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神奇的预言家,如姜子牙、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他们个个都是预言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预言,大都晦涩难懂,很少直白地告诉你真相。要么做成诗歌,要么画成难懂的图形,文字也采用暗喻的方法成文,让人看了似懂非懂,并不清楚所描述的什么,直到事情发生后才恍然大悟。
也正因为如此,也使得后人怀疑预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认为它们多为事后编撰或者后人牵强附会罢了。
但有些历史人物凭着专业本领和独特识人的眼光,对未来做出独家预判。并直白的告诉你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其应验程度之高,足以让后人为之惊叹。
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公元前195年,这一年汉高祖就要离别人世。但是,他开创的西汉帝国,到此时还不能安定,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和边境不宁。而宫廷之内,皇后吕雉和大臣之间早已暗地里互相攻击。甚至于,在刘邦还剩下一口气时,吕雉还在不停地问刘邦死后改怎么办。
然而,此时的汉高祖却依然淡定的安排身后事,将国家计策和人事安排,都一一的安排妥当。最后刘邦说: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也让吕雉吃了一惊。
在刘邦死后的十年间,他的最后一句话,却是接连应验。独揽大权的吕雉,一边全力治国,一边玩命清洗,吕雉家的后代们各个扶摇直上,待到吕雉去世时,已眼看着朝廷就要改姓了。
就在大汉危难时刻,一直以牲畜无害而示人的周勃,却挽救了大汉于亡国的边缘。他与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西汉开国的第一场亡国大难,真是他举重若轻救回来。
单论识人的水平,项羽真的不及刘邦,争不到天下也一点不怨!
二、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开发的朝代,当属繁盛的大唐,盛产多位有名的宰相。那么,最有眼光的一位,当属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四十五岁那年,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然唐玄宗却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此后张九龄黯然退休,安禄山却扶摇直上。唐玄宗拿他当干儿子宠爱,直到悍然举起造反大旗,将唐玄宗干到四川去避难。至此,开元天宝盛世终结。
不知,晚年孤独幽居的唐玄宗,有没有记起张九龄的好心提醒,有没有把肠子悔青。
三、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
我们大部分人所认识的辛弃疾是他的诗词,认为他是一届词人。然而,仅仅以一个诗人词人甚至一个有恢复之志的爱国志士去评价他,都是小瞧了他的表现。其实,他还是一位军事家。他组建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湖南飞虎军”,意在北伐抗金,只不过被扼杀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
有趣的是,他还是一位天才的预言家。1172年,辛弃疾在滁州上任,时年三十三岁。他通过对情况的调研、形势的分析,得出“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的结论,并将此写入《论亡虏疏》,上奏宋孝宗。这样的战略远见和预言,当时却没有第二个人听得懂,遑论纳谏而应对了,从上至下,均将其当作了辛弃疾的自说自话。
不料,六十二年后的1234年,金国为蒙古所灭,金亡45年后的1279年,南宋也唇亡齿寒地亡于蒙古。而这一切,都被这位毕生空怀怅恨的大英雄辛弃疾,提前六十年准确预料到!这也令南宋名臣谢枋得,在南宋亡国前夜也发出悲哀感慨: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怀抱金戈铁马、建功沙场英雄美梦的辛弃疾,在九弃不用以后,恨铁不成钢地成了一个千古词家,印证了赵翼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四、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身为近代“放眼看世界”的大英雄,林则徐以他的“虎门销烟”的壮举被大家所熟知。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名言更是成为激励后世子孙的精神食粮。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被贬往新疆,从此开始他五年治理新疆的生涯。在伊犁兴修水利工程时,亲自到达南疆七城视察,鼓励农业生产。关心新疆的国防,收集整理了新疆的地图和历史等相关资料。林则徐在新疆的几年,深刻意识到了沙俄对新疆的威胁,提出了警惕俄国的重要观点,讲求御边之策。
并大声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见之”,果然二十多年之后,他的话应验了。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窃取44万平方公里。
好在,林则徐结识了被称为“五百年以来第一人”的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林则徐将自己的忧思,还有在新疆任职时整理的资料都传给了左宗棠,外加一个沉甸甸的重托:沙俄必会南侵,我已看不到那天,一切全靠你
三十年后,1875年,左宗棠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经过近两年的激战,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都被收复。1881年,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两人“一文一武”收复了伊犁。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没有辜负林则徐对他的期许和重托,若林则徐泉下有知的话,他也会感到自豪和欣慰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