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6: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关于章献皇后刘娥的影视剧太多太多,前几年的《少年包青天》《新包青天》《开封府传奇》《大宋惊世传奇》等,这些电视剧都以民间传说为剧本,注重渲染“狸猫换太子”的说法,更加深了刘皇后在民间狠辣阴险的形象。这几年,电视剧《大宋宫词》和《清平乐》等,多采用正史记述,试图还原刘娥的真实形象,也算是还刘娥一个清白了。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电视剧《清平乐》吴越扮演的刘娥)

那么,历史中真实的章献刘皇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她是怎样成为皇后的?她垂帘听政的影响是怎样的?

一、蜀地一位出身寒微的平民孤女

对于刘娥的出身,正史和野史的记载略有不同,综合来看,基本可以还原的是,刘娥是蜀地一位出身普通的民间女子,父亲早亡,寄养在娘家。她善歌舞杂技,是一位处于底层的歌女。后来。刘娥嫁给一个银匠。二人到京城谋生,刘娥偶然间得以和时为襄王的赵恒相遇,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阴差阳错下赵恒纳刘娥为妾。赵恒乳母不喜欢刘娥,告知宋太宗,太宗命赵恒把刘娥赶出去。赵恒不舍,把刘娥藏在张耆家。宋太宗驾崩后,赵恒继位,把刘娥召回宫,此后地位不断攀升,终至皇后。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记载: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记载: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

“刘氏始嫁蜀人龚美,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

《宋史》记载:

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

古代极为重视门第出身,刘娥后来贵为皇后,自然要抬高自己的门望,称自己是北汉刘氏皇族的支属,并且强行和刘氏望族攀亲。

按照刘娥自己的说法,她出生于968年,祖籍太原,家族世代为官。她的祖父刘延庆是后晋、后汉时的右骁卫大将军,她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

刘娥母亲庞氏梦到明月入怀,不久便怀有身孕,生下一女,取名刘娥。刘娥还在襁褓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无依无靠的刘娥由母亲庞氏的娘家养育成人。作为一个孤儿,她能学到的谋生本领,并非《大宋宫词》中所说的点茶之法和蜀绣,而是“善播鼗”,就是善于一边摇拨浪鼓一边唱歌。也就是说,刘娥起初是一名歌女或杂艺演员。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电视剧《大宋宫词》刘涛饰演的刘娥)

二、偶入王府,便登皇门,赵恒纳为侍妾

在年仅十三四岁时,刘娥就被庞家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带着刘娥来京城开封谋生,因家贫难支,就打算将刘娥重新卖掉。

恰在这时,龚美被人介绍到襄王府做锻银工。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赵恒听说蜀地女子多是美丽聪慧的,因此想纳个蜀地女子做侍妾。龚美就谎称自己是刘娥的表哥,顺水推舟将刘娥引见给赵恒。此时刘娥年方十五,聪明伶俐,美丽大方。赵恒一见到刘娥,大为喜悦,一见倾心,纳为姬妾。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大宋宫词》里的刘娥)

婚后,赵恒对刘娥异常宠爱,二人如胶似漆。但是,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非常不喜欢刘娥,认为她出身贫寒,不配做皇子的侍妾,于是秦国夫人劝赵恒把刘娥打发走。

赵恒非常宠爱刘娥,不愿赶她走,二人整日厮守,夜夜欢愉,以致赵恒容貌憔悴。宋太宗发觉了赵恒的异样,问乳母赵恒身边有什么人,秦国夫人就将赵恒纳平民女子刘娥为妾的事告诉了宋太宗。宋太宗大怒,命令将刘娥赶出京城,并为17岁的赵恒赐婚。

迫于皇命,赵恒把刘娥送出了王府,但赵恒实在不舍,就偷偷将刘娥藏在王府指挥使张耆的家里。在这期间,二人不时偷偷私会,就这样过了15年。

三、勤学苦读,遍读史籍,蜕茧成蝶,母仪天下

刘娥居住在张耆家中的这十几年,是她人生中重要的蜕变时刻。这段时间,刘娥生活安稳,于是她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努力研习琴棋书画。十几年的勤奋学习,此时的刘娥,已经全新蜕变,成了一名通晓史书、才华出众、沉稳持重的女子。

997年,宋太宗赵光义病逝,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并没有忘记和自己一同经历风雨磨难的刘娥,于是将她接回宫中。1004年,刘娥被封为“美人”,此时她已经36岁了。尽管宫中新人不断,但宋真宗对刘娥一直宠爱有加。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宋真宗画像)

1007年,宋真宗的郭皇后因病去世了,她生的皇子也都不幸夭折了。此时,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刘娥了。因为刘娥聪慧多识,对国家大事也颇有见解,常常陪伴宋真宗批阅奏章,真宗非常依赖她。于是,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是她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极力反对。

刘娥虽然常年受宠,却无法怀孕。于是宋真宗和刘娥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办法。刘娥身边侍女李氏,得到真宗临幸,很快就怀有身孕,并于1010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李氏被晋封为才人,正式成了嫔妃的一员。

早在孩子出生前三个月,宋真宗就对外宣布刘娥怀孕,同时册封刘娥为修仪。等到李氏生下孩子后,就将孩子抱给刘娥抚养。虽然名义上皇子是刘娥的儿子,但是,刘娥已经40多岁了,精力不如从前,就将孩子交由和自己情同姐妹的杨婕妤来抚养。后来,仁宗赵祯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婕妤为“小娘娘”。

《宋史》记载:

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礼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宰相上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以谋泄罢相,用丁谓代之。既而,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废后杀谓,复用准以辅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诣谓告,谓夜乘犊车,挟崇勋、怀吉造枢密使曹利用谋。明日,诛怀政,贬准衡州司马。于是诏皇太子开资善堂,引大臣决天下事,后裁制于内。

然而,后世将刘娥“借腹生子”的事添油加醋,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宋真宗的刘德妃和李宸妃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太子,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并说刘氏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李妃流落民间,后来包拯横空出世,得以揭开这桩惊天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氏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

历史真相是,“狸猫换太子”完全是假,“借腹生子”是真。李氏也并没有被放逐民间或打入冷宫,还因此受到晋封,只是终生没能与仁宗相认。成为皇后的刘娥还特意提拔过李氏的弟弟。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大宋宫词》刘涛饰演的刘娥)

刘娥已经“诞下皇子”,宋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刘娥为皇后。但是,群臣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仍然表示反对。1012年,宋真宗将刘娥由修仪晋封为德妃,罢免了提反对意见的赵安仁,并给百官加官进爵,答应册后礼仪一切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只传至中书省。同年十二月,才成功将刘娥立为皇后,此时刘娥已经44岁。

四、临朝听政,稳重持国,天下晏然

1020年,宋真宗病重,就下诏说:“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1022年,宋真宗病逝,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

此时,小皇帝赵桢只有11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然而丁谓欺上瞒下,想独揽大权。当初刘娥因为后位不稳信任过他,但多年下来早已看清丁谓的面目,于是决心除掉他。将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诛杀,丁谓罢相被贬。从此,刘太后和宋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听政。

《宋史》记载: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其谋出于丁谓,非太后意也。谓既贬,冯拯等三上奏,请如初议。帝亦以为言,于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贺,太后哀恸。有司请制令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入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太后父讳。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御文德殿受册。

刘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因此大力抬高身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追封曾祖父刘维岳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曾祖母宋氏为安国太夫人;追封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追封祖母元氏为齐国太夫人;追封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追封母亲庞氏为晋国太夫人。

刘娥听政后,号令严明,赏罚有度,非常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人都得到了重用。但刘娥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自立为帝。在1033年的太庙大典上,刘娥自觉命不久矣,便身着天子衮冕去祭祀了太庙,此后还政于赵祯。

《宋史》记载:

天圣五年正旦,太后御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廷中,帝再拜跪上寿。是岁郊祀前,出手书谕百官,毋请加尊号。礼成,帝率百官恭谢如元日。七年冬至,天子又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言其非,不听。九月,诏长宁节百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乾元节。

明道元年冬至,复御文德殿。有司陈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舞。明年,帝亲耕籍田,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祎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荐献七室,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

虽然太后刘娥执掌朝政大权,但她并没有飞扬跋扈,而是依然低调内敛,仁善宽厚。

对于仁宗的生母李氏,刘娥也晋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厚待李氏。

刘娥也非常节俭,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保持这种作风。太后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便心生羡慕,向刘太后告知,刘太后说:“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有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1032年,仁宗生母李氏患了重病,太后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封妃当天,便病逝了。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摄政期间,从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她亲手掷于地上,说:“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听了这话,仁宗心怀感激,恭孝唯谨,于1029年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1033年2月,朝廷要举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命不久矣,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减了几样,呈给太后。祭祀当日,皇太后刘娥身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之礼。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此后,彻底还政于仁宗赵祯。

1033年3月,太后刘娥病重,宋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65岁。

第二天,宋仁宗在皇仪殿召集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道:“太后应心想,先帝不愿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永定陵)

太后刘娥曾有遗诏,让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宋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尽孝道奉养。杨太后去世后,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刘娥由一介平民孤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太后,深得真宗宠爱,却没有恃宠而骄。虽临朝听政十几年,但并没有贪恋权力,没有自立为帝。虽高居太后之位,却节俭朴素,宽厚待人。在她执政的十几年,百姓富足安定,天下太平。

《宋史》说:

“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正史里如此正面评价一个太后,是很少见的。

苏轼说: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天圣、景祐,正是刘娥临朝听政的时期。

司马光说:

“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娥勤学聪慧,不卑不亢,稳重持国,得此女子,确是赵家幸事。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清平乐》中的刘娥)

人以类聚,善念相传。赵恒、刘娥、张耆、杨淑妃、李宸妃,以及宋仁宗,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就是谨慎、持重、宽厚。他们的相聚,为百姓带来了富足,为天下带来了安定。

刘娥无父无母,无子无嗣,身在皇宫,无依无靠,只有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相互厮守的宋真宗赵恒。刘娥出身平民,受尽了冷嘲热讽,经历过风雨苦难,而她最终收获了大宋皇帝赵恒对她痴痴相守的挚爱。她内心绝不能辜负的,就是丈夫赵恒的爱。

有人说,刘娥既不贪权力,又不贪财物,也不贪享受。那她图什么呢?她临朝听政,仁善宽厚,把天下治理得安定有序,为的就是为丈夫守业,为挚爱她一生的宋真宗守好这份基业。她图的就是用一生的操持,守好基业,顺利将大宋江山传递下去,来回报赵恒对她的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太宗妃子李氏:皇太后之路的波折与荣耀
...病逝。于是宋真宗追封生母李氏为()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谥号为元德皇后。为什么宋真宗没有在即位时封生母李氏为皇太后,因为宫里有太后在。当时的太后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李皇后。
2023-11-16 15:31:00
...宋仁宗即位,尊养母杨淑妃为皇太妃,刘娥就由皇后升为皇太后。由于宋仁宗登基时年幼,而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刘娥病逝前,遗命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还想让杨淑妃接替她垂帘听政
2023-03-15 14:47:00
狸猫换太子:一段历史疑云与皇室恩怨
...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宋仁宗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这样,刘氏本来是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
2023-10-13 15:47:00
为何说宋真宗的杨淑妃和刘娥,堪称妻妾相处的典范
...的生母,连家世都比不过后宫的沈妃,可她最后也成为了皇太后,这世上有母以子贵,有妻以夫贵,这位杨淑妃却是靠着闺蜜显贵,历史上亲如姐妹的妻妾倒也不是没有,但是能靠着闺蜜当上皇太后
2024-04-26 10:28:00
儿子当了皇帝,为何她至死都不敢和皇帝儿子相认
...敢流露任何的不满情绪。后来十三岁的赵祯即位,刘氏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而赵祯自从即位,就一直在刘太后的阴影下成长,有一种被支配的恐惧。真宗在临终前比划了几个模棱两
2024-06-04 18:52:00
...前把权力暂时交给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刘娥:“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娥也凭借这份遗诏正式临朝称制,成为宋朝最有权势的皇太后,完成了从孤女到太后的人生大逆转。
2024-08-01 21:22:00
...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由于宋真宗留下“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遗诏,再加上赵祯此时不过年仅十二岁,因此刘娥得以垂帘听政。或许是为了补偿宋仁宗的生母李氏,
2024-06-04 11:17:00
历史上真有“狸猫换太子”事件吗?
...感到奇怪。就在宋仁宗一脸懵逼的时候,只见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竟然惊慌失色地站了起来,有些惶恐的问道:“你难道要管宫中之事吗?”说罢,拉着皇帝匆匆离开了朝堂。图片来自于《忘川风
2023-03-01 21:19:00
吕夷简的智慧:巧妙处理宋仁宗生母李氏的后事,维护皇室安宁
...是为宋仁宗。而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则以儿子还小、需要皇太后辅佐的名义,实行了垂帘听政。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太后。至此,刘娥成了凌然于皇帝赵祯之上的太上女皇。她曾穿过只有皇帝
2024-02-04 19: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