诘责贺琛,令他据实指陈,不得徒托空言。第一事谓牧守贪残,应指出某官某吏
2024-05-29 15:01:00
1669年,年仅15岁的康熙皇帝在紫禁城内,召见了年近六旬的鳌拜,鳌拜无疑认为这又是一次平常的觐见。然而,康熙此次召见却隐藏着深远的意图
2024-05-29 15:02:00
公元184年,刘备的老师卢植,前往冀州平黄巾起义,刘备本人也趁此机会拉起了队伍。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位好汉投到了个体户刘备的麾下
2024-05-29 15:04:00
崇祯在即位之初就扳倒魏忠贤和阉党,由此让不少人对这位皇帝及其执政史产生了误解。觉得崇祯过于厌恶宦官而主动舍弃这一助力,甚至替他后悔“忠贤若在
2024-05-29 15:05:00
长沙之战中,关羽一生之中第一次碰到难以匹敌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老将黄忠。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中岁数最大的一位,也是当时岁数最大的武将之一
2024-05-29 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