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为何说杨士奇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名臣
...重,她却仍然挂念着朝政大事,于是紧急召见辅政大臣杨士奇和杨溥。杨士奇和杨溥到了之后,虚弱的张太后派服侍的宦官出去问道:“现在朝廷还有什么大事没办?”此时,杨士奇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他却仍然头脑清醒,反...……更多
明朝历史:杨士奇从幼年孤苦到内阁首辅的逆袭人生
杨士奇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历尽生活的艰难,他嗜书如命,手不释卷,逆袭成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在建文年间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被朱棣选入内阁,是明朝最早进入内阁的七位文臣之一,杨士奇从此在内阁任职四十多年...……更多
朱瞻基处心积虑要换皇后,走了三步才得逞
...重臣。朝堂里一班文武大臣,说话最有份量的就是老臣杨士奇了,只要把杨士奇搞定,其他都没有问题。果然,此议一出,杨士奇们就坚决反对,还旁征博引地寻找依据,甚至公然违拗皇上。不过朱瞻基心里门清,这些杨士奇们...……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到底是孙太后还是宫女?
...废掉。朱瞻基找到的大臣分别是张辅、夏原吉、杨荣、杨士奇、蹇义,每一个都是当朝重臣,其中杨荣、蹇义表示认同,但张辅、夏原吉、杨士奇都表示不认同,其中态度最为坚决的是杨士奇。在朱瞻基的三次劝解下,张辅、夏...……更多
从皇太孙妃到废后:胡善祥的跌宕人生
...里。三这一天,朱瞻基把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招入宫中,商讨一个大事。朱瞻基把这些人找来,是商议孙贵妃有了儿子后,胡皇后应该怎么安排?诸位大臣刚开始都不说话,这些人都知道,这时候说话,回头被记...……更多
聊聊从草根逆袭成首辅,见证明朝50年兴衰的杨士奇
...多的名臣,其中当以“三杨”最为著名,这三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三人辅佐皇帝,共同缔造了明初的繁荣景象。三杨之中,杨士奇应当是最被皇帝器重之人,自从被朱棣看重后,他的官职迅速升迁,最后官职内阁...……更多
聊聊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杨荣
...很重要的因素。“三杨”中还有一位重要成员,那就是杨士奇。和杨荣、杨溥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不同,杨士奇并非进士出身,他是因为被推荐编撰《太祖实录》而进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之一。杨士奇从小就学习勤奋,知识渊博...……更多
...王振被吓得瑟瑟发抖,多亏明英宗朱祁镇及在场的大臣杨士奇等人求情,王振才免去一死,却还是被张太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是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不久,王振因为一直服侍朱祁镇,所以朱祁镇对他十分信赖,即位后立刻提拔...……更多
杨士奇:明朝五朝元老,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
...十岁的他,终于走完自己光辉传奇的一生,这个人就是杨士奇。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是吉安府泰和县人士,就是今天江西省的泰和县,1366年,他出生在江西袁州的宜春县凤凰台,不过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爹就...……更多
为何说朱棣将杨溥关进诏狱十年,实则是为朱高炽储备名臣
杨溥与杨荣、杨士奇并称三杨,是明代初期为天下称颂的名臣。《明史》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皆为人所不能及。所谓雅操即高尚的品德。而在三人中,杨溥与其余二人的经历又有很大的不同。从朱棣...……更多
明朝传奇人物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见证明朝60年兴衰
...登基后,原先辅佐太子理政的官员迅速得到重用,例如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等人。而胡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给朱棣“办私事”,他不是太子的嫡系,这就有点尴尬。不过,明仁宗也不是心胸狭窄之辈,他召来胡濙,和...……更多
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
...只有九岁。不过当时既有太皇太后张氏,又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明朝也算是一片繁荣景象。不过随着明英宗成长,宦官王振渐渐将手伸向朝堂。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可以称得上...……更多
明朝时期麓川之役,王振和杨士奇谁的责任更大?
...争的规模,使明朝国力在战争中极具内耗。也有人认为杨士奇等文官集团反对出兵平定麓川叛乱,使得叛乱扩大化,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从各种历史文献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有人提出疑问,在这场...……更多
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到底为何被废
...确实如此。朱瞻基很快召见大臣张辅、简谊、夏元吉、杨士奇、杨蓉等人,明确表示“我已年过三十,还没有儿子,如今孙贵妃有了儿子,这已经是天大的事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但是皇后该怎么办呢?”朱瞻基的意思很明...……更多
他是明朝离皇位最近的藩王,多次错失皇位
...墡不为所动,诚心拥护侄子朱祁镇即位。于是,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百官入宫,请见太子朱祁镇,张太后立即在乾清宫宣布太子朱祁镇为新皇帝。杨士奇等人都呼万岁,张太后立襄王的言论才得以平息。正统元年(1436年),朱...……更多
2022-12-23 13:21:00皇位,藩王,明朝,错失
历史上真实的张皇后辅佐三代皇帝,堪称传奇女政客
...—重用前朝老臣,比如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等人。这些人都是跟随成祖出生入死、久经考验的忠臣良将,办事老道稳妥,用起来放心可靠。事实证明,张皇后重用的这些人也确实争气,个个都留下了好名声。 ...……更多
明宣宗: 应梦而生, 天生就是皇帝命
...深夜睡不着,就骑着马出宫,要去拜访当时的内阁大臣杨士奇。于是睡梦中的杨士奇一家人听到消息,还以为明宣宗有什么要紧事,于是匆匆忙忙起床梳洗、整理仪容,来迎接明宣宗。谁知道明宣宗到了杨士奇家后,只对着杨士...……更多
朱瞻基为何要废胡后与立孙贵妃为后?
...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杨士奇答曰:“臣事帝后,犹子事父母也。宁有为人子而言废母者?”接着又说:“宋仁宗废后,至今史册尤讥之。”宣宗皇帝见说服不了众臣,于是让他们回去考虑好再说...……更多
主动退位还是被逼下台?明朝第一位废后胡善祥的坎坷人生
...胡皇后无过被废,《明史》对以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为首的当朝大臣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他们“不能争”。据《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当时宣宗征询诸大臣意见之时,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等皆默然...……更多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为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元1442年,张太后病重,仍然在半昏迷状态中询问大臣杨士奇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汇报,杨士奇谈到第三件事情时,老太后已经安然去世,葬献陵。 ……更多
杨士奇顶住压力助朱高炽坐稳太子之位,还助他一次次躲过危机
...闲不下来,仍然常年北征。永乐六年,朱棣北巡,他让杨士奇、蹇义、黄淮一同留在南京,辅佐太子监国。永乐九年朱棣回京,想看看太子监国的能力,于是派人查太子处理过的奏折。结果却发现,朱高炽没有经过朱棣的同意,...……更多
张太后:仁宣之治的背后推动者
...他丝毫不敢有任何妄动。正统七年十月,张氏病重,召杨士奇、杨溥入宫,命宦官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 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更多
聊聊明宣宗掉书袋的玄机
...脑袋瓜子嗡嗡地磕头退朝之后,赶紧拦住了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把他唯一能看明白字的两句话“出车命南仲,城齐维山甫”提出来请教。杨士奇,江西吉安府人,是宣宗极为倚重的阁臣。薛禄弄不明白的典故,对杨士奇来说再简...……更多
...朱祁镇年龄小,当时的朝政实际上是由太皇太后张氏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辅臣掌控。在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的治理下,明朝的整体形势,是一片向好。只是这样的好日子,随着太皇太后和三杨的去世,就急转直下了...……更多
朱棣最溺爱的小儿子朱高燧,陷害大哥,还意图毒杀父亲
...,觉得朱瞻基大概是决心已定,当即传唤“三杨”中的杨士奇,起草攻击逮捕朱高燧的命令。朱高燧的护卫都交出去了大半,手上没多少力量,要是朱瞻基真要拿下他,他真没什么反抗之力。不料,杨士奇居然拒绝起草诏书。杨...……更多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但他做错了一件什么事
...子朱祁镇继位,尊朱瞻基遗命,由张太后和“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辅政。但是,朱祁镇却宠信重用大太监王振。公元1449年,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下,亲率五十万大军抵御蒙古瓦剌部进犯,群臣都反对,只有王振一再...……更多
明朝皇后胡善祥:从平民到皇后的传奇人生
...立此子为太子,立孙贵妃为皇后,竟然糊涂地委派大臣杨士奇前去劝说胡氏让位。胡氏无奈,只得强作欢颜,表示接受。宣宗旋即下诏立孙贵妃为皇后,其所谓的儿子为太子。胡氏退位后,移居长安宫。她平时喜欢清静,不好奢...……更多
...了她的权力欲,但在政治能力上却显得捉襟见肘。随着杨士奇等重臣相继去世,孙皇后无法压制大宦官王振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朱祁镇在王振怂恿下发动了灾难性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让人给俘虏啦,几乎让明朝步入...……更多
朱瞻基为什么要废掉皇后胡善祥,封孙氏为皇后,孙氏有什么好?
...为胡后并没有明显过错。当时的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纷纷向朱瞻基提意见,但没有采纳。据载,民间听闻皇后无过被废,也很同情胡皇后。当时的皇太后,常常怜悯胡后贤德,经常召入乾清宫,在内廷宴会上,让...……更多
揭秘胡善祥被废后的影响
...朱瞻基第一次有了废后的心思,他召来了张辅,杨荣,杨士奇前来商议。因为胡皇后比较贤德,所以众位大臣纷纷表示反对。但是朱瞻基废后心意已决,加上有杨荣出馊主意,所以胡善祥被废已经是不可避免。表面文章还是要做...……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司马炎小时候有个至交好友,名叫羊琇。在司马昭当权的时候,羊琇多次帮助司马炎,为司马炎谋取储位立过大功
2024-06-17 06:24:00
到了朱瞻基,大明朝已经风风雨雨的到了第三代。他亲爷爷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了南京的金銮殿,坐上了龙椅。朱棣一生戎马
2024-06-17 06:25:00
胡善祥能成为皇家钦点的太孙妃,一方面是占卜结果,另一方面足见她的品貌举止都是很出众的。而胡氏入宫后,从太孙妃做到太子妃
2024-06-17 06:25:00
朱棣崩逝后,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也随着自己的爹去了。朱瞻基登基为帝,然后就得册封皇后。现成的胡氏是太子妃,理所当然的皇后
2024-06-17 06:25:00
后宫绯闻起,失宠复得宠凭资历、年龄、家世,阿巴亥可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她后来居上成为大妃,自然有的是人不服气。于是后宫前朝开始有了大妃与二皇子代善之间的暧昧传闻
2024-06-17 06:29:00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他们只会宠爱怜惜这一个人。比如说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而他们这些专情可能都是遗传于自己的祖辈
2024-06-17 06:28:00
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发动了第五次北伐,当时魏国将领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不过此次北伐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虽然诸葛亮实行屯田
2024-06-17 06:26:00
不仅事迹广为流传,之后的历代王朝都还表彰他的贡献,将其塑造为武圣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祭拜关二爷的传统,更有一些帮派团体入会集会都要祭拜
2024-06-17 06:26:00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
2024-06-17 06:30:00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
2024-06-17 06:30:00
魏征的劝谏,来的非常及时,李世民果断拒绝了庞相寿的要求。但看到庞相寿委屈,李世民给了庞相寿很多赏赐,庞相寿没有得偿所愿
2024-06-17 06:26:00
李世民回到太极殿,等待尉迟恭的到来。不一会,有内侍引着尉迟恭到来,尉迟恭立即下跪给李世民行了大礼,李世民连忙让尉迟恭平身
2024-06-17 06:25:00
公元220年,曹丕接汉献帝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魏。有趣的是,曹丕称帝后仅一年,益州刘备便称汉献帝已死,然后自立为帝,定国号为汉
2024-06-17 06:26:00
首先,刘备的终身理想是扶汉,这从他一贯的政治行为就能看出,刘备自从出道以来,就一直打的是兴复汉室的旗号,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出师表
2024-06-17 06:27:00
自古以来,权臣如果在是否篡位称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可是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好多权臣左右摇摆,无法下定决心
2024-06-17 0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