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曲径幽深仁和坊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一位进士、两座古庙、两口古井曲径幽深仁和坊仁和坊的木质坊门。 宋昌吉 摄夏昇故居简约而不失精美的木雕。本报记者 陈耿 摄仁和坊靠东巷道上表现海南先贤故事的墙绘。宋昌吉 摄 仁和坊古井之一—...……更多
一个古村落出了20多名举人进士,乡村振兴赋能成网红打卡地
...到震撼,这个占地22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曾出过20多名举人进士,为感谢皇恩浩荡村落取名“皇思扬”。调研现场皇思扬古村落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属于明末时期的建筑群。在落实“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惠东县借助乡村振兴...……更多
福建人怎么这么会读书?
...为什么这么会读书?有这样一句经典之答可以解释。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福建人包揽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惊呆了皇帝宋高宗。他问:“你们福建人为什么这么会读书?”榜眼陈俊卿从容而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更多
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与徐渭的命运
...移雪中,活活冻毙。徐渭徐渭(1521—1593),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更多
褒美进士芋!厦门有望新增一个“地标”产品
...,即将迎来收获季节的芋农们又得到一个好消息:“褒美进士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认定,三个月内若无人提出异议,将正式获准注册。褒美村位于同安西北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溪流广布,气候...……更多
广征底本再出版 东莞文献显价值
...有书院35所,居全国县级之前列。历代科举中,东莞考中进士240人,举人1714人。北宋时进士制度初兴,东莞县志上记载姓名确凿的北宋进士已有16名,实在可观。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十六列出北宋广东各州进士人数(不计特奏...……更多
在古代,只要考中状元就能当大官娶公主吗?
...社会选拔人才,先考“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在古代,因为经济、社会情况的限制,文化交流也不通畅,所以科举每三年才举办一次。但是,即使是那些天纵之才,...……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清代扬州出了361名进士,状元巷探花巷今犹在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状元巷。孔生 摄扬州书院博物馆。 6月7日至9日,为期三天的高考牵动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如今高考结束了,学子们企盼的...……更多
...如传承“桐城派”文化典型代表宋衡家族,就有“一门双进士,同朝五举人,盖世功名夸六代”之美誉。宋衡(1654—1729年),清代桐城派的庐江代表作家。字伊平,号嵩南。他是康熙戊午科举人(解元,即江南乡试第一),乙...……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是非常多的,拿常举考试来说,又包括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算科、明法科等五十多个科目,其中还有专门为小学童和道士准备的童子科和道举科,但是参加的人极少。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期朝代不一样的地方,...……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来选拔人才,在那段时期,就曾经短时间内试用过“非进士”出身的科举学子立即任官,不过范围只是国子监内的学生,而且王安石这样做,也只是想找出新的人才来为他的变法站台。王安石因此自王安石变法曾经短暂实行过...……更多
岳钟琪是是谁,为何乾隆皇帝对他有这般夸赞
...军,让金兀术悲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高宗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最终在朝廷“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不得不放弃节节胜利的抗金之战。岳飞见金牌,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更多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自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度,寒门微士也可以通过科举挣得一份功名,国家的权力不再是士族、功臣、外戚、宗室的专属,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唐朝的统治基础...……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他而始。状元词人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状...……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情绪波动,正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更多
他是《西厢记》的原型,堪称千古第一渣男
...属文,十五擢明经。”唐朝科举名目众多,报考最多的是进士和明经两科。进士科难,明经科相对容易些,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元稹虽说投考容易些的明经科,但在十五岁的年龄就能考中,才气可见一斑。元...……更多
“进士村”的新思路:会读书、能起飞
...”打卡点;这里有深厚的文化氛围,仅清代就考取了14位进士52位举人,被称“进士村”……这里是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杨桥村,其先后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卫生示范村、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近日,杨...……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寒窗苦读十几年,可是能够中榜的人依旧是小众。举人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等级的一种称谓,虽然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隋唐时期的举人和明清时代的举人,有着很大的区别,隋唐宋时期的举人都是由地方...……更多
在意大利的乡亲吃到瑞安曹村进士索面了
...瑞安市委宣传部供图温都讯 1月4日,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进士索面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将1.6吨经温州海关检验合格的索面一箱箱装车,发往意大利,一解温籍华侨的乡愁。据温州海关相关人士称,这不仅是瑞安“进士索面”首...……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些通过层层严苛考验最终成为进士的人才,其“含金量”在当今看来,堪比学术界的院士。科举考试自隋唐时期开始设立,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不断完善,是选拔文官的主要方式。它分为乡试、会...……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最高境界了。按照道理来讲,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是科举进士出身的,秀才举人走到这一步的几乎没有,这就说明了科举的重要性,更体现了状元的优越性。但话又说回来了,咱们古代科举历史有一种吊诡,那就是当宰相的,往...……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一门三杰”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出身在“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世家,倒是夸张了一些。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之类的书香门第...……更多
简介南宋大臣晏敦复
...109)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为御史台检法官。绍兴初,大臣荐,召试馆职,不就。高宗绍兴二年(1132),特命为祠部员外郎,迁吏部,以守法忤宰相吕颐浩,谪知贵溪县,旋改通判临江军。四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左司...……更多
包拯29岁考中进士,因为一个字10年后才去做官
...刻苦读书,勤奋学习,所以在他二十九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进士,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但是奇怪的是包拯并没有立即去做官,而是十年之后才去赴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更多
施肩吾:民间开发台湾第一人,非典型性状元的传奇人生
...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举进士。晚年,率领族人渡海到澎湖列岛定居,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1981年台湾出版的《台湾省地图册》载:\"唐朝以来,东南沿海,为了躲避战乱,出现了人们移居台湾、...……更多
...年(1129年)八月,洪皓奉命出使金朝,被拘留十五年。绍兴十三年(1143年)回归,高宗称他“忠贯日月,志不忘君,即便是汉朝的苏武也不过如此”。但因洪皓为官忠直而得罪了秦桧,被贬任英州(今广东英德),直到绍兴二...……更多
烟雨查济 访古寻幽
...明末清初时,查济号称人口十万,人才辈出,曾有一门六进士、三进士、兄弟进士、文武进士、文武举人之盛况。明清两朝,七品以上官员达129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当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祖籍也是查济。初入...……更多
胡宗宪:抗倭战争中的智勇之将,用五十袋大米毒死三千倭寇
...少年时代的胡宗宪,乡邻们都不约而同地赞叹。生于浙江绍兴的胡宗宪,自幼家境优渥,父母双双有着深厚学识。胡宗宪受家学影响,自小便酷爱学习。他聪明过人,无论四书五经还是兵法谋略,都能夺魁。在乡试、会试连续高...……更多
明朝时期,外国学子参加科考中进士后,回国可以做大官
...人丰厚的路费,并派船送他们回国。 那么,在明朝考中进士的金涛回到朝鲜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据相关记载,金涛回到朝鲜后不久就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国相,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这就有点耸...……更多
在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做什么官?
...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去做什么官?萨沙问答第193集自古只有饿死的秀才,没有饿死的举人。 秀才属于科举考试的入门者,距离当官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不过,举人就是科举考试...……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起欣赏宋朝最经典10首诗
提到宋朝的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词,然后再是散文。的确,宋朝的词冠绝古今,堪称“一代之文学”;而宋朝的散文也可以位居历代之冠
2024-06-12 16:17:00
三大神探,狄仁杰、包拯和宋慈,谁断案能力最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众多的断案高手,有名有姓的就多达几十位,而后来在各种戏剧、小说、影视作品当中描写最多的恐怕就要数狄仁杰
2024-06-12 16:14:00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在那个人均年龄不足五十岁的时代,王婆口中的“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未免有些太过于玄乎,如果真按九十三岁来论潘金莲当时年龄的话
2024-06-12 16:18:00
同是皇太孙,都被“清君侧”,朱瞻基为何能碾压堂叔朱允炆
大明王朝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建国,到明宣宗朱瞻基,就像是一个轮回。因为不停的有相似的事情发生,仿佛是在上天特殊的安排,也像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和儿子朱棣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
2024-06-12 16:16:00
聊聊明朝的奇葩皇帝之——朱元璋
明朝作为中原的最后一个王朝,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中国历史上草根皇帝之一,朱元璋笼络人心,凭借高筑墙,广积粮
2024-06-12 16:35:00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关于章献皇后刘娥的影视剧太多太多,前几年的《少年包青天》《新包青天》《开封府传奇》《大宋惊世传奇》等
2024-06-12 16:23:00
蔡京和岳飞同一天被宋孝宗平 反,为何仍然遭到人们的唾骂
岳飞雕塑上篇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了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刚刚被册立的太子赵昚
2024-06-12 16:24:00
李自成广纳人才,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相继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到了河南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兵力大增。因为他一面要部署军事战略,一面又要整肃军纪,十分繁忙,真希望能再多一些得力的帮手
2024-06-12 16:33:00
宋朝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前言:条约的签订与战争的走向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是战争中的劣势方付出较大的代价换来和平或政治的稳定。但是在宋朝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2024-06-12 16:35:00
为什么朱元璋会杀戮功臣,赵匡胤未杀一个功臣呢
纵观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会有大肆杀戮功臣的现象。而并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东汉光武帝刘秀
2024-06-12 16:27:00
宋高宗和宋太宗何其相似
今天,我给大家聊两个人,两个特别能忍的人,忍到你都想抽他,他们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说这二人特别能忍呢?先看看他们的“战绩”
2024-06-12 16:25:00
建文帝为何会在明英宗时期出现
朱棣称帝后,史称明成祖,永乐皇帝。《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帝派遣郑和下西洋远航,表面上是宣扬大明威德
2024-06-12 16:18:00
若朱标没死,由他削藩,朱棣会造反吗
最溺爱的儿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给自己的江山立继承人时,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嫡长子朱标,在他为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世子,请了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知识
2024-06-12 16:42:00
马皇后如果能够活着能够为孙子朱允炆抵挡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是可以根据历史中的碎片知识,知道就算是马皇后活着,朱棣还是该造反造反,不会改变朱棣成功地登上皇位的
2024-06-12 16:37:00
盘点历史上废物之辈——南宋赵构
舞罢庭前月,歌尽扇底风!北宋被灭后,南宋建都杭州,史称临安。临安,临安,临时安定之所。金人肆虐北疆,开封成为猎场。故国三千里江山不复存在
2024-06-12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