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8:17: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混乱的唐朝-

吴融,唐代诗人,也是大唐走向灭亡的见证者,因为他过世后不久,李唐王朝也就成了历史的尘埃。

所以今天,我们就借助吴融的故事来讲一讲唐朝的兴衰史。

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文学作品中,“大唐盛世”总是被人津津乐道,这甚至也是我们的民族骄傲。至今,欧洲的一些国家也称呼我们为“唐人”,异邦各地也都有唐人街。

实际上,在唐代289年的历史中,真正的“盛世”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辅佐李渊打下天下后,李唐王朝有了最初的蓝图,但依旧征伐不断,民不聊生。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唐太宗在战火和灾荒中迎来了“贞观之治”,但因赋税、徭役的改革、民族政策的调整,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一点。

其实也仅仅是好了一点,而已。

至少文学、文化的繁荣,给初唐造成了一种盛世的假象。

20年后,随着唐太宗在终南山翠微宫驾崩,高宗李治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好战的皇帝。

登基次年,李治就平定了漠北,之后又灭了高句丽,开启了对西域的连年争战,破西突厥,建都护府,亡百济,大败扶桑援兵。

所以唐王朝的版图,以高宗为最广,几乎覆盖了东起朝鲜半岛、贝加尔湖和越南横山,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

所以李白的祖居是在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任何形式的战争,遭殃的永远是百姓,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经历了这一切,所以他15岁就作《上刘右相书》,反对侵略和扩张,之后又作古体诗《秋夜长》。

但终有一个人会站出来拯救苍生的,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诗的真正繁荣,始于武则天;

科举制度的真正公平公正,始于武则天;

大唐真正的盛世,也是始于武则天;

无论后人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多少偏见,都否定不了她卓越的功绩,包括“开元盛世”在内,李隆基也是在吃武则天的红利。

李白心高气傲,却唯独对孟浩然崇敬有加,见第一面就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这是因为唐睿宗李旦曾依附于武则天,甚至改了自己的姓,而孟浩然作为孟子的后人,家训中有“不侍不明君主”之规,故孟浩然在李隆基登基那一年,才出鹿门山谋仕。

实际上,这就是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偏见,文人士子、官员们都不喜欢把伟大的功业算到武曌头上,李隆基就更不喜欢。

哪怕武周时期,真的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淳朴,海纳百川,寒窗学子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

相形之下,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维持的时间就过于短暂。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除太平公主,大唐终于回到了正轨。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因李林甫的弄权,杨玉环的上位,张九龄竟成了盛唐最后一位贤相。

到了公元745年,唐王朝的暴风雨已经在酝酿,犹记得后来杜牧在他的诗中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10年后,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盛世正式结束,放眼历史长河,30多年的鼎盛不过是一瞬间。

之后李唐王朝就逐渐在走下坡路,吐蕃攻入长安,朱泚叛乱称帝,五年的“奉天之难”让唐王朝举步维艰。

到了中唐时期,又发生了宣武军兵变、泾原兵变,藩镇割据,战乱四起,“甘露之变”后,“牛李党争”日趋严重,就这样苟延残喘到了晚唐,伴随着王仙芝之乱、黄巢起义、李克用、朱全忠等攻掠诸州,李唐只剩最后一口还魂气在吊着。

诗人吴融就生活在这个年代,他经历了宣、懿、僖、昭四朝,眼见着唐王朝逐步走向深渊。

实际上,吴融自己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他自15岁就开始参加科考,直到40岁才中举。登第之后,吴融先是随韦昭度入蜀平乱,无功而返,回朝后累官至侍御史,又遭人谗言,贬去荆南。

直到公元896年,吴融才再度被召回京,这次升官了,任礼部郎中,入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可是到了天复元年,他不幸又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乱,不得不逃出京城,流落阌乡。

两年后,吴融又被召回任翰林,迁承旨,但是这一年他就卒于任上了。

所以你看,整个唐朝除却武则天治下,基本就是一部古代战争史,唯一庆幸的是文学、文化没有没落,反而激发了士子们的创作热情,唐诗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不可逾越的高峰,以及一个标志性的文学桂冠。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吴融的诗。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诗文赏析-

..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出自吴融的《途中见杏花》

这首诗是吴融贬官荆南时,于赴任途中所作,路上见春天各种生机与朝气,反倒显衬自己的凄苦,遂借杏花而托兴。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一枝淡红色的杏花探出了墙头,而墙外的行人正在伤春惆怅。这枝杏花似乎也和我一样,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也许我们都不忍看见春天匆匆而过,却又无计可施;

暮色之中,静谧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到来,莺莺细语在报春,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独自绽放,尚未有蜂飞蝶舞。在这样的时刻,更加怀念长安城内的千万株花树,可惜黄昏的暗沉已经覆盖了整片大地,哪里还有更美的春色呢!

“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和含义你知道吗?

吴融这首诗,也是在暗喻唐王朝的风雨飘摇,眼见山河破碎,自己无路请缨不说,反而被人诬陷贬官,心中更是凄苦。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首联这两句诗,后人有诸多模仿,比如最著名的就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所以提起“红杏出墙”,人们往往先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包括陆游,也在《马上作》中有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但“红杏出墙”的真正出处,却是晚唐诗人吴融,这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

不过随着文化的衍生和时代的变迁,“红杏出墙”已经有了不同的含义和所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唐王朝的鼎盛,离不开对战马的重视
...很多,但是对于唐朝来说,可以改善马匹的基因。李治和武则天对战马并不是很重视,但是唐朝在这一时期,对吐蕃发动了战争,因此战马的数量大大减少。到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已经下降到了24万
2024-01-26 20:51:00
李旦:被忽视的智慧之君,大唐王朝的幕后英雄
...的原因是他周围的人实在是太有名气了。比如说他的老妈武则天,那是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再看看他儿子李隆基,那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似乎李隆基才是大唐最后一个皇帝。所以这么
2024-03-24 10:35:00
唐朝由盛转衰,难道真跟唐玄宗改年号有关?
...祖父是李治,父亲是李旦,而祖母便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从这个家族关系图谱来看,李隆基可谓根正苗红的皇家血脉,本应该享尽了尊荣。但事实上,李隆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却受了不少
2023-01-15 19:44:00
李隆基与上官婉儿:帝位与女权的冲突
...者说是对政治女强人的忌惮和恐惧。李隆基的前半生是在武则天、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强势女人们刮起的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他深知女人一旦玩起政治斗争,手腕绝不输于男儿。为使
2023-11-11 21:58:00
好好的储君之位不要,把皇位让给弟弟
...唾手可得的皇位让了出去,并且还成就了一段盛世。自从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时期的第一位女皇帝之后,她重用武家人,并且开启了自己的武周朝代。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曾经有的人向武则天建议
2023-04-23 19:35:00
唐玄宗李隆基是如何夺取皇位的
进入公元8世纪,一代女皇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她和古代其他帝王一样,开始面临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由谁来继承大统。受千年男权社会的影响下,女皇武则天也从未有想过立一位女性继承人。公
2024-06-03 20:53:00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担当过“宰相”之职。据说,上官婉儿怀有宰辅之才,是武则天身边最受宠信的高级女官,所以经常代武则天处理许多朝政之事,虽无宰相之名,有时却也行宰相之实。所以,武则天当权时的上官婉
2023-02-06 14:17:00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有功劳吗
...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
2023-06-11 16:38:00
杨贵妃与唐玄宗:一段爱情引发的王朝兴衰
...宫中被幽禁多年,了解宫中所发生的一切,他明白祖母(武则天)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君主,但同样也是一位精明、冷酷的帝王。也许是武皇的先例刺激了女性的觉醒,后来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
2024-02-28 18: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