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20:02:00 来源:精彩生活

天宝十载和十三载,大唐与西南面的南诏政权开打了两把,这两把大唐方面的微操,历史书上记得是明明白白,那可是相当的糟烂。

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与云南王阁罗凤战于沪州。官军大败,死于沪水者不可胜数。

十三载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泌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为阁罗凤所擒,举军皆没。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对于大唐为啥要打南诏,咱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大唐建国之时,高原之上谜一般崛起了一个战斗力爆表的政权——吐蕃,李世民坐镇的初唐时期,双方短暂接触、武力交流了一番,便立即探出了彼此的底细——不好惹。

随后,文成公主的下嫁,大唐、吐蕃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但两者之间的区域竞争却从未停歇过,毕竟安西都护府这个地方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纵观整个大唐,即便大唐武力超凡,灭高句丽、吐谷浑、吊打契丹、薛延陀,然而对于吐蕃来讲,始终互有胜负。

既然战术上征服不了对方,那就从战略高度上来布局,到了唐玄宗时期,大唐扶持西南面六诏中的南诏,培养出一个区域强盛的政权,作为辅助小弟,拉着南诏一起对付吐蕃。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然而,崛起后的南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他对打手这个角色,非常不满,毕竟自己虽然是小弟,小弟也是有追求的呀。

因此,这个想要积极进步的小弟便和先前的大哥——大唐,开始变得貌合神离起来,双方的互相猜忌、提防,逐渐演变成了剑拔弩张、最终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两次战争,大唐原本仗着国力强盛,痛殴一把南诏这个不听话的小弟,然而没想到,两次南征,不仅劳民.伤财,还落得个全军覆没、铩羽而归的下场。

战败的结局,使得唐朝方面元气大伤,而就在天宝十三载最后一次南征败北之后一年,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起了反旗,也拉开了那场动摇大唐根基的大叛乱——安史之乱。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有鉴于两者之间间隔时间之短,很多人觉得,天宝年间的两次南征败北,元气大伤的大唐,最终开启了范阳那批野心家们的觊觎之心。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是不是源自于天宝之战的败北呢?

其实在杜佑的《通典·兵典序》当中,有过这么一个观点,比较客观:

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

通俗的讲就是,造反这件事,不一定就是安禄山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人家造反,其实也是被时局所逼,没办法,毕竟都想活嘛。

那么安禄山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一起看看,他的作乱,究竟跟天宝之战有没有太多的关系?

从开元后期开始,唐朝内部的矛盾,便主要体现在皇帝与太子,宰臣与太子、宰臣与宰臣之间。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支持太子的张九龄等人相继被罢相,李林甫成为了掌控中枢之人。

而随后,随着被高力士等人推荐的李亨被封太子,朝廷内部的争斗,便始终在皇太子李亨和李林甫之间进行着激烈博弈。

唐玄宗则在两者之间的冲突之间,左右调和,稳坐皇位十余年。

而随着李林甫与皇太子,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势力制衡发展,皇宫内的角力最终将各地藩镇大佬们,纷纷拉下了场。

藩镇制度下的节度使们,一方面是朝廷的臣子,另一方面又成为了影响朝廷内部力量,此消彼长的重要因素。

针对与皇太子关系密切的西北军镇,唐玄宗一方面对其打压控制,另一方面大力拉拢、培养安禄山等人,以范阳、平卢制衡西北藩镇。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唐玄宗以优容来换取安禄山的忠诚,他觉得自己对安禄山已经够好了,安禄山必定不可能反。

“朕推赤心待之,禄山必无异志。”

或许当时的安禄山,确实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朝廷里面,有靠山,咱怕啥。

但随着杨国忠的上位,最终一切都变了。杨国忠上来之后,就发现,安禄山这边自己搞不定,此时的杨国忠已经顾不上去制衡皇太子了。

为了达到平衡,杨国忠开始打造以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剑南等节镇来制衡平卢、范阳、河东、朔方藩镇的局面。

西北节镇和东北节镇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

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却依然保持着先前的节奏,将主要矛盾放在自己与皇太子之间,不相信太子、杨国忠等人的奏告,最终使得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宝十三载十一月,杨国忠奏贬吉温;十四载四月,杨国忠日夜搜求安禄山阴谋事,围抄安禄山在京邸第,捕杀其门客李绍、安岱等。

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安禄山也被逼上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综上可知,安史之乱其实与天宝之战,并无太大的关系,天宝之乱虽然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但真正导致安史之乱的,其实是朝廷一直以来的权力争斗。

不管有没有两次南征,也不管天宝之战最终的结局如何,安史之乱,其实最终也是难以避免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这位皇帝在国家将亡之际力挽狂澜,只可惜始终籍籍无名
...帝的存在感很差。大唐的变奏唐玄宗在位后期,河北军阀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安禄山纠集多个民族组织起来的叛军,势如破竹攻向洛阳和长安。而荒谬的是,唐玄宗确信安禄山要造反的时候,安禄
2023-02-15 19:29:00
唐朝为什么会发动“天宝战争”?
...致兵力空虚,盛世至此终结。此时驻守北方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看到了机会,他于天宝十四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由于唐朝主力在西南损失惨重,导致安禄山的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
2023-08-30 06:28:00
毁掉盛唐的千古罪人,留下一件文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意。第二场战争则是“安史之乱”。杨国忠在位时,正值安禄山的上升期。两人互相嫉妒排挤,势同水火,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杨国忠身处朝廷机枢重地,逐渐占据上风,开始疯狂打压安禄
2023-05-19 10:40:00
天宝战争为后面埋下了什么祸患
...年,即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叛变,击败唐军,攻下洛阳,次年称帝,攻入长安。同时使其部将史思明占有河北十三
2023-11-17 11:13:00
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怎样把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任人呢?负主要责任的当然是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有人说安禄山集团才是叛乱的罪魁祸首,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点,如果一个人在干坏事之前,没有干坏事的条件和机会,那纵使他再日思夜想也是徒
2022-12-27 22:10:00
安禄山凭啥敢反叛大唐,败得又为啥这么快
说起唐朝,总绕不开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这个胖仔,到底是什么来头,他有怎样的实力,能够把李隆基打得一败涂地呢?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安禄山集团当时势力庞大,掌握着
2023-10-14 17:26:00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实李隆基本有机会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等人引起战乱。文: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史专栏作者)唐天宝十二载壬辰。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
2023-11-17 11:06:00
王忠嗣:一位被历史遗忘的盛唐英雄
...东北战区最高司令长官(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率领麾下15万最精锐的大唐“东北军”叛乱,因为安禄山所部的叛军是大唐最精锐的边防军,而大唐内地
2023-10-02 09:39:00
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首先要说明,别看安禄山造反的动静这么震撼,但对这事儿,他真没多少勇气。你们不是说造反成功率百分百吗?这是要坑死我啊!比如公元756年夏天时,洛阳都已是安禄山的囊中物,他还大模大样
2023-05-11 20: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