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2 13:20:00 来源:北青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演员叶童吟诵出这一句诗时,所有人都知道她演读的人物是李白。李白可能不曾想这篇青年之作会一语成谶,“蜀道难”实乃“仕途难”。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狂喜,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自三峡出蜀;就在同一时间,杜甫入川了。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登临高楼,寻着杜甫足迹,演员张晓龙将思乡之苦抛诸脑后,一瞰成都全景,大赞“喧然名都会”,就此拉开他人生中少有的和美、恬静生活的序幕。

无独有偶,四百年后,陆游也是在杜甫这样年近五十的年纪,自秦岭出发,“细雨骑驴入剑门”,寓居成都。演员保剑锋沿陆游足迹寻香“青羊宫到浣花溪”,体味藏在市井生活里的千年文脉与烟火味道。

“中国文人读书游历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个是东登泰山拜三孔,成仁成圣;而另一个就是西入巴蜀,涤荡自己的性灵。”学者于丹说道。

成都是所有长江故事的“前传”。从唐古拉山蜿蜒而下的涓涓细流,在进入四川后,变得奔腾浩荡。锦江穿城而过,汇入岷江,在宜宾与金沙江相遇,始成洪流,三江合汇,化身为滚滚长江水向东而去。

这里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精神故乡,“除了陈子昂、李白生于斯地,见诸典籍的唐代诗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过成都。”作家阿来说:“正是从杜甫开始,乱世中的文人墨客开始纷纷将目光转向成都平原,形成了‘自古文人皆入蜀’的风潮。”

由五粮液、南瓜视业、南方周末联合出品的《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从四川宜宾上溯成都,携手叶童、保剑锋、张晓龙、于丹、阿来、梁田,共同围读成都文脉中的诗酒浓香。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01 “我一直在找,怎么不见白娘子?”

青城山深处,烟雨蒙蒙,叶童撑伞走来。她似乎从来不抗拒变老,一头银色短发,飒爽干练,眉眼依然是《新白娘子传奇》里许仙的模样。“这是我第一次到青城山,的确很有灵气,怪不得有那么多故事缘起于此。”叶童顿了顿,笑着说道:“我一直在找,怎么不见白娘子?”

饰演“夫妻”之前,叶童与赵雅芝已是邻居,“我们常常会在小区碰面。当时我就觉得雅芝姐好优雅”,叶童继续感慨道,“朋友之间的缘分真的好奇妙,真是‘千年等一回’。”

对于朋友,叶童无比珍惜;关于角色,她却是丝毫不念旧,“我没有什么所谓难忘的角色,我不是往回看的人,更偏向去想还能做些什么,还有哪些可能性。”

李白,成为叶童新“可能”的探索对象。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我们熟悉的李白是在扬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落寞李白,是在长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李白,是在宣城“醉酒捉月”的浪漫李白……那在四川要讲述怎样的李白?叶童给了我们答案。

溪谷之间,她遥望正在荡秋千的白衣少女,莞尔一笑,似是“许仙”看见尚在青城山修炼的白素贞,又像是青年李白游历至此,回忆起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传奇。她缓缓开口,吟诵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将理想拉回现实——司马相如发迹了,想纳妾了。

叶童决绝转身,化身青年李白犀利点评:“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我想李白愿意为卓文君‘撑腰’,帮她把《白头吟》延续下去,真的是因为卓文君是一个很前卫的女子。在那样一个男女关系不自由的时代,她敢去吟这样一首分手诗,敢于控诉这个男人对不起她。如果一段感情必须缘尽,那就趁还没有很怨恨的时候,漂亮转身。”叶童说道。

四川,就是李白人生的新起点。他的狂放、自由、少年心气,都被这片土地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李白要是生在曲阜,一定不是这样的感觉”,在于丹看来,只有在四川才能诞生李白这样的“诗仙”,“李白的可贵就是他灵魂的自由,到老都是一个孩子。他不像杜甫、高适那般有法度,有根系包袱。所以我们今天读李白的诗全是大白话”。

02 “大侠就是不用打工,只管好好营救别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竹林之中,叶童目光炯炯,以扇击剑,然后潇洒转身。这一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有了具象化表达,让人不禁想起她曾经塑造过的那些经典侠女形象。

叶童坦言,自己尤其偏爱金庸武侠小说。“他笔下的女性都非常独特,非常现代。金庸先生能把女性地位放到这么高,我觉得很难得。我每次拍武侠片都感觉自己特别有正义感。那些大侠们不用打工,只管好好营救别人,做好江湖人该做的事就行。”

这首《侠客行》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被讲述为李白以高适为原型所作,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侠客都是任性的,但成熟的政治家没有任性。”于丹解释道,“作为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高适的《燕歌行》,虽然有‘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的正义豪气,会批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但他整首诗的开篇定调是‘天子非常赐颜色’,觉得自己要对得起皇上恩典。”

高适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高侃战功赫赫,曾生擒突厥可汗,死后陪葬乾陵,这对于唐代武将是莫大的荣耀。然而高适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靠着躬耕过活。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就成了他的梦想。“高适肯定是J人(判断型人格),一步一个脚印,特别沉得住气。一旦天时地利人和,他就能抓住机会。即便那时他已年过五十。”保剑锋说道。

在四川,高适两次平息蜀乱,从一个遗落民间的村野诗人,迅速崛起为大唐的封疆大吏。对于这样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诗人,出身军人家庭的保剑锋觉得天然亲近。“正因为他真实去过边塞、打过仗,所以读他的诗,特别过瘾,有战地感、现场感。”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演武台上,近两米的长枪,在保剑锋的手中显得格外轻巧。

在此之前,保剑锋塑造过很多经典的武将形象,薛仁贵、吕布、杨五郎……骑马射箭、耍枪弄棍都是必修课,“之前拍薛仁贵的时候,仗没开打,我花枪一耍,左右六个大将全被扫进田埂里,人头冲下,这可是事故。”时至今日,保剑锋想起依然会害怕,“所以真正战场上,枪的作用就是刺的,哪有横着耍的”。

03 “杜甫最朴素的诗,好贴心、好浪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读到杜甫的《春望》时,叶童眼眶有些湿润,“他写得实在贴心”。

这是入蜀前的杜甫,颠沛流离,总是一张愁苦的脸。而在成都,杜甫终于盖起了房,拥有了更多“表情包”,成为完美的杜甫。

“杜甫刚到成都,时任成都尹兼剑南西川节度使的裴冕就给他划了二三十亩地。杜甫也不客气,说自己要把环境营造好,张口就要了一百棵大桃树,指定‘春前为送浣花村’。后来草堂盖好,杜甫还学会了四川话,说‘笼竹和烟滴露梢’。这个‘笼’就是说屋后的竹子长起来了,一丛一丛的。”

作为现场唯一一位长期生活在成都的嘉宾,阿来已三次通读杜甫。“杜甫还是非常享受成都生活乐趣的,要不然不会写《春夜喜雨》这样恬静的诗,也不会写‘江上被花恼不彻’,说自己为花已经癫狂了。一般唐代诗人不会这样说,但我觉得他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荷尔蒙都有点被调动了。”

受邀之初,张晓龙对于演读“诗圣”杜甫倍感压力。但在实地走读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后,张晓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站在草堂,我看见的是一位好丈夫,一位好父亲。他会悉心打理自己的家,会可爱地称妻子为‘老妻’,也会看着儿子做鱼钩……这些场景都是我们的日常。就像我平时也会看孩子做手工,嘴角不自觉地就上扬了。”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杜甫这样朴素的情感很容易被千年后的我们拿来借用。

“我十来岁的时候,爸爸调到安徽工作,我和妈妈住在北京。妈妈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生日正好比中秋晚一点。有一年中秋,爸爸寄来满满一枝桂花,花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蝇头小楷,写着杜甫的《月夜》……”于丹动情的讲述,让叶童直呼“好浪漫”。

其实,古人的每一字每一句,说的都是千年之后我们的此时此刻。“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总会有代代相传的明月,总会有生生不息的有情人,以相同的心境在重复着这些诗情。

04 “我喜欢‘老实人’杜甫,他不会和我抢酒喝”

“李白、杜甫、高适,你最想和谁做朋友?”主持人梁田抛出问题。

这一次,叶童没有为李白代言,而是选了杜甫。“杜甫很实在”,她话锋一转,笑着说:“李白会和我抢酒喝。”

或许是那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吓到她了。但在于丹看来,酒里恰恰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情。

于高适而言,大家喝的不仅是酒,更是一种心情。当高适落魄到连酒钱都付不起时,他依然会慰藉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于李白而言,“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苍天大地都喜欢的酒是喝不完的。尽管他一生漂泊,但在一杯杯酒里,他将每一个异乡都认领成为自己的家乡。他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水的地方就是家;他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醉的地方便是家乡。所以李白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纵情于江湖,寄情于美酒,人生总不会孤独。

而对于杜甫而言,人生的酒是有限的。他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生命的最后,他漂泊于长江之上,慨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当他饮下那一杯浊酒,哪怕是不尽兴,但也活成了我们最熟知的朋友,留下他自己生命的启迪:人生种种皆如“不尽长江”,不管怎样抗拒、逃避,都一定会“滚滚而来”。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的“朴素”

纵观中华文脉,无论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酒,与人性微妙相通,与文脉紧密相连。自2020年起,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南瓜视业推出《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这一盛会,以饱含“和美”寓意的五粮美酒为引,与众多嘉宾一起陪伴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中华五千年的八大和美盛世。如今以长江经济带为路线,从“长江首城”四川宜宾出发,行走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苏南京等长江文化地标城市区域,将酒脉与文脉的渊源文化立体呈现于人们眼前。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感受诗人跳荡的诗心与真诚的情感,品尝斯地诗人情感过滤与发酵的人生真味,为“和美”文化注入崭新的时代意蕴,让人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与叶童、张晓龙、保剑锋共读盛唐
...领我们一一发现。锁定《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成都站,聆听叶童与李白的人生故事。 与三位诗人“同游”,畅想盛唐诗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这首《别董大》
2024-08-27 09:19:00
高适发迹后,对昔日好友李白、杜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高适,字达夫,生于704年,卒于765年,沧州渤海县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其祖上是著名的渤海高氏,虽然和唐朝的五姓七望有差距,但同样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望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的高欢
2023-03-01 21:08: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高适(公元704年~765年)高适是河北景县人,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高适,少年时期的高适家境贫寒,四处流浪,16岁到长安待
2024-07-20 15:42:00
《长安三万里》之严武
...对李白、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等唐朝诗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严武,虽然只在《长安三万里》中一笔带过。但是,严武不仅是唐朝中期的名将
2023-08-03 14:23:00
阿来:文学的生命与时代息息相关
...阿来以安史之乱前后两段时期为线,讲述岑参与同时代的高适、杜甫、王维等诗人的“同题联动”。阿来坦言,文学的生命,除了修辞的富丽堂皇、工整之外,还与内容、时代、社会、现实,尤其是
2024-05-20 02:59: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军太监询问。高适向对方讲述了自己与诗人李白数十年
2023-07-26 17:30:00
中华诗歌如何传承与发展?来这场学术会议了解一下
...化青崇两地结对合作,联办“人日”诗歌活动;以杜甫、高适、陆游为纽带,全方位开展青崇两地博物馆馆际交流合作。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以诗歌为媒,以文化为基,满足群众多元化
2024-06-17 11:18:00
行走天府之国 品读川蜀文化
...。观灾难遗迹,发扬中国力量:作为“扬子文化千里寻”成都站的一个重要环节,7月8日扬子中学党员教师代表带领高一团员青年代表、优秀学生代表一行46人,来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镇漩
2023-07-20 05:28:00
杜甫的困境与高适的富贵,同为诗人命运却大不同
...以说写了一辈子诗,受了一辈子穷。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高适,一生经历却与杜甫形成鲜明对比。高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不如杜甫,但他也是唐朝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他的《燕歌行》也是唐诗中的
2023-09-18 20: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