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大唐盛世与唐诗的交相辉映: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风采
璀璨的大唐盛世,总有让人梦回一场的冲动,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时光机,大唐便是我最想回去的地方。看一看繁华的长安,品一品甘甜的美酒,见一见潇洒的诗人……人生的惬意与畅快,在大唐盛世中,尽皆能找寻到依托,尤...……更多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也许不是李白,而是唐中宗
...李显,哪吒再世,一腔热血,一生坎坷。若非生死离别,大唐诗坛恐非李翰林敌手。”这句谶语一度传遍长安大街小巷,引人追问——难不成大唐诗坛第一人应是这位传为庸懦之君的唐中宗么?看似荒谬,其实并非虚言。少年登...……更多
历史大势里的欲说还休
...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诗人的心情。从大唐开国到贞观之治,从废王立武到武周革命,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元和中兴到甘露之变,从大中之治到晚唐衰亡,唐朝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不但“有史为证”...……更多
唐代诗人以汉喻唐的现象及其原因
...国家的认同感,或用委婉的方法来批判统治阶级,既是以大唐比之大汉的文化自信,也是延续自大汉的民族自豪。\"以汉喻唐\"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使用典故的一种习惯,究其原因,首先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更多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昨天是世界读书日,第22届“梦回大唐”主题阅读节暨第4届吟诵大会在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举行,现场,来自维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千名学子同诵唐诗,共享阅读之美。“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更多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混乱的唐朝-…吴融,唐代诗人,也是大唐走向灭亡的见证者,因为他过世后不久,李唐王朝也就成了历史的尘埃。所以今天,我们就借助吴融的故事来讲一讲唐朝的兴衰史。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文学作品中,“大唐盛世”...……更多
为什么西安宣传秦朝文化、唐朝文化、却唯独不宣传汉朝文化?
...精准捕捉到人们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一大波流量。比如: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还有一些必打卡的景点: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但是不难发现西安主推的文化主要集中在秦朝和唐朝,却唯独不宣传汉朝文...……更多
华清宫景区第3届贵妃荔枝文化节盛大开启(图)
...,南海寻宝,……”在华清宫景区望京门前,恢弘大气的大唐迎宾礼迎接来自岭南的荔枝使入宫,向游客们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众唐宫侍女手持玉盘,向现场游客赠送来自岭南的荔枝。夜晚的舞剧《长恨歌》演出结束后...……更多
烟台开发区谦益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步一个脚印。《唐诗里的中国》用最美的朗诵将我们拉回大唐,感受盛世。古典诗文像春花,像夏荷,像秋月,像冬梅,《诗韵四季》用经典古诗带学生们走过了诗歌的一年四季。一年级的同学们在诵读中感悟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更多
唐朝文人风采:从李贺的仕途看唐代文人的命运与情怀
前言俗话说“唐诗宋词”,唐朝的文人、诗人数不胜数,我们耳熟能详的更是不少。唐朝的盛世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历史发展状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时代现象,随之就是不断提高的历史文化水平。每一个文人雅士都...……更多
从张艺谋到马伯庸,跟着电影回唐朝你能看什么?
...朝打工人“一世功成万头秃”的社畜打拼史。故事讲述了大唐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在阴差阳错下,接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杨贵妃诞辰前,从五千里外的岭南把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可是荔枝三天就变质,“一日色变,两日香...……更多
2022-12-17 12:18张艺谋,跟着,电影
唐诗中的李龟年是个什么人
...思》,除了思念多年未见的故友王维,又何尝不是对昔日大唐盛世的怀念呢?听者无不动容。▲杜甫像一日,李龟年在潭州(今长沙)再度弹唱起这首《相思》,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两人曾在长安城岐王、崔九宅...……更多
盛唐的面貌究竟是什么样
...将为你讲述唐朝书画的千年遗韵,从书画家的笔墨中看到大唐盛世的真实模样。 宴会楼下,三名印度高僧在人群中穿行而过,似乎与身旁的繁华毫不相干。他们是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的“开元三大士”。佛教在唐代实现了真正的...……更多
...来,穿越永宁门,吟诵华章,携手千名观众在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上演了一场古今对话的文艺盛典。观众追随李白的脚步,目光所及,看见古之长安,也领略璀璨的诗意西安。节目的高潮之处在于其与爆款动画电影《长安三万...……更多
为何说李白的那种诗在唐代当时或许就只是“顺口溜
“大唐李白:盛世之下,诗人何为?”文化沙龙8日在北京举行。小说家张大春携其新书《大唐李白-少年游》出席,与作家阎连科展开对谈。谈及李白,阎连科认为,李白的那种诗在唐代当时或许就只是“顺口溜”。李白名气很...……更多
谁才名冠绝仪容甚伟,却一心只求上武则天龙床
...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达贝加尔湖。麾下武将为大唐征战守疆,文臣治国安民,一度使得“万国来朝”,呈一片盛世之像。除此之外,唐朝的兴盛还体现在其包容性及多元化方面,此时的唐朝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更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写了四万多首诗,没有一篇是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的。而大唐最有才的诗人,应该要数张若虚,他一生仅写下2首诗,却凭第一首胜过了李白杜甫。熟悉唐诗的人,应该会知道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哪首,它就是被誉为“千古绝唱...……更多
诗路萧山:渔浦扬帆
...,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开元盛世,大唐万国来朝,商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市井的繁荣,作为重要驿站之一,渔浦自然成长为当时杭州的重要都会。不少文人来到此处游学宴饮,赋诗雅谈。九月九日重阳,唐...……更多
唐玄宗:从“诗酒风流”到“权利游戏”的传奇皇帝
...的!一、李隆基的“皇帝基因”李隆基出生于685年,正值大唐盛世。作为唐睿宗的儿子,他的出生注定了他与众不同。想想看,家里有个当皇帝的老爸,李隆基从小就拥有了“皇帝范儿”。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年代,他的童年生活...……更多
“西安年”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一份归属。穿汉服、登城墙、赏花灯,逛钟鼓楼、城墙、大唐不夜城……西安从一众城市新春中脱颖而出背后,是其独树一帜的历史文脉与全员参与的倾力打造,让“年”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西安勃发新脉动。2024年...……更多
...适等多位唐代著名诗人,跨越时空想要一同找回记忆中的大唐长安,也找回自己的故事。他们之间一段段的酣畅对话,展现出唐代非凡气象,也引发今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沉思。剧中耳熟能详的名句来自15位著名唐代诗人的42首...……更多
唐朝初期的“胡风文化”及其影响
...向,唐人可以说是和平分手的典范了。这背后不仅隐藏着大唐的宽厚包容,还展现着大唐尊重女性的独特优点,这侧面反映了在唐代女性地位之高。也正是在这个朝代,出现了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而太平公主、韦...……更多
唐宣宗的《吊白居易》:一首永恒的悼亡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的荣光,可谓照亮了整个世界。由长安通往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地的使臣、客商、僧侣等等纷沓而至。而当他们进...……更多
聊聊大唐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的辉煌
大唐盛世,这是一个让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时期。起始于618年(武德元年),终止于907年(天复三年),大唐王朝在这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巅峰。这个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在...……更多
唐朝诗人元稹的悼亡诗《离思》与他的多情人生
...水,针砭时弊,挥斥方遒。在那个烟霞满城、人人皆诗的大唐盛世,生活里的任何不幸都可以用来倾诉悲婉愁肠,想象中的一切色彩都可以拿去构建诗歌语言——但是,在所有文字之间,情感浓度最高的题材当属相思。或表白,...……更多
一起来欣赏来自唐代的爆火的旅游攻略
...,他开启吴越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黄鹤楼。这里见证了整个大唐诗坛最高光的时刻,也见证了孟浩然和李白的忘年友谊。唐朝时,黄鹤楼与长江之间离得很近,没有高楼大厦的阻碍,江上的景致一览无余。那个时候,孟浩然和李白...……更多
唯一一位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帝王是谁
在浩瀚的唐诗海洋中,有一位特殊的诗人,他前半生是大唐帝国的一位优秀领导,后半生是坐享其成的“糟老头”。他叫李隆基,是唯一一位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帝王,他的诗歌有其独特的才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更多
唐朝开元盛世到底有多强盛
...盛唐”。 在开元盛世鼎盛时时期,中亚的绿洲地带亦受大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更多
他是唐朝最负盛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人称大唐第二剑客!
...正所谓“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当然要说大唐与酒最有缘分的诗人必定是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了,一个大胆的文学王国构建者敢于不畏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此称李白是大唐最负盛名的诗人...……更多
唐诗古城今安在
...渭城位于长安西北部,为唐人西行、西南行的必经之地。大唐盛世,人员流动、对外交流频繁,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这两个“驿站”送别亲友、远客,写下了大量送别诗,让“灞桥折柳”“渭城伤别”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敌国派口才达人来谈判,满朝文武无人敢应战,皇帝:让文盲对付他
古代有这么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了很多书的才子们往往备受推崇,他们也通常被大众视为最聪明的群体,不过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克星
2025-02-17 00:14:00
揭秘!黄克诚凭什么超越陈赓,稳坐开国大将第三把交椅?
【引言】:亲爱的读友们,大家好!你们是否好奇黄克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咱把他放在陈赓将军之上,成为开国大将中的第三把交椅
2025-02-17 00:28:00
京剧《状元媒》朝代背景: 北宋主要人物:柴郡主(赵秀君饰): 宋王赵光义的养女,美丽聪慧,武艺高强。赵德芳(金喜全饰)
2025-02-16 15:34:00
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和东厂见面绕路,官员见了下跪
明朝是厂卫机构特别发达的一个时代,分别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最后是内行厂。这四个厂卫一个比一个能作威作福。因为内行厂最后在明武宗时期建立
2025-02-16 16:02:00
富商王永庆:在美国买下1亿平方米土地捐中国,那块地现怎样了?
商人,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成狡猾、阴暗、唯利是图的形象。然而,《琵琶行》中有一句名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句话提醒我们
2025-02-16 16:03:00
1963年,工厂女出纳携巨款失踪,结果21年后在水泥地里被发现
1963年11月22日,是河北张家口女出纳李扬的生日,丈夫小冯开开心心地在家做着长寿面等着妻子归来,可谁知,敲开他家房门的不是昔日笑颜如花的妻子
2025-02-16 16:07:00
是恐怖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中国古代的开颅手术是怎么完成的?
文?庚沅手术的源头可能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早。古代开颅术分别起源于欧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几个中心。欧洲的开颅术据说可以早到10
2025-02-16 16:23:00
2007年,爸早亡妈再婚,6岁“孤儿”杨六斤,靠“吃草”顽强生活
“阿婶,我来牵牛了。”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呼唤邻居院子里的女人,然后径直走向牛棚里。“好,今天早点回来吃完饭再回家,牛还小吃一会就饱了
2025-02-16 16:26:00
李自成五虎上将为何是4+2?哪两个人共占一个名额?实在是不够格
明末天下大乱,大明王朝如风中之残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义军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然而,对大明威胁最大的起义军首领,一个是八大王张献忠
2025-02-16 16:31:00
干活挖出“金疙瘩”,回家一称竟有18斤,谁料引来两大博物馆争抢
我国自黄帝王朝产生到现在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过多次的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后,这些文明以埋入地下的文物为载体,等待着考古学家发掘
2025-02-16 16:44:00
夫君与父亲只能活一个,她做的选择被骂千年,产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我们知道在古代,女子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教条,说白了,就是任何时候,女人都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存在的
2025-02-16 16:44:00
首位同盟会女会员,何香凝和秋瑾都称她大姐,晚年生活拮据靠救济
中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首位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
2025-02-16 16:56:00
被保洁耽误的画家!南大46岁保洁吴立娣:被央视、人民日报皆报道
“不管什么身份地位的人,对于美的事物,都不乏精鉴的能力;对于天赋的才能,都不乏淋漓的表现。”各行各业都有能人巧匠。在现在推崇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下
2025-02-16 17:07:00
她是“日本版的女济公”,吃肉喝酒算什么,沉溺男色都毫不避讳
我们知道一旦一个人出家做和尚或者说做尼姑,至少能说明这个人已经是四大皆空了,对什么都是无欲无求了,至少在我们古代中国是这样的
2025-02-16 17:29:00
2011年,湘西男子声称会“招蛇术”让毒蛇救人,专家前去一探究竟
“只要我念了咒语,蛇就不敢接近我。”说这话的人是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中年汉子,他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外表朴实无华。但是他说的话可并不普通
2025-02-16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