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宣宗在位只有十年,他清吏除弊,大力发展生产。在他统治期间,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后代史学家把他与其父明仁宗朱高炽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他虽然没有他的祖父朱棣那样的雄才伟略,但是在他执政的十年时间里,他能够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生产,妥善处理边境冲突,使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朱瞻基经常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每次出行他只带侍卫,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有一次,他看到有几个农民正在田里干活,便上前询问他们为什么如此辛苦劳作?农民回答说,他们春耕夏种,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不这样全家就要饿肚子。朱瞻基说:“那你们冬天就可以休息了吧?”农民摇摇头,叹了口气说:“冬天我们还得去服官府派下来的徭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候啊。”朱瞻基听完,思虑良久,他感叹百姓生活不易,如果政府还加收赋税、征派徭役,就会让百姓不堪重负,对大明政权十分不利。朱瞻基统治时期制定的经济政策就是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
明宣宗时期,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文臣纳谏盛行。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仅仅一年,但却是一个公认的好皇帝。朱高炽登基之后,打算重新整修一下宫殿,再换一批新侍女,由于身体不好,还有几天没上朝。当时有一个大臣便以此为由痛批皇帝奢靡好色、懒惰怠工、不务正业。朱高炽虽然是个老实人、脾气好,但还是很生气,就把这位大臣打了一顿,关进了监狱。朱瞻基继位后,觉得这位大臣对父亲的批评并没有错,于是又将这位大臣放了出来,还表扬了他。
朱瞻基一生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不奢靡不好色,但他做错了一件事,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下令开设“内书堂”,就是教宦官太监们读书。太监是宦官的首领,大多数太监都是为了生存才进宫的,所以基本上都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
朱瞻基作为皇帝,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章,但是他精力有限,有时候忙不过来,便安排内阁大臣代为批阅。有时候由于奏章实在太多,朱瞻基也会让太监局的太监代他批阅,学了文化的太监就有了用武之地,但也为太监干政提供了机会。明朝后期还出现了像冯保和魏忠贤那些的大太监专权干政,祸乱朝廷。
有人认为,朱瞻基为宦官们开设学堂,不过是想让他们学点知识,本意是好的。也有人认为,朱瞻基是有意让太监们学文化,以此来制衡文官大臣。明朝的文官大臣权力很大,不仅可以干预朝政事务,还可以批评皇帝的私生活。但不管怎样,事实证明教太监读书这件事是错误的,后患无穷。
朱瞻基死后,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尊朱瞻基遗命,由张太后和“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辅政。但是,朱祁镇却宠信重用大太监王振。公元1449年,朱祁镇在王振的鼓动下,亲率五十万大军抵御蒙古瓦剌部进犯,群臣都反对,只有王振一再怂恿他御驾亲征,结果导致全军覆没,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俘虏,沦为人质,导致了朱祁镇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一生。
土木堡之变后,太监干政的事情愈发严重。明朝中后期,好几位皇帝都不喜欢上朝理政,这便让宫中太监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皇帝宠信他们的机会,伺机专权揽政、党同伐异,最终导致明王朝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