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4 18:5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文人,都是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奋斗目标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没有一个文人学士的目标是“独善其身”,即使是如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也并非开始就确立了当隐士的人生理想,而是因为人生失意而退隐江湖。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仕途诗意的诗人们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最高峰,清朝时期编撰的《全唐诗》就选编了2873位诗人的49000多首诗。而实际上,唐朝的诗人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这些诗人,都有一颗显达治世的心。可惜,能真正实现理想者寥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是终生郁郁不得志,虽然奋力出世,但最终都未能如愿。李白最高级别是待招翰林,并没有什么级别,是在等官帽子,而最终也没有等到。即使如此,李白也每每以此为荣耀,写诗都不忘自己是翰林。

杜甫呢,拼命努力,又是参加科考,又是求人推荐,还直接向皇上上书自荐。但直到43岁时,才被任命为县尉,嫌官小,且这官又不好当,没有到任。到了47岁,好不容易到了皇帝身边,当上了左拾遗,但很快就被贬。53岁时,严武举荐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为杜工部。第二年,就解除了了职务,归隐草堂了。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

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其实唐朝只有一人,那就是高适。《旧唐书》这样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的诗,朋友们都知道,边塞四大诗人之一,那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爱好古诗词的朋友们,都能随口背诵出几首几句高适的诗。当时,他的诗跟李白杜甫有得一比,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就是专为高适、李白、杜甫等五人而建。

那么,高适是不是仕途一路高歌呢?其实并不是。高适开始也跟李白杜甫一样不得志,在他41岁那年,跟被朝廷赶出来的李白和还在到处游逛的杜甫相遇,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三人都是落魄至极。

当时这三位大诗人一起喝酒游玩,是无话不谈,成为知己。那时候,三大诗人都不得志,共同的境遇,自然有着共同的话题。比如,骂朝廷有眼无珠不识才,不能选贤任能。三人都是嗜酒如命,常常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狂歌泼墨。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莫愁前路无知己,励志!

41岁还没发迹,真的是晚了很多。写有千古送别诗第一的《别董大》时,高适已经46岁,但依然漂泊,几乎到了生活无着的地步。但是,高适很励志,这首诗就体现出了这种励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别董大》其实写了两首,另外一首不咋地,几乎没人注意。但这一首,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也不知道多少人在送别时吟咏着这两句诗,既安慰别人又为自己打气。

那么,董大是谁呢?董大叫董庭兰,是礼部尚书房琯的门客,房琯是个好官,李白杜甫高适对尊敬崇拜他,杜甫的左拾遗就是因为为房琯被贬辩护丢的。

董庭兰是个音乐家,古琴当时是全国第一,但是,因为皇帝当时重用胡人,我们知道的安禄山就是胡人。所以当时流行胡乐,只有像李白高适这样的人,才欣赏董大的音乐,也就是曲高和寡。房琯被贬谪出朝,董大这样的门客自然也就散了。

高适送别董大,就写了这首诗。其实高适当时的境遇一点也不比董大强,但是,面对董大的长吁短叹,高适没有跟他一起悲叹,而是猛干了三杯,欣然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激励的诗句。

董大被激励了,不再长吁短叹穷抱怨了。而高适也成功地为自己打了鸡血:我就不信,我高适就该当一辈子屌丝!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高适人生的转机

要说这励志有时候还是有用的,就在这一年,高适开始有了转机,名相张九龄的弟弟睢阳刺史张九皋特别赏识高适,推荐参加有道科考试,高适金榜题名,被任命为封丘尉。跟杜甫得到的第一任官职一样大,都是县尉。

如果一定要比较一下的话,杜甫比高适出道还早呢,杜甫被任命为县尉时43岁,而高适是46岁。高适跟杜甫有点相似,对于这县尉不感冒,杜甫是不去上任,高适是只做了一年就辞职了。

古代这县尉可能真的不是好做的官,杜甫不做,高适也不做,据说陶渊明也是因为不做这官才选择隐居田园的。后来,白居易也做过县尉,但没有辞官,他就是请假请假再请假。这县尉,在县令手下干活,专门是做恶人的,鞭打老百姓是家常便饭。这些大诗人根本就不忍心这样做,所以都选择逃避。

高适辞掉县尉后,跟在长安的杜甫、崔颢等一干诗人,诗酒人生,快活了一段日子,但埋藏在心里的激情一点也没有减退。在他49岁时,他参军了,是的,他成了一名军人。因为他被大唐名将哥舒翰看上了,当了军中掌书记。

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哥舒翰,没有他,就没有高适的边塞诗,那将是唐诗的一大损失,简直不可想象。杜甫当时写诗给予热情鼓励: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当时哥舒翰要是看上杜甫,他也会毫不迟疑的。其实此前,杜甫多次求哥舒翰推荐,只是哥舒翰没看上他。

在军中,哥舒翰既是高适的上级,更是高适的知己,还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了。在这一阶段,高适边塞诗井喷了,全国真没几个能与之比肩,即使是李白杜甫也不能。因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李白杜甫才高八斗,没有边塞的军旅生活,也一样难为巧妇之炊。只有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能与之一拼。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高适的逆袭,契机在安史之乱,这就是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755年,高适已经52岁了,这一年发生了影响大唐盛衰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下诏哥舒翰讨逆,因为叛军来势凶猛,哥舒翰的应对是避其锋芒,固守潼关。

但,杨国忠不允他这样做,强令其出关迎敌,结果哥舒翰大败被俘,投降了安禄山。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高适的深谋远虑。主帅都投降了,那些副将幕僚都纷纷投降,获得官职。而高适不为所动,他冒死逃了出来,抄近路赶上了唐玄宗。

哥舒翰投敌,在当时的影响非常之大,朝野上下骂声不绝。但高适没有加入这个骂人的阵营之中,他客观分析了潼关失守的原因,敢于为哥舒翰说公道话。这在当时风险很大,弄不好连小命都难保。高适的直言,赢得了开始反思的唐玄宗的器重。

高适被任命为侍御史,很快又担任谏议大夫,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他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当时,房琯被重新起用,建议唐玄宗将天下分封给太子李亨、永王李璘、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高适力谏不可。

但当时房琯的声望很高,朝廷上下都拥护他,所以玄宗也没有听进去高适的谏议,但很快,高适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永王李璘自江陵而下直取金陵。太子李亨称帝,把玄宗直接架空,玄宗不得不承认,太子也就成了肃宗皇帝。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高适人生开挂李白基本玩完

李亨这时候自然而然想起了高适,对于高适的准确判断十分钦佩,紧急把高适招来商议对策。高适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永王必败。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成为讨伐永王的统帅。

高适统帅大军,但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策反策略,让永王众叛亲离,几乎是刀不血刃,就击败了永王,逼得永王自杀。

而此时,高适的前期知己、大诗人李白,根本就看不清形势,懵懵懂懂就进了永王的军营,写诗为永王歌功颂德。他自己认为是永王三顾请他下山,而李璘其实只是把他当作御用文人,根本不会赋予他权柄。而且,李白写诗很牛,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才能,只是自我感觉太好罢了。

结果,高适成就了功名,李白成了罪臣,险些被处死,后来发配遇大赦才得以免死。这其间,李白是寄希望于高适救他的,但是,此时的高适跟李白可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站在了对立面上。高适没有像为哥舒翰那样为李白说话,而是选择了沉默。

自此,高适成了一位老当益壮的军事统帅,淮南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此时高适已经60岁了。在剑南节度使任上,高适没有取得战功,被严武取代。但依然被重用,回到长安后,担任刑部侍郎,后来转任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县侯。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莫愁前路无知己”?未必

短短几年,晚年逆袭的高适竟然封侯了,这可以说是他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但是,要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说,高适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两位知己,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想当初,高适、李白、杜甫初相识即结为知己,一起宦游多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一起吟诗作击剑高歌,一起讽议朝政,大骂奸臣。那真可是推心置腹。

可如今,高适贵为一方诸侯军事统帅,而李白沦为罪臣险些被处死。高适竟然袖手旁观不管不问,这实在让李白寒心,从此绝交。李白曾经写诗讥讽过高适在蜀无能总是战败。杜甫呢,对高适也不再待见。高适任剑南节度使时,杜甫并没有去投奔。而严武取代高适后,杜甫去投奔严武,从中可见杜甫与高适的友谊也已经不再。

如果从高适跟李白、杜甫的关系上来说,高适的那句诗就很不当了。不是“莫愁前路无知己”,而是前路真的无知己了。

不过,高适没有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知己,会有其他的知己。不从个体的交往来说,人生在世,永远都要“莫愁前路无知己”!

朋友们对于高适晚年逆袭,跟李白杜甫友谊不再分道扬镳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贵就是他灵魂的自由,到老都是一个孩子。他不像杜甫、高适那般有法度,有根系包袱。所以我们今天读李白的诗全是大白话”。02 “大侠就是不用打工,只管好好营救别人”“十步杀一人,千
2024-09-02 13:20:00
人生如梦三万里
...当朝“明星”一一再次浮现。电影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了高适、李白、杜甫的不同人生,看完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甚至悲从中来。人生不到三万天,梦想总是相差三万里。高适、李白、杜甫三
2023-10-22 08:28:00
高适发迹后,对昔日好友李白、杜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高适,字达夫,生于704年,卒于765年,沧州渤海县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其祖上是著名的渤海高氏,虽然和唐朝的五姓七望有差距,但同样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望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的高欢
2023-03-01 21:08:00
暑期档黑马,满足了我对大唐盛世的幻想
...》将大唐画卷延伸到了祖国万里河山:西长安,南扬州,高适的商丘梁田,孟浩然的襄阳……它给长安城祛了魅,甚至差些给盛世王朝祛了魅。一切的起点,得从两个远居朝堂之外的穷小子讲起:江
2023-07-10 13:48:00
聊聊高适对李白与杜甫的不同抉择
...颗。而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有这样一位共同的好友——高适。历史记载中,高适对李白见危不救,却给杜甫雪中送炭的行为,令人疑惑不解。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性考量和时代背景
2024-10-22 20:31:00
看完《长安三万里》还有疑惑?
...电影《长安三万里》,很多观众不禁这样感慨道。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贺知章、张旭、崔宗之、王昌龄、岑参等曾经在课本书籍中了解的诗人,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黄河之水天
2023-07-11 02:35:00
...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电影以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波澜壮阔的生平经历
2023-07-13 21:18: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军太监询问。高适向对方讲述了自己与诗人李白数十年
2023-07-26 17:30:00
二刷《长安三万里》后,留下的7个疑问
...的宝藏,简直“国漫之光”。 尤其是当孩子对我说出“高适和李白是不一样的好朋友”时,我真的觉得看得值。高适与李白,让孩子在动画中感受人生的苦辣无论是他们的人生,还是两个人的友
2023-07-30 12: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