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前唐朝天宝年间三大战为何都失败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中原内部就开始没有战争,所有的战争都是在边境上或敌国境内发生的,唐朝先后灭亡了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高句丽、高昌、百济、薛延陀、吐谷浑等政权,在绝大多数的战争中,唐朝都是以胜利告终,铸就了唐朝的强大。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很少有人了解,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天宝年间,分别在西北、西南、东北边境曾经发生过三场战役,这三场战役均以唐军失败告终,唐朝合计损兵超过20万人,这三场战役似乎预示着唐朝盛世的终结。

一、西北方向: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势力范围的一场战役,这是双方直接冲突的第一战,战场位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南部靠近吉尔吉斯斯坦的江布尔州首府塔拉兹,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唐军伤亡1.5万人,此战终结了唐朝往西扩张,这一年是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安史之乱爆发的四年前。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的唐军主将是高仙芝,他是高丽人,唐朝名将,高仙芝在担任安西节度使期间,纵横安西四镇,战无不胜,曾经跋涉数千公里,翻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克服重重困难,远征高原之上的小勃律国,平定小勃律国,俘虏其国王及吐蕃公主,一时威名四震。

怛罗斯之战的起因是高仙芝诬陷石国对唐朝不臣服,率兵灭亡并抢掠了石国,俘虏石国国王,还趁机攻打突骑施,俘虏突骑施可汗,石国国王和突骑施可汗后被押解到长安斩首,这事导致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下降,石国王子暗中联合诸胡及大食准备报复唐朝。

高仙芝得知此事后,决定先发制人,论武力,唐朝还没有输过,高仙芝率领唐军及葛逻禄军、拔汉那军等西域仆从国联军合计2~3万人,长途跋涉3000里到达怛逻斯,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开始对峙。

高仙芝

阿拉伯联军有10余万人,唐军只有2~3万人,实力悬殊较大,但唐军对外战争清一色是以少打多,并未感到害怕,唐军与阿拉伯军激战五日,不分胜负,在关键时刻,唐军中的仆从军葛逻禄军突然反叛,大概是认为唐军数量少,打不过阿拉伯人,葛逻䘵与阿拉伯夹击唐军,导致唐军崩溃,夺路而逃。

在逃跑的路上,拔汗那军挡住了唐军的去路,大将李嗣业连杀数百人,为唐军打通逃生之路,然后率领陌刀队为唐军断后,阻止阿拉伯军追击,高仙芝只带着几千唐军逃回安西都护府,此战唐军最多损失1万余人,其余是葛逻禄与拔汉那军的损失,要知道整个安西四镇唐军只有2.4万人,高仙芝因此被免去安西节度使之职,并让位于封常清。

这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葛逻䘵人的反叛,以唐军当时的战斗力,正面对抗不可能会败得这么惨,这次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是高仙芝在西域的胡作非为,高仙芝仅仅贪图石国财富,就把对方灭了国,才引发的怛罗斯之战,对于唐帝国来说,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还导致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尽失。

阿拉伯联军

同时也阻止了唐朝继续向西扩张的企图,虽然继任的封常清仍然有能力继续率军平定大勃律国,但高仙芝的行为导致了盟友的背叛,会让唐朝的西域政策陷入困境,而且边境将领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行为,会给唐朝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唐玄宗甚至在明知高仙芝欺压石国和突骑施的情况下,并没有惩罚高仙芝,反而包庇他,这形成一种效应,唐朝边将会认为欺压少数民族也没有关系,导致唐朝与周边政权关系紧张,引发一系列本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二、西南方向:唐征南诏之战

南诏是唐朝时期在云南洱海地区的政权,最初有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蒙巂诏、施浪诏、越析诏、邆赕诏、浪穹诏,蒙舍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政权,史称南诏。

南诏位置

唐朝扶持南诏的目的是联合南诏共同对抗吐蕃,但唐朝边境官员与南诏发生了矛盾,导致双方为敌,唐朝在天宝年间先后两次派兵出征南诏,两次都是大败,损失军队十余万人,是天宝三大征中损失最大的战役。

事件的起因是:南诏王阁逻凤到长安朝拜皇帝后返回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行的妇女,还勒索贿赂,阁逻凤不答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南诏王,并向朝廷诬告阁逻凤,堂堂南诏王当然无法容忍唐朝的一个太守,于是发兵攻打云南,杀死云南太守张虔陀,占领了云南太守的领地。

这就等于南诏与唐朝撕破脸皮,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8万讨伐南诏,剑南就是今四川,其辖地接近靠近云南,剑南节度使也是唐朝西南地区唯一的军镇,南诏王阁逻凤其实并不想与唐朝为敌,派遣使者请罪求和,并表示愿意归还土地和财物,阁逻凤还放下一句话:如果不同意,我就投靠吐蕃,云南之地就不是唐朝的了。

杨国忠执意发动战争

鲜于仲通居然不同意,强行率军攻打南诏,一度打到了南诏都城大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县城南太和村),唐军由于不熟悉当地地形及环境,被南诏击败,唐军战死六万人,南诏也损失惨重,很多地区被破坏。

宰相杨国忠当时遥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战败后,杨国忠在得到唐玄宗的同意后,在中原征兵,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派出侍御史李宓率军7万人继续攻打南诏,南诏闭门不战,跟唐军打消耗战,李宓的粮食将要耗尽,而云南四处可见的瘴气导致中原士兵不适应,大量人员因瘟疫而病死,李宓退兵时,南诏军追击,李宓7万军队全军覆没。

唐朝两征南诏损失兵力达到13万人,整个剑南节度使常备军也不过3万人,几乎损失殆尽,其余兵员大多来自招募,杨国忠还故意在唐玄宗面前掩饰失败,居然把如此重大的损失说成打了胜仗,政治腐败到这种程度。

唐朝阵亡13万人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跟怛罗斯之战发生的原因类似,都是唐朝的边将欺压少数民族政权造成的,在长达一百余年的盛世中,唐朝已经在强盛中迷失自我,自上而下形成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

这两场战役本不应该发生,本就是唐朝官员挑衅在先,南诏发兵在后,鲜于仲通只需要接受南诏王的请和要求,略施处罚,就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战争,但唐朝从朝廷到地方,显然是过于骄傲了,没有把少数民族政权放在眼中,处理这类事件也缺乏政治智慧。

三、东北方向:唐征契丹之战

在东北方向,唐朝与奚、契丹的战争也没有停止,天宝十载,公元751年,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率领6万军队讨伐契丹,以投降唐朝的奚族二千骑兵作向导,出平卢向北前进了一千多里,到达了土护真水,今内蒙古老哈河一带,遇到了大雨。

安禄山征契丹

安禄山继续冒雨率军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大本营,由于事出突然,契丹人非常害怕,唐军由于冒雨行军,士卒疲惫不堪,弓箭和弩机的筋胶由于淋雨而松弛,大将何思德建议安禄山暂时不要交战,先与敌人对峙三天,敌人肯定会投降。

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充当前锋出战,战场上的形势对唐军不利,何思德由于长得像安禄山,被契丹兵杀死,契丹人都以为杀了安禄山,士气大振,奚族骑兵看到唐军战败,也背叛了唐军,与契丹合兵攻击唐军,唐军全军覆没,安禄山只带着20个骑兵逃走,一战损失6万大军。

平卢兵马使史定方率领2000精骑救援安禄山,契丹才退兵,安禄山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了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杀了这两人,后来契丹再次来攻,安禄山派从前线逃回来的史思明率军打退了契丹。

契丹人

安禄山这一战,则纯粹属于讨伐敌人的战役,因为指挥不当,再加上奚人叛乱,导致6万大军损失殆尽,安禄山本人要负主要责任。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这三起战役,是唐朝在境外与敌对政权的交战,三战加在一起损失了20万大军,此时正处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

从这些战役来看,唐朝的边防存在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边防军将领欺压少数民族,同时欺骗朝廷,其实是唐军将领普遍开始骄傲自大,在一系列胜仗中冲昏了头,最后这三场战败的失败预示了唐朝盛世的终结,接下来的安史之乱则彻底将唐朝由盛世带入乱世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宝战争为后面埋下了什么祸患
说到唐朝的灭亡,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安史之乱,可是你知道么,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有一场战争导致唐朝衰败了,它就是天宝战争,一起由唐朝贪官索贿,引发的一场大战,导致数十万人战死。天宝战争
2023-11-17 11:13:00
安史之乱爆发后,沣水大战成了关键,也是唐军扭转劣势的转折点
...拦截安禄山的大军。但是节节败退。之后的沣水大战扭转安史之乱颓势,公元757年,也就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唐军和安史叛军在此展开决战,激烈而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唐军大胜安
2023-02-16 18:02:00
唐玄宗的战争策略:从开元盛世到天宝危机
...玄宗李隆基都会分为两个阶段:开元盛世以及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普罗大众对于唐玄宗晚年的印象就是昏聩、宠幸奸臣、宠幸杨玉环,没有察觉安禄山的野心,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但是,笔者想
2023-09-09 18:38:00
唐朝为什么会发动“天宝战争”?
...使安禄山看到了机会,他于天宝十四年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由于唐朝主力在西南损失惨重,导致安禄山的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自此唐朝一蹶不振。历史不能假设
2023-08-30 06:28:00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辽东的控制
...唐高宗将安东都护府治所由平壤迁往辽东郡。二、渤海在安史之乱前有无占据辽东唐圣历元年,大柞荣于熬东城建国,国号“震”后改名为“渤海国”其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这时某些
2023-01-26 20:44:00
为什么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持续了八年之久呢
...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这又是为何?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没能做好平
2023-05-10 22:25:00
聊聊1300年前大唐和阿拉伯在中亚的一场大战
...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直到安史之乱才停止。如若不是安史之乱,那么安西都护府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获胜后的阿拉伯人也很快撤军,并将大批俘虏带回中
2024-04-17 20:54:00
4万唐军是怎么控制西域万里疆土得
...都是一个属国,均有“胜兵数千人”,可动员两万以上。安史之乱时,于阗国王尉迟胜就动员本国五千兵马入中原勤王。西突厥十部,每部均有几千到上万人不等,虽然此时西突厥衰落,加上唐朝号
2023-05-13 20:53:00
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是怎样把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发生后,则显得无比的凄凉。很难想象得到两种落差极大的景象同样是出自同一个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之中,同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
2022-12-27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